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百強城市2020名單,北上廣在內,緊隨其後的居然不是成都

2020-09-16 西安玩樂挖掘機

旅行是從一個煩惱的地方到另一個煩惱的地方,美了一雙眼睛,苦了一雙腳,累了一顆心。

給大家介紹了這麼多期的旅遊景點,或許就會會人在想,旅遊行業到底能給一個城市帶來多大的收益呢?當然這方面的具體數據我們是很難清楚知道的,但是可以通過一些排行來間接的反應這些數據。

我們都知道,這幾年我國整體經濟速度發展是極為迅速的,雖然仍舊是發展中國家,但是很多國家地區都在感嘆,我國的速度現在已經絲毫不亞於一些發達國家的水準。同時,國家綜合水平的提升肯定離不開城市的發展,而且通過我們每年的城市數據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一點,同時在世界上還會一個城市榜單排行榜,在這裡面也能看到我國一些城市數據上的提升,就拿2020年聯合國公布的亞洲百強城市排行榜單來看,我國的四個老牌城市(北上廣深)毫無意外的再次進入了榜單前十名,同時還有香港行政區。


然後看到這個榜單的時候,或許很多的朋友還會有一絲的驚訝或者是不解,緊隨著這幾個老牌城市的居然不再是成都了。可能一些經常看到時事新聞或者瀏覽我國年終的城市排行名單的讀者可能知道,在我國一直以來都有一個這樣的規律,前四名一直是那四座老牌城市來回爭奪,而接下裡的位置就是四川的省會成都,所以說這一次成都稍微靠後還是讓人們有些震驚的。


或許現在就會有人想,那不是成都的話會是哪一個城市緊隨其後呢,是近幾年有「黑馬城市」之稱的西安嗎,或者是河南鄭州,其實都不是,躋身這一個排行榜的城市是江蘇的省會南京。其實仔細想一下,南京能夠登上這個百強名單的排行榜,而且名次依舊靠前也是有著道理存在的。


雖然南京市現在的發展與一直被稱為江蘇區域內的「經濟強市」蘇州來說,還有著些許的差距存在,但是有一點我們要說的是,南京這幾年的發展速度是顯而易見的,正在以超快的速度將這些差距縮小,而且它的綜合實力在國內也是數一數二存在的。

同時南京還是我國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城市,而且也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習俗,從這些方面也讓南京的旅遊行業有了一個很大的發展,從而也間接地推動了南京城市經濟的發展。

不知道你心目中的百強城市是哪幾個呢?歡迎下方評論。

往期精選

相關焦點

  • 亞洲百強城市2020名單,北上廣依舊在內,其後的居然不是成都
    同時,國家綜合水平的提升肯定離不開城市的發展,而且通過我們每年的城市數據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一點,同時在世界上還有一個城市榜單排行榜,在這裡面也能看到我國一些城市數據上的提升,就拿2020年聯合國公布的亞洲百強城市排行榜單來看,我國的四個老牌城市(北上廣深)毫無意外的再次進入了榜單前十名,同時還有香港行政區。
  • 2020亞洲百強城市排名:「北上廣深」齊聚十強,南京排名11
    前段時間,聯合國人居署(UNHABITAT)發布了2019-2020亞洲城市的百強榜單,在榜單中,我們國家一共有38座城市上榜,數量超過三分之一,如此多的上榜數量也說明了目前中國城市在亞洲地區的巨大競爭力優勢。那麼這些上榜的城市排名究竟如何,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吧。
  • 「2020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發布 百強城市GDP總量佔全國70.23%
    【「2020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發布 百強城市GDP總量佔全國70.23%】今日,華頓經濟研究院編制的「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在上海發布。
  • 2020亞洲百強城市發布,北上廣深強勢衝入前10,這座城市緊隨其後
    每年都有各種榜單,從多個維度,來幫助我們分析國內(包括國外)城市間的發展與競爭。在由聯合國人居署(UN HABITAT)發布的2019年—2020年亞洲城市100強名單裡,今年我國共有38座城市入選。
  • 中國餐飲百強:百勝居首 小肥羊緊隨其後
    紅商網訊:日前,中國烹飪協會發布了2010年中國餐飲百強經營狀況分析報告,在最新公布的百強餐企排名中,包頭市小肥羊、小尾羊、草原牧歌三大火鍋企業躋身前20強。  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餐飲百強企業營業額為1395.84億元,同比增長11.69%,佔全年社會餐飲收入的比重為7.91%。
  • 2020年亞洲百強城市,中國城市大放異彩,南京讓人意想不到
    各位小夥伴們2019年至2020年度,由聯合國人居署發布的,亞洲百強城市排行榜新鮮出爐了,你知道我國各大城市的排名情況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當然我國許多城市也都紛紛上榜,尤其是我國的一線城市都名列前茅,我國的香港排名第三,上海第四名,北京第五,廣州第七、深圳第八,前十名中有五座中國的城市,可以說成績非常喜人了。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新一線和二線城市也都排名不低。南京、武漢、臺北、成都,都在前二十名以內。
  • 2020亞洲百強城市出爐,北上廣深穩居前十,你所在城市排第幾
    亞洲地區大部分國家目前都還是發展中國家,不過也還是有幾個發達國家,就比如日本和韓國,都發展得比較好。我國雖然早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因為人口眾多,平均下來排名並不靠前。但是我國還是有很多城市發展得很不錯,並不弱於一些發達國家的城市。
  • 2020亞洲百強城市出爐,北上廣深強勢入圍前10,中國城市表現搶鏡
    聯合國居住署(UNHABITAT)公布的2019年至2020年亞洲城市100強中,中國有38個城市入選。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比去年上榜的中國城市有哪些變化。2020亞洲百強城市出爐,北上廣深強勢入圍前10,中國城市表現搶鏡!
  • 2019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發布,這次不是蘇杭,而是杭蘇了
    9月23日,2019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發布,前10 位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蘇州、成都、天津、武漢、南京。除了北上廣深這4個無可撼動的一線城市外,同處長三角的杭州和蘇州分列第5、6位。成都、天津、武漢緊隨其後,競爭激烈,南京首次衝進前10。
  • 2020中國百強城市排行出爐:杭州位居第五,成都排名第十
    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是由華頓經濟研究院根據經濟和非經濟(軟經濟)為指標,發布的一個城市排名。近日,最新的2020中國百強城市排名也已出爐:杭州位居第五,成都排名第十。我國一共有337個地級以上城市,這些城市之間的發展還是存在著很大差距。
  • 亞洲城市100強出爐,廣東江蘇各有4城入選,蘇州排名果然強勢
    近日,網絡上流傳的一張城市名單火了,據說這是聯合國發布的2019年——2020年亞洲城市100強名單,也不知道真假,但是卻在網友中引起了熱議,許多網友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有人認為這份名單非常合理,實至名歸,也有網友認為,聯合國根本不了解中國,多這份名單持不同的意見。
  • 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北京排第一,亞洲城市百強榜北京能排第幾呢?
    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 「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不單看GDP排名,而是綜合GDP、居民儲蓄、財政收入等硬指標和環境、科教、文化和衛生等軟指標。
  • 廣東再造一個深圳,馬雲投50億,劉強東砸300億,華為也緊隨其後
    說到我國比較發達的4個城市,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了,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這些地區的經濟,已經出現了飽和的狀態,很多網際網路大佬都會把目光放在其他城市,比如說東莞這樣的城市。其實東莞這些年,旨在向科技型城市轉型,成為了我國的新一線城市,如果按照這種速度發展下去,那麼東莞未來說不定可以成為第2個深圳,除了經濟發展快以外,東莞的地理位置也很優越,東莞周邊有很多發達的城市,有便利的交通運輸網,坐高鐵的話,只要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達香港,再加上這裡房價比較便宜在東莞有這麼一個小鎮,可以說非常厲害,讓馬雲投了
  • 全球宜居城市百強2018最新上榜城市 全球十大最宜居城市名單
    全球宜居城市百強2018最新上榜城市 全球十大最宜居城市名單  最近,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公布2018年全球宜居城市排名。此份報告根據穩定性、健康醫療、文化與環境、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對全球140個城市進行排名。
  • 2020年上半年GDP百強城市名單及地域分布情況
    今天我查看了一下網絡上的相關數據,發現隨著更多城市的持續跟進發布,目前2020年上半年GDP百強城市業已基本發布完整。今天,我們就來進行一下相關的分享。一、2020上半年GDP20強城市名單開頭還是先來回顧下此前已經安排過推送及解讀的上半年GDP20強城市名單。
  • 2020全國新一線城市排名出爐
    根據該排行榜,2020年,15個進入「新一線」的城市依次是: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鄭州、長沙、東莞、瀋陽、青島、合肥、佛山。需要說明的是,2013年,《第一財經周刊》首創了「新一線城市」的概念,以城市中的商業魅力和線上數據所反映出的人口活力來重新評估城市。非官方排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 2020年新一線城市排名出爐,德陽居然低於綿陽,成四線城市!
    在今年的榜單中,一線城市的座次維持了「北上廣深」的格局。15座新一線城市依次為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鄭州、長沙、東莞、瀋陽、青島、合肥、佛山。 成都再次位居「新一線」城市榜首,這也是成都第五年蟬聯「新一線」城市榜首。
  • 人才帶動短租需求「逃離」北上廣 成都躋身國內分享住宿城市前三
    同時,成都也以7.2%的高增速成為2017年房客入住天數佔比增長最快的城市。此外,由於背靠「水鄉」、「古鎮」、「古寨」的城市休閒遊逐步取代看海、看景點的傳統玩法,昆明、成都等擁有諸多「古鎮」的城市再次成為旅遊消費的主流。
  • 成都獲評2020新一線城市No.1!四川還有這些城市上榜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陳昶)5月29日,新一線城市研究所《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在上海發布。該榜單通過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指標對中國內地337座地級及以上城市進行評估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