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渭源廉政」!
◆ ◆ ◆ ◆ ◆
四川黃龍風景區,一名女遊客一路推倒告示牌,只因心情不佳;偷摘南京玄武湖並蒂蓮的「採花大盜」在被罰款兩百元後,居然留下一句「不就是一朵快敗掉的花麼」;北京野生動物園,有人偷拿天鵝蛋被發現,反而痛罵規勸返還者……近日接連發生的不文明旅遊行為,經媒體曝光後,讓人既無語又痛心,公眾對文明旅遊的呼聲越來越高。
美德鑄就美行,美行成就美景。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地理形態多樣。進入「大眾旅遊」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背起行囊,走向大自然,看天地造化之奇,享繽紛生活之趣,令人心曠神怡。旅遊不僅是享受自然、欣賞風景、陶冶情操、強身健體的過程,也是檢驗個人素質、衡量品德修養、增加知識閱歷的過程。
自然之美,不僅存在於我們欣賞的風景中,也存在於我們出遊的行為裡。在發現美、欣賞美、享受美的同時,更要製造美、創造美。文明旅遊、文明出行,才是最美的風景;愛護旅遊資源,保持一顆公德心,才是景區裡「最美的景點」。如果在旅遊過程中丟棄了文明、素養和公德心,很可能會在景區裡製造出一道「敗景」,留下醜陋的瘡疤,這是誰都不想看到或遇到的。
大力倡導文明旅遊,營造和諧環境,關係到每位遊客的切身利益。然而,隨著旅遊行業的逐年升溫,一些諸如亂扔垃圾、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浪費食物、不排隊、損壞旅遊設施等不文明旅遊行為頻頻發生,大煞風景。營造更好的旅遊環境,就需要對不文明旅遊行為堅決說「不」。
對不文明旅遊行為堅決說「不」,要給法律法規安裝「牙齒」。早在2013年10月開始實施的旅遊法中明確規定,「應當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愛護旅遊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遵守旅遊文明行為規範」。而遊客「黑名單」制度,也推行了多年。這意味著文明旅遊既不缺約束指南,也不缺法律規範,關鍵要讓現行法律法規「長牙」,起到足夠的震懾作用。比如,對列入「黑名單」的遊客,加大禁遊力度,進一步提高不文明行為成本,令其知敬畏、長記性,以儆效尤。
對不文明旅遊行為堅決說「不」,要防病重於治病。對於不文明行為,無論是「製造者」還是「旁觀者」,都知道是不對的,也知道其危害,關鍵是在不文明行為「始發」之時,有沒有人提醒、制止、告誡、糾正、舉報。如果對不文明旅遊行為都能遵從道德、法律法規,毫不留情地「斷喝」一聲,多一些監督,多一些他律,就會極大地減少不文明旅遊行為發生的機率,讓美景、美行、美德相伴相生、相互融合,使「文明」與「享受」同在同行,成為文明出遊的「通行證」。
對不文明旅遊行為堅決說「不」,要真正樹立起對道德法律的敬畏之心,樹立起文明旅遊的理念,如此才能讓文明出行的社會空氣更加充盈,成就最美的風景線。
來源丨中國紀檢監察報
渭源廉政
編輯丨張 鵬
審核丨霍楊軍
@渭源廉政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