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自己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有了些許變化,但是做得還很不到位,存在很大的誤區,值得自己反思。
一、評價太模糊
語文課堂以朗讀為準,有的學生讀得比較好時,我就會誇獎道:「讀的真棒」「讀的太好了」。學生讀得好在哪裡呢?不得而知。
反思:評價語缺乏針對性、準確性,學生不清楚自己「棒」在哪裡。朗讀課文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標點的停頓、語速的快慢、預期的把握、情感的體現、語音的標準、字音的正確、語言的連貫等。因此評價學生的朗讀時,從這幾個方面給予肯定或引導,學生才能明白朗讀時應該注意什麼,朗讀水平才能提高。這樣的評價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評價語太廉價
每次在深入理解文本或把握文章主旨時,都是把問題拋給學生,小組討論或自主獨立思考後,各抒己見。學生都能滿腔熱情地投身課堂、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但是由於我的廉價回應讓他們的自信心受到抑制。例如:在教學《散步》這篇課文時,我提問:對於本文的主旨,大家有哪些理解?經過討論後,同學們紛紛舉手。生1:本文營造了一家人互敬互愛、互相謙讓的和諧氛圍。祖孫三代在田野散步,面對分歧,「我」尊重母親的選擇,而母親又尊重孫子的選擇,一家人互敬互愛、互相謙讓,和諧美滿。生2:本文讚美了兒女對父母孝心的可貴,弘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美德。生3:本文表現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擔當和責任。中年人對上承擔著贍養老人的責任,對下肩負著培養子女的責任。精彩的發言博得了全班同學的熱烈掌聲。學生自信滿滿地等待著老師的評價。這時下課鈴響了,我評價道:「回答得非常不錯,其他同學要向他們學習」。然後布置作業後就下課了。就這樣,回答問題的學生也在急切的盼望中失望了。
反思:學生參與課堂的熱度來源於自己的勞動付出能得到等量的回報,得到老師和同學積極的認可和肯定。評價時應指出回答好在哪些地方,不足在哪些方面,詳細可觀的點出學生的閃光和不足之處這樣能塑造學生的自信。學生滿腔熱情地回答出問題,等著老師的公平評價,我卻淡淡的一句「回答的非常不錯」。讓學生失去了繼續參與的動能,打擊了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三、評價太盲目
本學期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裡,田野裡,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賞析這段時,許哲同學說:「老師,這是對生命的踐踏,對環境的破壞。」我評價說:「你的想法很獨特,有自己的見解,能從環境的角度談這個問題很有創意。」
反思:下課後總覺得評價不到位,太過於盲目。學生能想出這點是對的,但是應給學生解釋說明,文章寫的小草,是園子裡,田野裡,是鄉村大自然中生長的野草,並非我們今天城裡的綠化帶和人工種植的草坪,所以理所當然不用提倡保護小草。那些野草非但不用保護,農民伯伯還要剷除他們種莊稼呢?我們人工的草地可不能在上面踐踏破壞,要愛護環境哦。這樣合理的解釋不但揭開誤解,還滲透了德育教育。自己評價存在的誤區是,只認為,只要對學生肯定了,表揚了,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調動動起來,不管學生思考是否到位,回答是否有可取之處,便亂表揚一起,這是錯誤的做法。如果表揚不能真正從學生回答的問題入手,只是盲目鼓勵,無謂讚賞,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教師的這種評價坦然處之。另外,一味表揚在無形中忽視學生的問題,例如價值觀的偏離、思想的迷失、觀念上的錯誤等,教師要適時的解釋說明或點撥,這才是對學生完整的教育。
總之,課堂上想對學生評價自如,還需自己不斷地去探究,大膽地去嘗試,積極的去學習,才能尋求更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