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兩天穿梭在兩座城市兩種舊書店,雖然沒淘到一本喜歡的書,但是卻感受到不同的脾氣和性格,一位是處女座,一位是雙子座。
平江路算是網紅街了,也是蘇州古城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區域,堪稱古城縮影,追溯到宋元年代,蘇州城也叫平江城,我想平江路大概也是因此得名。
8月底的周末,疫情依舊在,戴口罩逛平江路的遊客明顯少了很多。三三兩兩的文藝青年坐在橋邊的長凳上啃著雞爪,猜想著網紅店雞腳旮旯就應該在附近。聞著香味,抬頭就看到店招了。要說16元4隻的爪子特別在哪裡呢,酥軟酥軟的,就像嗲嗲的蘇州話一樣。
沒有因為美食而忘記此行的目的是逛舊書店,跟著導航繼續往前走,空蕩蕩的街道,在一家叫獸獸的冰淇淋店門口卻擁簇著很多人,忍不住隨大流又吃了起來。邊走邊安慰自己,我是在用歷史人文的方式打開舊書店的門,用味覺和感覺體驗一座城市的舊書店。
鈕家巷在修路,路很不好走,沿街的店面有些關閉有些調整新開。工人們頂著烈日在幹活,時不時還飄出陣陣咖啡香,猜想著這條路應該是修建擴充吧。不知道文學山房的江老爺爺今天是否開門營業,他是古籍書修復的專家,95歲的高齡還堅守著父輩們的書房。
一間20平米的小店,擺放整齊的書架,一排排找書,實在沒有喜歡的,老爺爺也找了椅子眯著眼睛打瞌睡,本來想買一套他老人家寫的《吳門販書叢談》請他籤個名的,想想作罷,不忍心叫醒他。
逛蘇州的二手書店,感覺像逛博物館,建築人文美食一路邀請一路鋪墊,吃吃喝喝和你一起激活歷史的故事。舊書不只是靜止的歷史,也有了當下當代的詮釋和參與。
復旦的舊書店幾乎每個月都會去一次,可能是剛去過蘇州的舊書店,再逛復旦的舊書店,於是有了不同的感受。 復旦的舊書店很接地氣,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隔壁鄰居,買舊書也許就是生活的開門第八件事那麼稀鬆平常和普通。
與蘇州的書整齊歸類不同,復旦舊書店完全是閒雲野鶴式的躺落在各個地方。蘇州的舊書店像有潔癖的處女座,整潔、專業和歸類。而復旦舊書店就是跳脫的雙子座,找書就像在尋寶探險,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在蘇州舊書店都是規規矩矩的在看書,復旦的舊書店會出現很多年輕人在擺拍,也許把自己藏身於書堆中合影也是一種讀書的方式吧。
兩座城市兩種不同氣質的舊書店,這與城市的性格有關?還是與舊書店的守書人有關?不知道有沒有人會出一本中國城市和他的舊書店們的故事集呢?期待以及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