通州社區「翻譯官」上線 幫助外籍人士翻譯防疫措施

2020-12-10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隨著境外疫情形勢變化,外籍人士返京成為防疫工作的關注重點。為和外籍居民順暢交流,及時告知防疫政策,通州區新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徵集「雙報到」黨員、留學生、社區工作人員家屬等成立志願服務隊,當起防疫「翻譯官」。

熱心居民手寫《致外籍居民的信》,幫助大家了解防疫舉措。攝/新京報記者 張璐

月亮河園區附近有三所國際幼兒園,園區包含的三個小區共有16位外籍居民。為了幫助他們及時了解防疫措施,社區書記王穎欣第一時間將北京外事辦發布的英文信、中英文防控說明下載複印,發放給外籍人士。

「國際幼兒園有兩名外教老師住在我們小區,2月下旬回到北京。為了和他們溝通,我專門下載了翻譯軟體。」王穎欣說,此前外國居民不理解隔離政策,她用微信和兩名外教耐心交流,減少他們的不安,並在隔離期為他們提供幫助。如今兩名外教已經順利解除隔離了。

熱心居民手寫《致外籍居民的信》,幫助大家了解防疫舉措。攝/新京報記者 張璐

閆蒙是小區居民,2月9日晚,她在小區門口碰到兩位墨西哥居民,由於語言不通,他們正在和社區工作人員「艱難」交流。「雖然我也只是大學英語四級水平,但還是主動上前幫忙。」閆蒙說,當時很多疫情相關詞彙她來不及查詢,連比畫帶說幫雙方進行了翻譯。回到家後,她特意手寫了一封《致外籍居民的信》,提醒外籍朋友報告行程、辦理出入證地點、居家隔離措施。

除了熱心居民和社工,會外語的留學生、社區人員家屬也加入了志願服務隊伍中。王雪是北京建築大學大三學生,她的姐姐在北關社區工作。「我聽姐姐說,他們社區正在徵集外語志願者,我本身就是社工專業的,所以特意從宋莊鎮來到新華街道幫忙。」

王雪對接的兩戶外籍居民來自美國,除了幫助他們現場溝通,填寫登記表格,她還和外籍居民加了微信。「他們經常會有一些問題,比如詢問解除隔離後,朋友是否可以來探訪等等,我會諮詢社區人員,並及時給他們準確的答案。」

據王穎欣介紹,小區的留學生也利用語言優勢加入家園值守,跟隨社區人員上門當「翻譯」。「志願者幫我們消除了溝通障礙,使外籍居民了解防控舉措和隔離期間服務保障,使大家更安心地在小區生活。」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李國君 校對 賈寧

相關焦點

  • 通州社區「翻譯官」上線 幫助外籍人士翻譯防疫措施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隨著境外疫情形勢變化,外籍人士返京成為防疫工作的關注重點。為和外籍居民順暢交流,及時告知防疫政策,通州區新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徵集「雙報到」黨員、留學生、社區工作人員家屬等成立志願服務隊,當起防疫「翻譯官」。
  • 應對外籍人士返京,社區防疫人員編譯英文「防控寶典」
    眼下正是抗擊疫情吃勁兒的時候,不少外籍人士返京,如何與他們順暢溝通成為重要命題。近日,東城社工們通過各種途徑研學英語,紛紛當起了「翻譯」,還吸引了不少外籍人士主動擔任防疫「守門人」,用貼心和耐心架起了一道道友好溝通的橋梁。
  • 武陵區南坪街道:英文版防疫告知書 讓外籍人士暖心又安心
    原來這是為了加強對居住在南坪街道轄區內外籍人員的防疫宣傳和情況摸排。「Yes,Yes」、「No,No」,2月29日,從國外來常的外籍友人大衛在沙港社區登記個人信息時,由於語言不通,交流不暢導致信息登記困難,也為後續隔離、宣傳、測量體溫等工作造成困擾。
  • 東城社工「翻譯官」亮了
    金寶街北社區趙曉晴:刻苦自學的「翻譯官」建國門街道「80後」社工趙曉晴最近醉心英文翻譯,因為她所服務的金寶街北社區有外籍人員返京,她需要跟他們溝通交流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英文日常對話,我是可以的。」
  • 四國語言溫馨提示 成都武侯區為外籍人士送上防疫指南
    四川新聞網成都3月3日訊(胡曉梟 記者 戴璐嶺)「能不能麻煩誰幫我們翻譯一下防疫溫馨提示?還需要韓語和日語的……」2月27日,成都武侯區火車南站街道桐梓林社區黨委書記張家蓉在群裡發出「求助」信息,「我們水平有限,很多需要外籍人員配合的措施沒法通過語言表達,用肢體語言他們也看不懂,真是難倒我們了。」微信群裡很快有了回應,「我可以翻譯韓語!」「我們有一批日語志願者,放心!一定完成任務。」
  • 浦東新區上鋼十村:90後韓語「翻譯官」上線!加盟疫情防控「小分隊」
    上鋼街道供圖當前,境外輸入的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社區正經受著新一輪的「大考」,語言不通成為社區工作人員面對外籍人士排查時的一大障礙,好在有越來越多熱心的「翻譯官」們前來增援。團工委找來志願者近日,浦東新區上鋼十村居民區迎來一位韓國籍的返滬人員。
  • 視頻|今日社區防疫「翻譯官」 未來還會為外國遊客講述老城廂故事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新民晚報·新民網】最近,豫園附近社區活躍著一群「線上翻譯官」,無償為居家的外籍住戶提供生活便利。令人期待的是,等疫情過後,這群志願服務者還將在豫園景區為外籍遊客提供多語種翻譯,講述老城廂的故事。
  • 外籍人士交流有困難?「社區外交官」隊伍上線了
    圖說:「社區外交官」為外籍人士提供服務,架起溝通橋梁 石化街道供圖(下同)顧詩意擁有高級口譯證書,疫情發生後,她一直關注著疫情防控進展,在得知石化街道正在招募疫情防控志願者時,她拉著老公孔令剛毫不猶豫報了名。「我的口語流利,我老公書面厲害。」
  • 編譯「寶典」應對外籍人士返京,這些「胡同翻譯」社區防控真不含糊
    眼下正是抗擊疫情吃勁兒的時候,不少外籍人士返京,如何與他們順暢溝通成為重要命題。近日,東城社工們通過各種途徑研學英語,紛紛當起了「翻譯」,還吸引了不少外籍人士主動擔任防疫「守門人」,用貼心和耐心架起了一道道友好溝通的橋梁。
  • 文件翻譯、同聲傳譯,松江這些社區「翻譯官」,很行!
    提供這些貼心服務的是中山街道日前成立的一支」翻譯官「志願者隊伍。據了解,中山街道境外人士含港澳臺有1600餘人。在防輸入的緊要階段,許多基層單位由於缺乏專業翻譯人員,與外籍人員溝通就十分「吃力」,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中山街道日前發出了翻譯官招募令,短時間內就有20多名志願者報名參與,涉及語種包括日語、韓語、英語、俄語等。
  • 加強溝通 助力世界 全球戰「疫」 大學生「翻譯官」上線
    為應對境外疫情輸入、強化社區管控,從3月16日零時起,所有境外進京人員均應轉送至集中觀察點,進行14天醫學觀察。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大限度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的管控措施刻不容緩。在這種抗疫形勢下,北京很多高校的大學生挺身而出,利用自身語言優勢,變身「翻譯官」,多途徑做好志願者,線上線下為入境人員做好翻譯,同時還為他國翻譯傳輸中國抗疫經驗。
  • 「青年翻譯官」
    憑藉英語專業的優勢,除了和其他駐點人員一樣提供信息登記服務外,遇到國際友人時她還會充當現場翻譯。 安撫情緒 「求」理解 因為從邊檢開始整個防疫措施就很嚴格,從飛機落地到出關需要一段時間,有些入境人員到所在區登記時,就會鬧情緒。
  • 編譯「寶典」應對外籍人士返京,這些「胡同翻譯」社區防控真不含糊
    眼下正是抗擊疫情吃勁兒的時候,不少外籍人士返京,如何與他們順暢溝通成為重要命題。近日,東城社工們通過各種途徑研學英語,紛紛當起了「翻譯」,還吸引了不少外籍人士主動擔任防疫「守門人」,用貼心和耐心架起了一道道友好溝通的橋梁。
  • 東城社工「翻譯官」亮了
    面對外籍人士返京,如何準確傳達信息並傳遞溫暖?克服語言障礙成了首要問題。在北京市東城區社工群裡,有出國留學8年的英語達人、有重拾英語的自學者、還有熱心東城防疫工作的外籍志願者……他們為外籍人士返京構築起溝通的橋梁和服務的保障。東城區東公街6號住著一對外籍夫婦,他們剛從紐西蘭回到北京。做好回京信息登記後,當天晚上就接到分司廳社工姚遠的電話,預約上門登記時間。
  • 英、日、韓……多國語言「雲翻譯」在嘉定這個社區上線!
    英、日、韓……多國語言「雲翻譯」在嘉定這個社區上線!菊園新區通過深入走訪調研,及時發現社區基層一線防控工作缺什麼、難在哪,深化社區吹哨、部門聯動、快速跟進、精準施策響應機制,確保措施優化、資源支持和力量補充「三到位」,切實解決基層一線防控難題,保證防控工作質量。近日,隨著疫情防控重點轉向防境外輸入,社區基層一線防控工作對各語種的翻譯需求突出。
  • 英、日、韓……多國語言「雲翻譯」在嘉定這個社區上線!
    英、日、韓……多國語言「雲翻譯」在嘉定這個社區上線!菊園新區通過深入走訪調研,及時發現社區基層一線防控工作缺什麼、難在哪,深化社區吹哨、部門聯動、快速跟進、精準施策響應機制,確保措施優化、資源支持和力量補充「三到位」,切實解決基層一線防控難題,保證防控工作質量。近日,隨著疫情防控重點轉向防境外輸入,社區基層一線防控工作對各語種的翻譯需求突出。
  • 外籍志願者雙語助力社區防疫
    近日,家住東直門街道東外大街社區海晟名苑小區的居民發現,門口值守點位上多了一位金髮碧眼的「洋」志願者。這位來自英國的John中文名江浩,疫情發生後選擇留在北京,積極參加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成為了一名社區志願者。
  • 防疫期間 「60後」社區書記萌萌噠「散裝英語」上線
    「60後」社區書記加強防控工作應對疫情輸入風險萌萌噠「散裝英語」上線,還挺管用!見老外和保安乾瞪眼,只好用上「散裝英語」三井街道地處新北區的核心區,有不少外籍人士,自從疫情防控工作轉向嚴防境外輸入以來,街道這位「60後」社區書記的「散裝英語」上線了。事情還得從3月1日說起。當天晚上9點半,徐洪從社區下班,習慣性地到社區所在的典雅花園小區各個門崗進行巡視。
  • 防輸入閉環社區一環如何守?「把他們送到家,任務才算完成」
    天山星城做好外籍人士防疫工作。幸好,江浦路街道志願服務中心馬上出動,在多個志願者群裡發布招募俄語翻譯志願者信息,僅僅一小時後,就有復旦大學俄語系的兩名學生舉手報名,通過遠程翻譯,幫助居委幹部摸清情況,又成功說服外籍人士承諾今後會戴口罩出門。一場虛驚解除,居民們都放了心。
  • 豐臺成立多語種翻譯志願服務隊,「疫情防控」有了翻譯官
    「如何買生活用品,哪裡可以取外賣,14天隔離期滿以後該怎麼做……」微信視頻裡,來自北京語言大學英語翻譯專業的杜瀟穎用標準的英語在解釋著,微信這邊,外籍人士聽得直點頭。杜瀟穎是豐臺區28名多語種翻譯志願服務隊成員中的一員,成為一線防疫工作者的24小時「隨身」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