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關中到漢中八百裡秦嶺古人蹚出哪幾條道?道道意義深遠

2021-01-13 圖新地球技術社區

陝西地形概述陝西地域狹長,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同時,地勢由西向東傾斜的特點也很明顯。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種地形。南北長約870公裡,東西寬200至500公裡。從北到南可以分為陝北高原、關中平原、秦巴山地三個地貌區。其中高原926萬公頃,山地面積為741萬公頃,平原面積391萬公頃。

地形要地

陝北地形多山地,從軍事角度來講,並無太大戰略意義;關中則是陝西的腹心之地,在秦漢唐的大部分時期,關中還是全國的中心。

關中平原三面環山,一面黃河,易守難攻。氣候溫暖,適合農耕,人口眾多,成為了秦、漢、唐等多個朝代的王霸之基。

而陝南從文化上則更接近四川盆地,與關中隔著長長的秦嶺。陝南的核心是漢中盆地,不論是關中的政權想要南下巴蜀,還是南方的軍隊想要北伐中原,漢中盆地都是必爭之地。

無論是從北面的關中到南面的漢中,還是從南面的漢中到北面的關中,都必須翻越中間平均200千米寬、3000米高的秦嶺山脈,現代的技術可以架高橋、挖隧道,使天塹變通途,但是在古代,沒有大型運輸車輛的人們只能靠人背、驢馱,走過四百裡的山路,其中艱難可想而知。若是遇上行軍打仗,如何穿過秦嶺更是頭等大事。

秦嶺峪道

幾千年來,憑藉著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勇敢,在八百裡秦嶺的崇山峻岭之間,從關中盆地到漢中盆地,古代中國人開鑿出了五條通道,說是通道,其實也就是秦嶺深處原始深林河流谷地之中的羊腸小徑,從東到西,依次是庫谷道、子午道、儻駱道(駱谷道)、褒斜道(斜谷道)和陳倉道。

第一條:東邊的庫谷道南端是今天安康市旬陽縣,北端到今天的西安市長安區,即是古代的長安城長安縣;

第二條:子午道即是三國演義裡面魏延提出的建議,奇兵出子午谷,就是這條道,南端在今天的漢中市石泉縣,北端也是到長安;

在這條通道上,我們能夠清晰的看到,這條縱深溝壑兩翼的高山實在太高,古代大規模的軍隊穿行溝壑面臨的不僅僅是敵軍壓力,後勤物資供應也隨時面臨巨大的壓力。

這也成為了蜀地更多割據勢力喜歡盤踞一隅之地的真正原因。

第三條:駱谷道,南出漢中市,向東北經洋縣,北端到今天的西安市周至縣;三國時期,駱谷道主要用於軍事活動。南北朝時期關中與漢中分屬兩個割據政權,駱谷道荒廢不通。

第四條:褒斜道,南出漢中市,直穿秦嶺向北經寶雞市太白縣,北端到今天的寶雞市眉縣;

第五條:最有名的陳倉道,就是當年劉邦派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那條陳倉道,從漢中向西北,經過勉縣和略陽縣,沿嘉陵江而上,轉向東北,經鳳縣,出散關抵達北端的今天寶雞市陳倉區。

下面是繪製的5條峪道的大致走向:

圖新地球自帶點線面標繪功能

陝西省高清地形點擊文末【了解更多】下載圖新地球就能查看

另外呢,其實還有2條道,不過並不是從漢中到關中,一條是祁山道,即諸葛亮六出祁山走的路,這條路是繞過了秦嶺,抵達隴西後再入關中。

另一條是武關道,是從河南經武關抵達關中的路線,這兩條路,不屬於上文談到的關中至漢中的路線,因此就不一一詳細展開了。

如果你有陝西的數字高程模型,即DEM數據,就可以加載到GIS軟體中,非常直觀、精確的查看陝西的地形。

陝西數字高程模型DEM

通過不同渲染設置,配置不同的顏色,可以製作出很多精美的DEM渲染的地形圖。

相關焦點

  • 關中、漢中、巴蜀軍事地理形勢
    關中形勝在傳統意義上,關中地區包括今陝西中部涇渭流域、甘肅東南部及寧夏之一部。歷代統一天下者,多起於關中。關中形勝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分別如下:一,農業發達。關中腹地為渭河、涇河、洛河及其支流形成的衝積平原,號稱「八百裡秦川」。周人首營關中,對於八百裡秦川開發較早。
  • 關中八百裡秦川
    《關中八百裡秦川》 王林昌 2018《關中八百裡秦川》此是舊稿,今再讀,還是唏噓。《關中八百裡秦川》畫心情畫心事。畫中款識:「關中八百裡秦川,東有華嶽,南有秦嶺,北有黃土高原,西是陳倉古道,入川門戶。自古為戰略要地,十四朝古都更迭,就地理位置而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華山更是三秦的驕傲。華山高俊險拔,挺而不屈,有一種超然物外的剛毅凌絕之氣,如同秦川三千萬父老鄉親一般。秦昭王勒石碑撰:「王與天神博於此」三詔陳摶,宋太祖博弈輸華山。
  • 沿關中到漢中的這四條地理縱線旅遊,了解棧道文化,遊出文化趣味
    到漢中旅遊,不了解棧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等於只逛了半個漢中,更是少了旅遊的樂趣。從關中到漢中有名的棧道有四條。漢中是個小盆地,東西長,南北窄,背靠關中面朝巴蜀。從關中到漢中,要翻越秦嶺,崇山峻岭,行走艱險。在古代,沒有現代化機械設施,修路無從談起,是以棧道興起。漢中有棧道之鄉的稱號。
  • 漢中交通發展記憶:從秦嶺古棧道到西成高鐵
    、米倉道和荔枝道,如同一張精緻斜織在秦嶺山脈和大巴山脈中的大網,連接著八百裡秦川與四川盆地這兩個古代的天府之國。之後,魏甘露二年(公元257年),「魏大將軍諸葛誕叛於淮南壽春,蜀將姜維乘虛兵向秦川,率兵數萬人出駱谷」。到三國末期,魏將鍾會統十萬餘眾,分道從斜谷、駱谷出兵滅蜀。
  • 成也關中,敗也關中,八百裡秦川沃土,唐以後西安為何成了廢都?
    西安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百裡秦川沃土陝西關中平原指的是秦嶺北麓渭河衝積平原, 因此又稱渭河平原,它南倚秦嶺,北界北山,西起寶雞峽,東至潼關,東西長約360公裡。古代這裡風調雨順,土地肥沃,農業發達,為秦國文明的興起奠定了強大基礎,所以號稱「八百裡秦川」。
  • 雲橫秦嶺家何在——漢中
    據《天下水陸路程》記載,從長安的京兆驛到漢中府共18驛,即18天的路程。當我們重新走在殘存的古道上時,我們還會困惑,古人如何完成如此浩大而艱巨的工程?更加令人讚嘆的是,今天的公路、高速基本都沿循了古道的走向。可見當年線路設計的準確,積年累月而不斷優化。在這個意義上,古道依舊鮮活,充滿了生命力。穿越秦巴山區的古道大致分為7條。其中北線4條:故道(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
  • 成都、關中與漢中 三大平原青銅文明」共鳴」不朽樂章
    本次展覽策展人黃曉楓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說:「這次我們集結了來自成都平原、關中平原、漢中平原三地的青銅器,三地青銅文明體現了不同文化內涵和文化交流、互動的存在,既表明了各自在中國青銅文明史上的獨特地位,又為探討古代秦嶺南北的交通線路提供了新的視野和思路。」
  • 大山大河2020:秦嶺地下千米的隧洞裡,漢江將順此流入關中
    2012米,是整個秦嶺輸水隧洞上的最大埋深,也是這條全長98.3公裡直線貫穿關中平原與漢中腹地線路上的最高點。以最高點為分界,洞穿秦嶺的工程分為嶺南和嶺北兩個部分,逐段貫通。在幽暗的隧洞裡呆一會,感覺像在蒸桑拿,但周凱說當天TBM機並沒有作業,工人們需要靠人工清理「穿山甲」兩邊沉甸甸的石渣,所以洞裡的溫度已經相當「友好」了,儘管大家從頭到腳已經全部汗溼。
  • 秦據關中而統一六國,漢據關中而統一天下,為何到三國卻失效了
    關中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地名,只是一個俗稱,傳統意義上的關中指的是:東至函谷關,西到隴西及涼州,北到黃河,南至秦嶺這麼一大塊土地,關中的四面都有險塞之關,這裡既有關中平原的糧倉,又是易守難攻之地,是建立帝業的風水寶地。
  • 關中城市群崛起背景下,大秦嶺蘊藏的旅遊發展動能
    2017年,國務院批覆關中城市群發展規劃,以關中城市群崛起為背景的區域新一輪的城市群發展將迎來全新局面,本期以我國南北大阻,關中城市群生態屏障的秦嶺為焦點,共同探秘大秦嶺所蘊藏的旅遊發展動能。天下大阻橫亙中國內陸腹地的秦嶺山脈如一條蒼龍,脈起崑崙,尾銜嵩嶽,將華夏大地分隔為南北兩半。
  • 沿關中到漢中的這四條地理縱線旅遊,了解棧道文化,遊出文化趣味
    到漢中旅遊,不了解棧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等於只逛了半個漢中,更是少了旅遊的樂趣。從關中到漢中,要翻越秦嶺,崇山峻岭,行走艱險。在古代,沒有現代化機械設施,修路無從談起,是以棧道興起。 漢中有棧道之鄉的稱號。
  • 漢中和關中平原之間隔著秦嶺,為何不劃入四川?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線,秦嶺南北的地形環境、氣候、氣溫等各方面均有比較大差異。漢中位於大巴山、米倉山之北的漢中盆地,和關中平原之間隔著巍峨的秦嶺。崇山峻岭之間交通多有不便,為什麼漢中被劃歸陝西省管轄,而不劃給南面的四川省呢?
  • 南北分界線上的古代要道,秦嶺古道的意義是什麼
    淺識秦嶺古道在綿延3000餘裡的秦嶺山脈中,從西到東,人們在不同時期修築的秦嶺古道有祁山道、連雲道、陳倉道(故道、散關道)、褒斜道、儻駱道(駱谷道)、子午道、峪谷道(庫谷道)、藍武道(武關道、商於古道),它們是溝通關隴與漢中、關中與南襄的通道。
  • 如果調換秦嶺淮河的位置,歷史會發生什麼?
    通常所說的秦嶺是狹義上的秦嶺,也就是位於陝西省南部的那一段,以北是稱為八百裡秦川的關中盆地,秦漢隋唐定都於此。以南是漢水發源地,天下重鎮漢中,過了米倉山就是四川盆地。
  • 八百裡秦川
    秦嶺山脈與淮河構成了中國南北的地理分界線。秦嶺以北,長城以南,古稱關中。東有函谷關,西有蕭關,南有大散關、武關,北有金鎖關、秦關,其間的平原就是秦川。當地人稱之為「八百裡秦川」,一個充滿昂揚雄渾之氣的稱謂。
  • 藏在秦嶺深處的8條千年古道,去一次等於玩轉了整個陝川甘
    北部(關中-漢中)從東到西五條蜀道分別是南部(漢中-川渝)從東到西三條蜀道分別是:荔枝道、米倉道、金牛道。此外,在四川到甘肅方向還有條陰平道,曹魏滅蜀就是走的這條路線。因其正對長安城南,古人將正南北稱之為子午,故名子午道。
  • 兵家必爭之地漢中,究竟有幾條路通往漢中?
    其實美女的力量並沒有那麼大,這件事情說明西周王朝確實是禮儀之邦,只要對手認錯,點到為止就可以了。來自南方四川盆地的開明王朝,顯然沒有西周王朝那麼尊重對手。古褒國,就這樣徹底被滅亡。漢中,成為了蜀國的領土。盧帝的野心,卻並沒有止於漢中,他的目光,瞄準了更北方,地方更為廣大的關中平原。秦宣公時期,開明王朝的軍隊,先到達漢中,又越過秦嶺,直抵關中,與秦軍在雍都附近激戰一場!
  • 山瀾漫筆 | 漢中行(二):走褒斜古道,感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但你可知道,棧道的「祖宗」在漢中,首屈一指的是古褒斜道、陳倉道……漢中位於秦嶺以南、大巴山以北,群山環饒,是塊不大的平地,古時交通極為不便。春秋戰國時期,先人們在此修築起幾條棧道。漢中往北分別有4條,從東到西分別是: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和陳倉道。這些綿延在群山之中的棧道,條條都有二三百公裡,沒有一二十天不可能走到棧道的盡頭。
  • 秦國據關中擁巴蜀出函谷而統一天下,為何蜀漢諸葛亮北伐總是缺糧
    秦滅六國地圖之後在成都平原生產的糧食經過秦嶺再運到關中,再從關中經過函谷關運到中原,秦國就靠著佔據關中、擁有巴蜀,然後利用巴蜀和關中的糧食,東出函谷關繼而消滅六國統一天下的,為什麼戰國時期的糧倉都江堰水利工程2、秦國時期從益州經漢中到關中,全是秦國的地盤,秦國把益州的糧食運到關中,等於是在自己家裡運糧,沒有敵人的侵擾,而諸葛亮則完全不同,諸葛亮北伐的大本營是在漢中,要想把漢中的糧食運到前線
  • 秦嶺秘境新發現——留壩許家山,藏在陝南的關中古村
    留壩的紅葉盛宴由高到低,從西環線的太子嶺-紫柏山片區漫延到了東環線的最美鄉村公路片區。實際上雖然同屬陝西境內,因為秦嶺山脈的阻隔,關中與陝南,一個屬於北方,一個已經是實際意義上的南方了。國道邊崖壁上的觀音廟△在陝南留壩秦嶺腹地深處,偶然邂逅一座關中特色古村落。古村藏於大山深處,需要過河、爬山才能抵達,絕對能稱得上現代意義上的世外桃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