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丁元英想讓我們覺悟那種「天道思維」

2020-12-11 祁華勝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的世紀對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面對命運,我們要知道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和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

知天命,我們要知道我們來到這個時代的責任,以及我們的使命,最基本的就是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天道想讓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社會想要讓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芮小丹和丁元英耶路撒冷的對話很精彩,知道和不可思議不是一回事,一陰一陽謂之道,讓芮小丹成立強勢文化傳播公司,不是為了讓芮小丹安全,而是芮小丹應該做這些事。

佛普眾生,但沒有一個眾生是佛度的,都是自己度的,芮小丹心無掛礙,存在和永恆毫無分別,這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無私。所以芮小丹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和她以為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不是同一種人。

開天眼,那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看見規律如來,不可思議,是事物和人本來的狀態,無極,究竟,更是在做人做事之間,心中有秩序,行為有約束,有道德,有底線的人。

本該成為那種人,而不是我想成為那種人,佛說五毒,貪痴嗔慢疑,要清楚哪個是我,那個是真我,哪個是私我,那個是我執。拿起放下的立場是我,大是大非的立場是無、有、空。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不是美色也不是顏色,而是宇宙要素存在的一種狀態,我們對於自己的人性、欲望、以及身外之物,都應該有一種狀態,沒有什麼屬於我,沒有什麼不屬於我,孩子屬於我們嗎?愛情屬於我們嗎?婚姻呢,都不是,當屬於我們的時候屬於,不屬於的時候不屬於,變和不變,以不變應萬變的核心就是一個變字,變有變的形式,有不變的初心和初衷。

很多人說知天命就不犯錯了,不是不犯錯了,而是按照客觀規律辦事,需要遵循規矩、規律、約定俗成的世俗文化和傳統觀念,無論我們有多排斥,世俗按照自己方式運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天道》丁元英想讓我們覺悟那種「天道思維」

吸引力法則,優秀的人始終圍繞同一圈子和人脈來開展活動,無論是覺者、修者、律者,都先是人,然後是境界,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不存在,僅僅是看把低級趣味如何和自身自洽和他恰,無論是性開放和性壓抑,都只是一種表現形式,追求笑傲江湖、萍蹤俠影,快意恩仇的江湖生活。

就像《臥虎藏龍》裡面的人一樣,每個人都在壓抑自己的感情,做不到道法自然,李慕白之所以死之前才表露心跡,包括章子怡扮演角色一躍而下,是解脫,肉身是欲望的載體,通過肉身消亡來精神救贖,早已經沒有對錯,愛在每個人心中,別人懂不懂都不重要。

規律如來,規律是因果的表現形式,是事物變化的本來,無論是經濟規律、政治制度、甚至文化內涵,哪裡都有規律的影子,這就是道,無法描述,但存在,無法感知,但運動著。毫無差別的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影響個體的命運。

對立統一辯證思維,丁元英不信豐社會達爾文進化論,不信天道,甚至不信佛,不信道,他信規律如來,不可思議,無論是多米諾骨牌效應還是反多米諾骨牌效應,都是他對事物變化規律的探索和認知,通過架構要素,把控制事件變化的因素,重新排列組合,讓事物發展向預定的方向發展,然後取得合理合法的收益。

能量守恆定律,有因就有果,沒有毫無意義的知識儲備,這都是種的因,因為有因才有果,無論王廟村最終能否得救,抑或是適應市場經濟競爭能力,這個因已經種下去了,但凡想要獲得收益,那麼靠什麼都沒有用,唯獨靠自己,自覺和覺他。

死亡並不是單純的結果,而是無數因造就的人生,無所謂因果報應,天理循環,有的只有自己心安不安的住,自己受不受良心譴責,還不影響自我評判的標準。

我們可能看到了死亡,但是我們要和豆豆,書中角色對話,死亡是必然還是偶然,是豆豆腦洞還是客觀世界,看起來似乎是豆豆腦洞,一個編劇駕馭死亡,決然不會這樣隨便安排死亡,上天有好生之德,死亡是客觀規律,絕非主觀臆斷。

性格決定命運,心態決定人生。

道理和知識無用,用才有用,說到底講那麼多,都需要我們自己覺醒覺悟,所以丁元英愛芮小丹都不是醍醐灌頂和填鴨式教育,而是因材施教,知道芮小丹是美玉,自己不是巧匠,所以交給大自然,交給社會和環境。

芮小丹最終成長成自己心中的樣子,成為天國的女兒,甚至成為普渡眾生的菩薩,他的愛不單純是愛,是慈悲,是大愛,更是包容和寬恕,也是一種救贖。

沒有任何人能夠比耶路撒冷的人更嚮往自由和和平,也沒有任何人能夠清楚世上不存在救世主,救世主遙遠,不是不存在,我們離自己很近,但未必覺悟,未必有智慧的時代人生。

每個人都不必祈求上天保佑,不必期望伯樂在線,千裡馬只管自己努力奔跑,總有識貨的人在彼岸等著你,切莫妄自菲薄和自慚形穢,我們的價值由我們自己決定,為了錢不值得,為了愛值得,為了眾生,那是多大的功德,無量境界。

相關焦點

  • 《天道》:丁元英神話能否被複製?丁元英成功的前提是什麼?
    丁元英成功的前提《天道》中丁元英答應芮小丹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王廟村實地考察,最主要是了解這裡的人擅長做什麼,想做什麼,有什麼技術特點,再結合馮世傑和葉小明能力和特長才能確定做什麼的範圍。神話的啟示很多人因為丁元英而愛上喝茶,愛上聽音樂,當然還有很多人愛上抽菸。因此,經常在群裡提醒,《天道》中丁元英的生活方式是他的,不是你的。我們可以學習,但是不要太刻意模仿,千萬不要「沒有那種命,卻得了那種病」,著實害人不淺。
  • 《天道》裡的大道理:用「見路不走」解讀丁元英的「天道思維」
    「見路不走」這羅家明用超過50萬換來的四個字,在我看來正是對丁元英「天道思維」的解讀。佛論中常常以經解經,那麼我就以書解書,一脈相承。葉子農在解釋「見路不走」這四個字時,先用了大家都掛在嘴邊的四個字:「實事求是」,可沒人明白。
  • 《天道》丁元英所思所悟就是天道,為什麼傳道方式如此獨特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為人處事」的技巧和方法論,丁元英所悟天道和芮小丹所悟天道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使明白箇中道理和辦法,未必全部能夠按照道的方式衍道,不是道不一樣,而是看的人,時機、角度,以及道本身也在變化。
  • 天道思維:劇中丁元英說的「井沿」是什麼意思?為何指向劉冰?
    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有這一段臺詞:「什麼是神話?不過是強力作用的殺富濟貧,扒著井沿看一眼而已,不解決造血問題,誰敢拿著一個村子的農民去證明扒井沿兒看一眼的結果?那就不是錯了,是罪。如果真理是人做出來的,那也不叫真理了,叫主義。」
  • 天道:丁元英為什麼執意讓芮小丹去耶路撒冷?這當中藏著用心良苦
    《天道》:當上帝耶和華,耶穌和真主集聚在同一塊土地上的情況下,全世界就再也不會有什麼地方能像耶路撒冷如此讓人沉思。看過《天道》的朋友,肯定知道在劇情中丁元英多次提出希望芮小丹去耶路撒冷,甚至當芮小丹提出不想繞道去耶路撒冷,丁元英還執著的買了機票要與芮小丹在耶路撒冷見面。
  • 天道:如何做到像丁元英一樣牛?不妨讀一讀丁元英的這2個智慧
    電視劇【天道】相信看過這部電視劇的人都驚嘆丁元英的思維模式,有一個片段最能體現出丁元英高人之處就是在王廟村開股東擴大會議他說的一句話,先不透露,先來看看肖亞文對於丁元英的評價:這個人思維模式顛倒,說鬼話,做鬼事,倒行逆施。
  • 天道:韓楚風送給丁元英一輛車的背後,隱藏著不爭而勝的智慧
    這就是丁元英比其他人技高一籌的地方,丁元英並不是擁有三頭六臂的神仙,而是將思維方式發揮到極致的一個人,這種思維方式我們稱之為「天道思維」。《天道》絕對是一部被人低估的電視劇,如果你只是把它當成一個娛樂去看,那你就會錯失很多人生中的智慧,如果你把它當成一部優秀的商業思維的電視劇去看,仔細品味、反覆推敲,你就可以從中感受到很多的啟發,而正是這些啟發就能幫助我們成為像丁元英一樣運籌帷幄的高人。
  • 《天道》何為天道?天道是什麼?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之間的愛情故事,講述了萬事萬物之間有一條線串聯起來,這個世界是一個系統,而系統運行的代碼就是天道。丁元英想要解釋的天道是什麼?
  • 天道:低谷時,別怪自己沒本事,掌握丁元英的思維方式或許能翻身
    倘若自己現在混的還沒有起色,不能輕易怪自己沒本事,而是你需要掌握好這2種思維,學會這2種思維,以後會對你的發展前途有幫助。一、不顯山露水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和其他人交往時,必須要明白一個道理,先要明白和你交往的那個人在思考什麼,還有他的態度,然後在對照一下自己的想法和他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最後再決定要不要和他談心。
  • 詳細剖析天道思維,《天道》透視社會的3個層面
    電視劇《天道》十幾年前,一部電視劇《天道》;一本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成功地在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圈子中,掀起了一種名叫『天道』的思維。、而這這兩部作品中,一個名為『文化屬性』的詞,在近些年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了。
  • 《天道》:只有放下勝負之心,才能看見神之一手,亦是覺悟天道
    1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是故弄玄虛還是真的超脫了常人的思維所不能取決的境界。我們一直懷揣著一顆求取的心來看《天道》。當我們有一個渴求渴望所求的欲望之心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離覺悟《天道》很遙遠了。有什麼樣的覺悟,便會做什麼樣的事兒。所有痴迷在《天道》中的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便在看破,放下。
  • 《天道》丁元英:精神層次越高的人,往往活得越是簡單
    電視劇《天道》,屬於那種「可以扒拉靈魂」的作品。劇中主角丁元英是一個在「悟道」邊緣的人,也可以說是現實中的高人,精神層面的覺醒在他身上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精神層次高的人,並不是指一個人有多大權勢,有多少財富,而是在多大程度上開始覺悟人生。
  • 天道中的「極品混混」丁元英的天道論
    已經看了三遍,我還是會問,什麼是天道?是啊,天道是什麼?什麼是天道?其實,道這個話題實在是太大,老子一句「道可道,非常道」,我們迷惑了兩千年,現在想一兩句說清,那是不可能的,我也自認為達不到這個高度。按劇中的說法,我理解為人的文化屬性與客觀規律的碰撞。
  • 《天道》:如果你很窮,謹記這「兩條」天道思維,日子會蒸蒸日上
    今天就來分析一下《天道》葉曉明這個人。這部電視劇是非常經典的一部電視劇,劇中王志文的演技可謂是天人合一。若是你還沒有看過這部《天道》推薦你去看至少10遍以上在我們的現實中,葉曉明這種人遲早是會成功的!那麼給我們的啟發是什麼呢?
  • 《天道》從丁元英的角度看《道德經》他認為什麼是「天道」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在研習傳統文化過程中,找到了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鑰匙,那就是天道,他認為順應天道的規律辦事,才能夠成為最好的自己。其實對於天道是什麼,從有天地之後,人們都產生了不同的答案,不同階層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認知是不一樣的。
  • 《天道》丁元英五臺山論道這一段,為什麼刪掉?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之間的愛情故事。其中很多部分刪減,文學作品改編沒有高度還原書籍本身。丁元英籤訂不平等條約,但是沒有接受補償,而是從自己盈利裡面取一點生活費。看著都辛酸。《天道》丁元英五臺山論道這一段,為什麼刪掉?影視劇改編,還是比較忠實原著,因為是在電視媒體播放,廣播電視總局在審核程序中,一定會對敏感內容做一部分技術處理,我認為無傷大雅,很難有人較真兒的去對比內容差異。
  • 《天道》丁元英19句經典語錄,字字珠璣,這一生至少要讀一遍
    《天道》系列劇評,第四篇《天道》播出十幾年了,依然經久不衰,豆瓣評分穩定在9.2。可以說是國產電視劇裡的封神之作。現在抖音上有很多小視頻,截取丁元英的經典語錄,每個視頻點讚量都超高。丁元英這個人,是個商業鬼才,他的思維和價值觀,與平常人不一樣。
  • 天道:丁元英為什麼能呼風喚雨?最重要的就是掌握人脈,能服眾
    前幾天又重新看了一部十幾年以前的電視劇《天道》,這是由著名作家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來的,主要介紹了「牛人」丁元英幫助貧困村王廟村的村民改變現狀,從貧窮走向富裕的故事。在電視劇中,丁元英是一個思想境界極高的人,他擁有跟普通人不同的思維方式,擁有出眾的經商頭腦,更重要的是擁有讓人欽佩的為人處世法則。這部電視劇最適合在商場打拼不順利的人來看,可以幫助你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可以幫助你重新規劃自己的事業方向,可以幫助你走向成功。
  • 天道思維:決定一個人命運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種思維方式
    這段話出自《天幕紅塵》,《天道》原著的姊妹篇,很多道友都說天幕中的葉子農是另一個時空的丁元英,《天幕紅塵》就是對《天道》的最好解讀。那怎麼樣才能「見天道」?當你看懂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你就擁有了通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就能夠在你想做的任何事中找到規律,並按著規律按圖索驥,最後到達自己的理想聖地。結語丁元英從私募基金一夜暴富;操盤格律詩大戰樂聖的背後,其實是對規律的洞察與遵循,最後如實運用。
  • 《天道》:退股為什麼瞞著丁元英,葉馮劉高估了自己在公司的價值
    擺一道茶,我們一起聊聊關於《天道》中的那些不易被常人理解的想法和思維是人就會有人的選擇,有人的判斷,人的立場,人的好惡。但這種判斷,選擇,立場,距離真如實相,取決於經驗和教條的信息處理差異。不論我們用什麼樣的文化去揣摩,葉馮劉三個人的動機和打算。最終得出的結論都不會違背事實的真理真相。扒著井沿,看一眼再掉下去,讓井底的人患上精神絕症。這不是丁元英刻意設計的部分。而是文化屬性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