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旅行的生活,只能稱之為生存。」
——《上得天堂,下得地獄》
唐朝的詩人們,如果聽到這句話,可能會想穿越一千多年時光和作者安迪·安德魯斯握手:知己啊!
讓我們數一下《全唐詩》中與旅遊相關的字眼:遊覽、遊觀、閒遊、縱遊、樂遊、遊玩、遊宴、遊仙、歡遊、春遊……
「浪蕩」的唐朝詩人們,為了紀念遊玩之旅,竟然動用了超過50個不同詞彙。雖然,這些詞彙所反映的旅行目的地、同遊人數、遊玩時間不盡相同,但那顆激動的心卻是類似的,那便是:我 出 去 玩 啦!
那麼,就讓這份出遊攻略告訴你,他們用什麼時間去旅遊?可以去哪兒?可以玩什麼?
01
最佳旅遊時間
帶薪休假,公費旅遊
一個令現代人羨慕嫉妒恨的消息:唐朝人每年的假期少則四十天,多則五十天!如果是朝廷官員,還可以享受長達三十天的田假和授衣假。再加上不定期的假期,一年可能有五分之一都在快樂地放假。
更令人羨慕的是,唐朝皇帝非常支持官員、民眾出去玩。《唐會要·追賞》記載,公元730至777年間,唐玄宗8次下令各級官員在春月休假時,應選擇風景優美的地方遊宴賞玩。政府會給予官員相應的賞賜,有時還發放外出旅遊的裝備和食物。
只要膽子大,天天都放假!
不過,假期雖多,還是不足以支撐一次長途旅行。怎麼辦呢?和現代人利用出差時間旅遊一樣,古代官員在赴任時也會抓緊時間遊玩。
《妖貓傳》中的白樂天
著名詩人白居易認為,只要膽子大,每天都是放假!公元822年,朝廷朋黨傾軋,白居易自請外調,6月被任命為杭州刺史。他一路遊山玩水、走親訪友,整整走了三個月才從長安走到杭州。不得不遠離政治中心的宦遊被他硬生生玩出了「白樂天」的氣勢!
02
最佳旅遊地點
天南地北處處行
唐朝沒有遊樂園,沒有博物館,那該去哪兒玩呢?旅遊大咖李白:那也太多了,天南地北哪裡去不得?
據不完全統計,李白這一生大概玩遍了18個省,到過206個縣。熱愛山水的他,登過80多座山,遊覽過60多條江河和20多個湖潭。
李白軌跡圖(局部) 來源:唐宋文學編年地圖
杜甫:我去的地方比李白少,但是我去了他戀戀不忘的天姥山。
杜甫軌跡圖(局部) 來源:唐宋文學編年地圖
雖然沒有便捷的交通工具,很多時候也是因為被貶、戰亂等原因不得不離開,但詩人們從未放棄自己,而是將被迫出走變成了寄情山水之旅。
5A級景區竟在我身邊
大部分人沒有李白說走就走的勇氣,這時就需要學會發現身邊的美——比如,位於長安城東南角的曲江風景區,是不用出城就可以欣賞到的大唐5A級景區。
曲江風景區包括曲江、杏園、芙蓉苑、慈恩寺等,極富盛名,是上至皇帝后妃、中至文人士子、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愛的遊覽勝地。
三月三上巳節這一天,幾乎全長安城出動到曲江遊玩。畢竟,就像司馬扎說的:「萬花明曲水,車馬動秦川。此日不得意,青春徒少年」,大好春光怎可辜負?
曲江 來源:張夢潔
但也有詩人悲憤吐槽:人太多了!要注意可持續發展!鳥啊魚啊都被你們嚇跑了!我來曲江就是來看人從眾的嗎?
滿國賞芳辰,飛蹄復走輪。
好花皆折盡,明日恐無春。
鳥避連雲幄,魚驚遠浪塵。
如何當此節,獨自作愁人。
看來不管什麼年代,如何避開洶湧的人群、找到風景秀麗的景點,都是一大難題啊。
03
最有趣的玩法
進士專屬狂歡遊
談到唐朝體驗最佳、好評率百分百的遊玩,詩人們眾口一詞:當然是進士及第遊!這場由新科進士自發創辦、大唐官府主持策劃、全城百姓積極參與的旅遊活動,開始於科舉發榜,結束於進士們各奔前程,有時能持續好幾個月。
那進士及第遊,玩什麼呢?請看這首詩:
及第新春選勝遊,杏園初宴曲江頭。
紫毫粉壁題仙籍,柳色簫聲拂御樓。
霽景露光明遠岸,晚空山翠墜芳洲。
歸時不省花間醉,綺陌香車似水流。
詩中提到的杏園位於曲江西邊,春天杏花怒放,十裡飄香。在這裡,還誕生了一個大家熟悉的詞——「探花」。意氣風發的新科進士們聚在一起,怎麼會不玩些新鮮花樣呢?
現在的曲江夜景
杏園探花,就是先選出兩個年輕、俊秀的進士擔任「探花使」,騎馬奔馳至長安城內的幾大名園,摘下名花供大家欣賞。如果有人先於探花使帶回名花,探花使就要受罰。
期間,長安城內所有的園林都對進士們開放,任其隨意摘取。也有其他記載,稱新科進士們在杏園探花的過程中,隨身攜帶酒器,逢花即飲——「無人不借花園宿,到處皆攜酒器行」。
杏花林 來源:西安生活落地籤
除了杏園,還有慈恩寺,也就是保存至今的西安大雁塔。進士們登上雁塔,周圍美景一覽無遺,不由詩興大發,題名賦詩。貞元十六年,二十九歲的白居易考中進士,就曾在這裡留下「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
大雁塔
自神龍以後,雁塔題名逐漸成為定例,若成為宰相,還要將以前的名字改為硃筆。到後來大雁塔已形成「皆是卿相題名」的情景。
宋拓書帖慈恩寺雁塔唐賢題名卷
盛世佳節風俗遊
不是進士,普通人想參加大規模的旅遊活動,節日慶典是最好的機會。而唐朝最隆重最熱鬧莫過於上元節和千秋節。
上元節不必說,早在唐朝以前,中國就有上元看燈的傳統。唐朝時為了方便人們觀燈賞月、欣賞百戲歌舞,長安城被允許每年正月十五日前後三晚,不閉坊門,取消宵禁,堅決貫徹讓長安人吃好玩好過好節的中心思想。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上元節
八月初五,是唐玄宗的生日,他將這一天定為千秋節,全國放假三天。從此以後,皇帝生日為誕節,正式形成制度。
據《唐會要》記載,千秋節期間「金吾及四軍兵士陳仗而立;太常設樂;教坊大陳山車、旱船、走索、丸劍、雜技、角牴、百戲,又引上百匹大象、犀牛、舞馬隆飾入場為戲。」可見其慶祝活動的隆重。
影視劇中的花萼相輝樓 千秋節會在此舉辦宴會
日常隨心休閒遊
如果不是節日,或者不想人擠人的話,唐朝人可以玩什麼呢?
01 賞花
唐人愛花,長安不少寺院、園林,便是因栽有名花,經詩人傳誦,一舉成名。
愛芬芳爛漫的桃花,可以到玄都觀——「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如果偏愛花中之王,慈恩寺「花開時節動京城」的牡丹絕對可以滿足你。
清高的荷花本不是唐人所愛,但「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穿梭其中的採蓮女為其增添了幾分生氣。熱烈盛開的各色鮮花,確實與熱情、積極的唐人精神十分相配,也不怪乎唐人那麼愛花了。
元 沈孟堅《牡丹蝴蝶圖》
02 佛寺避暑
必須承認,唐朝長安許多佛寺是因為花卉、名人、廟會而出名的,但遊人也有其他選擇。
比如到樂遊原上的青龍寺避暑——「安禪一室內,左右竹亭幽。有法知不染,無言誰敢酬。」或者到密宗祖庭興善寺論禪題字——「隔窗棲白鶴,似與鏡湖鄰。月照何年樹,花逢幾遍人。岸莎青有路,苔徑綠無塵。永願容依止,僧中老此身。」總而言之,如果心中有禪,仍然可以尋得一片幽靜之地。
青龍寺 來源:諸葛十八
03 踏青出遊
光是看景多沒意思,唐人的踏青花樣百出:下溪、野炊、扎花、打馬球、蕩鞦韆……
詩人張藉就是個會玩的,看他玩得不亦樂乎:「早入公門到夜歸,不因寒食少閒時。顛狂繞樹猿離鎖,踴躍緣岡馬斷羈。酒汙衣裳從客笑,醉饒言語覓花知。老來自喜常無事,仰面西園得詠詩。」如果是你,到野外踏青會玩些什麼呢?
宋 佚名《春遊晚歸圖》
唐朝現存四萬多首詩篇,詩人用自己的筆,留住了整個大唐世界。所以一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得到這樣一份旅遊攻略。等到疫情過去,不妨跟隨詩人的腳步,遊歷四方,踏尋美景,感受不一樣的詩與遠方。
參考文獻:
[1]殷永生:《唐長安城旅遊專題研究》
[2]劉蘭宇:《唐代長安旅遊文化研究》
-END-
編輯|湘杭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