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報記者 潘展虹 發自佛山
世界知名管理大師赫爾曼·西蒙認為,創新力是「隱形冠軍」的最佳體現。
2010年來,全球誕生的5839項專利中,52%來自德國。推進工業領域的數據化、信息化的德國「隱形冠軍」企業就是這52%專利的推動者。
而在中國的製造大市佛山,同樣也是中國專利的重要支撐。截至2017年,佛山累計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84項。
廣東斯樂普環保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斯樂普」)就是其中的獲得者。2011年,斯樂普建成世界上首條聚苯硫醚(PPS)紡粘水刺濾料生產線,專業生產聚苯硫醚(PPS)濾料及深加工產品,以此為原料的除塵器安裝在工業煙囪內部,能使煙氣顆粒物的排放降至5mg/m3,遠低於國家標準的20mg/m3。至今,國內仍沒有企業能夠複製、模仿出斯樂普同款的生產線以生產出類似產品。PPS項目也由此得到專家青睞,獲得第十五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經過17年發展,即使穩站在火電領域工業過濾無紡布行業的「隱形冠軍」位置,斯樂普依然在此深耕,每年投放營收的4%-5%作為研發投入。截至2016年底,斯樂普擁有專利63項,發明專利11項、國家重點新產品2項。
「今年新增三條新的生產線,預計年內投產,有望打破國際壟斷的局面。」斯樂普董事會秘書郭柯對時代周報記者說,未來3年是國內燃煤鍋爐除塵設備置換的黃金時間,新增的生產線將能研製出更多高性能的工業濾料,填補國內此領域的空白。
至今仍無企業可複製生產
學術界普遍認為,霧霾的主要成因是燃煤所產生的顆粒汙染物。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和消費國,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高達69.4%,燃煤電站排放的超細顆粒物就成為大氣顆粒汙染物的主要來源。
造成燃煤電站排放大量超細顆粒物的原因,就是排放設備除塵器的過濾效果不佳。無紡布就是除塵器的主要材料,給煙囪套上一層「口罩」。
過去,無紡布的性能很單一:過濾。由於技術限制,國內市場上並沒有高性能的工業過濾無紡布,國家關於顆粒汙染物的排放標準只能為100mg/m3的「低標準」,燃煤發電領域排放得「肆無忌憚」,霧霾天氣不斷。
若能夠將阻燃、抗靜電、抗菌、耐老化、拒油拒水等特性與無紡布相結合,應用在火電領域的環保改造,無紡布或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深耕在工業濾料的斯樂普視之為機遇。2008年,斯樂普與西北大學姚穆院士合作,前後投入5000萬元,花了三年時間研發建成世界上首條聚苯硫醚(PPS)紡粘水刺濾料生產線,專業生產聚苯硫醚(PPS)濾料及深加工產品。與市場上現有的短纖PPS針刺產品相比,PPS紡粘水刺濾料流程短、勞動力少、成本低、產品性能更好。
斯樂普就以PPS紡粘水刺濾料為原料,研發了長袋低壓除塵器。這樣的除塵器安裝在工業煙囪內部後,不但清灰能力強、除塵效率高、排放濃度低,而且系統運行壓力低、維護費用低、佔地面積小,特別適合處理大風量煙氣,為除塵行業提供了高效、低阻、長壽命的新型耐高溫、耐腐蝕過濾材料。至今,國內仍沒有企業能夠複製模仿出同款的生產線以生產出類似產品。
很快地,該產品廣泛應用於高溫煙氣除塵領域,成為燃煤電廠、水泥廠、煉鋼廠袋式除塵工程首選的過濾材料之一。「目前這種PPS防粘水刺濾料國內也只有我們能提供。」郭柯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國家的環保政策也日益嚴格。從2014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火氣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排放標準》,要求一類地區排放標準小於20mg/m3,其餘地區控制在30mg/m3以內。而在斯樂普已經完成的工程改造中,檢測發現通過使用其生產的PPS長袋低壓除塵器,所過濾後的工業煙氣顆粒汙染物的排放,數據顯示已降至5mg/m3,遠低於20mg/m3的國家標準。斯樂普最新技術是,使顆粒汙染物排放量降低到了1mg/m3以下。
如今,PPS項目通過了多位院士及行業專家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認為該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同時也通過了中國環保協會組織的產品評議。
「大氣十條」下大有可為
在斯樂普之前,德國是工業過濾無紡布的生產設備核心技術掌握者。
20世紀80年代,國內開始研發適用於工業過濾的無紡布。然而,受制於關鍵技術未被突破以及相關設備加工製作水平沒有達到要求,國內始終難以生產出成熟的工業過濾無紡布。
德國掌握該項產品生產的核心技術,國內企業若是直接引進德國的設備來生產工業過濾無紡布,顯然是有優勢和先進性,但同時存在缺點:售後服務不及時,維護成本過高,維護周期長等。「更重要的是,引進來的都是通用設備,並不能製造出專業屬性更強、產品質量要求更高的產品,難以適應並滿足國內市場需要。」郭柯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2000年,斯樂普決定自己研發新的生產線及新的技術,投入了3000萬元引進了德國當時新的生產線,根據國內需求對生產線進行調整,經過4年多時間建成了自主研發的國內首條國產化,採用小板管式牽伸技術的聚酯紡粘熱軋非織造布生產線,一舉打破了德國在該項生產核心技術的壟斷。
斯樂普飲下「頭啖湯」,在國內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工程材料佔有率達到40%,在歐洲、北美、澳大利亞、東南亞及中東地區都有穩定銷量,產品出口比例超過50%。
接下來,穩站在工業過濾無紡布生產領域的「隱形冠軍」,斯樂普將迎來新的市場機遇。
《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下稱「大氣十條」)要求,加快重點行業脫硫脫銷除塵改造以減少汙染物排放。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院院長賀克斌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表示,在「大氣十條」下,電廠已經做到超低排放,進一步的減排空間已經很小,下一步要加大力度治理工業鍋爐、散煤、機動車等。
隨著「大氣十條」邁入第二個五年,這將是國內燃煤鍋爐除塵設備置換的黃金時間。在這樣的市場機遇下,斯樂普計劃加大研發力度,新增生產線研製出更多高性能的濾料,以打破該領域長期被被國外壟斷的局面。
溼法非織造支撐材料項目就是其中之一。該項目產品主要應用於廢水處理、海水淡化等環境,以水過濾RO膜為主要支撐體。由於RO膜支撐材料質量要求高,目前國內所使用的材料都是100%由國外進口。斯樂普早在2014年就聯合國內幾所高校共同研發攻關。該項目還被列入國家「十三五」重點攻關項目。「預計在今年上半年可實現投產,將填補國內在此領域的空白。」郭柯對時代周記者報說道,該生產線的投產將不僅是打破國外壟斷,還能有效降低國內下遊企業的生產成本,促進環境保護行業的發展。
另一條PPS超細短纖維項目生產線也將在上半年投產。該材料主要應用於耐高溫、耐腐蝕的高精度過濾環境,國內目前每年的用量5000—8000噸,目前市面上使用的該類材料都是從日本進口。這條生產線與斯樂普2011年研發的長絲生產線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互補。
「在投入兩條新的生產線的基礎上,斯樂普還將進行PPS高性能絕緣紙項目研發。目前,國內高性能絕緣紙還主要依賴進口,其生產技術被美國公司獨家壟斷。」郭柯介紹,該生產線預計在今年開始建設並實現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