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茶高手告訴你什麼叫好茶!

2021-02-17 杭州人社

日前,在進化鎮吉山村內,由蕭山區人力社保局、區農業局、區總工會、區茶文化研究會主辦,蕭山技師學院(籌)、區茶葉協會、建長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承辦的炒茶技能比武大賽在這裡拉開帷幕。

26位炒茶高手

比拼湘湖龍井炒茶手藝!

高手過招,

勇者勝!

來看看高手們都是怎樣炒茶的吧!


 比拼內容

2個小時內完成1公斤黃金芽(吉山村是蕭區唯一種植黃金茶的地方)的現場炒制。

這也是首次將黃金芽作為原料,

進行現場炒制。  


一口直徑一米的大鐵鍋。

step1.選手們先往鍋內塗上了一層炒茶專用的烏楸油;

step2.三四分鐘後,觸摸一下大鐵鍋的鍋底,見已有些發燙了;

step3.便把剛篩選好的茶葉一點點地倒進鍋裡,雙手開始翻按、搓揉著青葉;

step4.20多分鐘後,大鐵鍋的溫度開始上升,選手們的雙手依然一刻不停地在鍋中翻轉著碾壓揉搓葉片;

step5.半個小時過後,現場就聞到了陣陣濃鬱的茶香味。


問題來了!

炒茶的鍋很燙,

可選手們都不戴手套?


選手們說,一般情況下,炒茶是不戴手套的,因為這樣不但會影響茶葉的質量,更會影響其外形。為了能炒好茶,自然而然練就了「鐵砂掌」。炒茶師傅沈曉說,當初他剛學炒茶那會最多的時候手上起了15個水泡。 


炒茶是有訣竅的,

每個動作都有它特殊的含義。 

讓選手們來告訴你真正的炒茶小訣竅吧!

●「拋」的動作要如綠泉湧出,熾熱的茶葉快速鬆散,連拋三五下,水分散發掉,鮮葉的溫度就降下來,以免出現焦苦氣。 

「壓」和「推」的動作是為了把鮮葉壓出小魚乾似的扁平狀,並令它身腰挺直;為了磨去茶芽上的茸毛,邊推壓,

還要邊增加手、茶和鍋壁間的摩擦,這就是「磨」字功,可以讓茶芽光滑,倒入茶勺時甚至能聽見爽潔茶芽碰撞時發出的簌簌聲,這是有毫毛的茶葉所不能比擬的。 

「抖」的動作要像孔雀求偶時搖動滿身羽毛一樣輕靈,這是最考驗炒茶師傅功力的一個動作。「抖」這個動作是為了卸去三分壓磨之力,讓那僅有的一片葉牢牢攏住芽心,裡面又是透氣的,有利於衝泡時香氣的發散。 

2個小時的比賽時間結束,評委們對各位選手的茶樣進行現場審評,由分數高低評出名次。按照外形25分,湯色10分,香氣25分,滋味30分,葉底10分這一評分標準,最終,來自杭州九清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陳麗利獲得了奪冠。   

陳阿姨今年74歲,是參賽選手中年紀最大的,她炒茶已有36個年頭。為了準備這場比賽,陳阿姨下了一番功夫。「手工炒茶憑的是手感,雖有經驗但也要勤加練習。」陳阿姨說,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而對於一個炒茶工來說,最大的快樂莫過於看到自己炒出來的茶葉能使別人品嘗的時候得到身心享受了。 


比賽現場,還出現了不少年輕人的身影。區二職的沈鑫匯與來自蕭山技師學院(籌)的吳曉楠分別獲得了第六和第十的好成績,這對年輕炒茶手來說是莫大的鼓勵。「因為喜歡,我參加了學校開設的炒茶興趣小組,一年的堅持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接下來我還會繼續學習傳承這門手藝。」吳曉楠說。   

相關焦點

  • 101歲奶奶是位「制茶高手」,親手種茶、採茶、炒茶,長壽秘訣就在茶裡
    奶奶,你家還有米嗎??還是種茶、採茶的高手我們的記者小哥完全跟不上楊奶奶輕快的步伐一芽兩葉最標準楊奶奶告訴我們標準的採茶標準是【一芽兩葉】茶葉製作【殺青】這一關鍵步驟的把關人就是101歲的楊奶奶鐵鍋加熱後溫度上升到120多攝氏度倒入茶葉楊奶奶用手在高溫的鐵鍋裡不停地翻炒茶葉
  • 首個「國際茶日」,炒茶高手鐘山PK
    揚子晚報網5月21日訊(記者 徐昇)茶葉在手中嫻熟地翻炒、抖動,歷經殺青、揉捻、炒制等幾道工序,一鍋又一鍋炒制的茶葉新鮮出爐,頓時茶香四溢……5月21日首個「國際茶日」,2020江蘇省手工炒茶暨南京市雨花茶手工炒制大賽在鐘山風景區舉行。
  • 杭州舉辦西湖龍井茶炒茶王大賽 32位炒茶高手過招
    2020年西湖龍井茶炒茶王大賽現場。 錢晨菲 攝中新網杭州3月28日電(錢晨菲)28日,「2020年西湖龍井茶炒茶王大賽」在杭州市西湖區舉行。錢晨菲 攝「高檔西湖龍井全靠炒茶工用手在光滑的特製鐵鍋中,不斷變換手法炒制而成,包括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壓、磨等十大手法。」西湖龍井茶產業協會會長商建農表示,炒制時要根據鮮葉大小、老嫩程度和鍋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斷變化手法,非常巧妙。據悉,2008年西湖龍井茶製作技藝成功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加以保護。
  • 村主任加入炒茶技師比拼 西湖龍井炒茶高手「對決」獅峰山
    記者 李忠 攝杭州日報訊 外形扁平、香氣濃鬱、湯色清澈,第一場5號選手總分88分……昨日,2020西湖龍井茶手工炒制炒茶技師考核評定在獅峰山炒茶中心舉行,來自西湖風景名勝區和西湖區的30位西湖龍井炒茶技師參加現場「PK」。
  • 炒茶要放油嗎?有什麼禁忌
    近年來,隨著短視頻的興起,網傳炒茶放油再加入適當的牛奶就會變成美味的焦糖奶茶的。大家不免也產生了一些疑惑;炒茶要放油嗎?炒茶葉的禁忌是什麼呢?就讓我來告訴你吧。一、炒茶要放油嗎炒茶要放油嗎?網上說的焦糖奶茶的做法,其實也沒有必要相信的,一切都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說明的啊,我們需要的是擁有自己獨特的判斷力。其實大家不用擔心啦,炒茶是不用油炒的,直接將茶葉放入炒茶的鍋中,均勻受熱後水分蒸發,再加工成型就是你喝到的茶葉了。
  • 西湖龍井明前茶這麼火爆,苗妹心動了也來釆茶、炒茶
    每年的這個時節西湖龍井的明前茶都是非常火爆的。西湖龍井主產區正宗明前茶每年不是一茶難求就是拍出天價。今年西湖龍井明前茶的預定價格己經到5000一斤,且訂單秒光。雖然西湖龍井明前茶很好喝,卻不是我們每個普通老百姓都能消費得起。
  • 看過炒麵炒粿條,你有沒有看過炒茶?在潮安區登塘鎮有一種炒出來的茶叫炒仔茶
    看過炒麵炒粿條,你有沒有看過炒茶?
  • 在茶飲未來一片叫好的聲潮中,鹿野茶事告訴你該如何跟上浪潮
    這個問題有點像家長問老師讓小孩子學什麼才藝比較好,是小提琴、鋼琴、書法、繪畫還是西洋棋?自2001年起,我國茶飲料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並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中國的茶飲消費群體將近 5 億人,佔總人口的 36%,其中城市消費者 2.54 億,農村為2.14 億,相比人口總數遠未飽和,潛在消費人群(尤其是年輕一代消費者)還大有人在。
  • 茶有益!炒茶有大益?茶友你片面了
    「中國人還有什麼是炒不上去的?」這是之前討論大益茶時粉絲的一個留言,看著莫名有點喜感,但細想又確實如此,畢竟連「板藍根」、「食醋」等這類日常低價品在特殊時期都能炒至「天價」,中國人這方面的「能力」還是毋庸置疑的!
  • 資興:炒茶能手秀手上「功夫」
    紅網時刻5月21日訊 (通訊員 李陽 林依娜 龍子非)5月20日,資興市回龍山瑤族鄉金井茶場舉辦了手工制茶競賽,20名手工制茶高手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裡進行「手上功夫」的大比拼。選手們將新鮮的茶葉倒進鍋內進行翻炒殺青、揉捻做形、烘焙制幹,茶葉獨特的香氣頓時在賽場上彌散開來。
  • 小罐茶背後的「炒茶人」什麼來路?
    有好事者開始計算:8位制茶大師手工製作、一位大師一年炒2.5億的茶、每位大師一天要炒1466斤鮮茶葉……對比之下,一般的手工炒茶師傅一年只能炒30斤左右鮮茶葉。小罐茶真是大師們手工炒出來的?年銷20億是誰「炒」出來的?究竟是誰炒?
  • 叔侄仨揚名浙江炒茶武林
    這個小山窩怎麼會如此高產炒茶高手呢?當天下午,記者就前往一探究竟。名師指點傳承正宗手法3月22日11時左右,記者見到盛毅永、盛偉永時,他們剛回到位於梅渚農產品加工園區的群星茶業有限公司。不一會兒,盛品堯也從旁邊的誠茂實業來到了這裡。說起他們的成就,一致說忘不了他們的師父——西湖區翁家山村的翁永泉先生。翁家山村處於獅峰山與龍井山地帶的中心。
  • 問茶·炒茶南糯山
    原始生殖崇拜來自於農耕文明及冷兵器的歲月,僾尼人女子承擔起了採集、種植、繁衍等生存使命;僾尼人男子是保護部落的勇士,這是源自古老文明的榮耀與生命的讚歌。「龍巴門」是陰陽符號,是歸屬,也是吉祥的祝福。我虔誠地踏入了這神秘的「龍巴門」。 親手炒茶與揉捻南糯山喚醒了我對「南糯白毫」的記憶,它的回甘立刻與茶山雲霧連在了一起。
  • 炒茶大王最愛的雨前龍井
    老萬說,「沒辦法,高山茶就是比平地茶好。「老底子「夜半歌聲」炒春茶的日子老萬18歲那年,應徵入伍,來到上海虹橋機場當兵。值守5年,退伍回村,結婚成家,然後與妻子傅珍英走上漫漫茶路。兩人就像歌裡唱的那樣:採得茶來滿山香,你追我趕不怕累,敢與老天爭春光!
  • 安溪茶企百萬重金激勵制茶高手 共建匠心交流平臺
    品評會  作為「中國烏龍茶之鄉」、名茶安溪鐵觀音的發源地,多年來,福建安溪連續創造了茶葉單價、茶農收入、涉茶總產值、茶業品牌價值、傳統市場佔有率和電子商務市場佔有率等多項全國第一,並連續8年居全國重點產茶縣第一位,已然成為中國茶產業的一面風向標。
  • 普洱茶炒茶內幕
    行內人告訴記者,現在不僅是大廠茶價飆升,就連小品牌也一致看漲。一大早,五六個採茶人同時爬上一棵茶樹採摘,收茶人在樹下或坐或站,焦急地等待春芽被摘下來。  在這個「瘋狂」的搶菁季節裡,買茶的人甚至比賣的人多,進山的土路從早到晚都是煙塵滾滾的。茶藝樂園(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國璋剛從雲南回來,對此深有感觸。他告訴記者:「收茶的人是用麻袋裝著現金,睡在茶農家裡,搶收春芽的。」
  • 小罐茶屬於什麼檔次的茶2020年小茶罐最新價格
    小罐茶什麼檔次的茶 小罐茶統一等級,是高檔型茶,銷售市場價格對比一般茶貴。 小罐茶,每一罐都是高手經典作品,買小罐茶,不管內行人還是初學者,都能閉著眼睛放心飲用。 小罐茶喝的注重一罐一泡,科學研究分析,不但食用簡單、便捷,更保證了每一煮茶的口味恰如其分。一罐一泡,手與茶零接觸,不但食用更衛生,接待貴客也更顯尊重。
  • 穿越者必備知識系列之炒茶,品一口明前茶的餘香
    各位穿越者們,如果大家穿越到宋朝之前,很不幸地告訴大家,大家喝不到今天我們喝的茶。唐朝人的茶,會往裡面加蔥姜蒜和香油之類的進行調味,他們稱之為煮茶。各位穿越者看了一定會大叫:這是什麼黑暗料理。那麼,為了各位穿越者能喝到一口真正的茶,小編今天就向大家分享一下茶葉的製作。首先時原材料的收集,就是茶葉和鍋,不過唐朝的鍋不是現在這樣的,他們一般用鼎和壺,所以各位還要首先自己打個鍋。準備好材料就要開始製作了。
  • 國際茶日:炒茶高手決戰紫金山 「鐵砂掌」是如何練成的?
    荔枝新聞訊 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雨花茶製作技藝,提升雨花茶炒制技術人員技能水平,5月21日,在首個「國際茶日」到來之際,2020江蘇省手工炒茶暨南京市雨花茶手工炒制大賽  據悉,作為南京雨花茶的發源地、創始地,中山陵茶廠以發揚與傳承雨花茶手工製作技藝為己任,此次有5位鐘山雨花茶制茶匠人參加比賽,與來自各地的炒茶參賽者現場切磋交流,共同傳承發揚雨花茶手工製作技藝。
  • 為喝上健康放心茶半路出家學種茶炒茶
    近日,廣東省十大茶鄉博羅縣柏塘鎮不少茶農們都在抓緊採摘炒制羊年最後的雪片茶。該鎮茶農趙世堅晚上10點多依然在炒茶間裡炒茶。和柏塘鎮普通茶農不同,今年46歲的趙世堅老家在廣州增城,在柏塘鎮待了2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