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過,
小荷翻,
榴花開欲燃。
桃小香 攝
一棵石榴樹,長在宮巷對面的井巷裡。
過往的行人來來往往,匆匆穿梭於這條馬鞍牆下的巷弄。巷口小院虛掩的門扉裡,時常傳出一兩聲清脆的歡笑。破舊的巷子,有一種市井的溫馨。
偶爾有人往小院內投去好奇的眼光。
院子裡有棵碗口粗的灌木,向晚的暮色中,看不清是一種什麼樣的樹。橫枝斜攲分明是一棵老樹,卻又綠葉茵茵顯示出勃勃的生機。
桃小香 攝
直到初夏的某一天,樹上的柔枝,露出一兩點猩紅的小花苞。像古書裡寫的那些斥候,潛伏在茂密的枝葉間,借著夜色向外悄悄窺望。
接下來的日子裡,有更多的柔枝,悄悄地攀了上來。一段時間不見,那棵老樹,便滿枝滿攲,紅豔如火。
那是一棵石榴樹。牆內的石榴開了花。
壹丨
石榴,不是中國的原生樹種。
桃小香 攝
其原產地,在波斯及鄰近的中亞。波斯古稱安息國,故石榴又被稱作安石榴。晉張華在《博物志》說,「漢張騫出使西域,得塗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
張騫出西域,一去十八年。他帶回來的石榴種,就植於古都長安最負盛名的皇家苑囿上林苑中。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時光的瓦礫,將上林苑掩埋。但石榴的種子,卻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西晉時,石榴已不是宮苑中的一抹孤影,尋常人家的庭院,也賞到一片流暉俯散。
桃小香 攝
西晉著名的文學家潘嶽,在他的《河陽庭前安石榴賦》這樣寫道:
「榴者,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華實並麗,滋味亦殊。商秋受氣收華斂實,千房同蒂,千子如二。繽紛磊落,垂光耀質,味浸液,馨香流溢。」
寫這篇賦時,潘嶽任河陽縣令。他在賦中感慨說,官位之卑微莫過於縣令,官署之簡陋莫過於河陽。
小縣陋館,好在可以遨遊,尤其館舍的庭院裡種有石榴,暮春歸去,初夏來臨,榴花吐丹,爛若百枝並燃,給了他莫大的慰藉。
桃小香 攝
從這個朝代起,榴花光豔照人,便深深吸引住文人墨客的灼灼目光,成為他們心中希望所在,
而潘嶽賦中的「千房同蒂,千子如二「,也演化為後來的「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成了中國人多子多福的象徵。
正如一首信天遊唱的那樣:
」石榴開花五月裡紅,大閨女嫁人十月裡生。子子都是飽飽粒(寶寶哩),喊聲親娘疼死個人。「
貳丨
榴花的紅,不僅照亮文人的希望,浸染詩人的筆端,也染紅了女子的裙擺。
桃小香 攝
古代婦女著裙,多喜歡石榴紅色。
而當時染紅裙的顏料,也主要是從榴花中提取而成。南北朝時,梁元帝《烏棲曲》中,有「芙蓉為帶石榴裙」一句。
「石榴裙」的典故,便緣此而來。
南北朝詩人何思澄,將這石榴裙,暗喻美人。
」媚眼隨嬌合,丹唇逐笑兮。風卷葡萄帶,日照石榴裙。「
隋朝的魏澹,也有類似的詩作。「新枝含淺綠,晚萼散輕紅……路遠無由寄,徒念春閨空」。將那榴花,比作思念中的閨中人。
桃小香 攝
武則天也特別喜愛石榴。
因為她的喜歡,長安一度出現「榴花遍近郊」的盛況。
在陝西法門寺地宮裡,至今仍保存著一件武則天穿過的石榴裙。這件石榴裙,是用金絲織成的 ,被放到地宮裡供奉佛骨舍利。當時,武則天還是皇后。
楊貴妃在華清宮,一樣喜歡石榴花。
她親手栽植了很多石榴樹,以觀賞石榴花的豔態美容,因此,世間便有了「貴妃花石榴」的美名。
桃小香 攝
唐朝詩人李商隱,有一首《石榴》詩。詩曰,「可羨瑤池碧桃樹,碧桃紅頰一千年」。寫給誰的呢?
小李當年倜儻多情,而初戀,就是當時有名的美女加才女,華陽三姊妹。小李打算先當大姐夫,然後,兼職二姐夫、三姐夫。
可是人家不幹啊。
不僅不幹,而且對於小李的過分要求,勃然大怒,遂毅然與小李同學斷交。
也有人說,這首詩,是小李寫給他後來遇到的其他女子,抑或是寫給他的亡妻的。總之,他是寫給那些在他生命裡,遂,或者未遂的女子的。
桃小香 攝
這首《石榴》,是生命的輓歌,也算是愛情的悼亡詩了。
叄丨
清朝畫家鄒一桂寫榴花:
「五月花,色大紅,六出,重臺。枝葉對節。瓣微皺而薄,曜日鮮明。」
畫家畢竟是畫家,對色彩尤為敏感。一句「曜日鮮明」,似雨霽初晴,令人豁然開朗。細細賞味,是不是覺得十分冶豔呢?
直把《詩經》裡「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一句,也比舊了,比老了。
桃小香 攝
中國人對於榴花的青睞,就在於它的顏色。榴花的紅,紅得明豔,紅得透徹。這樣」曜日鮮明「的紅,最適合在靜謐的庭院裡了。
明代文學家楊慎之妻,蜀中才女黃峨有一首《庭榴》,說的最好:
」不為深秋能結果,肯於夏半爛生姿。「」朵朵如霞明照眼,晚涼相對更相宜。「
說的似乎就是宮巷對面,井巷口曾經的那座小院裡的榴花了。
粉牆黛瓦,一樹榴花,像一朵朵小火苗,在綠葉間燃燒,紅得鮮亮奪目。那棵老樹猶存,而曾經的巷弄,以及老樹所在的院落,如今是一個喧鬧的小廣場。
桃小香 攝
那棵老樹孤零零留在廣場中。舊時光裡,那溫婉的一幕,已不復存在。
如果能夠選擇,老樹是不是更喜歡那樣的小院,更喜歡那種淡淡的寂寞呢?
與其像現在這樣,看著遊人的腳步,聽著喧鬧的人聲,不如回到從前,在安詳恬淡的時光裡兀自開花。
把花開到絢爛,絢爛到讓自己心疼。
(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
本公眾號歡迎轉載,轉載前請聯繫解道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