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中,68歲的退休教師呂風林(化名)拿著小區改造方案的宣傳資料,問什麼是「全生命周期」、什麼是「十五分鐘生活圈」,工作人員耐心解釋,老人仔細聆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並不停地說,這個好,這個好,小區環境變新了,我們老百姓的心也與國家、政府貼得更近了……
這是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成果的一個縮影,生動展現了共建共治共享下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自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實施以來,江漢區注重改造過程中的共建共治共享,充分調動群眾參與力量,變「要我改」為「我要改」,真正讓廣大群眾在老舊小區改造中既是受益者,還是參與者。
《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獲悉,日前,武漢市江漢區2020年老舊小區改造方案徵詢暨集中啟動儀式在萬松街武展教苑小區舉行。5年時間內,江漢區將啟動改造166個老舊小區,惠及8.8萬餘戶居民。
一張表
讓改造方案有據可依、有跡可循
熙熙攘攘的萬松園西園商業街旁,一個寫著「萬松街武展教苑小區」的窄小入口並不醒目,這裡是江漢區2020年要進行改造的39個老舊小區之一。小區裡狹窄的道路、斑駁的牆面、隨處停放的車輛與周邊繁華的商業街形成鮮明對比。
「之前這個小區也進行過改造,但是以往的改造方案涉及面比較單一,容易吃力不討好。」萬松街道主任金婕說,「家門口的工程面廣量大,很多工作如果不做早做細,後期將產生很多問題。」為此,江漢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聯合各街道、房地產企業、設計院等多家單位,組織設計師、規劃師、工程師和施工人員走進社區,與小區居民共同商議,編制了《老舊小區改造方案評估表》(以下簡稱《評估表》),從人口集中度、空間規劃度、房屋承載度、功能完善度等6個方面為小區的空間環境和基礎設施進行評分,再根據評分結果將改造方案分為兩大類:一類主要完善小區基礎設施,改善居住環境;一類則側重於優化小區居住環境,提升居住品質。
《評估表》讓江漢區老舊小區改造方案不再空洞、單調,變得有據可依、有跡可循,為後期改造的具體實施提供了改造依據和規劃方向。
一個平臺
讓徵詢民意有了新方法
疫情防控期間,武漢居民上報個人健康情況、查詢疫情發展以及購買防疫用品和生活必需品都在網絡平臺上解決,這個服務民生的網絡平臺,就是武漢市自2018年起在全市範圍內大力推廣和普及的「武漢—微鄰裡」微信平臺。
據了解,此次在江漢區老舊小區改造徵詢民意過程中,專門在該平臺上添加了老舊小區改造小程序。在改造過程中,小程序不僅能夠及時發布與改造相關的重要資訊,還可以通過群眾評論、點讚、網上問卷調查等方式著力營造各界支持、群眾積極參與的濃厚氛圍。
江漢區本次涉及改造的39個老舊小區居民均可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自己所在社區網格群,與網格員一對一進行溝通,隨時隨地充分表達自己對小區改造的意願。據統計,前期通過「武漢—微鄰裡—老舊小區改造」小程序,總計調查4277戶,其中同意改造戶數4091戶,總體滿意度達95.65%。「武漢—微鄰裡—老舊小區改造」小程序成為了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與居民溝通的重要窗口。
一份「試卷」
讓「小紙片」推動改造「大思考」
「今天由社區出卷,大家來答卷,希望通過集體的智慧,解決我們小區改造的難題。」據武漢市江漢區唐家墩街西橋社區黨委書記董守芝介紹,西橋社區共有11個小區,「月月談」活動每月針對一個小區舉辦一次,每次選取2~3個社區治理難題和居民關心的問題,由社區出題、居民解題,通過集體智慧,解決轄區熱點難題。首期「月月談」活動在武漢市無線電廠宿舍小區舉行,該小區作為即將開始改造的首批老舊小區之一,圍繞的第一個熱點話題就是「怎麼改」。
「黨員骨幹如何在樓道治理中發揮好先鋒作用?」「黨員志願者如何引導居民參與老舊社區改造?」「小區黨組織如何引導督促居民開展垃圾分類?」3道題目公布後,引起了參會居民的熱烈討論。樓道治理、居民參與、垃圾分類,3道題目看似簡單,卻緊扣居民日常生活,直指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的重難點問題。黨員群眾分為6組,以每組6~7人進行圍桌討論,廣泛徵集題解方法。答題結束後,40多張寫滿答案的「小紙片」被收集起來,貼在一旁的公告欄上。
以樓棟為單位建立群眾基礎,拉近居民關係,共同維護樓道環境;對垃圾分類先進者進行表揚,調動居民參與度;在小區成立改造專班,重點解決違建問題……一張張「小紙片」,寫滿了居民們對小區改造的「大思考」。「這些答案十分寶貴,我們一定會仔細梳理並認真研究大家的建議,對於可行的做法一定積極採納。」董守芝說,「月月談」活動不僅可以聯絡居民感情,同時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提高了居民參與度,使居民從原本不關心小區建設的「局外人」,成為為小區建設貢獻力量的「主人翁」。
老舊小區改造是民生實事、民心工程。但在老百姓過去的感受中,自己發言權不大。如武展社區書記鄭紅所說,以往的改造方案是政府包幹,沒有切實考慮到群眾的建議,工作容易流於形式。現在,問計於民、讓居民共建共治共享,寫進了各地老舊小區改造的制度章程中。「可以說,政府部門實實在在認識到了,老舊小區首先是老百姓自己的小區。老百姓的需求是所有決策的起點和歸宿,也是民生實事的題中應有之義。」
在江漢區今年實施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中,白松社區「說事評理」工作室、武展社區「聽證會」、公園社區「幸福公園議事會」等社區協商議事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從項目現場勘測調研、改造方案編制、違建拆除、小區實施改造到後期的運行維護管理,鼓勵居民全程參與老舊小區綜合改造,讓居民獲得更大的參與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