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稱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自古石榴為吉祥物,它象徵「家族興旺、多子多福」。
初夏時節,石榴花應節而開,如同喜歡紅舞裙的小姑娘,自由自在地在風裡秀她最輕薄絢爛的舞裙,正如「卻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開」。
近現代因石榴寓意之好,「詩、書、畫、印」四絕的吳昌碩以石榴為素材創作畫作,並題詩,使詩畫結合,寓意深長,深得人們的喜愛。
吳昌碩於這幅遐齡多子圖題詩如下:
石榴多子芝連拳,仿佛瓜瓞歌綿綿。
張騫得種安石國,四皓同採商山巔。
前峰一朵來飛仙,草木靈氣乾坤前。
瓊玉山桃儻可摘,美酒再釀中泠泉。
吳昌碩畫石榴並題詩如下。
榴花壁上儻題詩,
人非東老亦解頤。
壽翁下筆詩尤奇,
非仙而仙神委蛇。
吳昌碩畫石榴並題詩。
仙人醉剝青紫皮,
東老壁上曾題詩。
累累子擘紅瑪瑙,
不須更問鮮荔枝。
石榴是白石老人常畫的題材,在他的畫筆下,「多子」畫作都以石榴為素材,他筆下的石榴紅豔飽滿、水墨酣暢,熱情洋溢和喜悅吉祥的效果躍然紙上。
齊白石多子石榴圖
齊白石多子石榴圖
齊白石石榴圖
北京畫院藏有一幅齊白石1922年作的《石榴》。這幅畫,齊白石又於九十二歲題上了以下四句詩,使得詩畫結合的更加完美。
北京畫院藏齊白石1922年作的《石榴》,齊白石九十二歲又題詩如下。
戰聲連夜近城邊,
萬物將來不論錢。
果木何心傷劫後,
啖來還似舊時甜。
現代畫家,吳昌碩弟子王個簃在他的石榴畫中題道:「口迸明珠打雀兒。」「看他開口處,一笑落珠璣」真是形象逼真。
下面這張美美的石榴圖,是海派名宿曹簡樓筆下的石榴。
石榴,原產伊朗、阿富汗等地。在伊拉克出土距今四千多年的皇冠上,有精美的石榴圖案,足見其栽培史源遠流長。
漢代,石榴經絲綢之路引入中國,先植於上林苑,驪山溫泉一帶。西晉時,石榴賦大興。
唐代,流行結婚贈石榴的禮儀,並開始有「石榴仙子」的神話傳說。
宋代,流行「石榴生殖崇拜」,開始盛行石榴對聯,謎語。
金元時,流行"石榴曲"。院栽石榴,盆栽石榴開始普及。
宋代人還用石榴果裂開時內部的種子數量,來佔卜預知科考上榜的人數,久而久之,「榴實登科」一詞流傳開來,寓意金榜題名。
明清時,因中秋正是石榴上市季節,於是又有了「八月十五月兒圓,石榴月餅拜神仙」的民俗。二千多年來,石榴不斷南下東進,在各地紮根、開花、結果。
石榴花
歷代文人雅士以石榴為素材,創作了很多關於石榴的詩詞,這裡列舉幾首,一起分享這「千房同膜,千子如一」之「家族興旺、多子多福」。
《詠石榴》——隋代:魏澹分根金谷裡,移植廣庭中。新枝含淺綠,晚萼散輕紅。影入環階水,香隨度隙風。路遠無由寄,徒念春閨空。
魏澹,隋鉅鹿曲陽人,字彥深。博覽經史,好學,善屬文。初仕北齊為中書舍人,與修國史。入北周為納言中士。隋文帝受禪,除太子舍人,遷著作郎。
這首《詠石榴》寫石榴花映照綠水,隨風飄香,並因花思人,情意纏綿。
《榴花》——唐代:韓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
這首《榴花》詩韓愈《題張十一旅舍》三詠之一。感嘆榴花燦爛,果實初見,楚楚動人,但開在少人煙之地,而無人觀賞,流露了仕途坎坷之感。
詩人正是愛其無遊人來賞,愛其滿地「青苔」「絳英」,倘有人來賞,則車轍馬蹄踐踏得不堪了,還不如任其花開花落、果熟果爛,來得自然,委婉表達了詩人孤獨的心境。
全詩描述景致清新自然,從中又可以見出詩人濃鬱的情趣和縝密豐富的文思。而詩意和描述的驟變,卻又全寓於似清淡實重濃的語句之中,使得詩意陡然轉深,也顯示了寫法的「喜山不平」的變化特色。
石榴花
《石榴》——唐代:李商隱榴枝婀娜榴實繁,榴膜輕明榴子鮮。可羨瑤池碧桃樹,碧桃紅頰一千年。
李商隱這首《石榴》似為悼念亡妻而作,純用比興手法。作者以石榴比其他女子,將妻子比作碧桃,先寫石榴如何美好,以襯託碧桃更加可愛的形象,並寄託作者深長的思念。寓意深微而富有情韻。
石榴是美麗女子與純潔愛情的象徵,詩人盛讚了婀娜的榴枝、繁富的榴實、輕盈的榴膜、鮮麗的榴子,表現了自己的愛慕之情,然而儘管石榴比碧桃還要美麗嬌豔,卻也無法紅顏「一千年」。
《千葉石榴花》——唐代:子蘭一朵花開千葉紅,開時又不藉春風。若教移在香閨畔,定與佳人豔態同。
這首詠石榴花絕句寫得園轉流暢,,構思巧妙。「一朵花開千葉紅」盛讚石榴花開時顏色鮮豔,使千葉相映而紅。
接著又補一句「開時又不藉春風」更突出石榴花紅得可貴。石榴花是五月開花,所以詩人說開時又不藉春風。節令不同,百花本來各自有自己的花時,「萬紫千紅總是春」春天花開,秋日結實已是一般常識。詩人這裡強調石榴花不借春風,就很能顯示出其不同流俗品格。
結末以「若教移在香閨畔,定與佳人豔態同」一句是一種設想,意思是千葉石榴花姿容美好,如同佳人。
石榴是美麗女子與純潔愛情的象徵,詩人盛讚了婀娜的榴枝、繁富的榴實、輕盈的榴膜、鮮麗的榴子,表現了自己的愛慕之情。
石榴花
《榴火》——明代:朱之蕃天付炎威與祝融,海波如沸沃珍叢。飛將寶鼎千重焰,煉就丹砂萬點紅。自抱赤衷迎曉日,應慚豔質媚春風。農家祈粟須甘雨,愁擬焚林望碧空。
這是一首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詠物詩。全詩圍繞「火紅」著筆,先從大處著眼,「天付炎威」是大畫面。接著落筆於具體形象,寫石榴開花、結籽如千重焰、萬點紅。這些小鏡頭聚成的石榴林,也是一片「火紅」。大畫面和小鏡頭都和詩的標題「榴火」緊緊相扣。
全詩的主旨在於,通過詠物,緊緊抓住這個物的基本特徵的描寫,體現一種熱烈向上的精神。
詩人朱之蕃寫《榴火》這首詩著力於「隨物賦形」,這是顯而易見的,同時我們也看到,詩人把石榴的神採也寫得習習如生。
五月初夏,正是一年石榴花開時。我們品著這些美美的石榴詩畫,傳承著:「千房同膜,千子如一」之「家族興旺、多子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