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秋收藝術節臺東上演

2020-12-16 SZNEWS

池上秋收藝術節現場。

深圳特區報臺東10月28日電 (駐臺記者 陳晨)10月26日至27日,第11屆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在臺東池上舉行。臺灣好基金會和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共同邀請著名歌手齊豫、臺灣金曲歌王陳建年在豐收的金色稻田裡一展歌喉,為2500名現場觀眾帶來一場如詩如畫的藝術盛宴。

金色稻田浸潤著飽滿的水氣,遠方的中央山脈雲霧繚繞,歌者以聲動人,對應山巒流雲,與風中稻浪起伏呼應,與天地萬物一起吐納,讓在場觀眾大呼過癮。近年來,為了向遊客呈現最美麗的稻田景觀,池上鄉努力將電纜電線地下化,表演舞臺周圍數百公頃的土地都沒有電線桿,稻田一望無際,風景美如畫。

臺灣好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表示,我們連續十多年堅持做藝術節,就是為了調動池上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和自主性,讓民間自己運轉並發展起來,用藝術和創意喚醒人與土地的情感聯結,這樣鄉村才會有永續發展的活力。

「我們也期盼,有更多遊客知道池上不僅有好山好水好大米,還有一流的文化藝術。」李應平告訴記者,多年來,「秋收藝術節」和「池上駐村藝術家計劃」等外部力量的介入,逐步將藝術、表演、文創等元素慢慢注入到池上,讓這片土地不再只是豐沃的稻米之鄉,還成為了一個遠近聞名的藝術之鄉。

演出當天,聞名兩岸的歌手齊豫登上池上的舞臺,她一連演唱了多首經典歌曲,包括《橄欖樹》《夢田》《鄉間小路》《一條日光大道》等大陸歌迷耳熟能詳的金曲,呼應池上綿延的金黃色稻海,讓歌迷們從心裡感受藍天、青山與大地帶來的力量。

「能夠在稻田裡歌唱,這個舞臺真的很棒很自然,因為自然的就是最美的,就應該把最美的風景、最美的歌聲獻給觀眾。」齊豫說。

相關焦點

  • 池上秋收藝術節臺東上演 齊豫陳建年稻田獻唱
    10月26日至27日,第11屆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在臺東池上舉行。臺灣好基金會和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共同邀請著名歌手齊豫、臺灣金曲歌王陳建年在豐收的金色稻田裡一展歌喉,為2500名現場觀眾帶來一場如詩如畫的藝術盛宴。
  • 遇見臺灣|秋收池上藝術遍地開花
    因氣候適宜,雨量充沛,造就了聞名中國臺灣的優質池上米,由池上米所作的池上便當更是美味的代名詞。2010年,池上鄉入選臺灣「國際光點計劃」,命名為「池上光點」,是花東接待國際旅人的觀光遊憩景點之一。在了解了池上之後,我想非常有必要去感受下本屆#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的亮點。下面小編就整理了以下幾個方面,讓您全方位、多角度認識藝術,了解臺灣。
  • 「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值得被框裱的美
    摘要:池上很美,藍天為幕,稻海雲鄉,是那種值得被框裱的美,也是秋收時節臺灣最好的風景。其實這些年,池上為世界所看見的理由,除了稻米和金城武樹,更有「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
  • 臺灣寫真:臺東池上「稻田裡來了藝術家」
    中新社臺東3月10日電 題:臺東池上「稻田裡來了藝術家」中新社記者 孔任遠 陳小願遵循節氣務農的臺東池上農民,如今多了個新時令--秋收藝術節。「舞臺位置的稻子要節前割,其餘節後割。」池上鄉民梁正賢指著照片對中新社記者說。
  • 臺東池上「稻田裡來了藝術家」
    遵循節氣務農的臺東池上農民,如今多了個新時令--秋收藝術節。「舞臺位置的稻子要節前割,其餘節後割。」池上鄉民梁正賢指著照片對中新社記者說。圖上,金黃稻田中央的舞臺上,舞者在稻田、遠山、天光之間表演。此圖曾被《紐約時報》刊登,如今放大立在街頭,成為池上名片。
  • 稻田藝術節:戶外藝術如何讓池上蜚聲國際
    隨著越來越多的明星來這裡落地建立工作室,「池上秋收音樂會」也變成一個傳統節目,每年會有不同的藝人前來演出。「池上秋收音樂會」選址在伯朗大道旁一望無際的稻田上,金黃稻穗的舞臺,人與自然、藝術相得益彰的存在,給遊客帶來眼球、耳朵和心靈的無限震撼。
  • 池上秋收開唱,好歌聽不完,張震嶽壓軸一連嗨唱11首
    連續2天的《2020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由張震嶽、盧廣仲、A-Lin及艾怡良等歌手輪番登場,張清芳邀了張小燕、卜學亮、屈中恆、李明依等星友一起共襄盛舉。壓軸獻唱11首歌曲的張震嶽,演出時遇到暴雨,體諒臺下年長觀眾不好意思離開,只唱了一半。
  • 張惠妹回臺東池上鄉 將在金黃色稻田裡開唱
    原標題:張惠妹回臺東池上鄉 將在金黃色稻田裡開唱  中新網11月1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阿妹」張惠妹徵戰過大小演唱舞臺,今天下午將在臺東池上金黃色稻田裡開唱。   臺灣好基金會與臺東池上鄉舉辦的「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繼往年的鋼琴家陳冠宇、優人神鼓、雲門舞集等,今年邀請天后張惠妹在伯朗大道的金黃色稻田裡開唱。
  • 臺東池上營造文化米鄉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從單純的池上便當,到自行車族風靡的伯朗大道,以及話題不斷的金城武樹,臺東米鄉池上一直是焦點。不過,深耕臺東的臺灣好基金會顧問徐璐卻認為,這些話題是一時的、無法為這個土地帶來長久的影響,「我們要長遠地想,能為池上的孩子們留下什麼?能否營造永續議題讓返鄉子弟能深耕這塊夢田?」
  • 10月,到池上看秋收稻穗藝術節!▍這是一次關於地方創生的遊學!(報名中)
    去看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感受土地的氣味、善良的人情、深層的文化與溫暖的力量。稻禾」,在「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演出。這五年來,「稻禾」全球演出百餘場,受到熱烈好評,紐約時報以半版篇幅刊登雲門舞者在池上稻田的演出,造成轟動。隨著雲門的演出,池上成為國際人士嚮往的樂土。 2018年,雲門舞集45周年,他們重返池上,慶賀秋收藝術節10周年。此次林懷民特選以書法美學入舞的「松煙」,向書法之鄉的池上朋友致意。
  • 臺灣寫真:池上秋收割稻忙 齊豫放歌染穗黃
    中新社臺東10月27日電 題:池上秋收割稻忙 齊豫放歌染穗黃  中新社記者 安英昭 陳小願  每個人心裡有一畝田,用它來種什麼?臺灣作家三毛寫下名句:「種桃、種李、種春風」。26日、27日兩天下午,這首《夢田》的原唱歌者齊豫,在臺灣臺東池上鄉稻田之畔悠揚放歌,訴說自己心中那一畝田、一個夢。
  • 臺東熱氣球自由飛項目推出「秋收的歡呼」限定行程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近日,臺東熱氣球自由飛項目推出「秋收的歡呼」限定行程,最低只要4500元新臺幣(約人民幣900元),就能飛上天飽覽臺東縱谷美景。21日,臺東縣長黃健庭也公布了明年熱氣球嘉年華活動的新造型,分別是「尤達」及「貓王」。星球大戰「黑武士」造型的熱氣球。
  • 蔣勳 | 池上日記:自然秩序與土地倫理
    蔣勳在池上稻田邊池上,以出產優質稻米而聞名,地處臺東縱谷最北端。由於最早的聚落位於大坡池上方,因而得名「池上」。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池上的雲、池上的山、池上的稻禾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一年半來,他用手機拍攝了近5000張照片,記錄下這片土地上的立春、春分、立夏、小滿、秋分等各個節氣的景象。
  • 臺東池上大坡池,被遺忘的臺東十景,池上垂綸
    導語:臺東池上大坡池,被遺忘的臺東十景,池上垂綸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池上的悠閒從大坡池開始,夏季時間,池中的荷花又滿開,點綴了這片充滿綠意草澤地,她是池上的心。大坡池原名大陂、也稱大埤,曾以池上垂綸名列臺東十景之一。池上的美,吸引了文學大師蔣勳花了一段時間好好走過,他在花東縱谷寫下的片片詩歌,傳遞出池上的美。大坡池的美,也榮登了蔣勳老師池上日記的封面。池上這個名字由大坡池開始。
  • 臺東池上 | 稻田裡的音樂會
    這種極富視覺衝擊力的畫面,讓大家發現,原來臺灣的鄉鎮,可以有如此得天獨厚的舞臺。A-Lin在金黃色稻田裡開唱▲慢慢地,「池上秋收音樂會」變成一個保留節目,每年會有不同的藝人前來演出。「池上秋收音樂會」選址在伯朗大道旁一望無際的稻田上,金黃稻穗的舞臺,國家音樂廳等級的團體演出,人與自然最和諧且驚豔的衝擊,給遊客帶來眼球、耳朵和心靈的無限震撼。2012年,池上秋收音樂節邀請「優人神鼓」演出,創下池上參與活動的人數紀錄。
  • 臺東池上火車站老式便當 「傳情」一甲子
    臺東池上火車站即將改建,8月19日地方特別舉辦千人包池上便當活動,讓舊站的古早味留下身影,見證歷史的軌跡。來源:臺灣「中央社」中新網8月20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一塊瘦肉片、一顆滷蛋,池上便當濃濃故鄉味,是臺東遊子的最愛。不變的古早味,滿滿的故鄉情,池上便當已傳情1甲子。「便當、便當」,當火車經過池上火車站,旅客早已站在車門前,準備買池上便當。熟悉的聲音提醒旅客,火車已經進站了,這種情況從日據時代至今依然。
  • 報名 | 臺東池上稻浪馬拉松,和金城武跑在治癒系美景裡
    如果你厭倦了人潮洶湧的旅遊勝地,來池上吧,在這裡,跑友可透過雙腳踏訪當地多元地貌,細細品味臺東小鎮的歲月靜好。 池上鄉位於臺灣臺東縣與花蓮縣的交界,可直接乘臺鐵到達,非常方便。 池上的飯包也因此格外好吃,還設有專門的美食文化館。 不同於大城市的匆匆,小鎮居民遵循春耕秋收,飽滿而紮實的稻米均出自於農夫之手,好吃的米食料理則來自媽媽們的精心烹飪,大伙兒不分彼此。
  • 池上,一場流動的文化盛宴
    天光雲影,風吹稻浪,大美池上驚豔了世界。2013年,雲門舞集《稻禾》的首度亮相,便是在池上天地間,為2000多名池上鄉親義演。「池上不只是雲門舞集最美的舞臺,也是全世界最美的舞臺。雲門的舞者走遍世界,最愛的舞臺還是池上。」時至今日,林懷民經常會得意地用閩南話模仿池上阿嬤們,「都看不懂在講什麼啦,但是好美啊!」
  • 池上藝術村的「一畝一畝田」·福建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日前,2019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在500公頃的金黃色稻田裡舉辦,臺灣歌手齊豫以一首《夢田》獻給當地村民,並用「夢田」來形容池上帶給她的驚喜。    齊豫說,池上就是她心中的夢田,農民在這片豐沃的土地上「種稻、種樹、種藝術」,讓每一位遊客都能感受到臺灣鄉鎮美麗的風景、淳樸的民風、深厚的在地文化。    齊豫所說的「種藝術」,其實是池上鄉近年來開展的藝術紮根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