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故事|石榴花和韓愈:題張十一旅舍三 詠 榴花

2020-12-12 月亮鄉村的徽章

進入初夏,校園的一角特別亮眼。點點榴花掛在樹上,像一盞盞雅致的燈籠,明豔、嬌媚,引人注目。對花沉吟,想起石榴的種種神奇的傳說,和一句耳熟能詳的詩:五月榴花照眼明。那就寫寫石榴吧,寫她的前世今生,寫她的神奇傳說,寫她的落落寡歡。

01 石榴的祖籍

追本溯源,石榴其實是個外來物種,它的原產地在伊朗。之所以在中國的大地上生根繁衍,與西漢的繁榮有關。

相傳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從安西國(今伊朗)帶回了石榴,人們又稱之為安石榴。在我國落戶已經有兩千多年了,也算是正式加盟中國的植物圈子,成為尋常百姓房前屋後的美妝。·

仲夏季節,燦爛似火的榴花破蕾怒放,豔麗如錦,繁花似火,凝紅欲滴。如今石榴家族在不斷擴大,不僅有花紅欲燃的紅石榴,還有潔白如雪的白石榴。紅豔如火,白冷如冰,一一個熱情活潑,一個冷靜閒逸,兩相映襯,有一種冰火兩重天的奇特之感。

02 榴花的傳說

石榴的引入,起先不在民間,作為奇花異卉,首先在宮廷中種植。

傳說一——石榴裙下

現在人們都說「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風流。」殊不知,石榴裙還有一個故事呢。

唐明皇的妃子楊貴妃非常喜愛石榴花,皇帝投其所好,在華清池廣種石榴。

由於皇上對楊貴妃的百般寵愛,大臣們認為紅顏禍水,對貴妃總是側目而視,拒不施禮。

飲酒作樂時,唐明皇邀楊貴妃獻舞助興。楊貴妃說"這些臣子大多對臣妾側目而視,不使禮、不恭敬,我不願為他們獻舞。"

唐明皇大怒,立即要求所有文官武將,見了貴妃一律使禮。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嚴懲。

眾臣無奈,只好拜倒在楊貴妃的石榴裙下。於是"石榴裙下"的典故流傳至今。

後來演變成了對女子的傾心迷戀。石榴裙,說白了,其實就是大紅裙,喻指女子。

傳說二——榴花欲燃

傳說唐朝陝西臨潼著名的宮殿——華清宮,四周遍植石榴樹,還有人說這石榴樹都是楊貴妃所栽。每年夏日榴花綻放,花團錦簇,美豔無比。

有一位姓楊的書生喜歡在此讀書,月明風清之夜,總有一位身穿紅色衣裙的姑娘,踏月而來。自古書生愛美人,俊男靚女,月下相會,老套的結局:相識相愛,結為夫妻。

人間美事總有不爽之人,此事被華清官一愛管閒事的老僧發現,競仗劍追刺姑娘。姑娘轉身逃往榴園,消失得無影無蹤。

可惡的老僧就用劍在榴花叢中亂砍,結果朵朵榴花落地,瞬間化作點點鮮血,血染泥土。

傳說,這位紅衣姑娘,就是榴花的化身,那滿坡遍野紅榴花,就是榴花姑娘的鮮血染紅的。

石榴花的花語就是成熟的美麗、富貴,大概也與這個兩個傳說有點關係吧。

不知是出於何種心理,人們總喜歡給美好的事物附加一點傳奇,喜歡讓美帶有一點缺憾,也許這就是現實,因為缺憾也是一種美。

03 石榴詩

詠石榴的詩很多,獨喜愛韓愈的一首《詠榴花》,詩雖短,卻耐人尋味。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

張十一是作者的一位好朋友,作者寫此詩時,張十一和他都被貶謫。看到燦爛的石榴花,詩人有感發。《千家詩》在歷代傳刻中以此詩作者為朱熹,為後人之訛誤。

開頭兩句: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點明時令,描繪出五月石榴花綻放的繁茂景象。「照眼明」三字尤為傳神,既寫了花的美,又寫了看花人的愉悅心情。

後兩句: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

點明地點,暗示這是生長在偏僻地方的石榴。「無車馬」表明榴花雖美卻無人遊賞,美好的景致被辜負,有一種落寞之感。

因為偏僻,沒有車馬的來往踐踏,殷紅的石榴花紛紛落在青苔上,紅青相襯,畫面十分優美,但這美中多了一份憐愛和惋惜。

也許詩人正是愛其無人來賞,愛其滿地「青苔」、「絳英」相襯,覺得自然、純粹、清靜更好。倘有人來賞,則車轍、馬蹄碾壓、踐踏,反而凌亂不堪。不如任其花開花落、果熟果爛,來得自在。

這多少有點像賭氣,心中的苦澀、孤獨難以用言語表述,借花寄情是最好的選擇。

詩人寫景也技高一籌,前兩句通過人的感覺來烘託石榴花開的絢爛多彩,並沒有直接描寫花的形態風姿。  

後兩句帶給人一種悲嘆,花開的美豔又如何?地處偏僻,無人觀賞,最後只能寂然無聲,孤獨地跌落在幽幽青苔上。

穿越千年的歷史,仿佛能聽到韓愈的一生長嘆,隨同落花歸於沉寂。

即便滿腹詩書又如何?詩是寫給張十一的,何嘗又不是寫給自己的呢?

無論朋友還是自己,都是滿腹才華,懷揣夢想。卻被統治者貶謫於窮鄉僻壤,抱負無法施展,只留下一聲嘆息,滿腹憂愁。

「顛倒」的豈只是落花?分明是那一腔噴薄而出的怒氣:身居高位,賢愚不分;一身才氣,無用武之地。身在偏僻荒野之地,心還在為朝廷擔憂,在替自己和像自己一樣遭貶的文人吶喊。

自古文人多寂寞,只有山水解其音。花鳥草木本無情,多情應是寫詩人。

時光荏苒,透過歷史的天空,那來自異域的奇花,那跪倒在石榴裙下的臣子,那悽美的傳說,那從文字間擠出一聲長嘆,都成了歷史長河的過客,留在了文字的傳奇中。

暖暖的風吹過,榴花在枝頭悠閒地點頭致意。她們其實只是應時而開,就只是簡單純粹的綻放而已。

不想去招搖,不想去炫耀。即便身處偏僻角落,也無寂寞也無愁。只需要一方泥土,活在夏日裡,活在暖風中,綻放在陽光下。做最好的自己,開最美的花。花本無語,人自多情。

相關焦點

  • 韓愈這首詩雖然只有寥寥數語,但是同樣的意境高遠,很是值得一讀
    雖然可能大家比較熟悉的還是韓愈的散文,但其實他的詩,也是同樣的值得一讀,而且有一些詩作,那也是描寫的極為深刻,也非常的優美,例如他的這首《題張十一旅舍三詠榴花》,便是一首了不起的傑作,這首詩只有寥寥的數語,可是詩人文化底蘊深厚,勾畫出了一幅唯美的春日美景,也是使得此詩成為了唐詩裡一流的佳作。
  • 飛花令,含有榴花的詩句,你知道多少?
    榴花,又名石榴花,原產波斯(今伊朗)一帶,公元前二世紀時傳入我國。石榴夏季開花,重瓣的多難結實,以觀花為主;單瓣的易結實,以觀果為主。我國長期把石榴作為吉祥之果,面對花果並麗,火紅可愛的石榴,文人雅士們詩情勃發,紛紛作詩賦詞,謳歌吟頌。那麼,含有榴花的詩句,你知道多少?
  • 願生如夏花之絢爛:古詩詞中最具代表性的「夏花」,我選這種
    生,可不正要如夏花之絢爛多姿麼?什麼花最能代表「夏花」之不顧一切的絢爛?夏日裡,荷花清新出塵,薔薇豔麗嬌嫩,而另一種則可貼切地作為「夏花」的代表,來展現其無盡絢爛、自由奔放之狀態,那就是——石榴花。為什麼這麼說?
  • 詩詞欣賞:「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10首七絕
    這首詩刻畫細膩,造句優美,構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溼潤、舒適和清新之美感,既詠早春,又能攝早春之魂,給人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 2、春雪 唐代: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 榴花應節開,石榴寓多子多福,自古為吉祥物,畫家多以此為題材
    古人稱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自古石榴為吉祥物,它象徵「家族興旺、多子多福」。初夏時節,石榴花應節而開,如同喜歡紅舞裙的小姑娘,自由自在地在風裡秀她最輕薄絢爛的舞裙,正如「卻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開」。
  • 唐宋八大家之韓愈: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韓愈,字退之,是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韓愈與中國唐代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等散文家合稱唐宋八大家。下面一起欣賞六首韓愈的詩,從中品讀韓愈的人生境界。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唐·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 「詩詞鑑賞」夢裡春歸去 榴花晚欲然—古詩詞裡的榴花
    夢裡春歸去,榴花晚欲然。春暮夏初,薔薇正盛,榴花初綻,綠蔭漸濃。那火紅的石榴花,一簇簇的如丹似火,在眾芳將近搖落之時,獨佔芳研。石榴在我國長期作為吉祥之果。面對花果並麗,火紅可愛的石榴,文人雅士們詩情勃發,紛紛作詩賦詞,謳歌吟頌。
  •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古詩詞中的雜花,別有一番美景
    《詠牡丹》(明)俞大猷閒花眼底千千種,此種人間擅最奇。國色天香人詠盡,丹心獨抱更誰知。5、石榴花石榴花在古詩詞也比較常見,但名作卻並不多,《題榴花》一詩勉強能算其中的佼佼者:《題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
  • 走進初夏,在詩詞裡開出絢爛的花!(喜歡請收藏)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滿是鳥語花香。今年的五月期盼的著實有些漫長,盼望著,盼望著,迎來了水流潺潺,天鵝在湖中展翅輕舞,鮮花比以往更加鮮豔。滿眼的花,滿眼的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柔風細雨旅遊正當時。
  • 五月綠蔭芳樹合 榴花似火一時開
    水中的荷花、地上的榴花卻開的風風火火。唐代大詩人韓愈有一首詩「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而宋代的王禹偁,一首《詠石榴花》,不僅描寫了石榴花的優美,也道出了石榴的來源:「王母庭中親見栽,張騫偷得下天來。誰家巧婦殘針線,一撮生紅熨不開。」石榴原產於伊朗,據傳是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
  • 五月榴花開得鮮豔,韓愈卻想到懷才不遇,寫下一首內涵豐富的詩
    可惜的是,這麼好的花卻無人來觀賞。唐代大文學家詩韓愈,一次偶然到朋友的院子去,看見了這樣一顆花開正豔的石榴樹,寫了一首著名的詠石榴花的詩:題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
  • 「五月榴花照眼明」,石榴照過每一個人的悲歡和時代盛衰
    榴花多為紅色,燦若明霞,絢爛之極,有如美人。相傳,楊貴妃曾在驪山遍種石榴。「鳳凰山下榴花發,一杯香露融春雪」,榴花,開在宋詞的仲夏裡,如一闋清麗的詞章,輕輕舒捲,靜靜綻放。▍潘天壽所畫石榴花姿 石榴花映石榴裙石榴花多為紅色,色彩豔麗,於綠葉蒼翠之中,燃起一片火紅,燦若明霞,絢爛之極。故在明人的插花「主客」理論中,榴花總是列為花主之一,稱為「花盟主」,輔以梔子、蜀葵、紫薇等,可見古人對榴花的推崇。
  • 花朝節丨一花一詩,美翻了!
    未出閣的女子最愛賞紅拜花神,吃花糕,行花令,祈禱自己像花一樣朝氣與美麗。賞紅一般與拜花神連為一體,清以前貴族士人也賞花剪彩,祭花神,到了後來逐漸變為女兒的專利。不知什麼原因,這一傳統節日後來卻日漸消亡了。花朝節僅存在於中國廣西寧明、龍州一帶壯族人民的生活中。
  • 五首石榴詩詞,韓愈、白居易、蘇軾都寫過,你最喜歡哪一首
    既能賞花,又能吃果,石榴可謂全身是寶,從古至今,詩人們也都很喜歡石榴,寫了許多詩詞來歌詠石榴和石榴花。《榴花》唐代:韓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韓愈寫的不只是石榴,也是自己的心情與際遇。五月的石榴花紅紅火火地開著,看著都晃眼。看那石榴枝間,已經結了小石榴了。可惜啊,這個地方沒有人來賞花,所以,石榴花紛紛飄落,花瓣掉在青苔上。不同於其他品種的鮮花,石榴花雖然美麗,卻很少有人關注,總是忽視了它的存在,也許是盛開的時間,也許是因為石榴本身價值更高。
  • 讀這四首詩,從不同的角度欣賞石榴花
    但是這個時候你如果碰到一棵石榴樹,或者石榴林,那就是你的幸運。因為石榴樹青枝綠葉,它是高大的灌木或喬木,它底下有一大片綠蔭。你不但能在這濃蔭裡歇涼吹風,還能夠抬頭欣賞那大紅色的石榴花。有這麼一句詩,相傳是王安石寫的。「萬綠叢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這」一點紅」就是指的石榴花。」萬綠」就是這漫山遍野的草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