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官渡古戰場上螢屏:《官渡之戰》將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2020-12-19 中原訊

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也是曹操與袁紹爭奪北方霸權的轉折點。官渡一戰之後,曹操終於一反之前對袁紹的劣勢,為自己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這場戰役對於三國的走向甚至中國歷史的發展都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紀錄片《官渡之戰》將目光聚焦東漢末年發生在中原大地上的這場經典戰例,用影像真實再現了一千多年前曹操與袁紹兩位亂世梟雄之間的精彩博弈。

本片自2017年3月由央視立項,之後歷經半年時間,數易其稿,自2017年11月起,攝製組先後前往浙江橫店影視城,河南中牟官渡古戰場等地進行了為時幾個月的前期拍攝,並採訪了河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的權威專家進行解讀,同時結合手繪動畫,電腦特效等方式,力求客觀,真實,生動地再現了官渡之戰的整個過程。之後歷經一年多的後期製作,最終製作完成,並得到了中央電視臺和歷史專家的高度評價,認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歷史紀錄片。

紀錄片《官渡之戰》將於4月10號11號晚八點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

相關焦點

  • 《官渡之戰》央視首播——距離播出還有兩天
    2020年4月10日,11日晚上八點,河南華之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製作的大型歷史紀錄片《官渡之戰》將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官渡之戰共兩集,每集50分鐘,用影像真實再現了一千多年前曹操與袁紹兩位亂世梟雄之間的精彩博弈。
  • 【中牟文化符號】官渡之戰冠絕古今 美麗鄉村將綻新顏
    (原標題:【中牟文化符號】官渡之戰冠絕古今 美麗鄉村將綻新顏)
  • 一村一寨總關情:因「官渡之戰」而聞名的官渡橋村
    轄區耕地610畝,土質肥沃,特產有西瓜、大蒜,為縣良種瓜基地,官渡無籽西瓜行銷東北各省。官渡橋村因著名的官渡之戰發生在這裡,名揚天下。古往今來,前來尋跡覓蹤,憑弔先人的有志之士在此留下大量的文學作品,使官渡橋村名聲遠播,今建有官渡古戰場旅遊區供人憑弔。
  • 吊官渡古戰場
    吊官渡古戰場 2002年10月8日03:10  中國青年報   金陵客  浩浩乎沙場日暮,遠不見人。拴馬槐枯,漢井徒深。
  • 官渡之戰主戰場在原陽
    近年來,本縣人一直在為歷史上有名的戰役「官渡之戰」古戰場位於原陽正名,2004年1月,大賓鄉馬頭村的幾位農民在稻田中挖出了明代萬曆年間的《皇經碑》和清朝乾隆年間的五佛寺《重修碑記》及王莽時期的五銖錢等。
  • 昔日發小決雌雄 回眸1800年前中牟官渡的那場戰爭
    也無官渡也無橋 官渡決戰地在官渡水,這是一條河,今已無存。 《鄭州古代軍事》一書記載,官渡古戰場,位於鄭州中牟縣城東北2.5裡官渡橋村一帶,因傍官渡水得村名。村內原有關帝廟,有清乾隆年間石碑一塊,碑文雲「官渡乃關帝拒袁斬將處」。
  • 央視版《三國演義》分集評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對比漫談
    從黃巾之亂到孫皓出降,一百年間的中華大地,經歷了三個朝代(具體到西蜀和漢中一帶,其實是四個——東漢、蜀漢、曹魏、西晉),但我們在習慣上,仍然將這一段泛稱為「三國時期」。三國時期,有三次著名的大型戰役,即官渡之戰、赤壁之戰與夷陵之戰。其中前兩次大戰更為重要和知名,兩者發生之後,都讓當時的政治形勢為之大變。
  • 史志新鄉 歷史事件之官渡之戰
    十月,曹用許攸計,自將部將五千,皆用紹軍旗幟,人銜枚,抱束薪,馬縛口,夜從間道出,至烏巢(在延津東南)圍屯,放火燒之,人皆殊死戰,盡燔其糧草。紹軍大潰。紹與其子譚渡河北逃,餘眾皆降,操盡坑之。前後所殺七萬餘人。 1995年版《原陽縣誌·大事記》:獻帝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戰。曹操駐軍官渡,袁紹軍進陽武。八月,袁軍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為營攻曹,曹軍也立營相距。
  • 中牟、原陽黃河之上「第一跨」——官渡黃河大橋!
    核心提示:官渡黃河大橋是國道107改線的咽喉工程,大橋位於黃河灘區,中牟、原陽兩縣之間建黃河大橋,將消除黃河灘區交通運輸發展瓶頸。
  • 官渡之戰發生在鄭州市中牟縣,還是新鄉市原陽縣?
    與此同時,劉備也將這一絕密計劃透露給了袁紹。得知曹操的偷襲計劃後,袁紹非常氣憤。在殲滅了盤踞幽州的公孫瓚後,袁紹聚集了十萬之眾,以「清君側」為名,對曹操發起進攻,中原兩大割據勢力的戰略決戰由此展開。此戰從獻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拉開序幕,直到第二年十月才宣告結束,史稱「官渡之戰」。至於官渡之戰的經過及結果,大家都非常熟悉,這裡就不再贅述。
  • 河南第四人口大縣:常住人口超116萬,官渡之戰發生於此
    同年十月,曹操奇襲烏巢,盡燒袁紹糧草,袁軍軍心大亂,繼而曹軍在官渡正面戰場擊潰袁軍主力大獲全勝,前後消滅袁軍七萬多人。此即為歷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戰,也是歷史上少見的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官渡之戰為漢末三大戰役之一,此戰後,北方最強大的軍閥袁紹集團走向敗亡,曹操實力暴漲,由守勢轉為攻勢,為日後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 官渡之戰,以弱勝強的「教科書」
    提到官渡之戰的「以少勝多」,有人說是曹操謀略深、膽子大,有人說是袁紹志大才疏、剛愎自用。官渡之戰改變了當時的時勢和局面,而它也成為了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經典例子,可以說是「教科書」式的例子。
  • 官渡之戰誰贏了呢?官渡之戰的勝利者是誰?
    官渡之戰對於了解中國軍史的人來說都不陌生,因為它是一場經典的戰役。官渡之戰的特點是以少勝多,被列入在了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中。官渡之戰的參戰雙方是曹操和袁紹,那麼在這場戰役中誰的兵力較少又取得了勝利呢?
  • 品味三國文化 烹飪三國美食 盡在中牟官渡三國美食城
    鄭報全媒體記者 張朝暉 中牟時報 崔合林 徐少傑看三國紛爭,觀群雄逐鹿;讀三國文化,五彩斑斕;品三國美食,盪氣迴腸。6月20日上午,中牟縣三國美食城之西北菜開業,三國美食城位於中牟縣官渡鎮境內的鄭汴物流大道官渡工業園區申厚路西三國美食城。
  • 三國古戰場,兵家必爭地
    街亭古戰場遺址位於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龍山鎮,是漢代略陽道街泉縣的治所、俗稱漢街城,即馬謖敗績處。街亭,又名街泉亭,簡稱街亭。地處今秦安縣廳東北45公裡的隴城鄉一帶。三國赤壁古戰場,赤壁之戰發生地,現位於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長江之濱的南岸(位於長江中遊南岸,北依武漢,南臨嶽陽)。三國赤壁古戰場風景區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遺址 。現已經是通過國家旅遊局驗收的4A級景區。官渡古戰場位於鄭州中牟縣城東北2.5公裡官渡橋村一帶,因傍官渡水而得村名。
  • 奇謀智策得天下《率土之濱》重繹官渡古戰場
    猶記歷史「官渡之戰」,曹操兩萬兵力大敗袁紹十萬大軍,以少勝多、攻其不備等戰術精妙絕倫。如今,玩家置身《率土之濱》玩出各種戰爭新花樣,徵服,獵國,吞天下,以自己的方式演繹著官渡古戰場!《率土之濱》創新還原多人地緣戰略環境,使數萬名真人玩家同置於恢弘大地圖上發展對決。遊戲世界如混沌之初,玩家行為決定天地走向。
  • 官渡之戰——三國鼎立的開始
    首先選擇了官渡這個易守難攻的自然天塹作為決戰地點;其次,曹操廣泛聽取謀士的建議,在戰術上是避其鋒芒,不與袁紹硬碰硬。袁紹在這場官渡之戰中,陸續投入的兵力近11萬,而曹操在這場大戰中共計投入約2萬人左右。從比例上來看,袁紹的兵力投入幾乎是曹操兵力的5倍。從這個數量上就很能說明一個主要問題,袁紹的兵力多,實力強,曹操的兵力少,實力弱,對戰之中袁紹佔據絕對優勢。
  • 官渡之戰,曹操如何擊敗袁紹?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在兵力上有什麼爭議
    三國"三大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官渡之戰"讓曹操挫敗了袁紹的攻勢,在袁曹爭霸中扭轉局勢;"赤壁之戰"奠定劉備崛起的基礎;"夷陵之戰"鞏固了"荊州之戰"之後的局勢以及三國鼎立形勢的版圖。這三次戰役對漢末三國歷史的影響非常大,不過它們的兵力卻多多少少有些爭議之處。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 《三國志14》官渡之戰劇本內容是什麼 官渡之戰劇本介紹
    導 讀 三國志14遊戲中有很多不同的劇本,官渡之戰目前是很多玩家比較喜愛的一個,可能有些玩家還不知道官渡之戰劇本內容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