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們在器官移植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
doi:10.1126/sciadv.aaz9974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南京大學等多個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方法或能誘導小鼠的脾臟表現出像肝臟一樣的行為,這或許有望作為一種器官移植的新型可替代方案,文章中,研究人員描述了這種新技術及其如何在小鼠機體中發揮作用的。
-
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新型的抗抑鬱藥物
2019年12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eur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範德堡大學醫學中心的科學家們在抗抑鬱藥物開發上取得重大進展,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開發出見效快、能更有效地緩解症狀且副作用較小的新型抗抑鬱藥物。
-
禮來新型tau蛋白血液檢測研究發表JAMA,阿爾茨海默病有望實現高...
結果顯示,P-tau217(217號蘇氨酸磷酸化的tau蛋白)在區分AD與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上的效果明顯優於其他基於血液的生物標誌物或磁共振成像(MRI)。P-tau217在診斷AD,以及對已知有遺傳風險的人的早期診斷,均顯示出的應用前景;對攜帶易感基因突變的人群,有望比預期的發病日期,如早期認知障礙發生前20年就能檢測出AD。
-
Infect & Immun: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新型瘧疾疫苗
2018年7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Infection and Immunit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沃爾特和伊麗莎-霍爾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高水平的惡性瘧原蟲抗體或能幫助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兒童有效抵禦嚴重的瘧疾感染,如果兒童機體中有針對惡性瘧原蟲特殊短鏈胺基酸序列的高水平抗體的話,那麼其在臨床上的發病率或許會明顯降低
-
新型快速COVID-19檢測方法:智慧型手機攝像頭與CRISPR技術相結合
打開APP 新型快速COVID-19檢測方法:智慧型手機攝像頭與CRISPR技術相結合 cnBeta.COM 發表於 2020-12-10 15:24:10
-
科學家開發出快速檢測水中汙染物的生物探針技術
科學家開發出快速檢測水中汙染物的生物探針技術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9 10:36:21 近日,美國西北大學Julius B. Lucks及其團隊開發出快速檢測水中汙染物的生物探針技術。
-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治療2型糖尿病的新療法
恢復胰島素的功能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一個關鍵,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tabolism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土魯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治療策略,其能利用一種名為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 HSL)的特殊酶類來發揮作用,當在脂肪細胞中刺激脂肪合成時,或許就會對胰島素的活性帶來有益效應
-
Ang Chem Int Ed:科學家開發出新型大環肽類分子 有望治療阿爾茲...
2018年8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目前研究人員並未開發出有效的療法來抵禦阿爾茲海默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機體澱粉樣蛋白的形成;近日,來自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找到了解決之法,他們描述了一種新型的大環肽類分子,該分子能有效抑制澱粉樣蛋白的形成,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
Nature:揭示TASK離子通道的三維分子結構 有望幫助開發治療多種...
2020年5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牛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方法來描述TASK通道的三維分子結構,文章中,研究人員首次詳細描述了這種特殊的鉀離子通道以及其它研究成功。
-
...並非正式獲批;連花清瘟入選寮國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診斷和治療...
日本厚生勞動相加藤勝信在內閣會議後向媒體表示,已向工作人員下達指示,如果開發該藥的美國製藥公司吉利德科學提出申請,就「爭取在一周左右批准」。(財新網)4、「基因剪刀」治愛滋:人類有望首次徹底清除病毒,待臨床驗證至德國漢堡的科學家正在使用新的基因與細胞療法來對抗愛滋病。在漢堡生物技術初創公司Provirex的支持下,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基於「基因剪刀」( gene scissors)的新療法,從被感染細胞的基因組中「切出」HIV的原病毒,並消除該病毒。
-
FASEB J:科學家有望開發出降低癌症藥物對患者心臟毒性效應的新策略
2019年5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多柔比星(Doxorubicin)是一種廣泛用於癌症治療的化療藥物,但其常常對患者心臟產生毒性效應,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FASEB Journa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卡拉布裡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調查了是否心臟調節蛋白嗜鉻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能夠幫助調節心臟毒性及多比柔星的抗腫瘤活性
-
濟南率先在全省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血液核酸檢測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為防止新型冠狀病毒經血液傳播,濟南市血液供保中心引進一套全新的血液核酸檢測設備,在全省率先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血液核酸檢測,保證臨床血液質量安全。截至目前,這臺針對新冠肺炎血液檢測設備成功檢測172例血液樣品,目前濟南市獻血者沒有感染的情況。「整個監測流程跟我們平常測B肝、C肝、愛滋差不多,就是把血液的核酸物質提取出來,加入擴增試劑進行擴增,從開始檢驗到結束,五到六個小時能出檢驗結果。」濟南市血液供保中心主治醫師陳秀蓮告訴閃電新聞記者。
-
德國科學家:新冠肺炎患者血液中27種蛋白質生物標誌物或幫助預測病情
有些人沒有任何症狀,有些人症狀輕微,有些人則需要接受住院治療,而對有些人來說,這種疾病是致命的。 近日,發表於《細胞系統》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在COVID-19患者中存在27個不同水平的潛在生物標誌物,這決定了他們症狀的嚴重程度。由此,這些標記物可以幫助醫生預測病人的病情,並為科學家提供藥物開發的新目標。
-
傳感器熱點:伯明罕大學開發新型傳感器,可檢測大腦中的磁信號
傳感新品 【伯明罕大學開發新型傳感器,可檢測大腦中的磁信號】 英國伯明罕大學開發了一種新型傳感器,稱為光泵磁強計(OPM),可以測量大腦中的弱磁信號。
-
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新冠病毒和HIV感染的新型有效疫苗
epitopes using chemically masked cysteines and deep sequencing」和國際雜誌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題為「Design of a highly thermotolerant, immunogenic SARS-CoV-2 spike fragment」的兩篇研究報告中,來自印度科學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能有效抵禦
-
Nature子刊:顧臻團隊發布抗癌新技術——納米終結者!
12月2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和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新型的藥物呈遞技術,使用可降解的液態金屬靶向癌細胞;這一稱為「納米終結者」的技術有望提高藥物的抗癌效果。
-
抗擊疫情:如何在實驗室檢測新型冠狀病毒?
現在國際衛生組織命名這個新的疾病為「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即由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而不是用簡單症狀來命名。我們國家衛健委的命名還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所以大部分時候我們在中國,還是用新冠肺炎來稱呼COVID-19。上圖是香港大學的科學家1月份看到的冠狀病毒,這個病毒已經完成了複製,從細胞裡面釋放出來。
-
用人造血液可以替代人體血液?華盛頓大學的教授說可以
科學家一直在努力研製人造血液,替代血液的某些或全部功能。不過這種看似簡單的紅色黏稠液體並不能輕易被模仿,更別說超越了,好在科學家們越挫越勇,更得益於一些新科技的加入,或許很快能破解這一重大醫學難題。動脈網(微信號:vcbeat)為你詳解這一前沿生物技術的最新趨勢和動態。
-
科學家在昆蟲中發現了數百種新型病毒
引起疾病的新病毒通常來自動物。眾所周知的例子是蚊子傳播的寨卡病毒,禽流感病毒以及與駱駝有關的MERS病毒。為了快速發現新的病毒性疾病並預防可能的流行,柏林夏利特大學醫學院的DZIF科學家將其搜索目標定為動物病毒。在當前的研究中,他們現在在昆蟲中發現了數百種新型病毒。
-
武大中南醫院用ECMO技術成功救治一名新型冠狀病毒患者 ECMO到底是...
1月22日,據澎湃獨家獲悉,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利用移動心肺儀(ECMO)成功救治了一名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屬全省首例,這也為新型冠狀病毒救治提供新方案。需要ECMO的人患有嚴重的、危及生命的疾病,使他們的心臟或肺無法正常工作。例如,ECMO可用於危及生命的情況,如感染造成的嚴重肺損傷或大規模心臟病發作後的休克。 ECMO機器代替了心臟和肺的功能。需要ECMO機器支持的人在醫院的重症監護病房(ICU)接受護理。通常情況下,ECMO機器只能支持人們幾小時到幾天,但可能需要幾周,這取決於病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