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進民生福祉的「棲霞作為」 由「社區共同體」開啟

2020-12-25 新華網江蘇頻道

增進民生福祉的「棲霞作為」 由「社區共同體」開啟

2020-12-23 16:25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南京12月23日電(唐楊)「社區」一詞是從「community」翻譯過來的,本意即是「共同體」。對棲霞而言,探索以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為前提的「社區共同體」的實踐先人一步:不僅每一個人都有參與社會治理的責任,充分挖掘和整合社區內部的資源和力量,政府資源還「四兩撥千斤」地帶動社區和社會資源的投入做優公共服務,最終實現教育、醫療、環境的紅利普惠,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社會治理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教育共同體——把好學校開到家門口

    對南外仙林分校華僑城小學的語文老師馬靈犀來說,「帶著孩子去上課」就是自己的棲霞生活。既任老師,也是家長,家庭安居、工作任職、子女教育集中在「半小時生活圈」裡。「南外仙林分校華僑城小學是棲霞與頂尖名校開啟『合作辦學』的成果之一,我作為老師和媽媽,對這種以名校引領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模式充滿信心。」

    讓更多周邊家長高興的是,南外仙林分校曾是「擠破頭也難上」的名校,現在竟然成了公辦學區。名校管理,名校長掌舵,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才放心落戶在附近片區。

    早在2012年起,棲霞開啟合作辦學之路,就立志要讓「全區域全學段家門口都有好學校」:棲霞區先後與金中、南師附中、一中、南外仙林分校等優質小學合作創辦名校分校。「十三五」期間,棲霞先後與多所名校合作創辦分校,又以名校分校引領集團化辦學,在小學階段組建了12個教育集團,在小、初、高階段成立了七大「教育發展共同體」,優質教育資源覆蓋全區所有街道。

    棲霞的「合作辦學」還跨出南京,與南通海門共建了「海門—棲霞」教育發展聯盟,在燕子磯中學創辦了「海門實驗班」,在堯化街道、棲霞街道合辦了棲霞(海門)實驗初級中學。

    「正是把教育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予以優先保障,『資源共享、合作辦學』的形式才得以在棲霞遍地開花。」棲霞區教育局辦公室主任周廣仲介紹,在「江蘇省教育現代化監測」中,棲霞區得分逐年攀升:2016年88.96分、2017年89.6分、2018年92.41分、2019年94.2分,2020年得分為95.41分,排名位於全市前列。「教育優先」戰略正讓棲霞逐漸由教育資源窪地發展成為教育大區、強區。

    健康共同體——優質醫療觸手可及

    「抬腿,彎曲,伸直,放下——很好,再來一遍!」在棲霞區邁皋橋社區醫院康復科,右膝蓋受傷的朱妲英正在接受醫護人員的康復治療。

    「三個禮拜下來膝蓋已經明顯好轉。我相信很快我就能重新起舞,實現夢想!」說到這裡,朱妲英眼神裡閃著淚光。對於4歲開始習舞的她而言,受傷,讓她不得不告別舞臺。令她高興的是,現在,在家門口就能以社區醫院的付費標準,享受到三甲醫院的專業康復訓練。

    地處南京市郊的棲霞區,過去醫療資源相對匱乏,全區只有一家三級醫院、兩家二級醫院,老百姓看病只能捨近求遠。2013年5月,棲霞區政府先後與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省中醫院、南醫大二附院等醫院進行「院府合作」,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大醫院的專家被請到基層來坐診、查房、帶教、手術。引入優質醫療資源,不僅推進了醫療均衡化、醫技同質化,更為老百姓在家門口看病帶來實惠。

    環境共同體——青山綠水繪入安居圖景

    「你們看現在這河水這麼清,還有白鷺停留,以前是什麼顏色都有……」今年68歲的張志強從小就在燕子磯片區長大,據他回憶,眼前的北十裡長溝西支,曾經有個「七彩河」的諢號。當時,南京化工廠就在這河的附近,每天,成噸的化工廢水排入河中,再隨著支流匯入長江。

    而今,「化工圍城」的汙染重鎮,變身宜居新城。棲霞,也在寫好「環境共同體」的生態大文章。

    棲霞區水務局副局長溫世清介紹,2012年起,棲霞區憑「壯士斷腕」的決心,通過水岸同治、盤活水系、標本兼治等方式多措並舉,以水質達標為底線,關停汙染企業,拆除沿河違建、完成165個片區雨汙分流。歷經5年的整治,棲霞區入江支流全部實現穩定達標,全域基本消除「劣五類」。

    「在不增加負擔情況下,棚改群眾可在本街道內入駐環境優美、配套齊全的保障房小區。」燕子磯街道辦事處主任劉文剛說,棚改工作涉及11263戶群眾,建造11026套安置房。除此之外,「海綿城市」建設、受損土壤修復的齊頭並進,老舊小區改造行動如火如荼。

    「大破」之後必有「大立」,一個人文燕子磯、科技燕子磯正在崛起。在教育資源規劃方面,燕子磯地區將在13.8萬平米的建設用地上規劃建設46所學校;總投資約350億元的華潤萬象天地、招商花園城等一批商貿綜合體相繼落地;創智科技園、智慧電氣城、文化旅遊古鎮等重大優質項目也正在推進當中……曾經「暮靄沉沉」的老城區,正在成為活力四射的全新增長極。

    歲月逆轉,滿目青山、碧水環繞的圖卷重新在燕子磯徐徐展開。棲霞「環境共同體」的建設,讓天藍、地淨、山綠、水清的生態利好,繪入百姓安居樂業、歡聲笑語的幸福圖景。棲霞「宜居新城」的美好姿態,正從舊城更新、產業轉型中款款走來。

相關焦點

  • 牢記為民宗旨 增進民生福祉
    一起學報告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連日來,就如何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話題,河南團代表開展了熱烈的討論,我省專家學者和幹部群眾也熱議增進民生福祉,決勝全面小康。
  • 近悅遠來,棲霞為什麼這樣「紅」
    棲霞為什麼能這樣長線「飄紅」?近年來,棲霞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砥礪改革創新,探索實踐公共服務一體化,居民生活「無形資產」持續增值,城市發展「人力資本」日益豐厚。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 近悅遠來,南京棲霞為什麼這樣「紅」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南京市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指出,棲霞改革聚焦民生痛點難點,不斷釋放改革紅利,讓群眾共享城市發展成果,同構宜居宜業強磁場。
  • ...成功舉辦「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增進世界人民福祉」雲端國際...
    馬克思主義學院成功舉辦「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增進世界人民福祉」雲端國際研討會 2020-12-23 1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專家講之一: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
    其一,這是由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所決定的。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中國共產黨從她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明確自己是為中國人民謀利益的,黨的七大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寫入了黨章,並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行為準則和最高的價值追求。把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作為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是新時代背景下對黨的性質、宗旨鮮活的詮釋和堅守。
  • 築牢底線 民生福祉更加殷實
    大力推進醫療衛生保障事業發展,築牢百姓健康屏障;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就業規模也在穩步擴大……2020年,蜀山區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織牢織密社會民生保障網,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實現了「病有所醫、弱有所扶」的良好局面,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也越來越強。
  •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訪興安盟委副書記、興安盟盟長奇巴圖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閉幕後,興安盟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主動把興安盟發展放在「兩個大局」之中來謀劃,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研究制定符合黨中央精神、符合興安盟實際、符合新發展階段要求的發展規劃,拿出具有戰略意義的目標、支撐性的任務和創新性的舉措,堅決將全會精神和《建議》的部署要求不折不扣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方面。
  • 增進民生福祉之安居 --高新區十三五規劃住房成就綜述
    十三五以來,我區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圍繞「優居惠民」,全面推進住房保障、農村危房等民生工程,建立了多層次、廣覆蓋、寬領域的住房保障體系,實現「住有所居」,大力推進房地產建設步伐,改善居民居住環境,實現從住有所居到宜居、優居蛻變。
  • 持續改善民生 增進百姓福祉
    11月25日,在廣安區萬盛街道辦事處神龍社區新建成的悠樂長者康養中心內,老人們在悠閒地讀報聊天。「十三五」以來,廣安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從就業、醫療、教育、社會保障、養老、扶貧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出臺一項又一項惠民政策,助推各項民生事業邁上新臺階,民生保障更加堅強有力。
  •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彰顯人民至上執政理念
    《建議》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五大原則之一,這再次充分表明,推動發展的力量始終來自人民,發展的目的始終是增進人民福祉。《建議》把「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六大主要目標之一,提出「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等新的更高要求,體現了與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相適應、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契合。
  • 把發展成果轉化為民生福祉——六論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精神
    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的發展成果惠及全省廣大群眾,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工作,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也從實踐上回答了「發展為了誰」的價值訴求。
  • 滁州十件實事有序推進,民生福祉穩步增進
    日前,記者從市效能辦對十件實事項目督查工作通報中獲悉,我市2019年為民辦十件實事大部分項目有序推進,總體進展順利,民生福祉穩步增進。   改造棚戶區6500戶   2019年,為加快推進滁城棚戶區改造工作,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我市制定了6500戶棚戶區改造任務。
  • 風展紅旗 如畫三明 | 三元區:增進民生福祉,統籌城鄉協調發展
    巖下花海百畝姜荷花盛開,賞花正當時……這是三元區增進民生福祉「四大片區」作為三元區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主戰場
  • 回望2020黑龍江:擘畫發展藍圖 增進民生福祉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
    一年來,黑龍江省民政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省委十二屆七次、八次全會精神,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和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三個聚焦」、履行「三基職能」、落實「三個前沿」,著力增進民生福祉,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把民生底線兜得更牢、治理基礎夯得更實,努力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子更穩
  • 施秉:增進民生福祉 書寫幸福之歌
    這是一幅欣欣向榮的民生圖景。美麗的校園、設施完備的醫院、功能完善的社區服務中心、乾淨整潔的路面。「十三五」時期,施秉縣堅持多舉措改善民生,民生事業穩步推進,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群眾的幸福指數全面提升。
  • 紅谷灘城投:提升城市品質 增進民生福祉_江西_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在紅谷灘城投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中,城市品質與文明程度得到顯著提升,民生福祉得到大幅增進,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感得到明顯加強。在紅谷灘城投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中,城市品質與文明程度得到顯著提升,民生福祉得到大幅增進,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感得到明顯加強。
  • 民生微實事怎麼辦?社區群眾提意見
    寶安日報訊(記者 吳春華 通訊員 柯遵群/文 記者 陳建華/圖)民生微實事怎麼辦?邀請轄區群眾代表提意見。8月18日晚上,觀瀾辦事處新瀾社區召開居民議事會,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及居民代表,共同商議和探討社區民生微實事建設及落實情況。
  • 喜迎新年 蘭州新區瑞嶺社區舉辦紅色共同體元旦聯誼會
    為營造「共治、共建、共享」的社區氛圍,豐富社區居民的文化娛樂生活,2019年12月26日棲霞街道瑞嶺社區聯合蘭州新區石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蘭州新區城市發展投資集團瑞嶺物業有限公司、蘭州新區城市發展投資集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蘭州新區瑞嶺雅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甘肅中石油崑崙燃氣有限公司蘭州新區分公司、蘭州新區第六幼兒園、蘭州京都商業廣場、甘肅能源化工職業學院化工系、天益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京都商業廣場舉辦我們的中國夢
  • 馬尾:增進民生福祉 提升幸福質感
    新改擴建道路125.3公裡,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20所,一批公園投入使用……這是馬尾「十三五」交出的民生成績單。民生之事馬上就辦走進馬尾區,「馬尾的事,特事特辦,馬上就辦」的巨幅標語引人注目,這12個字的精髓深入人心、代代相傳。居民用水問題一直備受區委區政府關注,多次被列入「為民辦實事」工程。今年乾旱少雨,馬尾用水出現困難,區委區政府決定採取「西水東調」舉措解「渴」。
  • 努力推動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讓全省人民共享高質量轉型發展成果
    民生問題不僅是社會問題、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即將開啟的重要歷史時刻,把「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確立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優秀品質,體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進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讓全省人民共享高質量轉型發展成果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工作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