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姓氏網站認為「陳氏的真正發祥地,應該是在今河南禹州。」由趙國成主編的《根在河南》一書說:「相傳潁川陳氏的開基祖陳軫,是胡公滿的裔孫。公元前627年,陳國發生內亂,陳歷公之子陳完逃到齊國,改稱田氏。後來陳完的後裔取代姜齊建立了田齊,稱雄山東。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田齊,統一中國。齊王建第三子田軫於齊國亡國前投奔楚國,擔任楚令尹,被楚王封為潁川侯(治今禹州市)恢復祖姓,稱陳軫」。
姓氏尋根
徐寒主編《姓氏千年大尋蹤·中華百家姓秘典》的陳姓篇,副題是「追封舜後滿於陳,禹縣發跡潁川陳」。正文根據《通志·氏族略》的記載,敘述了周武王滅商後,追封媯滿於陳,還把女兒太姬嫁給他,以宛丘(今河南淮陽縣)為都城,媯滿為陳侯,稱胡公滿,讓他奉守帝舜的宗祀,最早創立陳姓。
《通志二十略》
胡公滿的十世孫媯完,在陳國發生內亂時逃到齊國,被齊桓公任命為工正,以國為氏,稱陳氏。陳完的五世孫陳桓子為齊大夫,因採食于田,改田氏。公元前404年建立了田氏齊國。至十五世孫田建時,齊國被秦所滅。其三子軫在秦亡齊前投奔楚國,曾做過楚國的丞相(實名稱令尹),被封為潁川侯,因舉家遷到河南潁川(治在今河南禹縣),而恢復陳姓。陳軫生陳嬰,為秦東陽令史;陳嬰生陳餘,為成安君。潁川陳氏於漢時自陳軫十世孫陳寔始,家族興旺,滿門顯貴,其歷代子孫多為朝廷重臣,後成為各地潁川陳氏分支的始祖,也是陳姓中最大的一支。這一支普遍被認為是陳姓人的共同祖先,史稱陳姓正宗。可見,陳姓的真正發祥地應在今河南禹州一帶。
陳姓
《中原尋根·源於河南千家姓》一書也說:「軫為楚相,封潁川侯,徙潁川,恢復陳姓,是為潁川陳姓之始祖」。
明洪武年間有陳姓移民從山西洪洞遷來河南鈞州,官吏按姓氏安置在城西老官陳村。遷入老官陳的弟兄三人是陳治民、陳治恭、陳可選。後來他們才知道,這個「老官」就是他們最早的始祖陳軫。還有「二老官」陳貞節,是唐玄宗開元初(721年)右拾遺(唐諫官),官終太常博士。最近,文物部門搜集到一些殘存的墓碑,其中就有「潁川侯陳軫故裡」碑,這就是「潁川陳氏」最早的發源地了。
《禹州姓氏》封面
陳姓堂號:三恪堂。郡望:潁川郡、汝南郡、下邳郡、廣陵郡、東海郡、河南郡。
潁川陳氏從戰國末創姓到西晉,一直以在潁川一帶繁衍,並完成了在中原各地的播衍,已有南衍荊楚,東南至江蘇。到東晉時,隨東晉南遷而南遷。
《中國姓氏起源》
隋唐期間,潁川陳氏可以說已遍居祖國北方各地,並繼續南遷。最顯著的是唐高宗總章二年(669年)陳政、陳元光父子帶3600名府兵入閩開發漳州,徵戰九年後建立漳州郡,屯兵戌邊,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其子孫成為閩、粵、臺及南洋諸島陳姓的主要支派。
宋朝時,由於金人南侵,宋人南遷,潁川陳氏也隨同前往。明清之際,潁川陳氏進入臺灣。陳姓人進入越南在漢代就開始了。進入日本始於明初。明清有大量陳氏進入東南亞。以後,隨著我國國門的打開,陳姓人同中華民族一道進入世界各地,成為海外華人的一支重要分支。
姓氏文化
當今禹州陳氏仍為大姓之一,以陳姓命名的陳氏聚居村落達23個,近3000戶,其中有11個自建村民委員會。陳氏聚居人口約1.5萬人,加上眾多的散居者,全市陳姓人約達30833人,位居禹州大姓第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