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艦已經成為了海上強國不可或缺的利器,它甚至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但是對於中國來說,在遼寧艦之前,擁有自己國家的航空母艦一直是中國人夢寐以求的。
在近些年可以看出,中國在加速航空母艦的發展速度,甚至有些人會提出疑問,為什麼這時的中國要加速航空母艦的發展呢?
航空母艦的出現
1918年,隨著由一艘客輪改造成的航空母艦下水後,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誕生了,它的誕生也成為了世界航空母艦的模板,從而讓人們意識到了飛機可以出現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並且成為了改變了當時人們對船艦上只能放大炮的想法。
二戰中大顯身手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航空母艦的改良,使得航空母艦在二戰前期成為了海上強國的最愛,列強們紛紛開始以航空母艦為主展開了新的一輪軍備競賽,在這期間誕生了很多有名的航空母艦,美國的約克城級航空母艦、日本的翔鶴級航空母艦、英國光輝級航空母艦,都是這一時期的傑作。
在二戰中,航空母艦更是成為主角之一,英國憑藉著航空母艦多次挫傷義大利的艦隊,而德國甚至也畏懼英國的海上實力。
而最著名的二戰航空母艦大戰,無疑就是美日之間的戰爭,日本依靠航空母艦成功偷襲珍珠港,之後雙方在珊瑚海海戰中更是戰爭史上航空母艦編隊在遠程距離上以艦載機為首的首次交戰,並且使得日本海軍第一次嘗試到了失敗的滋味。
說到二戰的航空母艦大戰,就不得不說中途島海戰,美國參戰航空母艦數為3艘,而日本參戰的航空母艦數量更是高達8艘,不得不說,雙方都拿出來自己的最強航空母艦,但最終美國以少勝多,擊沉了日本四艘主力航空母艦,從而取得關鍵性的一戰。
而馬裡亞納海戰更是歷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艦對決。
二戰也為航空母艦的發展和地位,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從而徹底進入航空母艦的時代。
二戰後發展
二戰後,很多國家也意識到了航空母艦的重要性,但是真正能夠建造航母的國家卻沒有幾個,即使能建造航母,也會被高昂的製作成本及後期維護成本嚇退。
但是在二戰之後,在美國先進科技的引領下,航空母艦也經歷了成長,現在的航空母艦排水量甚至可以達到十萬噸以上,而且有著世界上最先進的電磁彈射,這讓很多國家都看到了航空母艦的依舊代表著海上最強的戰鬥力。
中國的航母夢
說起中國的航空母艦夢,真的有近百年之久,一直到2012年9月25日,當第一艘航空母艦交付到海軍之後,中國的航母夢才真正地實現。
在中國,隨著1894年的甲午海戰失敗,中國這個亞洲第一的海軍一落千丈,從此一直被世人認為中國海軍實力非常弱,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1928年陳紹寬司令的建造航空母艦計劃,但是這一計劃,對於當時軍閥混戰的中國而言,根本就不現實。
新中國成立之後,也有很多人提起建造航空母艦的想法,但是當時國家經濟的困難,高昂的製作成本和技術的落後,使得航空母艦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是一種奢望,而在1970年,我國的航空母艦才有了真正的討論,並曾經製作過工作方案,只因為種種原因才被擱淺。
如果當時真的有了航空母艦,我想無論是西沙群島自衛反擊戰還是南沙海戰,越南都不會跟中國挑起事端,因為航空母艦足以威懾它們。
加緊步伐的中國
步入21世紀,中國的經濟已經在騰飛,而海上力量卻依舊處於薄弱環節,於是建造航空母艦的計劃再次提上日程,中國雖然有心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艦,但是這樣時間太長,在很多方面我們的航空母艦都是零經驗,所以最快的辦法就是購買現成的航空母艦,而這時一個身影便走進了中國人的視線——瓦良格號。
瓦良格是蘇聯建造的,但是在蘇聯解體後,瓦良格號的建造工程被迫中斷,而經濟實力有限的烏克蘭也不打算再建造這艘航空母艦,於是1999年中國便將這艘未完成的航空母艦購買,可在託運回國的路上,被西方國家阻攔,以至於2002年才真正的運達大連港口。
在經過一系列的研究之後,2005年瓦良格號開始接受更改和繼續建造,從而在2012年正式交付海軍,而這一時刻航空母艦的已經有了94年的歷史,而中國已經落後海上強國94的時間。
就在遼寧艦的已經形成戰鬥力的時候(雖然是科研訓練艦),我們國家自己建造的航母已經正式開建了,而且僅僅41個月之後,就在大連正式下水,這樣的速度可以說遠超歐美等國家的建造速度,在2019年12月也已經正式交付海軍,並命名為——山東艦。
就在山東艦交付不久之後,很多人都認為中國的航空母艦建造速度有點快的時候,傳出了正在建的航母003號已經進入最後階段,將在不久之後可能就會下水,這樣的建造速度讓歐美等國家都感到震撼,曾經的海上強國將會再次崛起。
綜上所述,其實中國近些年來加快步伐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艦,很大意義上是因為中國的海上實力確實相比其它國家來說弱很多,並且中國有著全球第四的海岸線,300萬平方公裡的海洋面積,在南海之上,還有很多國家佔領著我們的領土,而航空母艦就是我們彰顯海上力量的最佳武器。
我國在航空母艦上本身就起步晚,所以步子一定要邁得大、邁得快,因為海上的問題還有很多等著航空母艦去解決,真心希望我們的國家能夠越來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