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寶典」應對外籍人士返京,這些「胡同翻譯」社區防控真不含糊

2020-12-10 北京日報客戶端

眼下正是抗擊疫情吃勁兒的時候,不少外籍人士返京,如何與他們順暢溝通成為重要命題。近日,東城社工們通過各種途徑研學英語,紛紛當起了「翻譯」,還吸引了不少外籍人士主動擔任防疫「守門人」,用貼心和耐心架起了一道道友好溝通的橋梁。

穿過小經廠胡同,步行兩三分鐘,安定門街道分司廳社工姚遠如約來到了東公街6號。這裡住著一對外籍夫婦,最近剛從紐西蘭回到北京。當天晚上,夫婦二人在街道做了登記。接下來的14天,他們要進行居家觀察,期間社工們不僅要每天跟他們溝通身體情況,還要幫其解決生活問題。這就要求社工們不僅要有基本的社會工作經驗,還要有良好的口語能力。被稱為「胡同裡的『翻譯』」的姚遠此刻當仁不讓——她曾在英國留學,具有很不錯的英語水平。當天入戶之前,她提前和夫婦二人預約了登記時間,並將自家閒置的一支體溫計送給了他們。如此貼心的服務,讓異國的夫婦二人很感動。臨別前,姚遠請這對夫婦幫了個忙:「如果您身邊有返京的外籍朋友,請麻煩他們與我聯繫。」姚遠說,防疫除了要依靠大數據、點位登記、電話尋訪,還要依靠群防群治,外籍人士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夫婦二人連連點頭。

然而,並不是每位社工都像姚遠一樣具備語言優勢。建國門街道的80後社工趙曉晴最近開始潛心研學英文翻譯,因為她所服務的金寶街北社區有外籍人員返京。雖說進行日常對話尚可,但遇到「每日測量兩次體溫」、「出門戴口罩、回家消毒殺菌」等專業性的英文,她就有些力不從心。於是,趙曉晴請教了專修對外漢語的表妹,將防控小貼士用軟體翻譯好後請她幫忙把關,在實際應用中驗證後,她把這份英文「防控寶典」分享到了朋友圈,與同事們分享,社工們都直呼這份寶典「又實用又好記,太方便了!」

做起防疫「翻譯」的不只中國人。最近,東直門街道東外大街社區海晟名苑小區的值守點位上,多了一位外籍志願者,那就是來自英國的江浩。江浩在中國已經生活了18年,近日,返回小區的外國人日益增多,他們語速較快,英語水平有限的社工們有些力不從心,江浩的出現極大緩解了這一窘境。看到東外大街社區招募外籍志願者,江浩馬上報名參加了。「外籍居民來到小區後,有的不知道怎麼辦手續,有的想代買東西,多虧了江浩的加入,讓我們的值守工作事半功倍。」社區負責人說。

防疫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智慧。這些社工、志願者們提升技能、「見招拆招」,讓基層防疫不僅有力,而且充滿了和諧與溫暖。(本報記者 李瑤)

相關

市公安局出入境專家 「多語種」支援社區

抗疫關鍵時期,被戲稱為「宇宙中心」的海澱五道口地區來了8位市公安局出入境專家「援警」,這幾位「外語通」們對來自世界各地、在北京學習或工作的外籍人士進行回訪,和民警共同開展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你好,我們是北京市公安局的民警,在隔離期滿前請嚴格遵守居家隔離的承諾,感謝你對疫情防控工作的配合。」3月4日下午,三名民警與社區工作人員來到海澱區展春園小區進行例行回訪,門剛一打開,一名女民警就用流利的英語與門內的外國女子展開了對話。這位外籍人士多日前從國外返京,正在小區裡居家隔離。

這三名民警,一位是海澱公安分局東升派出所展春園社區的社區民警,另外兩位則是支援海澱分局的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總隊的民警。東升派出所位於五道口地區,附近的多數社區裡,分散居住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外籍人士,因此,市局出入境管理總隊的8名精幹警力被安排在此。

「這是來支援咱們的出入境專家,咱們小區裡外國人多,有什麼不懂的別憋著,抓緊問啊。」在東王莊社區防疫值守崗,社區民警半開玩笑地對社區工作人員說。「正有事拿不準呢。」社區工作人員一聽,趕忙向專家討教起來。在社區防疫崗上,專家「援警」們認真配合著社區工作人員,做出「多語種」提示,對出入的中外人員逐一進行體溫測量和信息登記。(本報記者 林靖)

來源:北京晚報

東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流程編輯:吳越

相關焦點

  • 編譯「寶典」應對外籍人士返京,這些「胡同翻譯」社區防控真不含糊
    眼下正是抗擊疫情吃勁兒的時候,不少外籍人士返京,如何與他們順暢溝通成為重要命題。近日,東城社工們通過各種途徑研學英語,紛紛當起了「翻譯」,還吸引了不少外籍人士主動擔任防疫「守門人」,用貼心和耐心架起了一道道友好溝通的橋梁。
  • 北京社區防疫人員編譯「寶典」 「胡同翻譯」真不含糊
    【來源:北京晚報】應對外籍人士返京 社區防疫人員編譯「寶典」「胡同翻譯」社區防控真不含糊眼下正是抗擊疫情吃勁兒的時候,不少外籍人士返京,如何與他們順暢溝通成為重要命題。被稱為「胡同裡的『翻譯』」的姚遠此刻當仁不讓——她曾在英國留學,具有很不錯的英語水平。當天入戶之前,她提前和夫婦二人預約了登記時間,並將自家閒置的一支體溫計送給了他們。如此貼心的服務,讓異國的夫婦二人很感動。臨別前,姚遠請這對夫婦幫了個忙:「如果您身邊有返京的外籍朋友,請麻煩他們與我聯繫。」姚遠說,防疫除了要依靠大數據、點位登記、電話尋訪,還要依靠群防群治,外籍人士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 應對外籍人士返京,社區防疫人員編譯英文「防控寶典」
    眼下正是抗擊疫情吃勁兒的時候,不少外籍人士返京,如何與他們順暢溝通成為重要命題。近日,東城社工們通過各種途徑研學英語,紛紛當起了「翻譯」,還吸引了不少外籍人士主動擔任防疫「守門人」,用貼心和耐心架起了一道道友好溝通的橋梁。
  • 方便外籍返京人士,小區裡準備了四種語言的溫馨提示卡
    「請出示出入證」「您是否去過疫情高發國」「請測量體溫」……進入北京市海澱區曙光街道煙樹園小區的外籍人士發現,小區裡準備了四種語言的溫馨提示卡。隨著境外疫情高發,嚴防境外輸入成了當下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 東城朝陽門街道多措並舉 做好境外返京疫情防控工作
    人民網北京3月24日電(池夢蕊)前幾天,朝陽門街道朝西社區工作者潘巍再次拾起了多年不用外語英語,利用翻譯軟體向外籍人士講解防控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原來,轄區內的7天酒店不久前接待了兩名外籍人士,酒店立即向社區備案。
  • 通州社區「翻譯官」上線 幫助外籍人士翻譯防疫措施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隨著境外疫情形勢變化,外籍人士返京成為防疫工作的關注重點。為和外籍居民順暢交流,及時告知防疫政策,通州區新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徵集「雙報到」黨員、留學生、社區工作人員家屬等成立志願服務隊,當起防疫「翻譯官」。
  • 服務外籍居民,順義一社區「暖心翻譯」能講4種外語
    需不需要代買生活用品?」「不用了,食物暫時夠,謝謝您!」這樣的對話,發生在順義區雙豐街道魯能潤園社區。他們是通過韓語在交流。 這是一位剛剛返京要開始居家觀察的韓籍居民,而與他對話的是社區招募的「暖心翻譯」樸仁淑。
  • 通州社區「翻譯官」上線 幫助外籍人士翻譯防疫措施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隨著境外疫情形勢變化,外籍人士返京成為防疫工作的關注重點。為和外籍居民順暢交流,及時告知防疫政策,通州區新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徵集「雙報到」黨員、留學生、社區工作人員家屬等成立志願服務隊,當起防疫「翻譯官」。
  • 豐臺成立多語種翻譯志願服務隊,「疫情防控」有了翻譯官
    「如何買生活用品,哪裡可以取外賣,14天隔離期滿以後該怎麼做……」微信視頻裡,來自北京語言大學英語翻譯專業的杜瀟穎用標準的英語在解釋著,微信這邊,外籍人士聽得直點頭。杜瀟穎是豐臺區28名多語種翻譯志願服務隊成員中的一員,成為一線防疫工作者的24小時「隨身」翻譯。
  • 外籍人士交流有困難?「社區外交官」隊伍上線了
    圖說:「社區外交官」為外籍人士提供服務,架起溝通橋梁 石化街道供圖(下同)顧詩意擁有高級口譯證書,疫情發生後,她一直關注著疫情防控進展,在得知石化街道正在招募疫情防控志願者時,她拉著老公孔令剛毫不猶豫報了名。「我的口語流利,我老公書面厲害。」
  • 硬闖胡同卡口!疫情期夜訪「湖北返京發燒客」的真實身份竟是……
    2月23日晚22點,北京市西城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孫碩「四不兩直」來到國誠物業處西長安街街巷物業項目部所管轄區小醬坊胡同西口,進行疫情防控突擊檢查。保安人員以為真的來了一位「發著高燒的湖北返京人員」,堅決不放行,誰知道面臨他的是一場「大考」。
  • 「防輸入」又添新力量 豐臺翻譯志願者遠程支援社區防控
    3月14日上午,一位「不速之客」來到大紅門街道時村社區。這是一名不會說中文的外籍人士。不過,社區防控工作人員很快就明白了他的來意,並對他的問題作了細緻解答。「我們這裡有翻譯。」說到這,工作人員頗有些「驕傲」。
  • 「防輸入」又添新力量 豐臺翻譯志願者遠程支援社區防控
    3月14日上午,一位「不速之客」來到大紅門街道時村社區。這是一名不會說中文的外籍人士。不過,社區防控工作人員很快就明白了他的來意,並對他的問題作了細緻解答。「我們這裡有翻譯。」說到這,工作人員頗有些「驕傲」。
  • 疫情防控中走街串巷的社區翻譯
    新華社記者劉惟真 攝新華社天津3月20日電(記者劉惟真)17日上午,陽光和暖,天津市津南區雙港鎮紅磡領世郡社區裡,張建達、趙可新兩位社區工作者手拿五張社區出入證,走進領世郡康橋花園,敲響了一家外籍住戶的房門。「太棒了,謝謝你們!」
  • 念好「五字訣」,北京大雅寶社區疫情防控見真招
    原標題:念好「五字訣」,北京大雅寶社區疫情防控見真招從「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到「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社區都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只有守住社區這道防線,才可能取得戰「疫」的決勝。防疫工作開始,大雅寶社區就第一時間摸排數據臺帳,並把重點放在「房屋」和「人員」兩個方面。社區包片主任通過打電話、入戶排查、聯繫物業等方式,對社區內所有居民和外來人員的在京情況、返京和出租房屋情況進行摸底排查,建立起了「8+1」疫情防控基本臺帳,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嚴」,即從嚴落實各項防控措施,這是社區防控工作取得實效的根本保證。
  • 「國際化社區」招募疫情防控外語翻譯志願者,引來不同國籍留學生
    南都訊疫情防控工作進入攻堅期,「外防輸入」成為當前防疫工作重點。在廣州天河,獵德街道進一步細化工作舉措,積極發揮外語志願者作用,做好境外人員關愛服務工作,為科學有序做好境外輸入疫情防控工作打下良好基礎。有的外籍人士主動到社區報到,爭當志願者,與社區「三人小組」一同奮戰到凌晨。
  • 針對外籍居民防控 浦東楊涇街道組織翻譯志願者團隊...
    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金朝暉 通訊員唐周麗 隨著疫情形勢的變化,「防輸入」已經成為上海防控工作的新挑戰。特殊時期,社區裡外籍居民的防控工作如何做到位?洋涇街道招募了一支由60人組成的翻譯志願者隊伍,為社區防疫工作人員和外籍居民搭起溝通橋梁。
  • 東城區景山街道多措並舉 應對返京高峰
    為應對返京高峰的到來,及時了解返京人員情況,景山街道制定專項工作方案,建立「三類管理、四級網絡、五方聯動、一個目標」的「3451」工作模式,在此基礎上,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平臺收集信息,充分發揮樓門院長、小巷管家、守望崗、在職黨員等群防群治力量,對居住在本社區的返京人員開展網格化、地毯式排查,清底數、控新增、防重點、應民意,紮實做好地區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