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你我歲月靜好,佳節團圓。他們負重前行,守護萬家燈火。
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一份祝福魚水情深
由香港工商界、演藝界約200人組成的香港各界中秋探訪團,22日赴解放軍駐港部隊昂船洲軍營慰問官兵,為他們送去節日祝福。這是香港各界連續第21年組織中秋探訪活動。
駐港部隊副政治委員陳亞丁致辭表示,駐軍進駐香港21年來,探訪活動年復一年從未間斷,軍民感情與日俱增,這種中華民族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時刻鼓舞、鞭策著我們。駐軍取得的每一份榮譽與香港社會各界的真誠幫助與鼎力支持密不可分。
陳亞丁說,21年來,駐軍先後14次參與主辦香港青少年軍事夏令營,培訓學員3700餘名,30次組織軍營開放活動,18次參與香港植樹日活動,20餘次組織慰老愛幼活動,21次參加無償獻血活動。愛港親民的宗旨早已銘刻在每名官兵的心中,融入了戰士的血脈。
前來觀看文藝演出的戰士李玥表示,戰友們遠離家鄉,中秋節雖然不能和家人團聚,但能收到香港各界人士的關心和祝福,她感到特別溫暖。
據悉,中秋探訪駐港部隊軍營活動最早由董趙洪娉倡議,始於1998年。此後,每年中秋節前後都會舉行。
據新華社
一封家書寄託思念
對於軍人來說,中秋節代表的不僅僅是平安與團圓,更多的是忠誠與堅守。
在武警駐晉某部直升機支隊新訓大隊,新戰士自己動手製作月餅。和面、擀皮、包餡、出模,烤制……隨著一道道工序的完成,一個個兵味十足的月餅出爐了。對於剛剛步入軍營的新戰士來說,這是他們在部隊裡度過的第一個節日。吃著自己親手製作的月餅,個個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武警駐晉某部直升機支隊新訓大隊新戰士張鵬說:「從來沒有在外面過中秋節,心裡自然是想家的,但是在和戰友們一起做月餅的時候,感覺心裡別是一番滋味。我感到很充實,也很有意義。」
「寫家書、寄心語」,一封傳統的書信、一個電話、乃至一個視頻,給家裡的父母親友送上節日的祝福,同時匯報自己入伍以後思想、工作等各方面情況,字裡行間飽含著對親人的思念和報國的雄心。武警駐晉某部直升機支隊新訓大隊新戰士祁世財告訴筆者,「長這麼大,還是頭一次寫信,感覺還有許多話沒有講完,以後只要有空就給家裡寫信,把自己的近況告訴爸媽,讓他們放心。」 據中國青年網
一份關愛溫暖老人
9月21日上午,吉林省集安市麻線鄉敬老院來了一批穿著軍裝的小夥子,他們是通化邊防支隊和集安邊防檢查站的官兵。
戰士們一來到敬老院就忙碌起來,擦門窗、掃走廊、整理床鋪、澆菜園、採摘蔬菜。「孩子,中秋節怎麼不回家家陪陪父母,還惦記著我們這些孤老婆子!」見孩子們的到來,孫奶奶露出慈祥的笑容。打掃完衛生後,邊防官兵和老人們圍坐在圓桌前開始一邊吃著月餅一邊包包子。隨後,官兵們現場為老人們獻上了自編自導的小節目,老人們笑得合不攏嘴。
吉林省邊境一線的村屯有很多青壯年外出務工,大量獨居老人留守家中,吉林邊防總隊的官兵便做成了老人們的兒女,而且這一做就是十幾年,雖然這個站官兵們換了一茬又一茬,然而關愛幫扶「空巢老人」和困難群眾的善舉卻一直延續至今從未斷過。 據中國警察網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