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子晴 圖為四月二十日,建設中的米易太陽穀遊客中心。
4月19日上午,米易太陽穀景區陽光明媚,不少遊客選擇到這裡暢遊花海。人群中幾位從攀枝花市中心專門前來賞花的遊客,擺出各種造型與花合影。
「看到不少人在朋友圈曬照片,心裡直痒痒,特意邀上三五好友自駕來拍照,沒想到現場比照片還要漂亮。」今年第一次自駕出遊的李錦華說。
把旅遊和度假、康養,傳統單一的旅遊旅行和農文旅高度結合,讓遊客引得來,留得住,玩得巴適,細節成了至關重要的因素。自2019年入選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以來,米易縣整合投入1.1億元,圍繞構建「一核一帶三谷」的康養產業布局,積極探索出一條具有特色的縣域農文旅產業發展路徑。
米易縣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米易已啟動實施顓頊龍洞升創4A級景區提升改造,加快推動海塔世外桃源、普威綠野花鄉、芭蕉箐枇杷水鄉3A景區升創,持續鞏固米易梯田、米易枇杷生態園3A級景區創建成果,構建米易「旅遊全景 □本報記者 唐子晴 文/圖
豐富旅遊業態帶動產業發展
「你堵在哪裡啦?」4月18日,攀枝花市民王靜和家人自駕到米易縣黃草村參加櫻桃節,一早出發,還是被堵在了半路。等待的間隙,王靜和朋友微信聯繫,「本來跟朋友約好在黃草村見面,現在都堵車了。」
和王靜一樣,周末兩天,約有2萬人次選擇到黃草村採摘櫻桃。「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櫻桃,可選擇的範圍大,質量也很不錯。」黃草村第一書記仁俊成介紹,當地短途旅行市場迅速回暖,村裡的櫻桃引來不少「好吃嘴」。
不只櫻桃節,米易縣結合縣內農業和文化旅遊資源特色,將荷花節、枇杷節、約德節等12場節慶活動提上日程,實現「月月有活動」,吸引更多遊客前來米易旅遊。
「昨天,這座佔地300畝的葡萄大棚剛剛開展了一輪早熟葡萄採摘活動。我們又優化了棚裡的一些設施,今後遊客來會有更好的體驗。」4月20日,米易縣撒蓮鎮禹王宮村黨總支書記李波走進大棚,檢查幾處改進點的調整是否到位。
從前,禹王宮村村民零散的葡萄種植無法形成規模,只能「靠天吃飯」,賣不上好價錢。現在土地流轉後,聚少成多,不僅建起大棚,還能吸引遊客前來觀光體驗。「我們希望通過農文旅融合發展,讓這裡成為遊客避寒、避暑、避霾的康養勝地。」李波說,鮮花美景、陽光康養、農事體驗,村裡的「鄉村立體旅遊」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鋪開。
「鮮花裡」康養度假村是禹王宮村鄉村立體旅遊圖景中的一個重點項目。項目建設現場,建築工人正有條不紊地進行施工,青瓦白牆的三層民宿已落成不少。依傍著安寧河,項目規劃的17個庭院全部以花命名,目前已經完成了5個,預計今年底就能全部投入運營。李波介紹,村裡還計劃將榨糖、烤酒等民俗體驗嵌入項目中,「不能讓遊客看看花、摘摘葡萄就走了,要通過豐富細節,讓遊客在這裡獲得更立體的旅行感受。」
完善基礎設施滿足遊客需求
另一個米易縣農文旅融合發展的代表性項目是顓頊龍洞,近日完成了顓頊文化廣場、生態停車場和專用車道的修建。
「下山難」是遊客在景區遊覽過程中一個普遍痛點。原先從顓頊龍洞出洞口到停車場的路不好走,毛路,階梯多,坡度較陡,體驗完洞內探險遊的遊客們往往要走上半小時左右。負責景區基礎設施提升的項目負責人董啟國,特別介紹起正在修建的專用車道。
2019年底,景區對這條全長1500米的下山必經之路進行拓寬、硬化,並安裝了波形防護欄。此外,旅客接駁車也同步投入使用,15分鐘就能跑完單程。耗時2個月,徹底打通了從出洞口到停車場的遊覽「最後一公裡」。
在顓頊龍洞遊客接待中心,添加了智慧旅遊觸摸服務設備,為遊客提供包括酒店住宿、餐飲美食、醫療服務、汽車修理、諮詢投訴、訂購火車票、機票等服務,一鍵滿足遊客需求。
「現在米易正在創建天府旅遊名縣,顓頊龍洞景區在爭創4A級景區,我們也正在加快對景區基礎設施進行提檔升級。」景區負責人李相成說,景區加裝了66個監控攝像頭,基本實現了景區監控全覆蓋。一方面為了保護自然景觀,另一方面保障遊客遊覽安全,「在景區內,如果發生突發情況,安保人員20分鐘內就可到達現場。」
如今,米易新客運中心、旅遊集散中心已建成投入運營,米易東站正在加快建設,改造提升旅遊環線道路15公裡,新增景區停車場7000平方米,新建公路服務區1個,配套旅遊綜合服務中心2個、旅遊服務點17個,新建及改(擴)建旅遊廁所21座,50家星級鄉村酒店升級改造完成。通過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配置,米易正在實現全縣境內「快旅漫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