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寂靜的閔子騫墓。5日,韓國閔氏後人將到此祭拜祖先。 本版照片均由記者郭堯 攝
4月2日,閔子騫的後人把閔氏祠堂整理一新,準備迎接5日前來祭祖的韓國閔氏後人。
北宋時期,閔子騫後人閔稱道以使臣身份渡海,定居在朝鮮半島驪興,在那片土地上生了根。今年4月4日,韓國閔氏後人代表一行40多人將踏上尋根之旅,來濟南百花公園附近的閔子騫墓祭拜先祖,這將是韓國閔氏首次清明在華祭祖。
緣起 一個守墓人的電話
2013年冬,閔子騫76代孫閔偉接到一個意外的來電,給他打電話的是閔子騫墓的守墓人。對方說,墓地來了一個人,想祭掃閔氏先祖。守墓人在電話裡催促閔偉「最好過來一趟」。「去閔子騫墓祭掃的人挺多,雖說選在冬天不多,但也算不上稀奇。掛上電話,我卻感覺怪怪的,趕緊截了輛計程車往閔子騫墓趕。到了那兒,我見到了閔東浩先生。」閔偉告訴記者。
閔東浩是一位韓國人。2013年,他專程來到濟南的閔子騫墓,尋找在中國的閔姓後人。他告訴閔偉:在韓國,閔姓人口已達20萬左右;他們成立了一個韓國閔氏宗親會;宗親會有專門的辦公場所,設有1名會長和10名副會長;他們編纂了7本閔氏家譜,韓國的閔姓人均被記錄在冊。
閔東浩還告訴閔偉,縱使家族被分開了千餘年,但韓國的閔姓人沒有忘掉自己的根,聽說濟南保留了閔子騫墓,很多韓國的閔姓人都想到先祖的墓地親眼看看。
經由閔東浩從中協調,中韓兩國的閔氏宗親終於有了聯繫,韓國閔氏清明來華祭祖的計劃被提上了日程表。初見 一家人的「兩家話」
2014年5月1日,閔東浩再次來到濟南,與他同行的還有幾名韓國閔姓後人,中韓兩國閔姓後人代表有了一次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這一次見面,閔偉的感覺非常複雜,「都說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但我們的國籍已經不同,說著不同的語言,離了翻譯不能交流,心裡憋了好多話也說不出來。但是,看到他們,同樣寬寬的臉盤兒,我心裡就湧上來一股莫名的親切感。雖然語言不通、國籍不同,我們的血脈相通,是同宗同族的親人。」
一千餘年過往,風俗已有許多不同,而且是兩個不同的國家。因此,兩邊的閔姓人在對話時都格外體諒。
閔偉告訴記者,照國內的習俗,閔姓家族在清明祭掃,韓國的閔姓後人對祭拜日子則少些講究,他們主要考慮的是兩邊的公休假,本來打算在五一、十一小長假來祭拜,不過,出於對傳統習俗的尊重,雙方還是決定遵循祖制,將韓國閔氏後人來濟祭祖的時間定在2015年清明節。
共性遵循著同一套家訓
差異固然存在,但對於中韓閔姓後人來說,兩者間更多的卻是出人意料的共同點。閔偉介紹,閔氏宗親流傳一句話:「一筆寫不出兩個閔字」,意思是說,不同於許多人口眾多的大姓,閔姓人不分地域,只要姓閔,便只有一個祖先——閔子騫,閔姓家族遵守的都是閔氏家訓。
「閔氏家訓重孝重情,其中有一條叫做『兩個閔姓人吃飯不花錢』,什麼意思?我姓閔,你也姓閔,兩個人本來不認識,你來我這,咱們認識了,那你食宿都不用操心,我來請你就好,因為咱們都是一家人。韓國的閔姓人第一次來濟南時,我們就是這麼做的。兩邊一說,原來韓國閔氏也遵循這條。」閔偉說。
據介紹,今年4月4日,韓國閔氏後人一行40餘人將乘飛機抵達濟南,為了感謝去年中國家族成員的招待,他們將宴請中國閔氏代表。5日,中韓閔氏後人將在閔子騫墓共同祭拜先祖,晚些時候,中國閔氏代表將設宴回請韓國來訪者。
閔偉告訴記者,閔氏家訓還有一條規
原標題:韓國閔氏首次清明來濟南祭祖 將齊拜先祖閔子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