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創產業:「小而精」的「大聚變」

2021-02-14 焦點地產

特色小鎮文旅標杆項目考察之旅.臺灣站 9月10-15 。和32名創新企業家一起走進臺灣文旅標杆項目進行考察,和項目操盤手一起交流學習,將圍繞項目戰略定位、運營等六位一體模式,進行深度研討,如果你打算做特色小鎮,或者文旅項目一定要來參與!!來了就能為你節省1個億,盲目瞎幹只會把項目帶向死亡

報名諮詢:電話:15011522853

新農村與現代農業


臺灣如同一個「第二眼」美女,雖然容貌並不驚豔,但越看越覺得美:她是如此的優雅、嫻靜、溫暖,會讓你不知不覺的愛上她,直到不能自拔。

當下,中國消費市場即將進入品質消費、情感消費的時代,儘快學習臺灣的文創產業操作經驗,用體驗感去營造實體商業的吸引力,已經是全行業的頭號課題。也是我們這次考察的初心。

來臺灣之前,懷揣著滿滿的焦慮:有網際網路+還是+網際網路的疑慮;有經濟降速導致企業換擋轉型的浮躁;來到臺灣,一個個文創項目看下去:臺灣的書店、臺灣的美食、臺灣的咖啡館、臺灣的動漫、臺灣的文創零售……驀然頓悟:原來,創新也並不一定非要張牙舞爪,意氣飛揚,創新也可以很優雅,重要的是找到需要兢兢業業去深耕和堅守的創新之源。

學習臺灣的文創產業,不僅是觀察文創業的表面繁華,更重要的是理解是臺灣怎樣創造整個文創產業的價值鏈。只有理解透這裡的人文地理、政策舉措、產品研發、生產製作、消費市場特徵等全價值鏈後,我們才能在本地因地制宜地打造出最適合本地化的文創產業項目。

1、經濟轉型——臺灣文創產業的源頭。追溯臺灣文創產業的源頭,也是來自於臺灣經濟的轉型。在臺灣經過上世紀70-80年代亞洲四小龍時期高速發展之後,高科技代工產業開始轉向衰落,臺灣必須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經過10來年的發展,臺灣文創產業形成了五大支柱:1、動漫創意;2、精緻農業創意;3、新媒體產業創意;4、現代陶瓷業創意;5、產品設計創意等幾大類。臺灣的文創產業代表作品從文創產業園、文創零售、特色民宿、書店、跨界美食、動漫展示設施等,每個細分的業態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產業升級和聚變,一個個精彩的文創項目也就因此呈現出來。

我們目前面臨的經濟下行和房地產業的白銀時代,也恰恰為文創產業的振興提供了機緣,這也是全經聯的臺灣遊學考察團一屆比一屆吸引更多人的原因,也是大陸房地產人一次又一赴臺灣取經的緣由。

2、情感營銷——臺灣文創產業的核心。美國零售業大師P. G託馬斯將現代人類的消費行為可以劃為兩個大類:一類是理性消費,另一類是情感消費。理性消費需要快速、便捷、實惠,而情感消費則需要打動人們的內心。臺灣的文創產業,恰恰是後者。臺灣《遠見》雜誌曾對文化創意產業做過問卷調查,當問到臺灣的文創產業中哪個最有潛力壯大並走向世界,35.6%的民眾選擇了創意生活產業,排名第一。這實在是令人豔羨的文創產業之土壤。從整體上看,臺灣文創產業繁榮的背後是對情感的營銷。

3、誠品書店——臺灣一代文創人的領頭羊。誠品書店之於臺灣,已經是一種生活方式的代表。這裡有大量的書籍、有生活零售產品、有餐廳、有咖啡館,文化生活的一切都是誠品的。這個堅守20年才逐步做強的品牌,背後的本質是堅守人文理想的情懷。如今以書店為核心的全新一代文創商業購物中心已經成為內地頻繁效仿的經典模式。


4、文化創意產業園——臺灣文創的孵化器。我們接觸的臺灣人,都不大知道何為孵化器,但他們的文創產業園,早就真真實實的具備了孵化器的功能。以華山文創園和松山文創園為代表的特色園區,集合了臺灣多種文創業態為一體,成為臺灣最重要的文創產業孵化器。這兩個由衰敗的廠房經過騰籠換鳥式的改造,搭建成的新型文創產業園,承載了臺灣文創產業太多的光榮與夢想, 咖啡館、畫廊、餐廳、酒吧、生活美術店鋪等全新的商業業態的植入,引起了市民的廣泛情感共鳴,給改造後的廠房空間裡煥發出勃然生機。

5、生活美術商品零售——臺灣創客的大本營。我們在文創產業園看到各類創意零售店鋪,還包括法藍瓷、琉璃工坊這樣的品牌商店,將中國傳統文化用時尚、新穎的形式進行體現。崇尚「生活美學」,進行「臺灣生活工藝運動」,是臺灣重新塑造新零售業的根本動機。在內地進入萬眾創新的時代,我們更要學習臺灣將文創產業做強的根本動力。這裡提倡一種親力親為、全心投入的工作精神與生活態度,以及注重每個環節的過程,追求盡善盡美的境界,以此生活態度為出發點,進行一場從「人心」開始的革命。這裡就是創客的搖籃。

6、臺灣美食——構成客流的發動機和引爆點。從李安拍的著名臺灣電影《飲食男女》,再到《悲情城市》裡的九份老街,臺灣美食早已風靡大陸。民以食為天。臺灣這樣一個傳統文化濃鬱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對美食的尊重。真正的優秀的臺灣餐飲店,其對餐飲的理解已經上升到工藝美學層面,即講究美食的營養口味,又講究美食空間的儀式感的塑造。

7、臺灣咖啡館——文創產業裡最有吸引力的業態。咖啡館在臺灣,與其說是一個休閒平臺,更不如說是一種青年群體的心靈棲息地。許多臺北青年最大的夢想,就是開一個特色咖啡館。在一個有書店、有美味咖啡、精品美食的咖啡館裡體驗現代時尚生活的樂趣,會客訪友,孕育出獨有的精緻脫俗的咖啡館文化。這些咖啡館已是臺灣文創商業裡最普遍、也最有吸引力的一個業態。

8、動漫與場所營造結合——吸引年輕人的情感共鳴。動漫文化是臺灣文創產業裡最有特色的組成部分。在臺灣,我們欣喜地發現,這裡與大陸最大的不同就是各個商業角落裡流淌的動漫基因。動漫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形式,當人們的在日常的生活中,看到吉米式的勵志的、有情懷、充滿人生感悟的動漫作品出現在眼前的時候,那種發自內心的情感共鳴自然油然而生,從而為臺灣社會平添了濃濃的人情味。

9、表演類文創——將傳統人文藝術融入現代時尚。文化的最高形式是藝術。大眾的生活中,還需要藝術的點綴。臺灣的藝術表演市場同樣發達。早就聽說臺灣知名作家白先勇製作的崑曲青春版《牡丹亭》、林懷民的雲門舞集開創了一個世界舞蹈新美學;只是這次因時間關係未能目睹。

臺灣的文創產業覆蓋了吃、住、遊、購、娛、休閒體驗等多個門類,已經構建了完整的產業體系,從而具備了豐饒的創新創意的土壤。

精品農業是臺灣具備世界水平的產業門類。臺灣最具創意的不是將農業做成褚橙這樣的精細產業化的模式,而是將農業產業與旅遊產業有效結合,發動民眾創新的力量,將農場改造成親心可人的家庭親子旅遊目的地,從而形成疊加的經濟和社會效應。

21世紀是體驗經濟的時代。體驗經濟能夠為消費者創造經驗與回憶,使消費者擁有獨特的心理感受,獲得心靈和情感上的滿足。

回想起我們參訪的飛牛牧場,鴨BB巡遊、與羊兒的親密接觸……體驗自己動手做的樂趣,體驗親身經歷的感受,「體驗」、「感覺」變成可以銷售的經濟商品,這是發展休閒觀光農業的利基。


為我們做分享的農場主,反覆強調一點:農場轉型觀光型休閒農業,產品和活動的創意是根本;而且,如果要獲得長久而健康的發展、樹立良好的品牌,必須擁有持續的創新精神。才能不斷適應日新月異的潮流,滿足口味愈漸豐富的消費者。

從農業與都市的關係來看,都市農業發揮三種功能:一是提供市民生鮮副食品,即農產品的種養業;二是營造優美自然的都市景觀,包括公園及其他綠地;三是提供自然生態旅遊的場所。

臺灣幾乎所有成功的休閒農業項目,都是在原有的生產型農業基礎上,進行創意轉型升級而來的。休閒農業賣的是「遊賞的感覺」、「有趣的體驗」、「樸實的情結」,而這些無形產品的內容和載體,卻都是實實在在的環境、產品和勞動。

休閒農業其實是一個「大盤子」,只要擁有好的創意和互動形式,任何好看、好玩的東西都可以放進來。擁有地標特徵的地域民族文化具有不可替代性,大多都可以作為獨特的資源優勢加以開發和利用。也許對於大陸發展休閒農業來說,這「都市農業」的內涵顯得更加突出。在城鄉發展差異較為明顯的環境中,城市如何帶動周邊鄉村農業發展,在休閒農業方面也許擁有更加突出的優勢。綜合來講,「都市農業」即「生鮮副食品生產+景觀綠地環境保護+休閒農業」,休閒農業同其他各行各業一樣,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才是一切的源動力。

農業功能要與時俱進,不斷地推展與延伸。所以農業可以在「三F」 (Food糧食、Feed飼料、Fuel燃料)的實質功能之外,創造第四個「F」即Fun(樂趣),將消費活動拓展至精神層面。這便是「休閒農業」的價值所在。

參觀飛牛牧場,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的愉快體驗。除了大自然觀光或獨特的景觀遊覽之外,還兼有青少年科普教育功能,甚至與中小學校對接設立定點戶外教學基地。臺灣的休閒農場十分重視解說,接待我們的解說服務人員,無論男女老少,都稱得上是 「小百科全書」,更是極受遊客歡迎的好朋友。


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不但是保證農業生產的基礎,也是休閒觀光最重要的條件和資源。即便是經營狀況非常好的農場,也依然遵循著嚴格的環境保護原則。通過適當控制遊客量、定期關閉等措施,來進行環境養護和生態恢復。如果因眼前的盈利而破壞了生態環境,那麼毀滅的將是農場未來的一切。

雖然沒有像大陸大力提倡的網際網路+,臺灣休閒農場管理中,微博、微信、博客、官方網站等線上互動平臺成為重要的營銷手段和渠道。農場經營中積極普及這些資源,適應年輕人的生活節奏和消費習慣。

「小確幸」一詞源自村上春樹,意為「 小小的確定的幸福」,臺灣的綠色建築正是用每一處細節帶給業主「小確幸」,彰顯令人感動的人文關懷。

擁有「全世界最美25座公立圖書館之一」美譽的北投圖書館,地下一層、地上二層,樓地總面積650 坪。身為臺灣第一座綠建築圖書館,可說是集閱讀、遊憩、節能三種功能的優質建築。北投圖書館不僅因處幽靜的大自然中有著得天獨厚的位置,還處處可見設計師對於這棟美麗建築的用心和巧思,融合了環保、健康、再生的概念,不僅克服了採光、西曬問題,也調和了人與建築、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綜合以上的努力,終於打造出這座既美觀、又實用的圖書館。整棟建築主要由木頭和玻璃打造而成,搭配鋼材,採用綠建築的設計概念,與公園的樹木融為一體。樹枝生長還穿越了圖書館的走廊,外觀像一座大型的「高架樹屋」與整體自然環境相互呼應。屋外即是北投公園,走進北投圖書館,室內書香,窗外鳥語,綠樹在斜陽的打光下,在書籍上投射出曳曳的剪影,看著人們安靜地讀書,嗅覺充滿著文字油墨的香味,館內沒有空調,因為以大量陽臺深遮及垂直木格欄減低太陽輻射熱能達到綠色環保的目的,而館內的水源則是以綠化屋頂及斜坡草坡設計涵養雨水水源,達到回收循環利用的環保目的。在這裡閱讀確實是一種愜意的享受,充滿生機,我想這就是閱讀的「小確幸」吧。

參觀臺中宏銓建設的「入深林」,才真真正正明白了「詩意棲居」的真正涵意。入深林案名取自於唐代詩人王維《鹿柴》「返景入深林」的意境, 推門而進,迎面而來的是如光之谷般的門廳,如霧的玻璃牆立於池水上,泛著薄薄的幽光,如陽光灑落山谷,循兩側弧牆延展開來的是各色材質編織的世界之牆,山谷的右側為木覺書房、左側為洞天中控室。走到書房,看著戶外水映森林區,室內外連成一氣。宏銓建設的「少帥」親自為我們講解「入深林」的設計理念:「室內是有頂蓋的戶外,戶外就是無頂蓋的室內」,只聞周邊一片嘖嘖,都在想:住在這樣的家裡,該是怎樣讓人陶醉的「小確幸」!

入深林每個公設空間都可愛到爆,手作的石雕造型小鳥在入口處啾啾叫,讓空間更顯得活潑有朝氣。天空之橋是造型優美的3D立體天空步道,因為剛剛經歷颱風摧殘仍在維修,我們只能望橋垂涎,但二樓公設空間的聽風茶屋、光舞健身房、望林臺、影舞視聽室和繁花咖啡廳,每個空間演繹的不同故事,以及頂樓雲端會館的無邊界水景都讓我們眼界大開。住戶在社區宴客,不但能享受設備齊全的宴會廳,還可端著酒杯到池畔小酌,和賓客談心,實為人生一大樂事。

最讓我們嘆為觀止的是「入深林」的地下室車庫,仿佛置身於畫廊,除了12幅藝術家巴林粗獷的畫作外,還有端景,真是美不勝收。車庫的地面不是我們常見的油漆,地面上鋪設的卵石潔淨而充滿藝術感,我們忍不住脫掉鞋子踩在乾淨溫潤的地面上,那種「小確幸」,一直浸潤到骨子裡。

在臺中的晴臻邸,臺灣知名房企龍寶建設董事長張麗莉親自盛情款待了我們。如果說入深林帶給我們的是感慨和感嘆,那麼晴臻邸帶給我們的是完美到每一處細節的震撼和感動。龍寶建設是臺灣唯一一家不蓋營銷中心和樣板房,就能把房子賣掉的公司,一直走在臺灣成品房前沿。「臻」是到達、趨近之意,「臻邸」就是讓建築臻於完美之境,張麗莉董事長以這種追求至臻至美的大情懷,從建築規劃、施工質量、一直到交屋後的管理維護三方面都能讓臻邸小區住戶持續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感動,讓龍寶每一件作品都完美到無法模仿。臻邸系列每一個建築,都貫穿一個主題,無論是在牆角還是走廊上,你會發現主題表現無處不在,臻邸系列的主題畫作都是張麗莉董事長的妙筆。在龍寶晴臻邸,到處都有讓人會心一笑的藝術雕塑,頑童小呆呆,讓人忍俊的胖女人、神態萬千的小鳥都是大師的作品,都用充滿細緻、隨性灑脫的精神語彙,講述著生命的感動。住在這裡,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BBQ也可以在Tea House舉辦party,還可以成為星空下chatting room紅酒雪茄的享用者,在張董事長充滿魅力的解說中,我們陶醉在晴臻邸的建築部分、公設部分、軟體部分、服務部分、細節部分、車庫部分……,每一處都那樣的讓人愉悅、感動。這種無處不在的「小確幸」,真的讓我們不想歸去,以致看完整個建築,全考察團的人都不約而同的把張董事長尊為「女神」,搶著和張董事長合影,美人、美境、美景,讓每一個人醉在其中。

當然,臺中建築師協會還貼心地安排我們參觀臺中歌劇院和富宇建設的豪宅東方之冠,各具特色,因吝嗇筆墨,不再贅述。

好像很久以前新周刊發表過一本專輯: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因一掃而過,沒什麼特殊的印象,這次考察,卻對這句話深深的認同。

每當回憶起在臺灣7天遇到的人、事、物,感動總是一次又一次襲來。過去中學課本上有一篇翦伯贊老先生的文章《白楊禮讚》裡說:哪怕是再荒涼的地方,就比如戈壁沙漠,當人出現的時候依然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現代社會風景不外乎就是人文風景和自然風光,或許自然風景是美,但是靜態的,而人文風景卻是動態的,關聯於我們每個人生活最密切的當是人文風景。

1.甘當「導覽」和「解說員」的億萬富豪。從最初抵達時的歡迎晚宴開始,到參加兩岸建築文創交流會,再到參加臺中建築經營協會的Welcome Party,記不清有多少次感慨著。譬如年逾82歲的前營建署署長黃南淵先生、臺灣建築中心執行長許銘文先生等高官名流一直以非常謙和的語氣認真和我們交流;應該是億萬富翁的臺中建築協會理事長林正升先生,帶領理事會的大佬們在會場的門外列隊唱著歌迎接我們;美麗優雅的張麗莉董事長,被臺中建築中心譽為「催生媽媽」,那些位尊權重的業界大佬們在她面前畢恭畢敬,但張董事長卻像一個小女孩一樣熱情的接待我們,為我們親自講解建築的每一個細節,還貼心的為我們每個人準備水果和精美的禮物;臺中協會輔導主委葉建志先生放下自己的企業和協會工作,一路陪伴我們到日月潭,在車上為我們講風景,唱歌,完全不像個企業家……這次我們接觸的臺灣人有前營建署署長、專家、學者、身家過億的企業家、大學教授、媒體人士、建築師等等,不論是位高權重還是財富等身;無論學富五車還是青年才俊,無論是老者還是年輕人,都彬彬有禮,態度謙和、語氣平和,更多帶有一些誠懇的氣韻,如同它的天氣一般,讓我們渾身沐浴在溫暖中。溫文爾雅的臺灣人既保留中華文明傳統根基又吸收現代東洋文明乃至於西方文明,既有「洋氣」的一面,也有傳統中國人「溫良」的一面。

2、勵志勤奮的「富二代」。在大陸,「富二代」一詞多少有點貶義,總讓人和豪車、美女、張狂產生必然聯想,但我們在臺灣看到的「富二代」,卻勵志勤奮得讓人嫉妒。被全團人嘆為觀止的綠建築「入深林」,就是宏銓建設大公子獨自操盤的作品。這位個子高高的帥哥坐擁如此令人豔羨的財富和才情,身上完全找不到一點「驕嬌」二氣,目光誠懇、語氣謙和,全程為我們擔任解說員,對每一個細節了如指掌。我注意到他的眼睛裡滿是血絲,他歉意地告訴我們:由於剛剛遭遇颱風,天空步道和一些綠植被破壞了,正在搶修,所以無法讓我們欣賞完美的入深林,可能他並不知道,他自己正是入深林最美的風景,他給我們帶來的震撼,甚至大於他的作品。在臺中建築經營協會的Welcome Party上,我們鑑賞了一支由建築師組成的薩克斯管弦樂隊,當一支支曲風優美的樂曲滋養著聽覺的時候,主持人告訴我們,這些建築師僅僅練習了半年時間。由於工作繁忙,他們的排練只能選擇夜深人靜的午夜。聽到我由衷的讚嘆,林理事長告訴我,這支樂隊的成員,幾乎都有美國名校畢業的不凡背景,而且多數是「富二代」。臺灣像日本一樣已經進入老年社會,年輕人是稀缺資源,在這些勵志勤奮的「富二代」身上,也許寄託著臺灣企業家明天的期望。

3、熱愛普通職業的普通人。在臺灣的七天,特別是在九份老街,遇見了很多老年人、小商販、公交司機、清潔工、保安等普通人,他們對職業的熱愛,同樣讓人印象深刻。在松山文創產業園,給我們擔任解說的是一位戴著義工標牌的老者。年過六旬的老人精神矍鑠,對每一件創意產品的來歷、創點都熟悉到如數家珍;老人一邊講解一邊提問,讓每一件展品都變得生動並有了生命。在展館,遇到一位典雅的六旬女子,同樣掛著義工的牌牌,知道我們來自大陸,非常親熱的和我攀談,她說她的父母都是東北人,雖然在臺灣這麼多年了,還是惦念著家鄉。松山創意產業園共有100多位六旬以上的退休義工,臺灣的退休年齡要到60多歲,老人們退而不休,同樣成為文創產業中一道別致的風景。還有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九份老街一位普通的公交車司機,他並沒有把自己平凡的工作看成謀生手段;也沒有因為遊人繁多工作勞累而不耐煩,而是開心的為一車陌生人講著九份的風土人情、沿途風光,風趣幽默的話裡流露著對自己工作的熱愛和自豪。

4、宗教信仰,臺灣溫情社會不可忽視的紐帶。臺灣社會的溫暖來自於文教,但對臺灣社會文教影響最大的並不是來自政府,而是佛教。在臺灣的最後兩天,我們抵達星雲大師所在的佛光山禪修,這實在是一次極好的佛緣,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在社會中替代了傳統社會中儒家的教化作用,也發揮了社會慈善的功能。臺灣佛教力量十分壯大,佛光山不僅建立各級學校,還將佛教融入婚禮、成人禮、生日等生活的各種日常,在普及佛教的同時也弘揚「仁、義、禮、智、信」等傳統儒家道德。星雲大師的語錄都是一些勸善、勵志內容的格言。這些傳統儒家的倫理通過佛教的宗教信仰之力深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

在考察中我們還發現一個奇妙的現象:無論是臺北還是臺中,媽祖廟與土地公福德正神的祠社幾乎到處都是。這些廟宇實際上並不是簡單的宗教儀式場所,往往發揮了連接裡民的作用。據說,臺灣的土地公廟許多都是「違章建築」,但是卻歷史悠久,政府機關根本對這些廟宇沒有辦法,市長、議員雖然早就有整頓之心,但是擔心此舉失去民心而影響選情,而不得不對這些違章建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聽介紹說臺中市有一次因為市政建設必須對一處違章建設的土地公廟進行拆遷,拆遷之前除了要履行法律程序之外,還要到土地公廟求得土地公的「同意」。土地公和媽祖香火興旺。即使是在臺北的中心區域,街角依然會有一個小小的福德宮,供一方百姓前來祭祀。宗教信仰,是臺灣溫情社會形成不可忽視的紐帶。

行色匆匆,對臺灣的印象難免浮光掠影,但臺灣社會瀰漫的溫情和臺灣同胞的溫文爾雅讓我們找到修身養性的一個標杆。縱然華夏大地江山如此多嬌,但不得不說大陸的人文風情有些方面已經深深的窒息了當有的美麗靈魂。更可惜的是民間很少有人認真檢討自己的人文風景,反而充斥著推卸責任,尋找客觀原因、抱怨和暴戾之氣。想起從香港機場過關時,耳邊高聲大嗓嚷嚷的幾乎都是大陸同胞,更有幾個來自大陸的男人、女人脫光鞋子大咧咧地坐在地上,旁若無人地吃著東西,櫃檯裡年輕的服務人員不時投來鄙夷的目光。雖然渾身不舒服,但還是為這些大陸同胞的行為感到臉紅。

如果每個人都做好了自己的風景,誰說這個社會不會更優美,更有前途,其實在做美麗風景的時候我們自身就已經欣賞了,就如同自斟美酒一樣。

當然,臺灣社會一樣存在很多的問題,譬如「慢生活」和「小確幸」的盛行,多少緩慢了臺灣創新發展的進度。我們接觸的臺灣人,對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高度認同。想起林理事長的一句話: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只要中國人不內鬥同心同氣,就一定會讓世界驚嘆!

來源:全經聯公眾微信平臺

新農村與現代農業開通五個欄目啦!本文欄目是「農人觀點」,關於農業,關於生活,你的觀點我來聽,一起探索,農業路上,不再迷茫。「新農村與現代農業」是由一批新農村建設、休閒農業的資深專家團隊運營,可開展休閒農莊規劃、休閒農業策劃、古村落活化、鄉村建設等方面的投資諮詢策劃業務。旨在為城鄉發展出謀劃策,實現心中的田園夢想。在長時間新農村與現代農業研究實踐基礎上,新農村與現代農業 微信平臺 決定發起新農人公益會,招募有志鄉建人士,共同探討農村發展之道。主要實現:
(3)各地定期免費舉辦線下交流和實地考察活動,邀請優秀項目負責人進行深度訪談;
(4)舉辦全國性會議,分享前沿知識和最新政策,尋求更多的問題解決之道。

相關焦點

  • 8類臺灣文創產業代表作品解讀
    從整體上看,臺灣文創產業繁榮的背後是對情感的營銷。  學習臺灣的文創產業,不僅是觀察文創產業的表面繁華,更重要的是理解臺灣怎樣創造整個文創產業的價值鏈。只有理解透這裡的人文地理、政策舉措、產品研發、生產製作、消費市場特徵等全價值鏈後,我們才能在本地因地制宜地打造出最適合本地化的文創商業項目。
  • 同根同源,臺灣文創產業繁榮觀察與啟示
    臺灣文創產業深諳此道,其文創產業常常涵蓋臺灣文創商業涵蓋藝術表演、跨界美食、生活美學零售、主題咖啡館、複合書店、動漫卡通、文創產業園、特色民宿等多個品類,有效整合了藝術、旅遊、教育、飲食等多產業資源,從而實現了品牌的跨界聯動。如從李安的著名電影《飲食男女》,到臺北著名的士林夜市,臺灣每一個特色餐飲店鋪都能構成客流發動機和引爆點。
  • 案例賞析:8類臺灣文創產業代表作品 你讀懂了幾個?
    美國零售業大師P.G託馬斯將現代人類的消費行為可以劃為兩個大類:一類是理性消費,另一類是情感消費。理性消費需要快速、便捷、實惠,而情感消費則需要打動人們的內心。   從整體上看,臺灣文創產業繁榮的背後是對情感的營銷。   學習臺灣的文創創業,不僅是觀察文創業的表面繁華,更重要的是理解是臺灣怎樣創造整個文創產業的價值鏈。
  • 從臺灣文創產業發展看文旅產業的「情懷」與「商道」
    學習臺灣的文創產業,不僅要觀察文創產業的表面繁華,更重要的是理解臺灣怎樣創造整個文創產業的價值鏈。政府不是臺灣文創產業發展中的主導角色,但是,他們是公平遊戲的制定者、優惠政策的扶持者、必要的財政支持者。政府的文創基金投向公開透明,須向議會報告,並接受監督。政府的文創扶持基金交由專業人員管理,並按企業管理辦法運作,確保效力和效益。
  • 風景文創 臺灣文創繁榮的背後:情感營銷是關鍵
    經過10來年的發展,臺灣文創產業形成了五大支柱:  1、動漫創意;  2、精緻農業創意;  3、新媒體產業創意;  4、現代陶瓷業創意;  5、產品設計創意等幾大類。 臺灣《遠見》雜誌曾對文化創意產業做過問卷調查,當問到臺灣的文創產業中哪個最有潛力壯大並走向世界,35.6%的民眾選擇了創意生活產業,排名第一。臺灣文創產業的代表作品解讀美國零售業大師P.G託馬斯將現代人類的消費行為可以劃為兩個大類:一類是理性消費,另一類是情感消費。
  • 臺灣文創產業也在與時俱進
    原標題:臺灣文創產業也在與時俱進  ——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臺灣館見聞     本報記者 鄭 楊攝  歷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臺灣館都是文創產品的「粉絲」們最嚮往、最流連的場館之一。今年也不例外,79家臺灣文化創意企業帶來的文創精品,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洽談、選購。  寶島人在文創產品上的那心思、那創意,令人叫絕。然而記者在臺灣館採訪時發現,原來臺灣文創企業主們也有深深的危機感。
  • 專訪華山創意園創始人陳甫彥:臺灣文創及文創產業
    近日,在「臺灣文創及文創產業」論壇中,浙報理想文化邀請到臺灣華山1914創意產業園創始人陳甫彥先生到場,為關注創意產業的各位分享在創意產業中的一些見解和看法。大浙網對陳先生進行了專訪。>從事文創產業這麼多年,當您有新想法的時候,如何確定它的可行性?
  • 臺灣的文創、IP產業為什麼辣麼牛!?
    臺灣文創產業的代表作品解讀文化創意產業園——臺灣文創的孵化器以華山文創園和松山文創園為代表的特色園區,集合了臺灣多種文創業態為一體,成為臺灣目前最重要的文創產業孵化器。這兩個由衰敗的廠房經過騰籠換鳥式的改造,搭建成的新型文創產業園,承載了臺灣文創產業太多的光榮與夢想,已然成為臺灣文創產業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如今我們看到各地正在興起一波工業改造熱潮,其最早的根源就來自臺灣。咖啡館、畫廊、餐廳、酒吧、生活美術店鋪等這些全新的商業業態的植入,引起了市民的廣泛情感共鳴,給改造後的廠房空間裡煥發出勃然生機。
  • 臺灣文創、IP產業為什麼辣那麼牛!?
    以華山文創園和松山文創園為代表的特色園區,集合了臺灣多種文創業態為一體,成為臺灣目前最重要的文創產業孵化器。這兩個由衰敗的廠房經過騰籠換鳥式的改造,搭建成的新型文創產業園,承載了臺灣文創產業太多的光榮與夢想,已然成為臺灣文創產業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如今我們看到各地正在興起一波工業改造熱潮,其最早的根源就來自臺灣。
  • 臺灣文創產業繁榮的背後
    因此若無情感,不文創,何來文旅?文創的最根本是人,那種「走心」、「勵志」的文創所帶來的震撼遠遠比商業化文創所帶來的大。 三 臺灣的文創勵志、走心 文創已融入了臺灣人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呈現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創模式。無論是在大街上、商場上、文創園等都是他們展示作品的地方。
  • 臺灣如何用文創連結城市與鄉村?
    博物館/文化館:故宮博物院/宜蘭傳藝中心休閒農業:宜蘭頭城農場/花露休閒農場鄉鎮再生:桃米村/燻衣草森林/勤美學山那村古蹟再造:大稻埕文創街區/永康街茶街不二堂/西紅門樓在地體驗 ——臺北新茶街永康生態街——分享導師分享主題商業街區如何在區域經濟中創新找到新生點項目看點從傳統到創新,臺灣的百年茶路以茶為平臺聚集的人氣與熱度
  • 臺灣文創為何這麼火?
    近年來,以臺灣、日本、歐洲為核心的文創之旅正在悄然興起,而臺灣——這座肩負起中國傳統繼承之路與未來發展之道的寶島,無疑是文創之旅的首選地。那麼問題來了,臺灣文創為何這麼火?
  • 第四季探尋臺灣文創之路 一次更實際的文創之旅 _ 知學學院
    20人小團,搶佔限量席位,享受早鳥價!縱觀臺灣文創發展,它們對於傳承歷史文化、活化閒置資產、打造城市意象、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創新環境氛圍、倡導生活方式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臺灣不僅是觀察文創業的表面繁華,更重要的是理解臺灣怎樣創造整個文創產業的價值鏈。
  • 福建日報:頂著媽祖光環,文創產業起跑!
    設計者林清松十分自豪地介紹說,這款公仔名為「默默噠」,是把媽祖原名林默娘和網絡用語麼麼噠相結合而產生,不僅名字好聽好記,而且能DIY染色,所以一推出就大受歡迎。「默默噠」一舉成功,讓林清松對自己選擇的媽祖文創之路更有信心。
  • 文創點亮商業 購物中心人氣大咖臺灣文創物產「嫁」到
    臺灣寶島縱貫線文創暨美食物產節西安來襲   近日,一場臺灣文創之旅在西安解放路民生上演,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感受原汁原味寶島滋味和臺灣文化,在大眾領略了臺灣豐富的文創物產和魅力後,臺灣美食物產節隨即又首次空降西安,再次於民生騾馬市店開啟「颱風」大暴走。
  • 臺灣的農業文創的「六脈神劍」
    臺灣農業的「六脈神劍」無非指農文旅結合的創意產業,當土得掉渣的傳統農業遇科技時尚的文化創意,臺灣農業就成了小確幸,有了小情調、小生活和小境界,有了獨有的氣韻、風格與味道。臺灣除了技的東西,還有道的層面,包括休閒農業、文創設計、養生養老,親子娛樂等旅遊業態,也非常有文化吸引力。第二:戰略——突出自身特色,做出產品個性尋找獨具差異性的產品,哪怕只做一個產品,也要力求做精做強。
  • 臺灣文創小微企業組團拓展大陸市場
    10家臺灣的文創小微企業組成「臺灣館」參展上海國際品牌授權展。 張亨偉 攝中新網上海10月16日電 (記者 李佳佳)在16日開幕的上海國際品牌授權展上,10家臺灣的文創小微企業組成了「臺灣館」,在臺灣貿易中心的牽頭下挺進大陸市場,推廣他們的原創角色圖像和創意軟實力。雖然在大陸市場屬於新面孔,但仔細了解會發現其中不少品牌在臺灣地區已經是「老字號」。
  • 在地臺灣-探尋臺灣文創之路第五季 一次更實際的文創之旅 _ 知學學院
    縱觀臺灣文創發展,它們對於傳承歷史文化、活化閒置資產、打造城市意象、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創新環境氛圍、倡導生活方式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臺灣不僅是觀察文創業的表面繁華,更重要的是理解臺灣怎樣創造整個文創產業的價值鏈。只有理解透這裡的人文地理、政策舉措、產品研發、生產製作、消費市場特徵等全價值鏈後,我們才能在本地因地制宜地打造出最適合本地化的文創項目。
  • 臺灣「小而精」農業在瀋陽大地生根發芽
    臺灣「小而精」農業在瀋陽大地生根發芽 2019年07月18日 17:0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7月17日瀋陽訊 (記者 普燕)「以臺灣
  • 臺灣十大推薦文創產業!文創無價,伴手好禮探索旅程 !
    W●I●N●C●H●A●N●C●E 臺灣的文創產業風行,各式特色的文創小物眾多,但不僅僅文創興盛、臺灣伴手禮小店、食品觀光工廠、特色園區與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