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一帶一路」 讓陝茶走出巴山漢水

2020-12-21 西部網

省農業廳領導在漢濱區茶園調研。

省農業廳領導在瀋陽推介陝茶。

紫陽縣向陽鎮瓦房茶園對歌。

寧強千山玉皇觀茶園。

陝西綠嬌子茶業公司的清潔化生產線。

重走絲綢之路的陝西涇盛裕茯茶駝隊。

5月18日至21日,首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在杭州市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省農業廳組織了鹹陽、漢中、安康、商洛市的23家知名茶葉企業參展。產品涵蓋了綠茶、茯茶、紅茶及相關衍生產品等多個品類,集中展示了陝茶發展的成就。會上,「漢中仙毫」獲得「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為今後陝茶「走出去」打下良好基礎。

事實上,以「香高、味濃、耐泡、無汙染」聞名的陝茶,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專家及消費者認可。自2012年我省理順茶葉管理體制之後,省農業廳將茶產業列為農業五大支柱產業之一,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立足資源稟賦,擴大生產基地規模,狠抓標準化生產,提升質量水平,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打造知名品牌,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陝茶的知名度、影響力及市場佔有率不斷提升。

政策扶持篇

政策引領。茶產業是陝西區域特色產業、是農業五大主導產業之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把茶產業作為繼陝西蘋果之後又一特色優勢產業來抓,從資金及政策方面進行扶持。省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全省茶產業發展的意見》,省農業廳制定了《陝西省茶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和《陝西茶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等政策性文件引領茶產業發展。今年省農業廳又提出了「轉型升級引領行動」,著力供給側結構改革,優化產業結構,補齊產業短板,提升產業競爭力。

資金扶持。2013年省財政設立茶產業發展專項,至今累計投入3.5億元專項扶持資金髮展茶產業。漢中、安康、商洛和鹹陽等涉茶市縣也累計投入近3億元支持茶產業發展。通過不斷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促進茶產業快速發展。

產業發展篇

產業規模不斷壯大。2016年全省茶園面積231.7萬畝,茶葉產量10.1萬噸,茶葉產值137億元,比2013年的162萬畝、5萬噸、56.6億元分別增漲43%、102%和142%。通過推廣「一園三季多茶」模式,改變以往只生產綠茶和少量紅茶的生產現狀,充分利用茶葉資源,優化產品結構,基本形成了以綠茶為主,紅茶、黑茶等多茶類發展的格局。

經營主體快速發展。全省現有茶葉加工企業1472個,工商註冊茶企743個,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個、省級龍頭企業27個、市級龍頭企業72個。通過QS市場準入認證企業370多個,通過國際質量、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企業93個。陝西蒼山秦茶集團有限公司、陝西省紫陽富硒茶業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躋身全國茶葉百強企業。

品牌建設成效顯著。目前全省茶葉註冊商標296個。擁有國家馳名商標4個,陝西省著名商標49個,中國馳名商標4個,茶葉地理標誌18個,區域公共品牌21個。2016年「漢中仙毫」和「紫陽富硒茶」在「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榜單上分列第20位和第25位,成為全國知名的區域公共品牌。「涇陽茯磚茶」、「漢中仙毫」和「紫陽富硒茶」等成為國內知名的區域公共品牌。「涇陽磚茶製作工藝」入列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轉型升級篇

強化科技支撐。我省主推以陝茶1號為代表的六大主導品種,開展古茶樹資源調查利用,加大本地適生品種選育,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茶葉品種。在全省推廣茶樹無性系良種繁育,無性系良種茶園建設,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和茶葉清潔化生產四大核心技術。重視開展技術培訓工作。重點開展了無性系茶苗培育、春夏茶園管理、紅綠茶加工技術和黑毛茶加工技術等內容的指導和培訓,提高了茶產業從業人員的基本技能。通過修剪、改土、改植換種等措施對低產茶園進行改造,2016年完成低產茶園改造任務6萬畝,在茶樹育苗、栽種、管理、採摘、加工、包裝、貯運等一系列環節推行標準化生產,創建國家級茶葉標準園15個,認定省級標準化示範園160個。

積極開拓市場。為鼓勵企業走出去,擴大陝茶影響力,2016年省農業廳制定了《陝西省茶企走出去獎勵實施辦法(試行)》,設立自營出口獎、品牌創建獎和名優茶品獎,拿出560萬元對16家獲獎企業和單位進行了表彰獎勵。按照「先市場,後生產」的理念,組織陝茶企業抱團闖市場。幾年來,陝茶宣傳足跡遍布北京、濟南、蘭州、福州、烏魯木齊、貴州、上海、香港以及俄羅斯、荷蘭等地,陝茶知名度大幅提升。2014年9月,「涇陽茯磚茶—絲綢之路文化之旅」活動拉開重走絲綢之路序幕,歷時1年多時間,從涇陽縣至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州的陝西村,沿途宣傳涇陽茯磚茶,極大地提升了陝茶影響力。

提高綜合產值。我省充分利用夏秋茶資源,加快茶葉深加工產品開發。在陝南開展黑毛茶加工技術培訓,引導茯茶企業採購陝南原料,支持鹹陽茯茶產業園區建設,促進多形式營銷模式,促進具有地域優勢的茯茶產業繁榮興盛。依託南水北調優質水源的涵養地的優質水源,結合陝西優質的茶葉資源,應用高新技術生產質量好、附加值高的茶多酚、茶飲料等深加工產品。推進三產融合發展,培養茶藝師、評茶員等技能型人才,將茶產業和旅遊業相結合,為遊客提供休閒養生的良好環境,不斷拓展茶產業鏈和增值渠道。

成就亮點篇

出口形勢良好。2016年我省茶葉出口46批次,共計324噸,同比增加568%,金額1061萬美元,同比增加599%,出口增長勢頭強勁。2016年,我省共7家茶企出口茶葉,其中綠茶佔比63%,紅茶佔比36%。近年來,在政策鼓勵茶企擴大出口的大好形勢下,我省茶葉出口量價顯著提升,西鄉縣、平利縣已成為陝茶出口主力軍。我省茶葉出口主要涉及香港、澳門等地區及美國、馬來西亞、印度、越南、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

增收效果明顯。在陝南茶鄉,茶農們靠茶葉提升了生活品質。2016年,漢中市茶農僅種茶一項,人均收入9398元,戶均收入3.8萬餘元。目前全省有茶葉專業合作社288個,種茶家庭農場4968個,引領全省茶農超過100萬人,茶產業從業人員超過200萬人,茶產業已成為農村勞動力就業的一條重要途徑。

「漢中仙毫」的品牌成長之路

陝西是茶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自古就是茶馬互市的重要集散地。陝南地區的自然地理優勢和生長環境,使陝西茶葉具有「香高、味濃、耐泡、無汙染」的特點。

「酒香也怕巷子深」。為了讓陝西茶葉品牌更具市場影響力,省農業廳從2012年起,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引導,逐步整合區域內眾多茶葉品牌。著力推廣「陝西茶葉」大品牌,做大做強「安康富硒茶」、「漢中仙毫」和「鹹陽茯茶」等區域公用品牌。同時,將區域公用品牌與企業品牌宣傳相結合,加大龍頭企業扶持力度,發揮大企業大品牌的引領作用。

以我省產茶大市漢中為例,該市的茶葉品牌整合過程分為兩步實現。第一步,將原來20多個茶葉品牌初步整合到「午子仙毫、定軍茗眉、寧強雀舌」三大品牌,分縣劃片使用。第二步,及時向國家質檢總局申報「漢中仙毫」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將全市名茶統一命名為「漢中仙毫」,並作為全市茶葉的公共品牌和「金字招牌」,全力打響。

茶葉品牌整合是我省茶產業發展的重大舉措,各級政府高度重視。2013年省財政設立茶產業發展專項,當年即投入5000萬元,從2014年起每年投入1億元專項扶持資金髮展茶產業。漢中市政府每年安排700-1000萬元專款,扶持發展茶產業,漢中市各產茶縣每年安排的專項資金也在200-2000萬元。

「漢中仙毫」品牌屬於公共品牌,2013年由漢中市茶業協會申報,被國家工商總局成功註冊為地理標誌集體商標。在具體實施中,漢中既向全市廣大茶葉企業開放,使他們公平地享受公共品牌帶來的好處,又規定了嚴格的進入門檻,把那些不符合條件的企業拒之門外。並在生產、產品、包裝等環節都制定了嚴格的標準。

通過市場整治和宣傳,漢中市茶葉產銷市場得到規範化運作,基本達到了「四統一」,即: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工藝,統一包裝。為了維護茶葉市場和產品質量,漢中市每年還組織市縣農業局、工商局、技術質量監督局等相關職能部門,不定期對茶葉經營市場進行專項檢查,共同維護品牌聲譽。

經過整合後,漢中市多次組團參加各種博覽會,組織企業抱團入駐北京馬連道茶城,積極鼓勵茶企在省內外開設茶葉專賣店,積極拓展全國茶葉市場,舉全市之力做靚這一區域公共品牌。漢中市以西北市場為重點,北京、天津、濟南、上海、廣州、深圳、瀋陽等大中城市為輻射點,採取開設直銷窗口和代銷店的形式全力拓展銷售市場,目前在市外開店368家。「漢中仙毫」品牌知名度不斷提高。

經過多年發展,「漢中仙毫」已成為漢中乃至陝西最具地方特色的「金名片」。2011年「漢中仙毫」榮獲「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最具發展力品牌」和「消費者最喜愛的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2012年,「漢中仙毫」獲得陝西省名牌產品稱號。2013年4月,在第31屆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漢中仙毫」獲得綠茶類唯一金獎。2015年,「漢中仙毫」被評為陝西省著名商標。2016年,「漢中仙毫」品牌價值達18.99億元,躋身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前二十強。曾被當作國禮茶送給中亞八個國家元首。在2016年的第13屆中國(北京)國際茶業博覽會上,全國綠茶類金獎總數35枚,「漢中仙毫」就榮獲了29枚金獎。

如今,陝西茶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正在加快,今後陝西將打造出更多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知名品牌,用品牌的力量來振興陝茶。

編輯: 石永波

相關焦點

  • 陝企沿"一帶一路"走出去調查 "拿下"中亞國家實驗室
    編前語: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陝西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值達到63.6億元,增長9.54%。截至2015年底,全省在中亞五國的重點項目投資額已超過6.49億美元,這些項目涉及石油化工、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和建材等行業。
  • 陝西茶那麼好,可惜肉夾饃都比它出名
    陝南,包含秦嶺深山、秦嶺南麓、漢水流域和巴山北麓,主要地形為山地。陝南其實是中國茶歷史上最早的茶葉產區和貿易區之一。 《宋史·食貨志》所載:「漢中買茶、熙河易馬」,這裡的漢中就是今天陝西漢中一帶,宋朝時茶葉貿易就極為繁盛。
  • 首塊「老陝青餅茶」試製成功 重築唐宋蒸青茶夢
    茶葉中國10月25日訊 歷史越千年,漢水之春茶業公司的劉冬林先生為了將漢中的茶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決心重築唐宋蒸青茶之夢,經過他反覆試驗、精心研製,2014年10月4日,首塊「老陝青餅茶」在陝西寧強縣天源茶葉加工廠試製成功。
  • 借「一帶一路」春風——神秘涇陽茯茶再放異彩
    人民網西安11月15日電(記者仝宗莉) 曲水潺潺、酒旗颯颯,踏著古香古色的青石板,「『一帶一路』這五年」調研團走進茶香嫋嫋的茯茶小鎮。 茯茶鎮位於西安市西鹹新區涇河新城茶馬大道與高涇大道交叉處,佔地約2200畝,已獲批國家3A級旅遊景區。在這裡工作、經商的多數是當地居民,他們的家與飛角重簷、店鋪林立的景區僅一牆之隔。 2013年我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西安作為新絲路經濟帶的起點城市,再次受到廣泛關注。
  • 酒類食品一帶一路「走出去」要做哪些準備?
    就在上月底的博鰲亞洲論壇上,中國「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規劃出臺,業內認為,這將成為中國食品企業「走出去」的重大機相關公司股票走勢遇。新京報《新食品》解析這條舌尖上的「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沿線18省市有哪些特色和優勢食品?這些食品企業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 赤壁青磚茶飄香「一帶一路」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 魏昊星□童金健 但唐靜)12月11日,2020「一帶一路」赤壁青磚茶產業發展大會在湖北赤壁市羊樓洞萬裡茶道文化博覽中心開幕。大會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湖北省農業農村廳、湖北省供銷合作社、鹹寧市人民政府主辦,鹹寧市農業農村局、鹹寧市供銷合作社、赤壁市人民政府承辦。
  • 踏上「一帶一路」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更堅定
    天山網訊(記者劉一鳴 楊運鵬攝影報導)無論是高新技術行業還是傳統行業,中國企業在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踏上「一帶一路」,立足中國,放眼世界,「走出去」的步伐邁得更加堅定。  9月13日,「新時代  ·  新平臺  ·  新機遇」——「一帶一路」大型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新疆軟體園與新疆中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泰集團),採訪了解中國企業如何乘著「一帶一路」東風,積極踐行「走出去」的發展之路。新疆軟體園信息科技體驗中心智慧社區模塊。
  • 「一帶一路」讓丹東食品「走出去」
    央廣網丹東7月27日消息(記者徐志強)食品是丹東傳統優勢出口產品,然而,隨著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市場趨向飽和,丹東食品的「走出去」面臨多重挑戰
  • 深耕「一帶一路」,多層面感受「走出去」的長虹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第六年。在日益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之下,我國廣大自主品牌製造業企業正在持續發力,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正在成為中國家電開展國際合作,實現「走出去」的全新引擎。
  • 看著世界地圖做企業 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
    我們要把中海的未來戰略對接、融入到『一帶一路』建設的大戰略之中,以搶抓機遇的發展意識、勇於開拓的創新意識、服務國家大局的責任意識,將中海的未來願景依託於國家戰略背景,讓國家戰略背景助力我們實現未來願景。」 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董事長許立榮表示。 「一帶一路」是一條沿線國家的合作共贏之路,也是中國企業融入全球的發展之路。
  • 陝歷博修復紅四方面軍布告 系十大政綱最完整版本
    巴山深處完整保留的十大政綱  2016年初,為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既中國共產黨建立95周年,陝西歷史博物館啟動了對口支援鎮巴縣博物館紅軍墨書布告標語保護修復項目。  據張群喜講,這些標語最初是寫在巴山深處一座地主莊園的外牆上,1994年,因為房屋年久失修危機到文物的安全,當地文物部門將這些墨書布告分成26塊,進行揭取,但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放在倉庫裡,直到這次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專家介入。  這些墨書布告由中國共產黨十大政綱、土地法令和三條大字標語--「實行土地革命」、「為土地歸農民而戰」、「取消一切苛捐雜稅」三部分組成。
  • 洛奇星光大道演唱會 唱響平利女媧茶唱醉一帶一路
    原標題:洛奇星光大道演唱會 唱響平利女媧茶唱醉一帶一路   3月9日,由中國煤礦文工團、陝西秦直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星光大道廣告有限公司、陝西坤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康市高新區中原實業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由星光大道《我的演唱會》欄目承辦,由鹹陽海通供水設備有限公司、鹹陽海安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協會的,2016洛奇《最美鄉裡人》唱響平利女媧茶
  • 香港中學生:走出去,探訪「一帶一路」機遇
    說起不久前的肯亞之旅,香港樂善堂餘近卿中學「一帶一路」探訪團的成員難掩興奮。這個由10名中學生組成的團隊,參與專為香港青年提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免費探訪機會的「香港青年新跑道計劃」,選擇遠在非洲的肯亞為目的地,親身感受「一帶一路」建設在那裡的進展以及華商面臨的機遇。
  • 陝旅演藝:做文化「活」起來、「走出去」的形象大使
    此外,陝旅集團致力於用自身在實景演出方面的經驗和探索回饋社會,推動陝西文化旅遊產業走出去。2016年,以舞劇《長恨歌》演出服務為藍本的《實景演出服務規範》成為首個實景演出的國家標準。同年,「長恨歌標準化模式」被寫入《2016年陝西省政府工作報告》,為陝西旅遊演藝發展注入新活力。
  • 湖北恩施:大山深處的片片硒茶,憑啥在「一帶一路」闖天下?
    9月28日,這裡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來自「一帶一路」的參與國家的30多名外籍人士,來到這裡參觀旅遊,並實地感受中茶的製作工藝。9月25日至29日,2017國際茶業大會暨第四屆世界硒博會在湖北省恩施州舉行,吸引了來自36個國家的「硒客」報名參會。國際茶文化與湖北省恩施硒茶文化深度交融,國際元素與恩施硒茶元素激情碰撞。牽手「一帶一路」,恩施硒茶譽香天下。
  • 千名文旅「行家」圍觀宣漢巴山大峽谷,這景區魅力在哪?
    來源:四川日報-川報觀察川報觀察記者 袁城霖 郭靜雯9月8日,達州市宣漢縣巴山大峽谷景區夢回巴國會議中心,全省21個市(州)政府文旅分管負責人、文旅行政部門主要負責人,全省4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省級及以上度假區和生態旅遊示範區有關負責人、文旅行業協會代表等近千人齊聚
  • 深耕「一帶一路」中東布局 中國品牌加速「走出去」步伐
    阿聯,科威特及沙烏地阿拉伯是中國在中東地區重要的經貿合作夥伴,是中國「一帶一路」重要的橋頭堡。藉助「一帶一路」倡議東風,依託廣汽集團的國際化戰略,廣汽傳祺緊跟國家戰略,深耕一帶一路重點市場。此次進一步增強中東市場的布局,標誌著傳祺品牌國際化掀開了新篇章。
  • 陝茶的核心競爭力和新時期陝茶產業發展路徑是什麼
    ,西安市碑林區茶文化協會會長潘春陽,潮州工夫茶非遺傳承人、長嘴壺茶藝非遺傳承人、西安茶林學堂創辦人李莉,西安市碑林區茶文化協會副會長、文化學者、獨立媒體人李連源,西安剪紙傳習所創始人、剪紙非遺傳承人塗永紅等嘉賓及碑林區文體局、碑林區特色街道辦相關領導同志與陝西茶界產業經濟推動、陝茶文化傳播、陝茶教育培訓領域的代表人士共講陝西故事,共話陝茶情愫,研討當下陝茶的核心競爭力和新時期陝茶產業發展路徑,為陝茶鼓與呼
  • 跨上「一帶一路」的時代快車——襄陽市致力打造內陸開放高地走筆
    記者 謝勇 攝    襄陽日報 首席記者嚴俊傑 見習記者李玉嫻 實習生賈榮珍    歷史成就了「一帶一路」,而「一帶一路」選擇了襄陽。    攜貨北上的茶商,在這裡換騾馬、入川陝、出邊塞、進西域……萬裡茶道,襄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點。
  • 一帶一路中華文化走出去全球藝術巡展加拿大站
    原標題:一帶一路中華文化走出去全球藝術巡展加拿大站 4月22日「一帶一路中華文化走出去全球藝術巡展」,在多倫多位於 421 Bentely Street,Markham,Unit 8 的加拿大華人國際電視臺演藝中心舉行,濃鬱的墨韻書香撲面而來,近百幅中加書畫藝術品將演藝中心打造成為中華傳統藝術瑰寶的聖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