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漁村」漁民洗腳上岸

2021-01-17 寧波晚報

  ■中國信心·轉型升級下的寧波圖景

  昔日壯觀的萬餘只網箱將淡出歷史桐照要建成與環境相諧的休閒度假漁村

  昔日壯觀的萬餘只網箱將淡出歷史

  桐照要建成與環境相諧的休閒度假漁村

  本報訊 昨日,奉化蓴湖鎮桐照村的漁民陳國召和家裡人在海上忙碌著,他們把養殖用網箱一塊塊鋸成小段運回岸上。

  除了清理網箱,這段時間,陳國召和家人商量最多的就是如何開一家漁家樂,為桐照越來越多的遊客提供服務。

  「網箱不養了,現在看起來是虧了。但保護好海洋,我們漁民將來還有飯吃。現在來這裡玩的人越來越多,開漁家樂肯定有錢賺。」

  和陳國召一樣,桐照村的千餘名漁民計劃用一年時間全面清理近兩萬隻網箱,之後,他們將洗腳上岸,發展休閒漁業。

  桐照村昔日海面上近兩萬隻網箱聯排浮動的情景將再也見不到了。

  桐照村位於象山港北岸,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在宋代就因漁業聞名,現在擁有大馬力鋼質漁船505艘,是浙江最大的專業漁村。全村95%以上勞動力從事漁業生產,2009年漁業經濟收入近12億元,佔了全村經濟收入的近八成。由於漁業經濟發達,今年1月,桐照村被中國漁業協會授予「中國第一漁村」。

  不僅如此,桐照村所在的蓴湖鎮養殖大黃魚、鱸魚等海水魚的養殖網箱共有3萬餘只,年產值1億多元,而桐照村的網箱養殖就將近兩萬隻,養殖的活魚每個月有6萬多尾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年銷售達4000餘噸。

  網箱養殖一直是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這次為何蓴湖會「壯士斷腕」?

  「網箱放在水裡,會使水流不暢通,從而富營養化。」蓴湖鎮黨委書記餘磊稱。

  事實上,象山港海域內放的網箱,已經遠遠超出了它的承受能力。

  洗腳上岸後的漁民今後怎麼辦?

  對此,蓴湖鎮早已有打算。「我們要將桐照村建成與環境相諧的休閒度假漁村。」餘磊稱。

  去年,奉化市與新加坡陽光集團合作開發的陽光海岸,就在桐照村附近的懸山島區域,總投資100億元以上。藉此契機,桐照村於2011年底前完成《桐照海域開發利用與保護總體規劃》,大力發展海濱度假遊、海島觀光遊和涉海專項等漁業休閒觀光旅遊,走休閒漁業度假村的路子。

  「我們這裡海洋旅遊資源豐富,好好發展下去會大有『錢途』。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完全可以有機統一。」

  (記者 胡菲 通訊員 吳培維 王曉傑)

相關焦點

  • 象山東門漁村:漁民"洗腳"走好"上岸"路
    碼頭邊,辛勞的漁民們忙著搬運漁貨,補給物資。落日餘暉下的海面波光粼粼,時有鷗鳥掠過,羽翼浮光,倏然走遠……  熟悉的畫面,讓東門漁村村級帶頭船老大周恩龍想起了16歲初次下海的場景。40年來飽經海上捕撈的辛苦和危險,他漸感力不從心。如今,周恩龍出讓自己一對雙拖網漁船的大部分股份,打算「上岸」改吃「旅遊飯」,「去年底,村裡獲批5條休閒漁船指標。
  • 瓊海鄉村振興「新樣板」潭門排港漁村老渡口開業 讓漁民「洗腳上岸...
    記者 蘇桂除攝  活動在一支《千年排港 老渡新生》的盛大舞蹈中拉開序幕,舞蹈講述了排港村漁民歷盡千年滄桑、在大海的風浪中奮勇拼搏的耕海文化,將昔日漁村到如今美麗鄉村建設蛻變的故事。  排港村傳承了潭門千年漁業文化,保存著完整的南海古漁村落,素有「南海珍珠」的美譽。
  • 「中國第一漁村」奉化桐照村將建休閒度假漁村
    浙江在線09月14日訊昨日,奉化蓴湖鎮桐照村的漁民陳國召和家裡人在海上忙碌著,他們把養殖用網箱一塊塊鋸成小段運回岸上。  除了清理網箱,這段時間,陳國召和家人商量最多的就是如何開一家漁家樂,為桐照越來越多的遊客提供服務。  「網箱不養了,現在看起來是虧了。但保護好海洋,我們漁民將來還有飯吃。
  • 「漁業大省」江西超6萬名退捕漁民「洗腳上岸」
    圖為漁民上岸,上繳漁船。(資料圖)  孟德龍 攝中新網南昌1月7日電 (記者 吳鵬泉)「全省建檔立卡的2.14萬戶、6.82萬名退捕漁民全部籤訂退捕協議、註銷捕撈證,退捕漁民全部『洗腳上岸』。」長江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具典型性的一條生態河流,被譽為「中國淡水漁業的搖籃」。為扭轉近年來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中國官方明確提出,自2021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行十年禁漁。
  • 浙江象山東門漁村從捕魚村向旅遊村轉型 船老大「上岸下海」
    象山縣石浦鎮東門漁村黨支部書記張德興回憶說,「過去一網拉上來就是幾千上萬斤的海鮮,什麼都有,可如今近海的黃魚基本上沒有了。」  隨著海洋漁業資源減少,沿海捕魚產業在衝擊中開始了轉型,一些世代捕魚的漁民「洗腳上岸」,東門漁村逐漸衍生出了油品船、漁運船作業及船舶修造、製冰、冷藏、加工、銷售等漁業配套產業鏈。
  • 漁民上岸轉型漁船變身遊船 吸引遊客體驗漁村風情
    漁民上岸轉型漁船變身遊船 吸引遊客體驗漁村風情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張小奮  2019-02-08 作為紅港村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紅港漁村遊走紅,為十四湧注入了新的活力。「這裡可以說是廣州最後的漁民聚居地,保留了完整的漁民生活、漁村風貌和漁家文化。」郭煥彩說,一艘遊船可以坐7個人,船上配有駕駛員和安全員各一人,都是聘請當地漁民任職。遊船沿著十四湧往返約4.5公裡,途經萬頃沙紅江、紅洋、紅港等4個村落,河湧兩岸是依湧而建的居民樓。遊人可以體驗傳統的漁家風情,品嘗海鮮。
  • 巢湖姥山島漁村轉型旅遊業 漁民「上岸」開「漁家樂」
    姥山島上的小漁村,是島上一道獨特的風景,近年來,蓬勃發展的旅遊業讓漁村的村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乘坐快艇登上姥山島後,處處可見漁村的漁家樂,村民正興致勃勃地炸著剛剛捕來的魚蝦。據了解,以前村裡的村民靠打魚為生,自從旅遊發展起來後,許多村民都開起了漁家樂,一些外出工作的村民回到了姥山島,收入也增加了。
  • 建德有座漁村,因「水上婚禮」而聞名,被譽為「九姓漁民第一村」
    在富春江、新安江、蘭江的交匯處,有一座名為「三都」的漁村,猶如一顆美麗的珍珠,閃耀著迷人的光芒。三都漁村三面低山環繞,一面臨江,一幢幢民居錯落有致,白牆青瓦,掩映在綠樹繁花中,別具一格。其實,老一輩的漁民原本都是生活在三江流域,以打魚為生,上世紀因下遊的富春江水電站建成,因此才上岸定居,慢慢地形成村落。
  • ​君山區上岸漁民唱響新漁歌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張小弓 通訊員 王瓊)「上岸以來,賺了差不多50萬元!」11月29日,正在忙著曬制風乾魚的君山區錢糧湖鎮六門閘生態漁村民李德發,介紹起自己退捕「上岸」經歷,笑得合不攏嘴。
  • 改變「船在哪裡,家就在哪裡」「退捕漁民」上岸了
    隨著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施常年禁捕,近兩年,重慶漁民陸續「退捕上岸」。漁民「上岸」,改變的不僅是生活和工作方式,還有幾代人的傳承和習慣。「退捕漁民」上岸後,如何更好地轉產就業?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12月22日從重慶合川區獲悉,通過技術培訓、創業培支持,截止目前,全區退捕漁民中勞動年齡段內有就業意願的874人已全部實現轉產就業,轉產就業安置率達100%。退捕上岸後的「新人生」「船到哪裡,家就在哪裡。」
  • 象山沙塘灣13幢閒置漁民房屋將變精品民宿集聚群
    據介紹,該精品民宿項目秉持「原味漁村+文化生活+親子戶外運動=休閒度假」的理念,連片租賃村內13幢閒置漁民房屋20年,建築面積約2000平方米,計劃投資1800萬元。豐富鮮明的海洋文化、漁文化、閩南文化及依山面海的古漁村民居文化元素,構成了沙塘灣村打造「寧波民宿第一村」的獨特優勢。自去年6月起,該村採取「統一流轉、招商引資」的方式,即將村民合法房屋的使用權,通過租賃的方式統一流轉到集體,由集體成立旅遊管理公司統一對外招商。目前,已經有70幢村民住宅與村委會籤訂合作意向協議。
  • 特別策劃《湖北長江禁漁紀實》第一篇:《漢江漁民上岸記》
    從今天起,湖北之聲推出系列報導《湖北長江禁漁紀實》,今天請聽第一篇《漢江漁民上岸記》。王府洲位於老河口市酇陽辦事處,素有千裡漢江第一洲之稱。2003年11月,隨著王府洲水利樞紐的建成,漢江老河口段開始截流,控制了60%的漢江流域面積,王府洲村民秦勇波從此開始了自己的捕魚生涯。
  • 北戴河:漁船「上岸」 漁民吃上旅遊飯
    幾年前,北戴河區政府鼓勵漁民上岸,我就順勢賣掉漁船了。」就這樣,劉秀甫成為全村第一個棄漁吃上旅遊飯的人。「開旅館、做餐飲、搞旅遊,一年到頭生意做不完,收入遠遠超過捕魚時。」劉秀甫說。看到劉秀甫成功上岸,村民們紛紛效仿。
  • 湖南省永州市道縣:漁民退捕上岸轉產就業開啟新生活
    原標題:湖南省永州市道縣:漁民退捕上岸轉產就業開啟新生活   (通訊員&nbsp何少志&nbsp尹俊和&nbsp吳冬梅)近年來,湖南省永州市道縣牢固樹立和踐行
  • 湖口:漁民退捕「洗腳上岸」愛心企業助力就業(組圖)
    中國江西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退捕護長江,就業我來幫!」8月25日,湖口縣在洋港溼地公園活動廣場舉行2020年退捕漁民專場招聘會。  「今天,在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前提下,我們結合退捕漁民的實際情況,精心挑選了對年齡、學歷等條件要求相對寬鬆的企業現場招聘,以滿足他們的就業需求。前期,我們通過上門送崗位、送政策、免費培訓及網絡招聘等措施,已讓一批退捕漁民順利轉產轉業。接下來,我們計劃將招聘現場移至舜德、城山、南北港、流泗等鄉(鎮、場),將退捕漁民就業服務、養老保險等相關政策進一步落實落細。」
  • 湖南岳陽君山區:漁民上岸 日子更好
    洞庭湖禁捕之後,湖南岳陽君山區——漁民上岸 日子更好湖光瀲灩,成群的鷗鷺在水天間飛舞。因為緊鄰洞庭湖岸,湖南岳陽君山區六門閘社區漁民眾多。社區臨湖的一條街,曾有26家野生魚館,尹龍初的魚館便是其中最大的一家。
  • 中國第一漁村,第一網東海海鮮上岸!
    昨天下午開始,海鮮運輸船陸續在500噸級的桐照碼頭靠岸,9月16日開船的東海生猛海鮮第一時間上岸。昨天下午,滂沱大雨,但阻擋不了船老闆、魚販、漁民那火熱的心。船上的漁民是非常辛苦,如果沒有颱風天氣,從9月16日到過年前,也就會來一趟,其餘時間就在船上度過。大浪大風經歷多了,也造成了桐照村民彪悍、粗狂的性格,聽聽碼頭上那些交流的方式,有些外地人一時會難以適應。接觸多了,就會知道桐照村民的大方、豪爽、直接的性格。
  • 江蘇省揚州市沿湖村:支書劉德寶和上岸漁民的小康路
    原標題:支書劉德寶和上岸漁民的小康路 白鷺翩翩,湖光熠熠,白牆青瓦的小洋樓整齊地排列在沿湖大道的兩旁。今年的「十一」黃金周,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的網紅漁村——沿湖村遊人如織,8天內,0.8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就接待遊客數萬人次,旅遊收入高達240萬元。 16年前,這裡還是個遠近聞名的「窮村」。
  • 泰州靖江:359戶退捕漁民「洗腳」上岸喬遷新居
    靖江市4579名漁民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全部退捕上岸。經過政府協調安置,最近,359戶漁民陸續開始喬遷新居,徹底告別船上之家。上午,記者來到靖江市斜橋鎮興阜小區,退捕漁民周建國的新家就在這裡:145平米的屋內寬敞明亮,各種家具置辦得一應俱全。老周告訴記者,現在居住環境很好,生活也很方便,出門走幾分鐘就到超市了。
  • 揚州「窮漁花子村」變身「美麗鄉村」 漁民上岸「賣風景」
    崔佳明 攝 (長江經濟帶沿線行)揚州「窮漁花子村」變身「美麗鄉村」 漁民上岸「賣風景」中新網揚州8月10日電 (記者 崔佳明)10日,「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主題採訪活動走進揚州沿湖村,該村黨總支書記劉德寶告訴記者,該村420戶漁民已經全部上岸定居,1588名漁民上岸「賣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