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陽縣做好農文旅融合發展大文章

2020-12-16 新華網廣西站

  【原標題】賓陽縣做好農文旅融合發展大文章 強根基 顯特色 樹品牌

  每逢節假日、休息日,國內外的遊客會來到賓陽縣體驗別樣的「風光」,這裡不僅有古辣鎮大陸村的巨型稻田藝術畫作、武陵鎮綠留村的百畝香水蓮等景點,還有露圩鎮壯族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陳平鎮名山村的旅遊登山梅花節等特色活動,為遊客奉上農文旅融合的全新體驗。

  賓陽縣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優越,農業資源豐富,是首批「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廣西糧源基地縣、國家農業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縣,兩度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

  隨著第三產業發展持續升溫,特別是旅遊業發展勢頭強勁,賓陽縣主動搶抓發展機遇,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業和文化資源,做好農文旅融合發展大文章,形成了「以農促旅、以旅帶農」和「以文興旅、以旅護文」的良性發展格局,推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業現代化,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條促農增收致富路。

  2016年開始,古辣鎮依託香米種植優勢,整合大陸村、水麗村、南陽村等新農村建設資源及蔡氏書香古院國家3A級景區的旅遊資源,以休閒觀光為主題,大力發展生態休閒旅遊業。

  經過幾年的努力和推廣,稻田藝術文化美名遠播,不僅打響了大陸村的知名度,還對當地農民引進新稻種影響深遠,「古辣香米」備受市場追捧,稻花香飄萬裡。

  「沒想到在稻田裡也能淘到『金子』。」古辣鎮劉村村委的屈吉新喜滋滋地告訴記者。現如今,景區的高人氣促進了村民增收,大家嘗到了農文旅融合發展帶來的甜頭,當地群眾也跟著吃上了「旅遊飯」,大批村民搭上了這趟「旅遊列車」。

  古辣鎮大陸村只是賓陽縣農文旅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賓陽縣的許多村莊紛紛利用自身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在「農」字基礎上,做足「文旅」特色。

  2019年,賓陽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迅猛,鄉村旅遊方興未艾。全年全縣國內旅遊接待總量為532.3萬人次,同比增長25.7%,實現國內旅遊總收入56.56億元,同比增長32.9%。其中,古辣稻花香裡旅遊區獲評國家4A級景區,露圩思源休閒農業示範區獲評廣西三星級鄉村旅遊區,陳平鎮的陳平名山景區、品綠留香休閒農業示範區建設等也取得了顯著成效,賓陽縣農業、文化、旅遊產業融合步入快速發展階段。(下轉2版)(上接1版)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賓陽縣的鄉村面貌日新月異,旅遊業發展如火如荼,大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農產品打開了一片新天地,帶動了地方文化產業、精品農業產業、農家樂餐飲業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打造了古辣香米、武陵品綠留香、黎塘新埠江、大陸村稻田藝術、鄒圩花海、陳平梅花、和吉葡萄、甘棠扣肉等休閒農業品牌。

  在建設示範村、示範區的進程中,賓陽縣注重從鄉土民俗特色、農耕文化、農家小吃等方面著手,引進企業開展農業生態項目建設,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在推進鄉村旅遊業態開發的進程中,賓陽縣積極引導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輻射帶動周邊鄉村發展旅遊業,助力鄉村振興。

  賓陽縣將繼續加大對全縣農文旅融合產業的挖掘與開發力度,著力打造賓陽香米、製糖業等一批旅遊名產品,進一步挖掘和展示賓陽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打造賓陽農文旅融合產業品牌,推動鄉村振興。(記者郭少東)

  

相關焦點

  • 米易縣委書記王飈:以農文旅融合發展為核心 把「陽光」文章做到極致
    四川在線記者 劉付詩晨9月25日,在2020四川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上,米易縣委書記王飈接過第二批天府旅遊名縣的授牌,米易縣正式躋身為天府旅遊名縣行列。沒有名山大川、又缺名勝古蹟,米易如何走出一條全域特色陽光康養旅遊發展之路?會後,米易縣委書記王飈接受了記者專訪。溫暖的冬季讓米易縣享有「內陸三亞」的美譽,是成渝地區和攀枝花的「後花園」。
  • 東區持續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
    非釩鈦度訊(記者 陶泓霖)近日,記者從東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獲悉,今年以來,東區通過打造農文旅融合品牌、鼓勵適度規模化經營、提升優質農產品供給水平等舉措,持續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為東區鄉村振興發展不斷注入產業活力。
  • 大渡口區持續發展農文旅融合的鄉村旅遊產業
    農文旅融合發展是釋放農村活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有益探索,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創新實踐。「在50平方公裡的鄉村振興區域內,我們發展的是農文旅融合的鄉村旅遊大產業。」大渡口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說。環金鰲山片區這塊位於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內的鄉村,人文自然資源豐富。
  • 「農文旅」融合發展,「千年水驛」 煥新顏
    要發展,就要創新,幾經思索後,木洞走了一條「守舊」之路。河街修舊如舊,古鎮原址復原;挖掘傳承千年的木洞山歌;發展古法傳承的木洞豆花、榨菜、蜜棗、油酥鴨等木土特產。宣講發揚鄒容、楊滄白、丁雪松、黃啟璪、李華飛等木洞名人薈萃的文化底蘊。
  • 蘇州同裡農文旅融合發展採訪活動啟動 深入挖掘發展新亮點
    10月23日,由蘇州市吳江區同裡鎮人民政府、中國江蘇網、新江蘇客戶端共同舉辦,「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特別支持的「同裡農文旅融合發展「採訪活動正式啟動。同裡農文旅融合發展採訪活動江蘇自然條件優越、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園林城市、名城名鎮和美麗鄉村眾多,自古以來就是令人嚮往的地方。如今,美麗江蘇有了新藍圖。
  • 做好文旅融合發展的大文章
    筆者認為,關鍵在於它們都走出了文旅融合發展之路,讓景區綻放獨特魅力。攬山水之幽,得人文之勝。文化為旅遊注入靈魂,讓旅遊更具內涵、更富魅力;旅遊為文化傳播提供載體,讓文化更加生動、更富活力。駐馬店素有「九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稱,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山水秀美、生態宜居,歷史典故、人文景致眾多。
  • 古射陽湖畔,建湖九龍口做足農文旅發展大文章
    夕陽西下,萬畝湖蕩中的蘆葦在陽光映襯下猶如金色海洋,隨風綿延起伏,別具冬意,成群結隊的鳥兒聚到淺灘和蘆葦之中,互相嬉鬧歡快的叫聲讓人置身於鳥的世界,乘船漫遊在湖中,一幅詩意的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12月23日,「水韻江蘇 美麗鄉村」2020「文旅江蘇幫扶致富路」大型融媒體採風行來到建湖九龍口,進一步探索農旅融合、文旅融合新路徑,助力鄉村旅遊發展,助力美麗江蘇建設。
  • 探索農文旅產業融合路徑
    把旅遊和度假、康養,傳統單一的旅遊旅行和農文旅高度結合,讓遊客引得來,留得住,玩得巴適,細節成了至關重要的因素。自2019年入選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以來,米易縣整合投入1.1億元,圍繞構建「一核一帶三谷」的康養產業布局,積極探索出一條具有特色的縣域農文旅產業發展路徑。
  • 虹橋南豐城攜手「金山如畫」 共建商農文旅融合發展
    虹橋南豐城攜手「金山如畫」 共建商農文旅融合發展來源:聯商網2020-07-26 11:467月25日,「金山如畫——虹橋南豐城體驗店」於虹橋南豐城豐尚街圓形廣場正式拉開帷幕。為了助推市區商業與文化旅遊的聯動發展,虹橋南豐城還將「金山周邊遊」的新花樣帶給了消費者。廊下鎮的郊野公園之旅,郊野公園廊下生態村、山塘民俗村、金山農民畫村、楓葉島、馬術俱樂部、拓展中心、中華村農家樂等,豐富的金山鄉村振興休閒農業線路,在活動現場一一為消費者展示。
  • 雷波馬湖:4A創建展新貌 農文旅融合謀發展
    站在新的起跑線上,景區立足農文旅融合發展,躍入嶄新的發展篇章。砥礪奮進 順利接受4A省檢驗收炎炎夏日,馬湖景區的旅遊市場持續升溫。8月5日至6日,由四川師範大學旅遊學院教授李嘉、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教授任耘、省文旅廳資源處二級主任科員侯頂組成的省檢評定組,對雷波馬湖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工作進行檢查驗收。
  • 【調查報告】農文旅一體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啟示及意義
    【摘要】為了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鄉村振興戰略是重中之重。而農文旅一體發展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之一。本文主要從區位優勢、農業基礎、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等方面分析了川洞村農文旅一體發展的現有基礎,並闡述農文旅一體發展的可行性和現實意義,進而從提高發展意識、加快發展要素融合、突出創新驅動、建立健全制度機制等方面提出了下步建議。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農文旅融合,秀出一個運河名鎮
    一盤棋謀劃,融出發展加速度  9月20日至21日,蘇州市吳江區平望鎮召開鄉村振興暨農文旅工作推進會,並組團赴周邊鄉鎮考察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及美麗鄉村建設,從而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推進農文旅體融合,首先把農文旅放到發展全局中去謀劃和推進,實現與全鎮各項工作的融合。」
  • 農文旅融合發展 大巴山裡的貧困村變身「網紅村」
    同年,西廂村到光霧山、長赤雲湖的旅遊環線道路打通,村裡開始發展鄉村旅遊。  如何避免「千村一面」?西廂村通過深挖歷史文化底蘊,對古祠、古橋、古井、古石、古樹進行修繕提升,打造鄉土特色景觀,多方籌資建成農文旅項目24個。依託峽谷風光和充沛的水資源,西廂村通過引進業主建成峽谷滑索、峽谷漂流、遊樂場等。村集體管理公司流轉土地220畝,建設稻田摸魚、網紅橋、竹筏親水、螢火蟲等觀光體驗區5個。
  • 鹽邊縣:農文旅融合共致富
    【記者:欒溪 熊為新 張啟棟】 室內鹽邊縣是典型的二半山區,貧困村和貧困人口佔全市半數以上,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鹽邊縣積極用好政策的繡花針,因地制宜,著力補齊貧困落後的短板,在實現全縣脫貧的同時,還通過農文旅融合發展找到了鄉村振興,產業振興的致富道路。
  • 做好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大文章
    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決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文化和旅遊的內在聯繫,闡明了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重大意義,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指導性、針對性,為我們做好新時代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 王立偉:做好酒旅融合發展大文章,加快建設酒文化旅遊目的地
    會上,呂梁市委副書記、市長王立偉在致辭中指出,酒旅融合有名酒企業的支持,有品牌企業作為支撐,同時離不開產區政府的大力支持。 四年來,杏花村論壇影響和推動中國白酒產業發展。各類專家學者、文化大師齊聚一堂,競展風採,為推動中國白酒產業健康化、國際化、融合化發展發出杏花村聲音,貢獻杏花村智慧。 四年來,杏花村論壇影響和推動了呂梁白酒產業快速發展壯大。借鑑兄弟市的先進經驗做法,吸收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全力推動白酒產業集群集聚發展;白酒產量、產值和稅收收入實現了三年翻一番的目標。
  • 相城望亭:農文旅融合加速全域旅遊
    原標題:相城望亭:農文旅融合加速全域旅遊   日前,蘇州市相城區望亭鎮北太湖旅遊風景區推出「湖濱鄉村之旅」「人文潮流之旅」兩條精品旅遊路線,將自然景觀、特色業態
  • 加快農文旅融合發展 常州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
    近年來,牟家村在村黨委書記、「中國好人」袁洪度的帶領下,充分挖掘農村產業發展潛力,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深入實施生態環境整治工程,被評為「全國文明村」「江蘇省最美鄉村」。當前,牟家村又瞄準「都市桃源、體驗小鎮」目標,率先踏上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努力打造全市美麗鄉村精品示範村。「紅綠」景觀,景美人和。
  • 江蘇:農文旅融合 田園美色咋變「搖錢樹」
    5年前,這裡孕育出以小楊家庭農場服務聯盟為代表「兩個主體」培育的「姜堰模式」,被譽為「代表著中國農業未來發展方向」。而現在,通過村企合作,走農文旅融合新路的小楊村年人均收入已達3.29萬元。歲末年初,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跟隨「文旅江蘇幫扶致富路」大型融媒體採風團走進泰州姜堰、鹽城建湖、宿遷泗洪等地,這樣的變化俯拾皆是。
  • 一顆天然果 品出文化味——「詩城」奉節的農文旅融合之道
    新華社重慶1月5日電題:一顆天然果 品出文化味——「詩城」奉節的農文旅融合之道新華社記者李松、王曉曈在有「中華詩城」之稱的重慶奉節縣,臍橙是有文化味道的:縣裡的一家農業企業,在自家的精品果上,貼上了二維碼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