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生地所在中亞鹹海湖盆尺度下墊面變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新疆生地所在中亞鹹海湖盆尺度下墊面變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06-22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另外鹹海是全球土地覆被變化最突出的地區,半個世紀以來乾涸湖床的地表環境一直在不斷變化,原生植被演替現象悄然進行,表層沉積物和土壤類型也發生了明顯轉變。及時獲取鹽/沙塵源的空間分布及其變化,是鹽/沙塵災害防治工作的關鍵所在。
-
新疆生地所在塔裡木河與印度河流域乾旱風險研究中獲進展
新疆生地所在塔裡木河與印度河流域乾旱風險研究中獲進展 2020-04-27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經過長期持續研究,在塔裡木河與印度河流域乾旱風險研究中取得進展。
-
新疆生地所在塔裡木盆地斷流河區綠洲地下水演變及歸因研究中獲進展
新疆生地所在塔裡木盆地斷流河區綠洲地下水演變及歸因研究中獲進展 2020-10-22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 【字體:大 中 小】
-
新疆生地所在塔克拉瑪幹沙漠東南緣沙丘形成及發育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新疆生地所在塔克拉瑪幹沙漠東南緣沙丘形成及發育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2020-01-16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掩埋河流及侵襲綠洲是風沙威脅人類生存空間的重要形式,開展區域風沙過程和流水過程互饋機制研究,對乾旱沙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沙漠研究團隊,以塔克拉瑪幹沙漠東南緣的風成沙丘為研究對象,利用遙感解譯、野外觀測以及數值模擬的方法,對風影沙丘的形態動力學成因、不同走向沙丘共存機制、風沙-流水過程互饋機制等進行了系統性研究。
-
成都山地所在潰決型泥石流形成臨界條件研究中取得進展
成都山地所在潰決型泥石流形成臨界條件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7-10-31 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新疆生地所在新疆野蘋果譜系地理和保護遺傳研究中獲進展
新疆野蘋果是殘遺分布於亞洲中部山地闊葉野果林的建群種,是栽培蘋果的直接祖先來源,屬國家瀕危保護植物。然而,野蘋果現今片段化分布格局的成因尚不明確;跨國境的種群間遺傳譜系關係未見報導。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道遠團隊利用SLAF高通量測序,測定來自我國新疆、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15個野蘋果種群,共173個個體樣本的簡化基因組數據。
-
成都山地所在冰崩湧浪對下遊冰磧壩作用研究中取得進展
冰崩入湖形成的湧浪不僅抬高湖區水位,增加冰磧壩所受水體壓力荷載,還會改變冰磧壩受力條件。相關研究表明,冰崩湧浪已成為導致高山區冰湖潰決最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對冰湖潰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冰湖潰決與洪水演進、冰湖潰決危險性分析與風險評價,以及氣候變化與冰湖變化關係研究等方面。而對冰崩入湖形成湧浪的動力過程以及冰崩湧浪對冰磧壩作用規律研究較少。
-
新疆:艾裡克湖溼地生態恢復取得新進展
,提出了艾裡克湖湖濱溼地可持續管理的基本策略…… 中國園林網1月31日消息:自治區科技支撐計劃「艾裡克湖溼地生態保護與恢復研究
-
新疆生地所赴石河子大學開展「中科院菁英班」宣傳活動
10月13日,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田長彥一行7人赴石河子大學開展「中科院菁英班」 宣傳報告會及招生宣傳活動。在此次「中科院菁英班」宣傳報告會上,新疆生地所的5位專家分別就各自領域的科研工作進行了匯報。
-
上海矽酸鹽所在氟基儲能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在氟基儲能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2017-06-23 17:55出處/作者:OFweek中國高科技門戶整合編輯:Evelyn責任編輯:huangshihong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李馳麟帶領的團隊在氟基儲能材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他們首次提出立方鈣鈦礦相可用於高倍率儲鈉電極,在不顯著改變配體連結方式的情況下,僅通過操縱通道填充即可實現已知結構原型的開框架化,獲得了具有優異電化學性能的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
-
新疆生地所在中亞地區鹹海流域水土資源利用效率研究中獲進展
近幾十年來,隨著人類經濟社會活動強度和規模的不斷增大,鹹海流域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鹹海大面積萎縮,成為世界生態災難區。水土資源分布的不平衡及不合理利用是中亞生態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 在中國科學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資助下,針對中亞鹹海流域水土資源利用效率問題,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陳亞寧團隊利用MODIS遙感數據和中亞水資源利用效率監測(WUEMoCA)資料庫,研究了鹹海流域主要作物種植結構、種植面積以及棉花、小麥、水稻、玉米、果樹、蔬菜等主要作物的產量,系統分析了鹹海流域過去15年(2000-2014年)水土資源開發及其利用效率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化
-
新疆生地所赴石河子大學開展招生與宣傳工作---中國科學院
,基於新疆生地所與石河子大學在「生物科學中科院菁英班」良好的合作基礎和成效,此行招生宣傳工作應石河子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邀請,新疆生地所研究生部組織生物資源與生物地理相關學科科研人員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新疆生地所研究員楊維康作了探究北山羊保護的學術專業報告,在報告中娓娓道來動物生態學的研究思路與選題,引起學生們的極大興趣。靑促會成員、副研究員聞志彬結合自己的科研成長經歷,作了《與問題同行的科研成長道路》的報告,向本科生們生動地展示了勤學善思、天道酬勤的青年科研人員積極向上的風採。
-
新疆阿爾泰偉晶巖研究取得進展
已有研究表明,阿爾泰造山帶分布有十萬餘條偉晶巖脈,其中分異完善、礦化好的偉晶巖主要集中分布於中國阿爾泰山。自2008年以來,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張輝課題組將阿爾泰偉晶巖形成演化、稀有金屬礦床成礦作用與阿爾泰造山帶構造演化相結合,通過對代表性偉晶巖、花崗巖的地球化學研究,如可可託海3號脈、柯魯木特112號脈、阿拉爾花崗巖、吉得克二雲母花崗巖,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 1.利用鋯石U-Pb定年,揭示阿爾泰偉晶巖及其相關的稀有金屬礦床主要形成於二疊紀-三疊紀,形成時代集中於280-260
-
中科院院士陳發虎訪問新疆生地所
9月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陳發虎,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主任曲建升訪問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新疆生地所副所長張元明(主持工作)等參加座談會。 張元明圍繞研究所戰略定位、體制機制改革與成效、在中亞資源環境觀測網絡建設與生態系統監測評估、乾旱區內陸河流域水資源利用與綠洲可持續發展研究、典型溫帶荒漠生態系統功能及其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機制等方面的重大產出和發展規劃等方面介紹了新疆生地所的基本情況。
-
成都山地所在喀喇崑崙山冰川堰塞湖的形成與潰決機理研究中獲進展
成都山地所在喀喇崑崙山冰川堰塞湖的形成與潰決機理研究中獲進展 2020-11-25 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 【字體:大 中 小】
-
大連化物所在二維材料谷極化特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金玉奇、李剛等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於霆和復旦大學教授叢春曉合作,在二硫化鎢谷極化特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內封面文章形式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出版社的Nanoscale Horizons雜誌上發表。
-
新疆生地所在深根豆科植物生物固氮對鹽分的響應研究中獲進展
此前對塔克拉瑪幹沙漠和策勒綠洲過渡帶的深根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疏葉駱駝刺氮素代謝的研究發現,駱駝刺的生物固氮潛力表現出較大的空間變異,固氮植物的硝酸還原酶活性顯著低於非固氮植物。據此推斷,這可能是由於該地區的疏葉駱駝刺群落分化成了不同的基因型,不同的基因型擁有不同的硝酸鹽還原能力和固氮能力,但該推理的正確性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
寒旱所喜馬拉雅山北坡冰磧湖庫容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員在喜馬拉雅山北坡冰磧湖庫容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此項研究為龍巴薩巴湖潰決洪峰流量估算及洪水演進模擬提供了數據支持,同時也為該區域其他冰磧湖庫容量計算提供了理論依據,提高了人們對冰磧湖潰決災害的認識水平。
-
昆明植物所在糖化學合成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昆明植物所在糖化學合成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20-03-17 昆明植物研究所 【字體:與通過基因調控的生物合成蛋白質和脫氧核糖核酸(DNA)相比,糖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不是基因調控的,而是在內質網和高爾基體中通過逐步的和酶的後翻譯修飾的過程,從而導致了糖類化合物的非均一性和極其多樣的結構。從自然界中分離提取純的和結構均一的多糖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化學合成是一種有效的和可規模化的方法來得到純的和結構確定的糖類化合物,從而可以深入研究其功能和發展新的治療藥物。
-
煙臺海岸帶所在海洋微生物還原Sb(V)研究中取得進展
研究環境中Sb的形態轉化,有利於揭示Sb的環境地球化學循環規律和環境風險。理論上來說,Sb(V) 和Sb(III) 各自穩定存在於好氧和厭氧環境中。但是,在自然環境中,Sb(V) 和Sb(III) 也分別能在缺氧和有氧的環境中被檢出。近來研究表明,由微生物驅動的Sb(V)-Sb(III) 轉換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