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的世紀對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面對命運,我們要知道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和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
知天命,我們要知道我們來到這個時代的責任,以及我們的使命,最基本的就是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天道想讓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社會想要讓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芮小丹和丁元英耶路撒冷的對話很精彩,知道和不可思議不是一回事,一陰一陽謂之道,讓芮小丹成立強勢文化傳播公司,不是為了讓芮小丹安全,而是芮小丹應該做這些事。
佛普眾生,但沒有一個眾生是佛度的,都是自己度的,芮小丹心無掛礙,存在和永恆毫無分別,這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無私。所以芮小丹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和她以為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不是同一種人。
開天眼,那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看見規律如來,不可思議,是事物和人本來的狀態,無極,究竟,更是在做人做事之間,心中有秩序,行為有約束,有道德,有底線的人。
本該成為那種人,而不是我想成為那種人,佛說五毒,貪痴嗔慢疑,要清楚哪個是我,那個是真我,哪個是私我,那個是我執。拿起放下的立場是我,大是大非的立場是無、有、空。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不是美色也不是顏色,而是宇宙要素存在的一種狀態,我們對於自己的人性、欲望、以及身外之物,都應該有一種狀態,沒有什麼屬於我,沒有什麼不屬於我,孩子屬於我們嗎?愛情屬於我們嗎?婚姻呢,都不是,當屬於我們的時候屬於,不屬於的時候不屬於,變和不變,以不變應萬變的核心就是一個變字,變有變的形式,有不變的初心和初衷。
很多人說知天命就不犯錯了,不是不犯錯了,而是按照客觀規律辦事,需要遵循規矩、規律、約定俗成的世俗文化和傳統觀念,無論我們有多排斥,世俗按照自己方式運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天道》丁元英想讓我們覺悟那種「天道思維」
吸引力法則,優秀的人始終圍繞同一圈子和人脈來開展活動,無論是覺者、修者、律者,都先是人,然後是境界,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不存在,僅僅是看把低級趣味如何和自身自洽和他恰,無論是性開放和性壓抑,都只是一種表現形式,追求笑傲江湖、萍蹤俠影,快意恩仇的江湖生活。
就像《臥虎藏龍》裡面的人一樣,每個人都在壓抑自己的感情,做不到道法自然,李慕白之所以死之前才表露心跡,包括章子怡扮演角色一躍而下,是解脫,肉身是欲望的載體,通過肉身消亡來精神救贖,早已經沒有對錯,愛在每個人心中,別人懂不懂都不重要。
規律如來,規律是因果的表現形式,是事物變化的本來,無論是經濟規律、政治制度、甚至文化內涵,哪裡都有規律的影子,這就是道,無法描述,但存在,無法感知,但運動著。毫無差別的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影響個體的命運。
對立統一辯證思維,丁元英不信豐社會達爾文進化論,不信天道,甚至不信佛,不信道,他信規律如來,不可思議,無論是多米諾骨牌效應還是反多米諾骨牌效應,都是他對事物變化規律的探索和認知,通過架構要素,把控制事件變化的因素,重新排列組合,讓事物發展向預定的方向發展,然後取得合理合法的收益。
能量守恆定律,有因就有果,沒有毫無意義的知識儲備,這都是種的因,因為有因才有果,無論王廟村最終能否得救,抑或是適應市場經濟競爭能力,這個因已經種下去了,但凡想要獲得收益,那麼靠什麼都沒有用,唯獨靠自己,自覺和覺他。
死亡並不是單純的結果,而是無數因造就的人生,無所謂因果報應,天理循環,有的只有自己心安不安的住,自己受不受良心譴責,還不影響自我評判的標準。
我們可能看到了死亡,但是我們要和豆豆,書中角色對話,死亡是必然還是偶然,是豆豆腦洞還是客觀世界,看起來似乎是豆豆腦洞,一個編劇駕馭死亡,決然不會這樣隨便安排死亡,上天有好生之德,死亡是客觀規律,絕非主觀臆斷。
性格決定命運,心態決定人生。
道理和知識無用,用才有用,說到底講那麼多,都需要我們自己覺醒覺悟,所以丁元英愛芮小丹都不是醍醐灌頂和填鴨式教育,而是因材施教,知道芮小丹是美玉,自己不是巧匠,所以交給大自然,交給社會和環境。
芮小丹最終成長成自己心中的樣子,成為天國的女兒,甚至成為普渡眾生的菩薩,他的愛不單純是愛,是慈悲,是大愛,更是包容和寬恕,也是一種救贖。
沒有任何人能夠比耶路撒冷的人更嚮往自由和和平,也沒有任何人能夠清楚世上不存在救世主,救世主遙遠,不是不存在,我們離自己很近,但未必覺悟,未必有智慧的時代人生。
每個人都不必祈求上天保佑,不必期望伯樂在線,千裡馬只管自己努力奔跑,總有識貨的人在彼岸等著你,切莫妄自菲薄和自慚形穢,我們的價值由我們自己決定,為了錢不值得,為了愛值得,為了眾生,那是多大的功德,無量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