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舊書店:隱於800多年街道的百年店、與菜場為鄰的二樓書店

2020-09-04 小餛飩的跑步與閱讀

周末兩天穿梭在兩座城市兩種舊書店,雖然沒淘到一本喜歡的書,但是卻感受到不同的脾氣和性格,一位是處女座,一位是雙子座。

隱於800多年平江路的百年舊書店:吃吃喝喝去看書

平江路算是網紅街了,也是蘇州古城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區域,堪稱古城縮影,追溯到宋元年代,蘇州城也叫平江城,我想平江路大概也是因此得名。

8月底的周末,疫情依舊在,戴口罩逛平江路的遊客明顯少了很多。三三兩兩的文藝青年坐在橋邊的長凳上啃著雞爪,猜想著網紅店雞腳旮旯就應該在附近。聞著香味,抬頭就看到店招了。要說16元4隻的爪子特別在哪裡呢,酥軟酥軟的,就像嗲嗲的蘇州話一樣。

沒有因為美食而忘記此行的目的是逛舊書店,跟著導航繼續往前走,空蕩蕩的街道,在一家叫獸獸的冰淇淋店門口卻擁簇著很多人,忍不住隨大流又吃了起來。邊走邊安慰自己,我是在用歷史人文的方式打開舊書店的門,用味覺和感覺體驗一座城市的舊書店。

鈕家巷在修路,路很不好走,沿街的店面有些關閉有些調整新開。工人們頂著烈日在幹活,時不時還飄出陣陣咖啡香,猜想著這條路應該是修建擴充吧。不知道文學山房的江老爺爺今天是否開門營業,他是古籍書修復的專家,95歲的高齡還堅守著父輩們的書房。

一間20平米的小店,擺放整齊的書架,一排排找書,實在沒有喜歡的,老爺爺也找了椅子眯著眼睛打瞌睡,本來想買一套他老人家寫的《吳門販書叢談》請他籤個名的,想想作罷,不忍心叫醒他。

逛蘇州的二手書店,感覺像逛博物館,建築人文美食一路邀請一路鋪墊,吃吃喝喝和你一起激活歷史的故事。舊書不只是靜止的歷史,也有了當下當代的詮釋和參與。

與菜場為鄰的二樓舊書店:柴米油鹽醬醋茶書

復旦的舊書店幾乎每個月都會去一次,可能是剛去過蘇州的舊書店,再逛復旦的舊書店,於是有了不同的感受。 復旦的舊書店很接地氣,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隔壁鄰居,買舊書也許就是生活的開門第八件事那麼稀鬆平常和普通。

與蘇州的書整齊歸類不同,復旦舊書店完全是閒雲野鶴式的躺落在各個地方。蘇州的舊書店像有潔癖的處女座,整潔、專業和歸類。而復旦舊書店就是跳脫的雙子座,找書就像在尋寶探險,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在蘇州舊書店都是規規矩矩的在看書,復旦的舊書店會出現很多年輕人在擺拍,也許把自己藏身於書堆中合影也是一種讀書的方式吧。

兩座城市兩種不同氣質的舊書店,這與城市的性格有關?還是與舊書店的守書人有關?不知道有沒有人會出一本中國城市和他的舊書店們的故事集呢?期待以及等待。

相關焦點

  • 復旦舊書店所在街道:建築存隱患須改造,其間將幫助書店過渡
    復旦舊書店澎湃新聞記者 朱奕奕澎湃新聞2020年12月24日訊 上海政肅路55號,復旦舊書店或將閉店。復旦舊書店藏在菜市場二樓的角樓裡,是復旦學子、新老讀者20多年的舊友。12月24日上午10時許,澎湃新聞記者來到了復旦舊書店。記者看到,狹小的復旦舊書店內略有些擁擠吵鬧,七八名讀者正在店內選購書籍,街道和消防的工作人員正在店內檢查安全設施。舊書店的店長張強告訴記者,租賃合同將於2020年12月31日到期,所在樓宇可能會被街道回收進行整體規劃改造,「如果合約不再續籤,舊書店就將正式關門謝客。」
  • 不斷走向偏遠的香港「二樓書店」
    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不少內地的讀書人從香港的二樓書店中淘到一些稀見的舊書刊,紛紛撰文介紹,吸引了更多的書蟲登門尋寶。從昏暗的樓梯拾級而上,或者搭乘狹小的老式電梯,進入逼仄的書店後,在密密麻麻的書堆裡翻檢,一旦發現夢寐以求的舊書,那種喜悅真如阿里巴巴打開了寶藏之門。二樓書店,被籠罩在文字的光暈裡,有一點神秘,甚至有一點點神奇,成了香港文化的一道獨特風景。
  • 為大學周邊街區留下一家舊書店,可好?
    也正因如此,那些財務健康、經營良好的舊書店由於非經營因素而被迫關門的話,也顯得格外可惜。 位於上海市政肅路55號菜場二樓的復旦舊書店,滿足了懷舊的愛書人的一切美好回憶:吱吱嘎嘎響的樓梯、密密匝匝的舊書堆、嗡嗡作響的老式吊扇……也許正是因為這種純粹的原生態,讓這家老舊的書店在如今遍地裝修精緻的網紅書店中顯得格外的樸實和稀有。
  • 香港的「二樓書店」
    當時的香港,是內地、臺灣、香港、澳門乃至東南亞地區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出版的中英文書刊的聚散地,至今也仍然是,這樣的聚散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二樓書店」才得以實現的。長期以來,「二樓書店」為香港和海內外讀書人所提供的稀見資料,指示的治學門徑,是便捷的、充分的,也是數量巨大的。至少在我,有許多夢寐以求的舊書,不少研究題目的靈感,就是從逛「二樓書店」得來。
  • 蘇州的舊書店
    一樓出售新書及有關蘇州方面的書籍;二樓出售筆、墨、紙、硯、印材、古玩等;三樓出售舊書。三樓的舊書,據我翻看,無論如何,大抵是很貴的。其中也有一部分籤名本,價亦較貴。也有例外,像我淘到的鮑昌的籤贈本《庚子風雲》,就只花了十元錢,很難得。去歲以降,古舊書店三樓漸漸清理舊書,今存舊書止蕞爾之地。吾觀蘇州古舊書店搖身而變「蘇州今新書店」可待矣。
  • 神保町散策——— 二樓書店
    ●東瀛屐痕之十三    劉檸 作家,北京    說起「二樓書店」,國人首先會想到香港———旺角、銅鑼灣一帶有很多「二樓書店」,如田園書店、樂文書店等。五年前,被媒體普遍解讀為傳統書業「黃昏」隱喻的老闆被倒下的圖書砸死的事件,就發生在灣仔的一家二樓書店———青文書屋。據我所知,香港二樓書店「泛濫」的原因,主要是經濟因素,臨街的門面店鋪租金高昂,僅靠書的菲薄利潤難以承受,於是朝上發展,二樓、三樓、四樓,甚至有開在十一層的書店,誠可謂「高處不勝寒」。    神保町二樓書店也不少。
  • 淡淡黴味的舊書店
    但除去旅行清單上必去的地點之外,真正帶來意外驚喜的或許只是是某一家藏在街角的二手小書店。小編在美國小城閒逛發現的一家洗手間改造的舊書店泛著淡淡潮溼與黴味的二手書店在歐洲與北美大城市街頭十分常見,各種書店的主題也各有不同。如果有空和店主聊聊天,可以發現大學附近的舊書店的店主不少是文學愛好者,店裡也自然以各類小說為主。
  • 陳子善:「二樓書店」,香港的鬧市書香
    「二樓書店」是書店在香港最具特色的生存方式,也是香港的一大文化符號。它們星羅棋布於旺角、尖沙咀、銅鑼灣、灣仔等鬧市區,行色匆匆的過客不易看到,只因它們躲在樓上,有時二三十平米甚至一個書攤就是一家店。有論者稱「二樓書店」是「香港一片獨特的書業氛圍」(引自唐錚《「二樓書店」輾轉二十年》),我對此是深以為然的。
  • 品種最全的民營舊書店:上海小朱書店絕處逢生
    網友支持     小朱,五十多歲,大名朱鳳濤,21歲時,他就進入國營的上海書店四川北路舊書店賣舊書,在圖書界闖蕩30多年。他的父親也是這行出身,朱鳳濤算得上子承父業。從小在舊書堆裡長大的朱鳳濤,對舊書情有獨鍾。30多年裡,他先後開過20多家書店,最鼎盛的時候同時經營12家,其中也不乏新書店。
  • 上海復旦舊書店營業20年後或將關門?忠實讀者紛紛表達不舍
    然而,今年10月下旬,老闆張強接到一個消息:書店的一年期租賃合同將於12月31日到期,到期後不再續約,書店以及周邊部分店鋪空間將被房屋產權方——五角場街道城市網絡化綜合管理中心收回
  • 書店尋蹤|蘇州的舊書店(補遺)
    然而無論從書籍品質還是價格來看,都為蘇州絕大多數舊書店所難以媲美。總體來看,舊書攤所售書籍以近代尤其是現當代文學書籍(註:此處所謂「近、現、當代」概念,以鴉片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改革開放為界,僅為論述方便。前文同)為主,另有少量私人書信、近現代報刊及布票煙票等物。現當代書籍大抵10元2~3本,江蘇省六七十年代的稅花票、布票(5×8),一般10元一大張。近代時期的線裝書較少,價格亦可接受。
  • 小紅書走紅的舊書店,就藏在復旦大學旁!
    這兩年「寶藏書店」「魔都最美書店」等關鍵詞,讓這家舊書店在小紅書上意外走紅,吸引了很多人過去拍照!書店位於上海楊浦區政肅路55號,國年路菜市場旁,名字也很隨意,在復旦旁,所以就叫——復旦舊書店!周邊是菜場、網吧,第一次路過有99%的機率會錯過它,因為門頭真的很不起眼!
  • 英國舊書店
    如果說我對英國古董店是痴迷的話,那麼對英國舊書店則是纏綿。 喜歡版畫,必然會鍾愛藏書票;如果你要搜集藏書票,必然要往舊書店跑。 盡現英國舊書店品位的地方,是一進店便能感到撲面而來的情切——不僅因為那低調華麗的古色鑲書頁金邊的書籍。基本上開書店的人與逛書店的人都會有著莫名的默契,店員會像老朋友一樣儘可能地滿足你所有的需求。
  • 上海的實體書店不計其數,最值得一去的有哪幾家?
    在逛了若干家書店之後,我覺得到目前為止,最吸引我的有以下三家:一、開在教堂裡的書店——思南書局詩歌店思南書局詩歌店吸引我的並不是那裡的圖書,而是那裡的建築,因為這家書店所在皋蘭路16這家網紅書店開在一家菜場的樓上,店堂不大,算上閣樓也只有100平方米左右,但是每年圖書的交易量卻可以達到5萬本之多。
  • 衝繩小書店巡禮:開一家「理想的舊書店」其實非常困難 | 吉井忍的...
    「ちはや書房(後稱千早書房)」位於日本衝繩那霸市,此前我們拜訪過宇田智子女士的舊書店「烏拉拉」,從那走到縣廳大樓,往西走路大概半個小時就能輕鬆到達,附近還有個港口和海濱公園。我拜訪千早書房時心裡的期待度比較高,因為曾交流過的衝繩小書店店主們異口同聲讚揚它為「理想的舊書店」。
  • 永恆的舊書店
    書店主人對來到店裡的任何學者都泰然處之,因為他們的工作就是與學者往來,為學者們搜尋書籍,最後幫學者們處理書籍——一種很好的循環。而書店也是小小的創造邂逅奇蹟的空間,一個微型沙龍。櫃檯內的主人收書、選書、擺書,由此吸引來的人,多半也有某些共通的趣味。科普蘭後來沒有挑到中意的版畫,說半年後自己還要和夫人去東京訪學一段時間,不知後來他在東京收穫如何。
  • [大家]舊書店還有沒有未來
    但舊書店裡一個人都沒有的時候也有,甚至還是常態。十年前我來廣州,文津閣是我去的第一家舊書店。當時中大西門那一排臨街小鋪還沒有拆,書店兩三家,文津閣有一樓門面,以折價書為主,從逼仄的樓梯上去,二樓則是古籍舊書。
  • 開了20年的復旦舊書店牽動讀者心,店主張強:擺地攤時沒想過有今天
    但書店開到今天,不再是解決溫飽,而是真心想為喜歡這裡的讀者,為文化事業做點貢獻。」 今天(24日)下午,張強與五角場街道相關負責人見了面。他告知記者:「街道方面的態度很積極。」在復旦舊書店所在政肅路一帶新的規劃方案作出前,書店預計還能繼續維持經營。同時,街道方面的表態讓他相信,未來被保留的「可能性比較大」。
  • 日本東京疫情停業標準很奇怪,舊書店要關門但是一般書店卻不用
    好比政府覺得「書店」可以繼續營業,然而「舊書店」卻應該要關門休息,原因在於政府認為會去舊書店找書的人都是興趣使然,屬於生活中非必要的消費行為!雖然舊書店心理非常不平衡,不過為了防疫還是選擇遵照政府的指示了…… 東京公布應該停業的具體行業別名單引發爭議!
  • 香港二樓書店:堅守鬧市的文化綠洲
    穿過燈紅酒綠的街道、沿昏暗的樓梯拾階而上,如果不是牆壁上貼著書目推薦,很難想像這是去一家書店。數百米的旺角西洋菜南街,分布了十幾家這樣的書店。它們依次坐落在沿街舊樓的樓上,唯一的標識是與化妝品店、金店並排的大字招牌。它們,就是香港特有的文化標誌之一——二樓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