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池上營造文化米鄉

2020-12-15 華夏經緯網

雲門舞集在稻田中表演「稻禾」。(臺灣好基金會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民宿換鵝山房可看到高水平字畫。(黃麗如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動員令 要記得回家的路!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從單純的池上便當,到自行車族風靡的伯朗大道,以及話題不斷的金城武樹,臺東米鄉池上一直是焦點。不過,深耕臺東的臺灣好基金會顧問徐璐卻認為,這些話題是一時的、無法為這個土地帶來長久的影響,「我們要長遠地想,能為池上的孩子們留下什麼?能否營造永續議題讓返鄉子弟能深耕這塊夢田?」

    距離臺東市53公裡、地處臺東縱谷最北端的池上鄉,由於聚落位於大坡池上方,因而被稱為「池上」。在臺灣《中國時報》和正聲廣播電臺合作「新故鄉動員令」節目中,徐璐向主持人、臺灣《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輯張瑞昌娓娓道來初見池上的悸動,「6年前我和同事葉莉慧、李雅伶,一路從花蓮、鳳林到玉裡,當我們的車子駛入池上萬安小區時,我們3個人一致為它的美驚呼不已,讚嘆臺灣怎麼有那麼美的村莊。」他們對萬安村整片田園沒有一根電線桿的景致感到不可思議,興奮地說:「池上真美!」但在地人卻面面相覷,質疑地問:「真得有那麼美嗎?」

    池上是臺灣好基金會最早接觸的臺東鄉鎮,初次邂逅就覺得池上與眾不同,徐璐以萬安村大片農田沒有一根電線桿為例,「這是要多大的共識才有這種風景,幾年前有一個農民想要牽電線桿,周邊地主們聯合起來說服他一起來維持萬安美麗天際線。」

    池上農夫是很有想法的農夫。她指出,15年前梁正賢等人就開始有機米的栽植、進行池上米的認證;而看來平凡的農村卻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比方農夫張天助夫婦特別到臺北學習「卡內基」課程,在民宿「換鵝山房」可以看到書法家蕭春生的字畫,不少農家寫著一手好書法,穿梭池上街道端看門楣上的春聯筆跡,就讓人感受到此地的與眾不同。

    徐璐說:「池上一直有向上提升的力量,充滿文化與創意,臺灣好基金會很希望在地的子弟可以看到故鄉到好,對故鄉有自信。」因此,如何讓原本外流的人口回鄉、讓在外打拼的池上子弟看到故鄉的美好、回到故鄉打造永續的故鄉,即是臺灣好基金會的使命。

    所有小區營造都必須是在地人發動,徐璐不諱言,臺灣好基金會和池上人是夥伴關係,所有的決定都要有在地人認同、取得共識,她說:「我們很幸運,得到在地人的接納與信任,這種信任不是來自於辦活動,而是在和在地人建立感情,大家一路走來有默契與共識。」對臺灣好基金會來說,傾聽與蹲點調查遠比辦活動重要,唯有融入才知道地方的需要、才能激發在地的力量。

臺灣好基金會6年前開始在池上舉辦四季活動,在稻田中呈現的「池上秋收音樂節」將池上美麗的稻田景致推上了國際舞臺,徐璐說:「從陳冠宇、優人神鼓到雲門舞集,我們每一次活動,不只是想讓外人看見池上之美,而是要讓在地人對自己的土地有自信,知道自己的故鄉有多美!」今年的秋收音樂節將邀請天后阿妹在萬安村的良田間高唱土地之歌,預期將再創高潮。

    「今年4月臺東縣政府將萬安村周邊約175公頃土地列為文化景觀,必須有600個農夫同意,意味著600個農夫為保留良田美景、放棄任何硬體建設,這種決心與視野相當難得。」徐璐表示,未來臺灣好基金會將營造藝術村。目前規劃錦園村老房子作為藝術家駐村工作室,「多力米故事館」後的穀倉可整理成藝術空間。

    臺灣好基金會希望透過長期且深度的營造,喚醒年輕一代池上人的故鄉意識,一起營造有文化的米之鄉。

 

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責任編輯:邱夢穎

相關焦點

  • 臺東池上「稻田裡來了藝術家」
    「愛藝術的人種出來的米會不會更好吃我不知道,但是高雅藝術看多了,人會對自己要求更嚴格。」梁正賢認為,這是推廣有機農業的基礎。「育土也要育人,這才是『天人合一』的農業哲學。」在臺東,與美麗邂逅池上很小,當地人笑說,開車穿鄉而過,一路不堵車只要5分鐘。主要的街道統共就那麼幾條,大多數人選擇遊賞的地方也集中在幾處,早上剛在大坡池看日出時認識,午飯時段轉角又遇到,晚上還能湊在同一家杏仁茶店排隊。  這也就罷了,前天在臺東夜宿同一家民宿的陸生小夥伴,都能在池上排隊買奶茶時發現。夜間投宿各自入室,本不大會有交集,只因民宿老闆從機場先後接站後都送去鐵花村,才有了興盡而歸的同車相識。
  • 臺東池上「稻田裡來了藝術家」
    「愛藝術的人種出來的米會不會更好吃我不知道,但是高雅藝術看多了,人會對自己要求更嚴格。」梁正賢認為,這是推廣有機農業的基礎。「育土也要育人,這才是『天人合一』的農業哲學。」在臺東,與美麗邂逅池上很小,當地人笑說,開車穿鄉而過,一路不堵車只要5分鐘。主要的街道統共就那麼幾條,大多數人選擇遊賞的地方也集中在幾處,早上剛在大坡池看日出時認識,午飯時段轉角又遇到,晚上還能湊在同一家杏仁茶店排隊。  這也就罷了,前天在臺東夜宿同一家民宿的陸生小夥伴,都能在池上排隊買奶茶時發現。夜間投宿各自入室,本不大會有交集,只因民宿老闆從機場先後接站後都送去鐵花村,才有了興盡而歸的同車相識。
  • 池上秋收藝術節臺東上演
    池上秋收藝術節現場。 深圳特區報臺東10月28日電 (駐臺記者 陳晨)10月26日至27日,第11屆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在臺東池上舉行。臺灣好基金會和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共同邀請著名歌手齊豫、臺灣金曲歌王陳建年在豐收的金色稻田裡一展歌喉,為2500名現場觀眾帶來一場如詩如畫的藝術盛宴。
  • 臺東池上米 婚嫁新熱銷伴手禮(圖)
    臺東池上米 婚嫁新熱銷伴手禮(圖) 2008年05月23日 18: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鄉農會人員說,去年和前年熱銷的金屬米甕,裡面有1.5公斤裝的精選池上米,雖然沒有什麼宣傳,但有不少人遠從外縣市訂購,白米吃完後,米甕仍然可以留下使用,每月都有訂單。  因購買的人越來越多,金屬米甕又不易損壞,市場上銷售量漸減,去年鄉農會又研發出古樸的木質米桶,再度引發搶購潮。
  • 臺灣寫真:臺東池上「稻田裡來了藝術家」
    中新社臺東3月10日電 題:臺東池上「稻田裡來了藝術家」中新社記者 孔任遠 陳小願遵循節氣務農的臺東池上農民,如今多了個新時令--秋收藝術節。「舞臺位置的稻子要節前割,其餘節後割。」池上鄉民梁正賢指著照片對中新社記者說。
  • 臺東池上車站,車站是一座日光穿透的穀倉
    現在除了花蓮車站、臺東車站及幾個小站還陸續在進行改造工程之外,其餘的大多都已經改造完成或是進入收尾階段了。池上車站為三等站,並不是每一臺普悠瑪及太魯閣都會停靠此站,加上自強號班次不多,我選擇的抵達方式是先搭乘到玉裡車站或臺東車站後,再換乘自強號或區間車,這是最快的方式。
  • 臺東池上米赴陸開拓市場 農民放鞭炮歡送
    臺東池上米赴陸開拓市場 農民放鞭炮歡送 2013-01-14 08:16     來源:東南網     編輯:王思羽  據中評社報導,通過多項檢驗,臺東池上米9日上貨櫃,船運至山東省,臺東好米首次以貨櫃登陸,希望打開大陸市場。
  • 池上秋收藝術節臺東上演 齊豫陳建年稻田獻唱
    10月26日至27日,第11屆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在臺東池上舉行。臺灣好基金會和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共同邀請著名歌手齊豫、臺灣金曲歌王陳建年在豐收的金色稻田裡一展歌喉,為2500名現場觀眾帶來一場如詩如畫的藝術盛宴。
  • 【臺東之旅】臺東產好米 舊時皇帝池上米 如今新貴關山米
    臨近居於更北的是池上,這裡出產的池上米早已聞名遐邇,在臺灣日治時代,曾經作為日本進貢皇帝的米而被稱為「皇帝米」,關山鎮與其臨接,共享同一氣候與水土,稻米自然口感也極為相似,只是鎮名不同一為池上、另一為關山,米的名稱便有所差別。
  • 臺東池上大坡池,被遺忘的臺東十景,池上垂綸
    導語:臺東池上大坡池,被遺忘的臺東十景,池上垂綸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池上的悠閒從大坡池開始,夏季時間,池中的荷花又滿開,點綴了這片充滿綠意草澤地,她是池上的心。大坡池原名大陂、也稱大埤,曾以池上垂綸名列臺東十景之一。池上的美,吸引了文學大師蔣勳花了一段時間好好走過,他在花東縱谷寫下的片片詩歌,傳遞出池上的美。大坡池的美,也榮登了蔣勳老師池上日記的封面。池上這個名字由大坡池開始。
  • 臺東池上 | 稻田裡的音樂會
    這次嘗試也讓當地人深深體會到,結合美景和在地的人文特色,讓文化在鄉鎮深耘、發光,是一個可能實現的夢想。在這之後,越來越多的臺灣文化界、娛樂界、時尚界達人來到這裡,一方面駐鄉感受田園生活,另一方面也積極地參與池上活動的討論與執行。
  • 臺灣寫真:池上秋收割稻忙 齊豫放歌染穗黃
    中新社臺東10月27日電 題:池上秋收割稻忙 齊豫放歌染穗黃  中新社記者 安英昭 陳小願  每個人心裡有一畝田,用它來種什麼?臺灣作家三毛寫下名句:「種桃、種李、種春風」。26日、27日兩天下午,這首《夢田》的原唱歌者齊豫,在臺灣臺東池上鄉稻田之畔悠揚放歌,訴說自己心中那一畝田、一個夢。
  • 臺東池上:和蔣勳一起發現自然秩序
    原標題:臺東池上:和蔣勳一起發現自然秩序   「池上把我重新變成學生。」在臺東池上鄉駐村一年半,作家蔣勳多了一位老師:池上的自然和農民。這位年近70歲的作家,最近帶著新書《池上日記》,在臺東、臺北、新北等地分享他的「池上經驗」。   在他看來,池上不只是一個風景美麗的地方,還造就了上千公頃沒有汙染的成片良田。
  • 遇見臺灣|秋收池上藝術遍地開花
    因氣候適宜,雨量充沛,造就了聞名中國臺灣的優質池上米,由池上米所作的池上便當更是美味的代名詞。2010年,池上鄉入選臺灣「國際光點計劃」,命名為「池上光點」,是花東接待國際旅人的觀光遊憩景點之一。在了解了池上之後,我想非常有必要去感受下本屆#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的亮點。下面小編就整理了以下幾個方面,讓您全方位、多角度認識藝術,了解臺灣。
  • 臺灣有個鄉,匯集金城武大道、池上便當、伯朗咖啡(附美食民宿推薦)
    路過金城武大道,順著臺東197縣道繼續前進500米,便可抵達張志中的「豆芳華」手工豆腐坊。三年前,張志中到苗慄學習手工鹽滷豆腐技藝,卻發現很難找到像臺灣大豆(大豆品種)這樣優質的食材,當時,為了振興臺灣大豆產業,許多地方政府紛紛鼓勵企業與農民合作耕作。
  • 池上,一場流動的文化盛宴
    取典於古人焚松制墨的舞作,同樣與池上這個書法之鄉有關。「顛覆對農民刻板印象」練書法、學油畫、排戲劇、愛古董,農民盧美錡的愛好不可謂不文藝。人家可不是玩玩而已,就拿書法來說,一不小心就練了20年。雲門舞集最初在臺東劇院內演出《稻禾》時,林懷民曾邀盧美錡一家觀賞。投影中稻田的四時生長,讓她首次發現自家田地竟如此之美。盧美錡的丈夫葉雲忠也說,「是雲門幫我們張開眼睛」,「平時巡田都只看眼前的稻子,現在日巡三趟,眼界會往遠看,欣賞池上的美。」稻禾的美不僅如此。「不是說把演出做好,而是透過這個,得到不同的東西。」
  • 臺東池上火車站老式便當 「傳情」一甲子
    臺東池上火車站即將改建,8月19日地方特別舉辦千人包池上便當活動,讓舊站的古早味留下身影,見證歷史的軌跡。來源:臺灣「中央社」中新網8月20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一塊瘦肉片、一顆滷蛋,池上便當濃濃故鄉味,是臺東遊子的最愛。不變的古早味,滿滿的故鄉情,池上便當已傳情1甲子。「便當、便當」,當火車經過池上火車站,旅客早已站在車門前,準備買池上便當。熟悉的聲音提醒旅客,火車已經進站了,這種情況從日據時代至今依然。
  • 海岸、大道、人文藝術 臺東十大必拍景點推薦
    比西裡岸幾米園區比西裡岸是一處很純樸的阿美族部落,結合了傳統文化與創新藝術,除了有展示部落手工藝品和農特產品外,2013年七月,「幾米」品牌在臺東市與比西裡岸部落同時進行主題展覽,也協助部落從品牌塑造、環境場域、遊程體驗、餐點、商品、藝術創作等方面進行改造與多元發展。
  • 10月,到池上看秋收稻穗藝術節!▍這是一次關於地方創生的遊學!(報名中)
    越來越多的臺灣文化界、娛樂界、時尚界達人來到這裡,一方面駐鄉感受田園生活,另一方面也積極地參與池上活動的討論與執行。池上鄉農會碾米工廠是全臺灣最先進的碾米工廠之一,其出廠的良質米已經成為臺灣精品,不但連續蟬聯全臺灣稻米競賽三屆總冠軍,更成功進軍日本市場,池上碾米廠已成為臺灣生產良質米的「聖地」。
  • 臺東池上:花東縱谷的田園牧歌
    臺灣的雲層既濃又低,雖僅有三五百米高的山丘,看上去直插雲霄。留在雲霧中的山巔,給人以無盡的想像。 池上田園與中央山脈大坡池一角在火車站前的店鋪排隊吃池上飯包,在伯朗大道騎自行車觀風吹麥浪,想必是每個到達池上的人一定會做的兩件事。鄉內居民以漢人及臺灣原住民阿美族為主,產業則以農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