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淮陽縣城附近的陳胡公鐵墓
姓氏起源
河南商報記者
程國昌 段睿超 文/圖
陳姓是中國第五大姓,國內約有5400萬人,全球則達8000萬之多。
陳氏源於宛丘(今河南淮陽),望於固始(今河南固始縣),盛於潁川(今河南長葛),南開閩漳,遍及全球。
陳姓人口眾多,分支龐雜,卻都一致認可陳姓發源於宛丘,認為陳胡公是其得姓始祖。如今,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陳氏子孫到淮陽陳胡公墓祭拜。
尋根問祖
「陳胡公鐵墓」成祭祖之地
2月20日,周口市淮陽縣城東南角的陳胡公陵園分外寂靜。上午11點半,臺灣中連松村青果行總經理陳松樹、琉璃天納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理陳瑞陽來到陳胡公墓前,叩拜先祖。他們說,無論身在哪裡,根都在淮陽。
「農曆二月二以後來這裡祭拜的人更多。」淮陽縣陳氏研究會秘書長陳衛東說,很多陳姓人都會聚集到這裡,祭拜陳姓始祖陳胡公。
河南省陳氏文化研究會會長陳瑞松介紹,陳胡公死時是「墓而不墳」的年代,也就是埋葬死人後不作標誌。但陳胡公作為侯爵,可以在陵墓上建拜殿。
據史料記載,陳胡公墓用鐵鑄成,建在水下。考古學家曾在這裡發現西周陶片和戰國板瓦,證實當年陳胡公墓和陳胡公拜殿的建築情況。
陳衛東說,原本陳胡公墓在沼澤中央,後來新加坡著名企業家陳永和捐資,填平了沼澤,修建了現在的陳胡公陵園。現存的這座直徑20米的墓,牆壁是用像鐵一樣的灰褐色磚砌成。後來,又有陳氏宗親捐資,在陳胡公墓前修建了一座牆壁,上刻「根」字,象徵天下陳姓皆源自陳胡公。
如今,這裡成了世界各地陳姓人尋根問祖之地。
得姓始祖
陳姓的得姓始祖,是舜帝的後裔
陳胡公是陳姓的得姓始祖,他原本姓媯名滿,是舜帝第33世孫。媯滿的父親閼父,因商紂王昏庸無道,製造了大量武器幫助周武王,為周朝建立立下汗馬功勞。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追封先賢遺民時,將閼父的兒子滿,封於陳地,國號為陳,建都於宛丘,並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滿。
因此,媯滿也被稱為陳胡公。當時陳國轄地在黃河以南,淮水之北,國力強盛,是西周至春秋最有影響的諸侯國之一。
但從陳姓的發展軌跡可以看出,陳姓與當時的陳國雖然關係密切,但陳國強盛時並沒有人以「陳」為姓,陳姓得以發展則是在陳國滅亡之後。
完公奔齊
第一個姓陳的人,名叫陳完
陳瑞松說,後來陳國滅亡,陳國子民便以國為姓。他在《陳姓源流》中介紹,第一個以陳為姓的人,是陳胡公後裔陳完。「完公奔齊」,講述的就是他的故事。
陳完的父親陳厲公,是陳國第14代君主。公元前700年,陳厲公被其弟林殺害,林自立為國君,就是陳莊公。經過宮廷政變,作為太子的完無法再當國君,被貶為大夫。
莊公死後,宣公繼承國君。宣公的太子名叫禦寇,被宣公的寵妃謀殺,改立寵妃的兒子款為太子。由於完與禦寇同黨,完擔心自己也會被殺,於是逃到了齊國。為了不忘祖先,完以「陳」為姓,史稱陳完。
陳完到了齊國後,受到了齊桓公的熱情款待,陳完為了答謝齊桓公,將自己的姓改為「田」,他也是田姓的得姓始祖。後來,陳完第10世孫田和廢掉姜姓齊康公自立為國君,這就是有名的「田代姜齊」。
以國為姓
陳國被滅,國人以陳為姓
陳胡公的其他後裔,仍舊世代在陳地生活,一直到了第23代君主留。
據史料記載,公元前534年,留的父親陳哀公死後,留繼位。當年4月,陳國派使者向楚國報喪,楚國卻殺掉使者出兵攻陳。楚國國力強盛,陳國衰弱不敵。君主留無奈,逃到了今天的開封市陳留鎮一帶。為了紀念國家,遂以「陳」為姓。陳瑞松說,君主留避難的地方也因此而得名陳留。
如今的開封市陳留鎮,仍有陳姓人將「陳留」尊為始祖,並且有家譜記載。《陳姓源流》上記載,陳留也是史上第二個姓陳的人。
陳瑞松介紹,在陳留之後,有記載的還有陳吳,為避難逃到商丘柘城。陳胡公的第20世孫陳亢因陳國遭侵逃到衛國。陳衍避難於蘭考,其兄弟陳全溫逃到晉國。
這些人都是陳胡公的後裔,因為國家被滅而以國為姓。
根在淮陽
陳氏文化
成了淮陽的一張名片
在陳衛東的辦公室裡,收藏著全國各地的陳氏族譜。河南商報記者在梳理這些族譜時發現,全國各地的陳姓人都是將得姓始祖上溯到陳胡公。
如今,陳胡公陵園與陳氏文化,成為淮陽縣除了伏羲太昊陵之外的又一張文化名片。在淮陽縣政府的文件上,明確要求完成姓氏文化館的建設,要求旅遊、招商等各個部門打造好陳胡公墓這個旅遊資源,希望能給當地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動力。
淮陽陳氏研究會會長陳樹芳在退休前是淮陽縣副縣長,他在接受河南商報記者採訪時說,現在陳胡公陵園大都是由陳氏宗親捐資建設,捐助資金已近千萬元。
「現在正在全力宣傳這張名片,想利用好陳氏文化這個名片。」淮陽縣招商服務局局長楊勇說,前些天,他跟著河南省商務廳的隊伍去了一次臺灣,向臺灣推介淮陽,推介陳姓文化。
甚至在楊勇的名片背面,印著陳姓始祖的宣傳資料,他想告訴世界各地的人,淮陽是陳姓人的根。
(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