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相信大家對這首古詩是非常熟悉的了,它的作者就是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遷居下郢,生於河南新鄭。
白居易自小聰明,生下來剛六七個月,就能辯追「之」,「無」兩個字,(這有可能是傳說了,反正歷史有名的人,大多小時候就異於常人了)五六歲就開始學習寫詩。十五六歲那年,他父親在徐州做官,於是讓他到長安城去見見世面,結交名人。
長安米貴
此時正值朱沘叛亂之後,長安遭到了很大的破壞,物價飛漲,百姓貧苦。長安有個文學家顧況,比較有才氣,但是脾氣不好,有點清高。初進長安的白居易聽到顧況的名氣,帶著詩稿,前去請教。
顧況聽說白居易是個官家弟子,不好不接待,白居易依禮節拜見了顧況,並送上名帖和詩稿,顧況看了下白居易,又瞅瞅名帖,見到「居易」兩個字,不禁打趣說:「近來長安米很貴,只怕居住不容易啊」。
白居易沒有出聲,只是笑了笑,恭恭敬敬的站在旁邊請求指教。顧況拿起詩卷隨手翻著,他的手忽然停下,眼睛看著詩稿,輕輕吟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顧況非常興奮,馬上站了起來,拉著白居易的手,對他說,你能夠寫出這麼好的詩,住在長安城是沒問題的。先前是我唐突了。
從這以後,顧況十分欣賞白居易的才華,免費給他當起了宣傳員,逢人便誇他,白居易也爭氣,沒過幾年就考中了進士,唐憲宗聽說了他的名氣,便讓他做翰林學士,後來又擔任左拾遺。
但白居易可不是那種功利心很重的人,他一面不斷的創作新的詩歌,揭露當時的一些陰暗面,一面多次直面勸諫皇帝,讓唐憲宗很不爽,他對宰相李絳說:白居易這小子是我把他提上來的,一點面子也不給,我快要熬不住了。李絳說:他敢在您面前直諫,說明對您忠心,您要辦他的人,下面再也沒人敢說真話了。唐憲宗勉強給了李絳點面子,但沒過幾天,還是撤了他的左拾遺。
貶謫江州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書要求緝拿兇手。因為白居易老是揭露宦官仗勢欺壓百姓,諷刺官僚的奢侈生活,這下可給他們找到了機會,說白居易不是諫官,不該對朝廷大事亂作主張,更有一批一向不喜白居易的官員,造謠污衊,說白居易的母親看花掉井裡淹死,白居易還寫過《賞花》,《新井》的詩,那不是大不孝嗎?實際上這兩首詩都寫在他母親去世前。(可惜《新井》
己失傳)
白居易無故被貶江州,心情十分鬱悶,一天晚上,到江州的湓浦口送客人,聽到江上傳來一陣哀怨的琵琶聲,原來是一個漂泊江湖的歌女在彈,白居易見了那歌女,又聽了她訴說悲慘的身世,聯想到自己的遭遇,不僅滿腔心事,回家後就寫下了敘事長詩《琵琶行》,詩中寫道我聞琵琶己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後來白居易又回京做過幾任朝庭大官,但像他這樣不懂阿諛奉承,憂國憂民的詩人又能有什麼作為呢?
所以,後來的歲月,白居易便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創作中去,一生一共寫了2800多首詩詞,為我們留下一份十分珍貴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