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地所在塔裡木河與印度河流域乾旱風險研究中獲進展

2020-12-16 中國科學院

新疆生地所在塔裡木河與印度河流域乾旱風險研究中獲進展

2020-04-27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蘇布達、副研究員陶輝與國內外多家單位研究人員合作,經過長期持續研究,在塔裡木河與印度河流域乾旱風險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科研成果於近期在地學期刊Earth's Future發表,文章題為"Comparison of Changing Population Exposure to Droughts in River Basins of the Tarim and the Indus"

  乾旱是發生頻繁、影響範圍廣的自然災害。以喀喇崑崙山為分水嶺,塔裡木河流域與印度河流域相毗鄰,都是氣候變化的脆弱區,也是水資源短缺地區。水資源供給的大部分來自高山區冰雪融水補給。長期以來,隨著氣候變暖和人口的持續增長,乾旱成為困擾流域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在氣候和人口動態變化情景下,兩個流域乾旱影響的人口數量變化特徵尚不清楚。

  新疆生地所研究團隊通過5個全球氣候模式模擬,並經過降尺度和偏差訂正的結果,評估了以SPEI作為指標的乾旱時空分布和演變趨勢。採用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Intensity-Area-Duration」乾旱事件辨識方法,辨識了塔裡木河與印度河流域2021至2065年不同等級的乾旱事件頻次;在不同共享社會經濟路徑下塔裡木河與印度河流域人口發展變化特徵認識的基礎上,對塔裡木河與印度河流域不同等級乾旱事件影響的人口開展了比較研究。

  研究發現,塔裡木河與印度河流域目前人口暴露度分別為200萬人和3000萬人,分別佔到流域總人口的25.0%和20.9%。2021-2065年,在RCP2.6、RCP4.5、RCP8.5情景下塔裡木河流域年平均暴露度分別為650、730和760萬人,分別是總人口的61.5%、66.5%和72.1%;而對於印度河流域則為1.06億、1.35億和1.11億人,分別佔印度河流域總人口的30.9%、35.1%和33.1%。在不同等級的乾旱中,塔裡木河與印度河流域極端乾旱的暴露人口增加最為顯著(如圖)。針對乾旱事件強度和影響範圍,塔裡木河流域乾旱危險性要比印度河流域更為嚴重,但印度河流域受到乾旱影響的人數已經並仍將遠大於塔裡木河流域。

  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是新疆生地所博士生王安乾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副教授王豔君,通訊作者是新疆生地所特聘研究員蘇布達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姜彤。

  論文連結

  圖:塔裡木河流域(a)和印度河流域(b)在1961-2005年和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2021-2065年中等、嚴重和極端乾旱的人口暴露度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蘇布達、副研究員陶輝與國內外多家單位研究人員合作,經過長期持續研究,在塔裡木河與印度河流域乾旱風險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科研成果於近期在地學期刊Earth's Future發表,文章題為"Comparison of Changing Population Exposure to Droughts in River Basins of the Tarim and the Indus"。
  乾旱是發生頻繁、影響範圍廣的自然災害。以喀喇崑崙山為分水嶺,塔裡木河流域與印度河流域相毗鄰,都是氣候變化的脆弱區,也是水資源短缺地區。水資源供給的大部分來自高山區冰雪融水補給。長期以來,隨著氣候變暖和人口的持續增長,乾旱成為困擾流域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在氣候和人口動態變化情景下,兩個流域乾旱影響的人口數量變化特徵尚不清楚。
  新疆生地所研究團隊通過5個全球氣候模式模擬,並經過降尺度和偏差訂正的結果,評估了以SPEI作為指標的乾旱時空分布和演變趨勢。採用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Intensity-Area-Duration」乾旱事件辨識方法,辨識了塔裡木河與印度河流域2021至2065年不同等級的乾旱事件頻次;在不同共享社會經濟路徑下塔裡木河與印度河流域人口發展變化特徵認識的基礎上,對塔裡木河與印度河流域不同等級乾旱事件影響的人口開展了比較研究。
  研究發現,塔裡木河與印度河流域目前人口暴露度分別為200萬人和3000萬人,分別佔到流域總人口的25.0%和20.9%。2021-2065年,在RCP2.6、RCP4.5、RCP8.5情景下塔裡木河流域年平均暴露度分別為650、730和760萬人,分別是總人口的61.5%、66.5%和72.1%;而對於印度河流域則為1.06億、1.35億和1.11億人,分別佔印度河流域總人口的30.9%、35.1%和33.1%。在不同等級的乾旱中,塔裡木河與印度河流域極端乾旱的暴露人口增加最為顯著(如圖)。針對乾旱事件強度和影響範圍,塔裡木河流域乾旱危險性要比印度河流域更為嚴重,但印度河流域受到乾旱影響的人數已經並仍將遠大於塔裡木河流域。
  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是新疆生地所博士生王安乾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副教授王豔君,通訊作者是新疆生地所特聘研究員蘇布達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姜彤。
  論文連結
  圖:塔裡木河流域(a)和印度河流域(b)在1961-2005年和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2021-2065年中等、嚴重和極端乾旱的人口暴露度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新疆生地所在塔裡木盆地斷流河區綠洲地下水演變及歸因研究中獲進展
    新疆生地所在塔裡木盆地斷流河區綠洲地下水演變及歸因研究中獲進展 2020-10-22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 【字體:大 中 小】
  • 新疆生地所在塔克拉瑪幹沙漠東南緣沙丘形成及發育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新疆生地所在塔克拉瑪幹沙漠東南緣沙丘形成及發育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2020-01-16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塔克拉瑪幹沙漠東南緣的風沙地貌與發育在沙漠腹地的有所不同,受到流水過程和風沙過程的影響,是極端乾旱環境下典型的風-水交互系統。掩埋河流及侵襲綠洲是風沙威脅人類生存空間的重要形式,開展區域風沙過程和流水過程互饋機制研究,對乾旱沙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新疆生地所在中亞伊塞克湖水位變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新疆生地所在中亞伊塞克湖水位變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06-22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新疆塔裡木河迎來2020年首次汛期來水
    原標題:塔裡木河迎來今年首次汛期來水 這兩天,新疆塔裡木河流域汛期水頭抵達位於尉犁縣的吾斯滿引水樞紐,水流量達每秒60立方米。今年的汛期來水比往年提前了1個月,對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農業供水和生態用水起到重要補充作用。
  • 新疆設立285名河長「組團」保護塔裡木河全流域
    新華社烏魯木齊3月21日電(記者關俏俏)記者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利廳獲悉,為保護塔裡木河全流域,新疆設立省、地、縣、鄉共285名河長,其中自治區級河長2名,地州級河長19名,縣市級河長64名、鄉鎮級河長200名。建成四級組織體系成為塔裡木河流域河湖管理保護的有力保障。
  • 新疆生地所在中亞鹹海湖盆尺度下墊面變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新疆生地所在中亞鹹海湖盆尺度下墊面變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06-22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新疆塔裡木河流域原始胡楊林層林盡染
    10月26日,航拍新疆阿克蘇地區沙雅縣塔裡木河沿岸的原始胡楊林。塔裡木河流域分布著約1500萬畝胡楊林,是世界面積最大的胡楊林區,其中沙雅縣境內約有470萬畝。深秋季節,金黃色「灑滿」原始胡楊林,層林盡染,蔚為壯觀。
  • 新疆塔裡木盆地早志留世軟骨魚類研究獲進展
    新疆塔裡木盆地早志留世軟骨魚類研究獲進展 2020-02-26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  該項成果主要基於前期大量的化石材料積累,採用顯微計算機斷層掃描、電鏡掃描及古組織學切片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深入研究了產自新疆塔裡木盆地西北緣柯坪—巴楚地區志留系塔塔埃爾塔格組及依木幹它烏組中大量的軟骨魚類鱗片及棘刺化石材料,詳細描述了其中的8個屬,包括4個新屬
  • 新疆生地所在中亞地區鹹海流域水土資源利用效率研究中獲進展
    近幾十年來,隨著人類經濟社會活動強度和規模的不斷增大,鹹海流域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鹹海大面積萎縮,成為世界生態災難區。水土資源分布的不平衡及不合理利用是中亞生態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  在中國科學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資助下,針對中亞鹹海流域水土資源利用效率問題,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陳亞寧團隊利用MODIS遙感數據和中亞水資源利用效率監測(WUEMoCA)資料庫,研究了鹹海流域主要作物種植結構、種植面積以及棉花、小麥、水稻、玉米、果樹、蔬菜等主要作物的產量,系統分析了鹹海流域過去15年(2000-2014年)水土資源開發及其利用效率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化
  • 新疆:阿克蘇河向塔裡木河應急調水成功
    中廣網烏魯木齊7月24日消息 經過長達400公裡行程,從阿克蘇河流域調集的2億立方米應急輸水,終於到達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北緣的塔裡木河中遊英巴扎斷面,與同步進行的博斯騰湖向塔裡木河下遊生態應急輸水成功對接。
  • 新疆塔裡木河流域原始胡楊林層林盡染 (3/5)
    10月26日,航拍新疆阿克蘇地區沙雅縣塔裡木河沿岸的原始胡楊林
  • 新疆生地所在新疆野蘋果譜系地理和保護遺傳研究中獲進展
    亞洲中部地區經歷了新生代長期氣候乾旱化的過程。這與古特提斯海退卻、全球變冷和第四紀氣候震蕩等古地理事件相關。乾旱氣候對植物的分布、起源和演化有重要影響。新疆野蘋果是殘遺分布於亞洲中部山地闊葉野果林的建群種,是栽培蘋果的直接祖先來源,屬國家瀕危保護植物。
  • 新疆塔裡木河再上演「龍吐水」
    從2019年8月25日開始,新疆南部塔裡木河中下遊河道上的79坐生態閘口先後向周邊的胡楊林送水。 位於新疆南部的塔裡木河是中國最長的內陸河。上世紀50年代以來,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多條源流相繼脫離塔河幹流,加之水資源的無序開發和低效利用,塔河水量逐年減少,至上世紀70年代幹流下遊約400公裡河道斷流,尾閭臺特瑪湖乾涸,大片胡楊林和天然林草死亡,下遊綠色走廊瀕臨毀滅,極度惡化的生態環境已成制約流域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主因。
  • 【天文地理】塔裡木河:中國最長內陸河,到底有多重要?
    河在哪兒,胡楊就在哪兒。在塔裡木河的古今河道上,新老胡楊林交錯分布,成了塔裡木盆地最靚麗的風景。全世界的胡楊60%在中國,中國的胡楊90%在新疆,而新疆的胡楊90%在塔裡木盆地。塔裡木河流域及其源流和支流,都是古代主要灌區,歷史上曾經一次又一次地進行農田水利建設,孕育出人類繁衍的綠洲和文明因子。
  • 塔裡木河下遊開始實施第六次生態應急輸水
    新華網烏魯木齊4月1日電(記者姚潤豐)  從今年3月下旬開始,位於塔裡木河下遊的大西海子水庫洩洪閘被開啟,清澈的生態水以每秒20立方米的速度向塔裡木河下遊河道輸水。這是水利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開始向塔裡木河下遊實施的第六次生態應急輸水。
  • 塔裡木河流域一年節水總量相當於26座天山天池
    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13日電(記者張曉龍、李志浩)與2000年相比,新疆塔裡木河流域每年消耗的水資源總量從194.8億立方米下降到最近3年的平均值152.7億立方米。換言之,塔裡木河流域1年的節水總量相當於26座天山天池的蓄水量(以1.6億立方米計算)。
  • 《塔裡木河下遊應急輸水與生態改善監測評估研究》項目驗收鑑定會...
    驗收委員會和鑑定委員會專家聽取了項目承擔單位新疆水利廳與項目協作單位新疆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新疆塔裡木河流域管理局、新疆農業大學、河海大學、清華大學所作的成果匯報,對提交的技術資料進行了審閱,並進行了質疑。
  • 新疆塔裡木河「綠色走廊」重生記
    新華社烏魯木齊5月10日電題:新疆塔裡木河「綠色走廊」重生記新華社記者張曉龍、李志浩、阿曼春末夏初,乾燥的新疆南部綠洲風沙偶有,但一段關於「黑風暴」的記憶正被當地人漸漸淡忘。從恰拉(塔裡木河下遊上段)到臺特瑪湖(塔裡木河的終點湖),沿著塔裡木河下遊,生長著一條長度約400公裡、覆蓋面積超過4000平方公裡的荒漠植物帶。塔裡木河流域管理局副局長吾買爾江·吾布力告訴記者,受河水滋養的胡楊林、檉柳、梭梭自北向南延伸,牢牢地擋在塔克拉瑪幹沙漠與庫魯克塔格沙漠中間,是名副其實的「綠色走廊」。
  • 新疆塔裡木河,中國第一大內流河!
    21世紀初開始全流域治理後,開始有水流復達臺特馬湖。塔裡木河,是南疆地區的母親河,天山以南的綠洲基本都是靠塔裡木河水灌溉。水的豁達,孕育了新疆的包容慈愛。1950年代到21世紀初,塔裡木河流域的生態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塔河幹流生態植被總體處於退化之中,其中以下遊最為突出。
  • 塔河流域遭遇11年最嚴重乾旱 3月下旬實施應急生態輸水
    本站庫爾勒3月17日訊 中國最長的內陸河——塔裡木河流域遭遇了11年來最為嚴重的旱災,沿線數十萬畝耕地去冬以來滴水未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