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懶詩人,僅兩首詩存世,卻只靠兩首詩蓋過大唐眾多詩人
從唐朝初建到唐朝昌盛再到唐朝晚期,在這將近三百年的時間裡,出現了多少位詩人,譜寫了多少首詩歌,任我們誰也說不清楚。用「浩如煙海,燦若星辰」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從唐代一直到今天,各型各樣的詩人就像是乘著一艘載滿詩歌輪船,在歷史的長河裡航行了一千多年來到了我們面前,使我們在如今的社會依然能了解到他們,感知他們的詩歌。當我們一代又一代人消失在這歷史的波濤中時,他們依然會乘著巨輪,駛向未來的更遠的地方。我們可以這樣想像一下,這艘向未來揚帆的輪船上坐位是有限的,光唐朝這一個朝代就有大約二千多人,有幸登上這艘巨輪,帶著將近五萬首詩歌,來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
我們還可以這樣想像一下,他們的詩歌就是他們的「船票」,這個船票決定著他們所坐的座位。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杜牧、王維、孟浩然等人,當之無愧坐進了頭等艙。因為他們詩寫得實在太好了,在我們如今的社會中依舊傳唱。但是歷史好像也有出錯的時候。張若虛,就是這樣一個特別的存在。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他手裡握著頭等倉船票,卻在普通席位待了一千多年。但後來幸運的是,他最終被歷史請進了頭等艙。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不能說我們張大詩人的詩詞不夠生動,情感不夠突出。而唯一的解釋就是他比較懶。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幾乎所有的詩人都產量豐富,尤其是我們最為熟悉的李大詩人更是如行雲流水般提筆就來,別看如此,還都是流傳千古的名句。而我們的張大詩人僅有兩首詩歌留存於世,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他的懶,可謂是全唐最懶詩人。但就是只存兩首詩,也能靠這兩首詩蓋過大唐眾多詩人,足夠他坐上頭等艙了。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更是有孤篇蓋全唐之稱。說起來,這首《春江花月夜》的命運也是非常坎坷,在明朝以前,它一直默默無聞,不被世人所重視,唐代的各種詩集裡沒有出現它的身影,由唐朝至明代的二十多種詩話裡也對它隻字未提。最早有這首詩出現的地方還是宋朝的《樂府詩集》,而收錄的原因也僅僅是因為它用了樂府舊題。
然而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無論塵埃萬丈,也埋沒不了金子的光茫。不論歷史還是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儘管有時迷茫陰沉,但總會有晴天白日的一天。但其中最重要一點就是這個必須是個真金,而不是光鮮一時的鍍銅物件。因此,自明代直至今日,已經有越來越多人讀它,越讀越是為他的文採折服,越讀越入迷。張大師和他的詩終於走進了我們世人眼中,並在當今社會中大放異彩。如今,張若虛早己從普通席位當之無愧地搬進了頭等艙,和李、杜、白等一眾大詩人坐在一起,駛向更加遙遠的歷史深處。今天關於唐朝最懶詩人,僅兩首詩存世,卻只靠兩首詩蓋過大唐眾多詩人的故事就講完啦,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