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有個校訓,就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事實上,「厚德載物」這個成語出自《周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思是說,君子的品德應該如大地般厚實,這樣才可以承載萬物。具體到每一個人,「物」則是指的福報、享受和待遇等。德厚才可以承載得了相應的福報。那麼,德不厚會如何呢?中國古聖孔子在《周易-繫辭下》中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簿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意思是說,一個人智慧不深而謀劃太大,力量很小擔子卻很重,那麼,其必定達不到預想的結果。同樣,如果一個人的道德品行和他的職位等福報不相稱,也必定會召來災禍!古人講,「無德無行而取厚利,必有奇禍;善行善德而受磨難,多有後福。」《了凡四訓》裡面更是講,「百金財富必定是百金人物,千金財富必定是千金人物。」有多大的德行,才能承載多大的財富,否則,德不配位,財必移位!
那麼,德不配位的人會有哪些災禍呢?第一是疾病,第二是橫禍,如車禍、官司、刑罰等,第三則是短命、夭折,命終還要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途之中去。
例如,清朝的和紳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和紳生前對皇上諂媚,對下弄權,巧取豪奪,貪汙受賄,其個人財產合計有八億兩白銀,該數字是清王朝十年財政收入的總和。大量的財富,使他過著帝王般奢華的生活。他在北京什剎海畔建造了豪華宅弟,也就是今天的恭王府。府內甚至效仿乾隆皇帝的寧壽宮,建造了楠木房,稱為錫晉齋。另外,效仿皇帝建造的還有垂花門和皇宮用的宮燈等。
然而,鮮有人知的事實卻是:嘉慶元年七月初七,被和紳視為掌上明珠的次子,剛滿兩歲就夭折了;
僅僅過了兩個月,和紳的弟弟、四川總督和琳又在軍中染上瘴氣而死;
嘉慶二年,和紳的孫子也夭折了;
嘉慶三年二月,和紳的妻子撒手人寰;
不到一年,和紳本人即被處死。
和紳只活了49歲,這個自以為聰明蓋世的、上可欺君下可弄臣的一代權奸,由於不信因果報應,從而落了個連平民百姓都不如的悲慘下場!從因果上講,這還是花報,正報在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