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母親墜井而死,讓他背上「不孝」的罪名,是怎麼回事

2020-12-14 歷史小火鍋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公元846年,著名詩人白居易去世,很有惜才之心的唐宣宗得知後痛惜不已,寫下這首詩表達對白居易的追思之情,也被後人視為對這位詩人一生最好的總結。

白居易,唐朝著名詩人,雅號「詩魔」,是中唐「元白詩派」的中堅人物,詩歌風格以重寫實、尚通俗、明白曉易著稱,注重現實題材與發掘融入詩歌的現實意義,提出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創作宗旨,他的很多作品如《長恨歌》等都是唐朝詩歌領域流傳千古的名篇佳作。

白居易曾經寫過一首著名的《李白墓》:「採石江邊李白墳,遶田無限草連雲。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詩中表達了對李白才華橫溢卻飽經人生憂患的無限同情。但令人悲哀的是,他的命運也並不比李白強多少,他的人生也曾經歷過跌宕起伏的大起大落,坎坷困頓之狀,實不次於李白。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於河南新鄭,祖輩和父輩都擔任過唐朝的縣令之職。在書香門第薰陶之下,白居易自幼飽讀書史,「敏悟絕人,工文章」。貞元年間,白居易高中進士,被授予校書郎之職,由此踏上仕途。

814年,白居易擔任太子左贊善大夫、翰林學士。他滿腔報國之心,以耿直敢言著稱,頻頻向皇帝上書,「凡數千百言,皆人之難言者」,大多都被皇帝採納,聲望在朝中日益高漲,仕途前程一片光明。

然而白居易的直言不諱,也沒少得罪人,給自己埋下禍根。公元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背後元兇是當時的大軍閥成德節度使王承宗、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滿朝文武懾於他們的勢力,無人敢言。白居易卻憤然上書,要求朝廷嚴查兇手,為忠心耿耿的武元衡報仇。

誰知此舉給他自己惹來大麻煩。朝中那些與白居易有過節的大臣,立即上書皇帝,批評白居易是東宮太子的書吏,「不當先諫官言事」。一時間白居易遭到圍攻,有人甚至翻出白居易母親墜井而死的往事,聲稱他是個不孝子,說他母親在賞花時不慎跌落井中而死,他還行若無事地寫輕鬆愉悅的《賞花》詩、《新井》詩,全無心肝,「甚傷名教」。

「忠」與「孝」是歷代王朝立國之本,「不孝」的罪名在古代僅次於對皇帝的不忠,結果白居易被撤職查辦,逐出京城,到偏遠的江州擔任司馬之職。此事背後真相究竟是怎麼回事?白居易背上的「不孝」罪名是否屬實?

《唐闕史補》中,記載了此事的來龍去脈。原來,白居易的母親是個嫉妒心極強的女子,早年因為白居易父親納妾,「因憂憤發狂」,從此得了狂疾,神志不清,生活不能自理,經常到處狂呼亂叫,到處亂跑。

白居易帶著母親「遍訪良醫「,但總是不見好,病情時好時壞。他忙於公務分身無暇,生怕母親出了意外,特意花大價錢僱了兩個身體健壯的婢女,專職服侍看護服侍母親,「厚給衣食」。但他母親有一次趁人不備又跑了出來,不幸墜井而死。因此她的死並不是白居易「不孝」造成的,相反他對母親不離不棄非常孝順。

至於他寫的那些《賞花》《新井》詩歌,都是在他母親去世前寫的,根本不是寫於他母親死後。但白居易的那些敵手們豈會放過這個機會,硬是把「不孝」罪名按在他頭上,導致白居易無辜被貶,實在是冤枉。

參考資料:《舊唐書》《唐闕史補》

相關焦點

  • 白居易母親墜井而死,白居易守孝3年,最終卻被判為「不孝」
    當時他的官職是翰林學士、京兆府部參軍,如此看來,他將會有一個不錯的前程。然而,這時,白居易的老家卻傳來噩耗,他的母親陳氏去世,而且死因令人唏噓——墜井而死。 原來,白居易的母親陳氏受好友邀請,到對方花園中賞花,誤踩一口廢井,加上她年過花甲,連摔帶嚇,一命嗚呼。白居易聽聞母親去世,連忙辭官回鄉,這一辭,成了白居易仕途的轉折點。
  • 白居易為母親守墓3年,卻被評為不孝之子,只因他多寫2首詩
    在唐朝時期,擁有盛世才華的詩人大部分在仕途上都很不得意,比如「詩仙」李白,一生都在四處漂泊,居無定所,主要是因為他沒有擔任過唐朝的重要官職。而相比之下,白居易算是一位比較幸運的唐朝詩人,縱觀他的一生,他的仕途十分得意,曾經擔任過太子少傅,最後以刑部尚書的身份退休,可見白居易的為官之道是比較順利了。
  • 白居易母親因婚姻不幸自殺,白居易受牽連被貶,卻創作出千古佳句
    她心裡這個結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是越來越鬆動,而是越系越緊,最後變成了死疙瘩,釀成了陳氏無法治癒的心理疾病。陳氏生下白居易後,就把所有的理想和希望都寄托在這個孩子身上。她對白居易的教育很用心,這種用心顯得很無奈、很悲哀,卻成就了一個著名詩人。
  • 這種鳥背負著不孝的罪名,在西溪很常見,實在是冤枉它了
    這是明朝時的張岱對伯勞鳥的誤解,這麼可愛的小鳥怎麼可以背上不孝的罪名呢?實在是對其抹黑。伯勞鳥在鳥類全基因組測序分類系統中是鳥綱雀形目中的一個科。這是一種食肉的小型雀鳥,生性兇猛。常立於高處俯視,伺機而動,捕捉昆蟲、蛙類、蜥蜴、小鳥和鼠類等,有把屍體插在棘刺上撕食的習性,有時不全吃掉,用這種方式儲存食物可愛的小伯勞鳥。
  • 白居易:揭秘白居易母親之死,他也是個孝子
    白居易在唐朝也算是一個有盛名的詩人,他寫的作品內容簡單。白居易的一生是起起伏伏的一生,看看他的家庭。雖然他的家庭也算是書香門第,家裡還有一個弟弟。他的父親在的時候能文能武,後面去世了。只剩下白居易和弟弟還有母親相依為命。他的母親對白居易也是很嚴格的,把白居易培養的這麼優秀。
  •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被貶,原因讓人匪夷所思
    白居易,聽到這位年老色衰的歌女,訴說自己的人生不幸,大詩人也發出如此由衷感嘆。「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白居易在唐憲宗時期,任左拾遺,深得皇帝賞識,多次進言,有時候當面給皇帝提意見,皇帝都不加怪罪。那他是因為什麼原因被貶江州的呢?說起來令人匪夷所思。話說當年有人舉報白居易,說他犯了「大不孝」的罪。
  • 《三國》作為仁義孝順的代表竟然被曹操以不孝罪名所殺
    每天會分享一些歷史中的人和事,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作品我們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總會講一些歷史故事來教育孩子,比如司馬光冷靜砸缸把溺水的者給救出來,曾子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失望,而選擇殺豬等等一些故事,當然還有孔融禮讓長輩準中小輩的故事,然而孔融卻不知道,自己的一些行為卻是救了自己性命,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最難想像的反差:當初讓梨的孔融為何最後會以不孝的罪名處死?
    孔融讓梨是一個貫穿了學生時代膾炙人口的故事,當初的孔融估計也想不到自己為何最後會以不孝的罪名處死。少年孔融孔融的一生在身逢亂世的時代,與其他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似是沒有太大的差異,但仔細研究就能發現他的特點。
  • 白居易:母親身故,愛女病逝,備受打擊下他依然身懷天下
    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白居易左拾遺任期已滿。三年多的諫官生活是白居易政治上最輝煌的時期,同時又是他詩歌創作的黃金時代,他主張「文章合(應)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白居易失去聖心官職明升暗降在這個時期,他所寫的為民請命的「諷諭詩」雖然「貴人皆怪怒,閒人亦非訾」,但還是通過各種渠道,很快風靡全城。現在,他能不能再任諫官,要看皇帝的態度了。一天,憲宗通過別人傳話給白居易說:「居易官職低,祿薄,但左拾遺任內,又不能超過等級,現在改任什麼官,由他自己提出來吧。」
  • 江濤洩憤,草堂尋春—白居易與滬山
    身任太子左贊善大夫的白居易,抱著伸張正義之心,上書唐憲宗,「急請捕賊,以雪國恥」。這本是無可非議的行動,但是對白居易早P.懷恨在心的宦官們硬說朝廷諫官還不曾上書,他這個只是陪伴太子讀書的東宮裡的官倒先來上書,這是潛越言事。還說他對母親不孝,不照顧母親,使她掉到井裡淹死了,其實,白居易的母親患有神經病,是自己失足落入井中的。
  •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
    白居易沒有出聲,只是笑了笑,恭恭敬敬的站在旁邊請求指教。顧況拿起詩卷隨手翻著,他的手忽然停下,眼睛看著詩稿,輕輕吟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顧況非常興奮,馬上站了起來,拉著白居易的手,對他說,你能夠寫出這麼好的詩,住在長安城是沒問題的。先前是我唐突了。
  • 《賦得古原草送別》:學習白居易與元稹的交友之道,願你有一知己
    如果我們能早一點讀懂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也許我們也能交到一兩個相知好友。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人,是中國有名的中唐詩人。白居易自小聰慧好學又有志向,16歲時便帶著他的習作《賦得古原草送別》到長安去找有名的大詩人顧況指點。
  • 白居易:使我千載後,涕泗滿衣裳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白居易,去感受這位「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文人士大夫的奇文妙筆與高風亮節。一公元772年,生於亂世的白居易童年時光過得並不安穩,但他聰慧過人,刻苦讀書,甚至年少白髮。二然而,公元815年,一場宮廷密謀將白居易捲入了政治漩渦。這一年,宰相武元衡在宮中遇刺身亡,而朝廷中無人出來主持公道,白居易主動上表請求嚴厲緝拿真兇,卻被小人抓住把柄,被認為是越職言事。隨後,母親因看花墜井而死,白居易卻被誣告著有「賞花」與「新井」詩作,有違禮教,是為不孝。
  • 原生家庭的痛,白居易和蘇軾都有
    我們都知道白居易的《琵琶行》,在琵琶女彈完她的一生後,他說:「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江州司馬就是他自己,當時他正被貶。他自覺和和歌女的際遇相似:「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但,你知道他被貶為江州司馬的誹謗,論據是什麼嗎?因為花和井。有人舉報說:白居易這個人,品德相當不好。因為他媽媽是因為看花,掉進井裡死的,他居然還能寫出來賞花和新井的詩!(他著有「賞花」及「新井」詩),可見他是多麼涼薄!!就這麼成功了!
  • 陸遊和白居易寫紫薇花,觀點有何不同
    唐朝的大詩人白居易和杜牧都在中書省任過中書舍人,因此他們都以紫微郎自稱,而且他們在詩歌中把這一份自豪、榮耀,把這一種幸福感給記錄了下來。白居易確實是把這一種情形寫進了詩中,但是說他是一種自我炫耀,這倒不一定。因為當時白居易的境況也不太好,再說他比較穩重,也不是這樣一個洋洋自得的性格。
  • 廣州天河多人墜井兩死一傷 事發現場已被圍屏遮蔽
    廣州天河多人墜井原標題:廣州天河多人墜井致兩死一傷央視新聞4月10日消息,今天(10日)下午,廣州市天河區棠安路,3名工作人員維護汙水處理設備時掉入汙泥消化池下午記者接到報料稱,廣州市天河區棠安路一處施工工地有多名人員掉入排汙道泵井,情況危急。5點多記者趕往現場時,區消防,公安等部門已趕往現場維護秩序,並對棠安部分路段進行了封閉。記者在現場看到,事故發生現場已被圍屏遮蔽,兩輛救護車正在圍屏外等待。 據現場目擊群眾反映,下午3點多已經有消防人員趕往現場施救。被困人員疑似為工地施工工人,當時正在事故現場進行施工。
  • 迫於母親的壓力,斷送了白居易最心儀的女子,寫了很多回憶她的詩
    他沒有經歷過愛情的絕望,沒有經歷過愛情的讓步,被別有用心的人的幹涉。他怎麼能寫出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悲傷,愛恨糾纏,以及被迫分離的悲傷呢?其實專一的白居易心裡一直有一個人,那就是湘靈姑娘。湘靈姑娘是白居易的鄰居。比白居易小四歲,都住在徐州。
  • 盛唐詩王:白居易悽美而又悲傷的愛情故事
    自古以來「湘女多情」,白居易的青梅湘靈姑娘,是白居易孤獨的童年玩伴,生活中相知的好友。兩人之間總有說不完的話,訴不盡的情。長久以來彼此相互依賴,這種依賴逐漸的成為了一種習慣。自幼活潑可愛的湘靈總是以自己的快樂感染著他,讓他從封閉的世界中走了出來,開始快樂地生活。
  • 白居易《琵琶行》:世間最好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原來琵琶聲中,有白居易最熟悉也最懷念的京城曲調,他這才下定決心,要看個究竟。筆未動,情已濃。一般認為,描寫音樂最出名的三首唐詩,分別是韓愈的《聽潁師彈琴》,李賀的《李憑箜篌引》,以及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賀則將奇幻跳躍的想像力,發揮到了極致。全詩只有「吳絲蜀桐張高秋」「李憑中國彈箜篌」兩句,寫到樂器和樂師。
  • 白居易被貶江州,寫了首富含哲理的詩,用通俗語言講述了如何識人
    一、白居易原詩賞析《放言五首其三》——唐·白居易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於是白居易說:讓我來告訴你一個簡單的辦法,那就是讓時間來檢驗真相吧。你看,要知道一塊玉石的真假,就得把它放進火裡燒上三天,因為真玉是怎麼燒都不會發燙的。而要知道一株豫樟樹能不能成材,不也得等七年的時間,先讓它長大嗎?接下來,白居易就以真實的歷史人物來舉例說明,通過時間來考察人性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