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閔氏首次清明來濟南祭祖 將齊拜先祖閔子騫墓

2020-12-12 大眾網

  4月2日,寂靜的閔子騫墓。5日,韓國閔氏後人將到此祭拜祖先。 本版照片均由記者郭堯 攝

  4月2日,閔子騫的後人把閔氏祠堂整理一新,準備迎接5日前來祭祖的韓國閔氏後人。

  北宋時期,閔子騫後人閔稱道以使臣身份渡海,定居在朝鮮半島驪興,在那片土地上生了根。今年4月4日,韓國閔氏後人代表一行40多人將踏上尋根之旅,來濟南百花公園附近的閔子騫墓祭拜先祖,這將是韓國閔氏首次清明在華祭祖。

  緣起 一個守墓人的電話

  2013年冬,閔子騫76代孫閔偉接到一個意外的來電,給他打電話的是閔子騫墓的守墓人。對方說,墓地來了一個人,想祭掃閔氏先祖。守墓人在電話裡催促閔偉「最好過來一趟」。「去閔子騫墓祭掃的人挺多,雖說選在冬天不多,但也算不上稀奇。掛上電話,我卻感覺怪怪的,趕緊截了輛計程車往閔子騫墓趕。到了那兒,我見到了閔東浩先生。」閔偉告訴記者。

  閔東浩是一位韓國人。2013年,他專程來到濟南的閔子騫墓,尋找在中國的閔姓後人。他告訴閔偉:在韓國,閔姓人口已達20萬左右;他們成立了一個韓國閔氏宗親會;宗親會有專門的辦公場所,設有1名會長和10名副會長;他們編纂了7本閔氏家譜,韓國的閔姓人均被記錄在冊。

  閔東浩還告訴閔偉,縱使家族被分開了千餘年,但韓國的閔姓人沒有忘掉自己的根,聽說濟南保留了閔子騫墓,很多韓國的閔姓人都想到先祖的墓地親眼看看。

  經由閔東浩從中協調,中韓兩國的閔氏宗親終於有了聯繫,韓國閔氏清明來華祭祖的計劃被提上了日程表。初見 一家人的「兩家話」

  2014年5月1日,閔東浩再次來到濟南,與他同行的還有幾名韓國閔姓後人,中韓兩國閔姓後人代表有了一次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這一次見面,閔偉的感覺非常複雜,「都說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但我們的國籍已經不同,說著不同的語言,離了翻譯不能交流,心裡憋了好多話也說不出來。但是,看到他們,同樣寬寬的臉盤兒,我心裡就湧上來一股莫名的親切感。雖然語言不通、國籍不同,我們的血脈相通,是同宗同族的親人。」

  一千餘年過往,風俗已有許多不同,而且是兩個不同的國家。因此,兩邊的閔姓人在對話時都格外體諒。

  閔偉告訴記者,照國內的習俗,閔姓家族在清明祭掃,韓國的閔姓後人對祭拜日子則少些講究,他們主要考慮的是兩邊的公休假,本來打算在五一、十一小長假來祭拜,不過,出於對傳統習俗的尊重,雙方還是決定遵循祖制,將韓國閔氏後人來濟祭祖的時間定在2015年清明節。

  共性遵循著同一套家訓

  差異固然存在,但對於中韓閔姓後人來說,兩者間更多的卻是出人意料的共同點。閔偉介紹,閔氏宗親流傳一句話:「一筆寫不出兩個閔字」,意思是說,不同於許多人口眾多的大姓,閔姓人不分地域,只要姓閔,便只有一個祖先——閔子騫,閔姓家族遵守的都是閔氏家訓。

  「閔氏家訓重孝重情,其中有一條叫做『兩個閔姓人吃飯不花錢』,什麼意思?我姓閔,你也姓閔,兩個人本來不認識,你來我這,咱們認識了,那你食宿都不用操心,我來請你就好,因為咱們都是一家人。韓國的閔姓人第一次來濟南時,我們就是這麼做的。兩邊一說,原來韓國閔氏也遵循這條。」閔偉說。

  據介紹,今年4月4日,韓國閔氏後人一行40餘人將乘飛機抵達濟南,為了感謝去年中國家族成員的招待,他們將宴請中國閔氏代表。5日,中韓閔氏後人將在閔子騫墓共同祭拜先祖,晚些時候,中國閔氏代表將設宴回請韓國來訪者。

  閔偉告訴記者,閔氏家訓還有一條規

  原標題:韓國閔氏首次清明來濟南祭祖 將齊拜先祖閔子騫墓

相關焦點

  • 閔子騫墓來了40位韓國後人 中韓閔氏後人清明攜手祭祖
    昨日上午10點,在濟南市閔子騫祠堂,40位專程從韓國趕來濟南的閔氏後人,與諸多濟南閔氏後人一起,祭拜先祖閔子騫,並舉行祭祖儀式。這將是韓國閔氏後人首次清明節在華祭祖。記者 劉建宇  背景資料  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中,閔氏位列第191位,有26萬人左右,約佔中國總人口0.0002%。其中,濟南閔氏人口約1000人,在甘肅、安徽、江西、福建以及東三省均有分布。
  • 韓國閔氏首次清明來濟祭祖
    本版照片均由記者郭堯 攝  4月2日,閔子騫的後人把閔氏祠堂整理一新,準備迎接5日前來祭祖的韓國閔氏後人。□本報記者 張丹丹  北宋時期,閔子騫後人閔稱道以使臣身份渡海,定居在朝鮮半島驪興,在那片土地上生了根。今年4月4日,韓國閔氏後人代表一行40多人將踏上尋根之旅,來濟南百花公園附近的閔子騫墓祭拜先祖,這將是韓國閔氏首次清明在華祭祖。
  • 韓閔氏後人抵濟祭拜閔子騫墓 閔氏宋時傳入韓國
    原標題:韓閔氏後人抵濟祭拜閔子騫墓 閔氏宋時傳入韓國   韓國閔氏宗親會代表團一行抵達濟南機場。4日晚,中韓閔氏後人在濟南團聚。記者郭堯 張勇 攝□本報記者 張丹丹  4日14:27,從首爾起飛的KE847次航班降落在濟南機場。
  • 韓國閔氏祭祖團昨日前往曲阜今啟程回國
    5日,韓國閔氏宗親會代表團一行40人來到濟南祭拜閔子騫墓,代表數十萬韓國閔氏成員寄託了對先祖的敬仰思慕之情。6日,韓國閔氏祭祖團來到曲阜,參觀了先祖在孔子門下學習的故地。7日,韓國閔氏一行將搭乘飛機返回韓國。
  • 韓國40位閔氏後裔濟南尋根祭祖 著傳統服飾跪拜上香
    說起閔子騫路,對許多濟南人來說並不陌生。閔子騫並不只是一條路,同時還是一個人名,還有一個跟閔子騫有關的孝心故事。4月5日上午,清明節當天,在濟南市閔子騫祠堂,閔氏後人聚集共拜祖先。其中,還有40位從韓國專程趕來認祖歸宗的閔氏後人,與中國閔氏後人一起培土掃墓、敬香獻花,尋根祭祖。
  • 尋二十四孝~~閔子騫
    包括「鞭打蘆花」和閔子祠.閔子墓。閔子(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閔損,字子騫,尊稱閔子,世以字行。祖籍魯國,徒居宋國相邑[就是今天淮北咯]。 孔子高徒,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回並稱,為七十二賢之一。
  • 百家姓閔姓,關於它的知識你真的知道嗎?帶你去了解一下
    源流三,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孔子弟子閔損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記載:「閔、騫,仲尼弟子閔子騫之後。」閔損,公元前536~前487年,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魯國汶上人(今山東魚臺大閔村),是孔子高徒,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回並稱,在著名的七十二賢人之中排列第二。閔損後來追隨孔子去列國遊學,病逝於泰山腳下(今山東長清)。
  • 這位韓國總統攜妻女來華,到山東一村莊祭祖,自稱祖先是姜子牙
    此後的每一年的農曆二月初六,都會有許多明姓韓國人結伴來中國重慶,拜祭他們逝後安葬於重慶江北地區的祖先——明玉珍。我國大教育家孔子有一位弟子叫閔子騫,北宋時期,閔子騫的後人閔稱道被國君派遣出使高麗,後在朝鮮半島的黃海道地區定居。
  • 某縣城的三個古老姓氏,竟有兩個先祖是古代先賢
    閔氏:閔氏出自姬姓,以諡號為氏。春秋時,魯國國君魯莊公死後,他的兒子名叫啟,後繼位為君,是為閔公。啟繼位不到兩年,便被慶父所弒,因年紀尚輕,諡號魯閔公。古代「閔」與「憫」字義同,都有憐惜之意。魯閔公的後世子孫,以其諡號「閔」為姓,稱為閔氏,世代相傳。費縣閔氏是先賢閔子騫的後裔。閔子騫,名損,字子騫,魯國人。
  • 漫話寧夏清明民俗-銀川日報·輕鬆閱讀
    在《歲時百問》中這樣描述清明:「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農耕、祭祖、踏青、蕩鞦韆、放風箏、植樹等,以及寒食節祭祀先賢介子推……這些都是人們在清明時節裡相邀而行的活動,這些也構成了清明節的文化內涵。而這其中,掃墓祭祖當然是重頭戲。 每年臨近清明,58歲的寧夏鹽池高沙窩閔莊子人閔向都要提前至少三個星期,專門協調閔氏家族祭祖的相關事宜。
  • 2020想去中國宿州旅遊的景點:聖泉寺,閔祠閔墓,草廠村
    閔祠閔墓位於埇橋區曹村鎮,閔子騫,孔子學生閔墓系閔子騫之墓,墓地周圍植松柏數百棵,古宿州八景之「閔墓松風」即為此處。閔墓之南是閔子後代為閔子騫所立的祠堂,建於明代以前。明成化年間和嘉靖年間曾兩度重建和擴建。祠堂門外有碑亭兩座,東西對列,以石塊砌成,並有重修閔子祠碑記2塊。今尚存房屋15間,歷代碑碣108塊。祠前有一棵圓柏,樹齡約2500年,相傳為閔子騫手植,故稱「閔柏」。
  •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精品推薦)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閔子騫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太平御覽》四百一十三引師覺授《孝子傳》云:閔損字子騫,以德行稱。後視二子衣,乃知其故,將欲遣妻。損諫曰:「大人有一寒子,猶上垂心。若遣母,有二寒子也。」父感其言,乃止不遣。《藝文類聚孝部》引說苑云:閔子騫兄弟二人,母死,其父更娶,復有二子。子騫為其父御車失轡,父持其手,衣甚單。父則歸呼其後母兒,持其手,衣甚厚溫。即謂其母曰:「吾所以娶汝,乃為吾子。今汝欺我,去無留!」子騫前曰:「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其父默然。
  • 【清明祭】清明時節緬懷先祖 萬七支系祭掃祖陵
    清明時節緬懷先祖  萬七支系祭掃祖陵吳茂騰      3月31日 ,鄂豫邊區紅安、新縣、大悟、黃陂四縣(區)始遷祖明朝武德將軍吳萬七四大房後裔三十餘人,在湖北吳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鄂吳宗親總會)吳隆繁執行會長的組織帶領下,對位於黃陂、紅安的萬七公祖墓、饒老太君墓地進行了祭祀,而後對2019年重修萬七公祖墓這一重大工程,進行了討論研究
  • 清明祭祖倍思親 文明祭掃寄哀思
    清明插細柳,祭祖倍思親。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按照以往,家家戶戶都會去拜山祭祖。但今年因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都放棄了掃墓祭祖,通過網絡文明祭掃,同樣也是一種對先人的緬懷。不僅是清明節,祭祖一直以來都是惠州民間一項重要的習俗。
  • 濟南十大名人墓地,你都知道嗎
    濟南名士多。作為一座有著26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無數名士在這裡延續著濟南的文脈,並長眠於此。清明時節,我們在祭拜祖先、先烈之際,也應該拿出點時間,帶著孩子去這些名人墓前轉一轉,讓下一代人更好的來了解濟南的歷史。接下來,我們就給您介紹一下,濟南的十大名人墓地。
  • 冬至祭祖祈福|飲水思源 緬懷先祖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祭祀天地,是報答天地承載和滋養之恩;祭祀祖先,是感謝祖先的生養和開化之恩。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祭祖日子。今年12月21日,為中國傳統節日的冬至,是中國人每年最重要的祭祀祖先的日子之一。祭祖,就是讓人飲水思源,不忘自己的根本。
  • 己亥(2019)年清明祭掃二世祖曾邱林公配妣陳氏孺人之墓傳統文化活動
    清明祭祖慎終追遠,為緬懷遷瓊二世祖邱林公配妣陳氏孺人將於4月27日(農曆己亥年三月廿三日)上午十時在澄海南澄邁瑞溪鎮南頭村(海南曾氏大宗祠堂東邊約一公裡)邱林公墓場舉行「弘揚傳統祭掃祖墓文化活動」。希望各位宗親互相轉告,撥冗參加,弘揚清明祭祖文化活動。
  • 安徽淝水謝氏舉行2019清明祭祖暨參觀在建祠堂
    2019年4月6日,農曆己亥三月初二,淝水謝氏宗親理事會組織淝水謝氏在定遠縣蔣集鎮謝集村先祖謝福公墓地舉行了祭祖儀式,並在謝集村的謝氏宗祠領聽取了家族理事長通報捐款與建設情況:謝道雲捐牌坊,謝長鎖捐五龍照壁,謝杰再次慷慨為祠堂建設捐款
  • 閩南清明節習俗:上墓、吃潤餅夠(薄餅春卷),吃雞蛋、清明餜
    先來一首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再來一首清明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三、祭祖:是日中午,各家各戶要煮「潤餅菜」(春卷)、帶牲醴,到廳堂、祖厝孝敬嫡系祖先魂靈,以及厝主、地基主等。四、踏青:清明三日,群人遊賞,散布四郊,謂之踏青。「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五、上墓:亦稱「掃墓」。清明掃墓,由來已久,大盛行於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