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詩人白居易

2020-12-14 風雪隨柳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相信大家對這首古詩是非常熟悉的了,它的作者就是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

枯草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遷居下郢,生於河南新鄭。

白居易

白居易自小聰明,生下來剛六七個月,就能辯追「之」,「無」兩個字,(這有可能是傳說了,反正歷史有名的人,大多小時候就異於常人了)五六歲就開始學習寫詩。十五六歲那年,他父親在徐州做官,於是讓他到長安城去見見世面,結交名人。

長安米貴

此時正值朱沘叛亂之後,長安遭到了很大的破壞,物價飛漲,百姓貧苦。長安有個文學家顧況,比較有才氣,但是脾氣不好,有點清高。初進長安的白居易聽到顧況的名氣,帶著詩稿,前去請教。

長安城

顧況聽說白居易是個官家弟子,不好不接待,白居易依禮節拜見了顧況,並送上名帖和詩稿,顧況看了下白居易,又瞅瞅名帖,見到「居易」兩個字,不禁打趣說:「近來長安米很貴,只怕居住不容易啊」。

白居易沒有出聲,只是笑了笑,恭恭敬敬的站在旁邊請求指教。顧況拿起詩卷隨手翻著,他的手忽然停下,眼睛看著詩稿,輕輕吟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顧況非常興奮,馬上站了起來,拉著白居易的手,對他說,你能夠寫出這麼好的詩,住在長安城是沒問題的。先前是我唐突了。

從這以後,顧況十分欣賞白居易的才華,免費給他當起了宣傳員,逢人便誇他,白居易也爭氣,沒過幾年就考中了進士,唐憲宗聽說了他的名氣,便讓他做翰林學士,後來又擔任左拾遺。

但白居易可不是那種功利心很重的人,他一面不斷的創作新的詩歌,揭露當時的一些陰暗面,一面多次直面勸諫皇帝,讓唐憲宗很不爽,他對宰相李絳說:白居易這小子是我把他提上來的,一點面子也不給,我快要熬不住了。李絳說:他敢在您面前直諫,說明對您忠心,您要辦他的人,下面再也沒人敢說真話了。唐憲宗勉強給了李絳點面子,但沒過幾天,還是撤了他的左拾遺。

貶謫江州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書要求緝拿兇手。因為白居易老是揭露宦官仗勢欺壓百姓,諷刺官僚的奢侈生活,這下可給他們找到了機會,說白居易不是諫官,不該對朝廷大事亂作主張,更有一批一向不喜白居易的官員,造謠污衊,說白居易的母親看花掉井裡淹死,白居易還寫過《賞花》,《新井》的詩,那不是大不孝嗎?實際上這兩首詩都寫在他母親去世前。(可惜《新井》

江州

己失傳)

白居易無故被貶江州,心情十分鬱悶,一天晚上,到江州的湓浦口送客人,聽到江上傳來一陣哀怨的琵琶聲,原來是一個漂泊江湖的歌女在彈,白居易見了那歌女,又聽了她訴說悲慘的身世,聯想到自己的遭遇,不僅滿腔心事,回家後就寫下了敘事長詩《琵琶行》,詩中寫道我聞琵琶己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後來白居易又回京做過幾任朝庭大官,但像他這樣不懂阿諛奉承,憂國憂民的詩人又能有什麼作為呢?

所以,後來的歲月,白居易便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創作中去,一生一共寫了2800多首詩詞,為我們留下一份十分珍貴的遺產。

夕陽

相關焦點

  • 唐朝詩人白居易上班無聊,面對紫薇花發呆,隨手寫了一首七言絕句
    人浮於事的單位自古就有,唐朝詩人白居易在朝廷上班期間,主要職責是代當朝皇帝起草詔令,上班期間閒暇時間較多,無聊中他對著紫薇花發呆,並寫下了一首七言絕句。白居易有個綽號叫做醉吟先生,是唐朝三大著名詩人之一,其他兩位則是鼎鼎大名的李白和杜甫。
  • 白居易死後:唐朝最後的十大詩人,一個個如雷貫耳
    閒居洛陽的十幾年間,元稹走了,劉禹錫也走了,無人再與白居易唱和。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與此同時,長安和洛陽存在幾個年輕詩人的群體,他們所引領的晚唐詩壇正在悄然崛起。
  • 唐朝詩人為何喜歡「以漢喻唐」?唐朝詩人為什麼如此膜拜漢朝?
    唐朝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鼎盛時期,唐朝詩人尤其喜歡「以漢喻唐」,「以漢喻唐」是指用漢朝的名稱典故來反映唐朝的事情,這是唐詩中非常常見的現象。例如,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一首「漢漢皇重色思傾國」的詩,把唐玄宗稱為「漢皇」;杜甫的《兵車行》中,把唐玄宗稱為「漢武帝」作為「漢代皇帝」。
  • 唐朝詩人都是喝的什麼酒?
    唐朝的詩人不僅愛喝酒,他們還經常會在詩中透露出自己是喝的哪種酒,為我們討論這個問題,提供了十分寶貴的素材,可以根據唐詩來按圖索驥。 唐朝詩人喝的酒,大致可以分為三種,米酒、調製酒、葡萄酒,其中喝的最多的就是米酒了,但是東西分高低貴賤,同樣是用糧食釀造的酒,自然也是千差萬別。
  • 唐朝詩人,誰第一?
    拿唐朝詩人們來說,初唐時就評出「王楊盧駱」,別號「初唐四傑」。完事兒排第二的楊炯還非常不樂意,說自己「愧在盧前,恥居王后」,前半句敷衍一下,後半句直譯就是「我才是第一」。後來宰相張說(yuè)在《贈太尉裴公神道碑》中,則把楊炯一腳踹到第四。這也能說明人們一直都特別熱衷排個「文壇次序」,唐朝時還常舉辦各類「賽詩會」。
  • 唐朝最懶詩人,雖只有兩首詩存世,但卻憑此贏過大唐眾多詩人
    文/仁義論史唐朝最懶詩人,雖只有兩首詩存世,但卻憑此贏過大唐眾多詩人中國是擁有詩文的國家,而且歷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擁有很多古文散記,唐朝最為多,將詩文推向了巔峰時代,而且有巔峰的幾位人物眾所周知。
  • 唐朝大詩人給出的答案意想不到
    第一個吃蝗蟲的皇帝是唐朝的李世民,在《貞觀政要》記載,公元628年,蝗蟲即將成災,李世民捉只蝗蟲吞下。是沒糧吃了嗎?不是,是李世民想責罰自己。唐朝的詩人白居易作《捕蝗》詩感嘆,貞觀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捕蝗-刺長吏也捕蝗捕蝗誰家子,天熱日長飢欲死。興元兵後傷陰陽,和氣蠱蠹化為蝗。始自兩河及三輔,薦食如蠶飛似雨。
  • 唐朝詩人出遊攻略來啦!看詩人如何變身旅遊達人~
    ——《上得天堂,下得地獄》 唐朝的詩人們,如果聽到這句話,可能會想穿越一千多年時光和作者安迪·安德魯斯握手:知己啊! 讓我們數一下《全唐詩》中與旅遊相關的字眼:遊覽、遊觀、閒遊、縱遊、樂遊、遊玩、遊宴、遊仙、歡遊、春遊…… 「浪蕩」的唐朝詩人們,為了紀念遊玩之旅,竟然動用了超過50個不同詞彙。
  • 從邊城「浪子」,到白居易「偶像」!這位詩人,被歷史掩藏!
    唐朝,是一個盛產詩人和古詩的時代,據全唐詩收錄,詩作達4萬8千餘首。在這些詩人中,李白、杜甫、白居易,家喻戶曉;王勃、杜牧、李商隱,有口皆碑。其中,這麼一位詩人,他的才情極高,詩作高雅清淡,自成一體。在萬千唐詩中,佔有一席之地。
  • 著名的詩人白居易,因為政治,選擇了遠離世俗
    在我國唐朝時期,我國的國力達到了最頂峰的時期,在那個時候有許許多多的人們,想要向我國借鑑文化。在那個時期,我國也湧現出了許多位真正有能力的人們,他們有的喜愛於在朝堂之上發揮自己的能力,也有的喜愛做一名普通的將領。
  • 跟著唐朝詩人去旅行·長安篇
    出行沒有飛機、高鐵,卻完全不影響唐朝詩人對旅行的熱愛。他們邊遊玩,邊作詩,無數膾炙人口的詩句都是在行走的路上吟誦出來的。唐朝的許多大城市,譬如長安、揚州等,也都留下了詩人們的足跡和詩篇。從本期起,讓我們沿著幾位唐朝詩人的足跡,去感受他們筆下的秀麗山河吧!
  • 白居易是現實主義詩人,為何會寫出《憶江南》純寫景的詩句?
    眾所周知,唐朝時期湧現出了無數偉大的詩人,比如像杜甫,李白這樣的千古詩聖,與此同時,除了李白這類大詩人的詩句外,還有很多名流千古的詩句,流傳到了今天,比如我們今天所要講的白居易,他的詩歌題材非常廣泛,但都是非常通俗易懂的,有的「詩王「和「詩魔」的稱呼。
  • 白居易:白居易為什麼被稱作詩魔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在中國詩歌的歷史上。有很多的代表性詩人,有實現李白,詩聖杜甫,詩鬼李賀,詩佛王維等。還有一人被稱為詩魔,他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白居易。白居易白居易生活在唐朝,和李白,杜甫生活在同一個時期。白居易的名氣也沒有他倆高。怎麼會被稱作詩魔呢?白樂天還有另一個稱號叫詩王。這稱呼是根據什麼來給的呢?
  • 唐朝最懶詩人,僅兩首存世,卻只靠兩首詩蓋過大唐眾多詩人
    唐朝最懶詩人,僅兩首詩存世,卻只靠兩首詩蓋過大唐眾多詩人從唐朝初建到唐朝昌盛再到唐朝晚期,在這將近三百年的時間裡,出現了多少位詩人,譜寫了多少首詩歌,任我們誰也說不清楚。用「浩如煙海,燦若星辰」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 唐朝最懶詩人,只有兩首詩存世,卻憑藉兩首詩贏了大唐眾多詩人
    唐朝最懶詩人,只有兩首詩存世,卻憑藉兩首詩贏了大唐眾多詩人文/董賊在我國,兒童從小都會在家長或者是老師的督促下,去背誦古詩,尤其是唐詩三百首這本書是最受歡迎的。古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座壯麗的裡程碑,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人,不同的感情,最後就能寫出不一樣的詩歌,我國古代歷朝歷代的詩歌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有自己的風格,或者豪放,或者清新,或者淡雅,或者華麗,總之,古詩就是一種沒有明確的規定,想寫成什麼形式都可以,也正是因為這種無拘束,無明確要求的詩歌,產生了許多大詩人,比如說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曹植,等等。
  • 唐朝官員薪水簿:白居易愛曬工資 韓愈常哭窮
    唐朝官員薪水簿唐朝是一個傳奇的時代,也是現在影視劇的重要取材年代,每隔一兩年,螢屏上總有一部收視率居高不下的電視劇跟唐朝有關,比如前兩年的《神探狄仁傑》中的「元芳,你怎麼看」還方興未艾唐朝建立後,我們看《新唐書》裡的工資簿,發現確實有所下調,公元618年,正一品的年薪變為七百石。正四品的年薪倒是相當的,都是三百石,再往下差別也不大。而唐朝的九品芝麻官也列入了財政,年薪四十石。這些以糧食為單位的薪水都是一年之內一次性發放到位,「皆以歲給之」。悲催的是,京師以外的地方官吏沒有年俸,「外官則否」。在唐朝的相當一部分時間裡,地方官員的待遇遠不如京師官吏。
  • 唐朝著名詩人顧況作品《茶賦》品讀(一)顧況簡介
    晚年隱居江蘇句容茅山,是唐代知名的詩人。古畫(來自網絡)在描寫唐朝中晚期朝野遺聞的《幽閒鼓吹》中,有一則饒有趣味的記載與顧況有關,原文為:顧況尚書白居易應舉,初至京,以詩謁著作顧況。因為之延譽,聲名大振」。大意是說:尚書白居易當初去參加科舉考試,剛到京城,便拿著自己所寫的詩歌去拜見著作佐郎顧況。顧況看到詩稿上「白居易」的名字,便開玩笑說:「長安的大米又漲價了,要居住在這裡可不容易啊!」然後打開詩稿,看到第一首詩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賦得古原草送別》)。
  • 最崇拜李白的唐朝詩人,把自己的名字都改了,還為廬山瀑布寫詩
    在唐朝,詩歌文化達到鼎盛,也誕生了許多文華風流的頂級詩人。因為唐人愛詩,這些詩人走到哪裡,都是萬眾矚目的焦點,也擁有很多的崇拜者。比如重量級詩人張籍,就是詩聖杜甫的鐵粉,他最大的嗜好,就是將杜甫詩集焚燒之後,加入蜂蜜一起吃掉,每天必吃,還津津有味地表示,吃了杜甫的詩,自己的肝腸都換掉了。白居易的粉絲也很瘋狂,有一個叫做葛清的街卒,讀過一些書,特別鍾情於白居易的詩歌。他將全身上下全部刺青,一共刺上了白居易的三十多首詩,而且還配圖,達到圖文並茂的效果。
  • 小詩人寫的一首詩,白居易誇他超過李白,卻被蘇軾罵得一文不值
    在中國的詩人之中,李白的地位是非常非常高的,小時候我們不但要背他的詩歌,更在父母師長的督促之下,學習他「鐵桿磨成針」的精神。千百年後,不光是歷代文人墨客,連普通百姓都會以萬分崇敬地心情來拜讀這首作品,並且被詩人瑰麗出奇的想像力而折服。然而,這首詩的故事並沒有結束,它引發一系列的爭議,甚至會讓作古多年的李白也始料未及。即便李白的想像力再豐富,也不會預料會有這樣的反響。
  • 白居易母親墜井而死,白居易守孝3年,最終卻被判為「不孝」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一生,恰恰符合「人生三境」。唐朝時期,詩歌文化得到了迅猛發展,以李白、杜甫、白居易成就最為突出,三人合稱為「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杜甫在仕途上十分不順,唯有白居易穿過紫色朝服,擔任過太子少傅,以刑部尚書的身份退休。和李白、杜甫相比,白居易不僅會寫詩,還會做官。然而,白居易也有栽跟頭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