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12月9日電(楊萌)今天,譚盾將在澳門威尼斯人劇場上演他經典的《武俠三部曲》音樂會,以此迎接澳門回歸十五周年。再次來到澳門,並帶來自己的《武俠三部曲》。讓譚盾也十分興奮。昨天下午,譚盾在威尼斯人劇場接受了採訪。關於澳門文化的塑造,譚盾有許多有趣的設想。
跨界:幾百年前的歌劇就是最古老的電影
今天晚上要在威尼斯人劇場上演的《武俠三部曲》武俠三部曲的組合,是來自於《英雄》、《臥虎藏龍》及《夜宴》的電影配樂。除此之外,譚盾還在這個經典的組合之外,特別加入了《復活》篇章。與前三個篇章不同的是,《復活》是先有音樂,再去配電影。目前,譚盾已經在徵集優秀的電影短片,來配合《復活》的音樂,並將在明年上海電影節、柏林電影節上再次甄選,最後選出六部最優秀的作品,集合在一起首映。在譚盾看來,歌劇和電影是非常接近的藝術,都是以文學為基礎,配以表演、布景、音樂。「所以我搞歌劇的時候天天想著電影,搞電影的時候天天想著歌劇,」譚盾說。
在譚盾眼裡,《英雄》、《臥虎藏龍》、《夜宴》這三部中國武俠電影分別代表了三樣美好的東西。《臥虎藏龍》代表的是夢想的回歸,《英雄》說的是希望的回歸,而《夜宴》講的是愛的回歸。所以在譚盾看來,能在一場音樂會上體現希望、夢想和愛的復活,越想越覺得跟澳門回歸十五周年蠻貼切的。
技巧: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 是需要一點智慧的
譚盾此次來澳門演出要合作的澳門交響樂團非常有國際性,80%的人是來自於全世界各地,只有20%到30%的人是純粹的中國人。在這個國際化的團體裡,譚盾有一套可以跟全世界的音樂家傳達中國文化信息的辦法。
譚盾說,跟這麼多的人分享中國文化其實是講不通的,就是要靠手勢。說到指揮的時候,譚盾有很細微的感受,「你指揮的時候,從貝多芬跳到馬勒,調子變了,這個手勢就完全變了,從馬勒再往德彪西一轉又變了。我們在指揮中國武俠完全不一樣,我的指揮有12種我的手勢,我的手勢是跟中國的一些傳統文化是有關的。」譚盾伸出手,做了一個佛教裡常用的手勢,用手背表示強音,用手心表示漸弱,強弱變化一目了然。
對於這種手勢的變化,譚盾的解釋是:「越是民族化的越是世界的,這句話要變成真理是需要智慧的,你可以說這句話是真理,但是當你沒有智慧的時候,這句話還是一個空話,你可不可以把武俠演化成一種音樂的物理性的科學的語言。我們要把武俠的文化演變成物理的信號,他完全是科學的。把我們的文化形成一種可以傳達的信息,這就是我們現在要做的東西,」
願望:做一個有關澳門的音樂劇
澳門回歸十五年來,譚盾是第二次來此演出。這次來訪,譚盾一抵達劇場就稱讚澳門:既有傳統文化的底蘊,又有現代的豪氣。文化也十分多元化,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都融合在這裡。十分繁榮,很有活力。越是現代化,澳門人在本土文化上就越是自豪的。「澳門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它有很古老的一面,同時它又有能展現中國文化的最新的一面,新舊如一,跨越了東方和西方,傳統和現代。」
譚盾對澳門文化的描述,恰恰符合了他自己在音樂創作上的思路,「經常有人說,譚盾非常標新立異,總是很新。但是我每次要做一個新的東西,都跟中國傳統文化的存留有關。」看到澳門文化的豐富多元,譚盾也很想在這裡做點什麼:「如果我有一天要在澳門做一個新的東西,一定是跟澳門的靈魂有關。很久以前,中國的綠茶、瓷器、陶器,都是從澳門的港口傳到全世界。也許我們在這裡可以做一些新的文化跟傳統文化的嘗試,把澳門做成一個新中國的一個新的文化港口。現在我們國家不是在尋找海上的絲綢之路麼,也許我們可以在澳門做一個關於海上絲綢之路的音樂劇,就從威尼斯人這裡出發。」
感恩:我們要回報澳門一個驚喜
譚盾坦言,剛開始來威尼斯人的時候,一方面是聽說全世界好看的演出都在這裡上演,像太陽馬戲團什麼的。但另一方面也有點擔心,因為威尼斯人畢竟是個娛樂場所,對文化會不會不太注重。但是到了澳門以後發現,澳門人也很想以文化的角度促進旅遊,不僅僅是單純的娛樂。所以如果我能為澳門的現代文化的建設做點事,也是蠻好的。這次來到澳門,他們也說希望做一個多元文化、多元層次的東西,我就很想把二十一世紀的音樂引到這裡來。
說到這次能在威尼斯劇場演出武俠三部曲,譚盾也認為非常有意義。「因為武俠三部曲恰好體現了我們的國學、國樂的價值。我們把這個獻給澳門十五周年的回歸,也是我們的心意吧。我們也希望把這個獻給國家。國家強大,我們做藝術的在世界上跑起來也風光。如果澳門給我們一個舞臺,那我們就要回報澳門一個驚喜,我們就是要把最好的創作和原創做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