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茶館||聽田漢文講品牌故事:田家見面
廣種福田 福杯滿溢
「田家見面」的來歷
作者:田漢文
「田家見面」,是田家灣裡一田姓人家,通過手工作坊製作出的麵條食品品牌。周圍十裡八鄉的鄰裡,都喜歡吃。特別是有人生日,都要買田家的麵條來做長壽麵。隨著一養蜂的覓家姑娘嫁到這田家後,更使這麵條增添了新一番滋味,從此,這麵條成了煮不糊、色微黃、味微甜、入口滑潤,感覺爽爽的一種極佳美餚。當今,我們通過高科技檢測發現:「田家見面」的主要食物成分是:麥麵粉、蜂蜜、水。使之達成的營養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易於消化吸收,有改善貧血、增強免疫力、平衡營養吸收等功效,經過煮沸的麵條最為潔淨,可以減少腸胃疾病的發生。
田家灣裡這戶田家做的麵條,為什麼被稱呼「田家見面」而又世代相傳呢?說來話長,記得是三百年前,其田家灣就是一山灣裡住他田姓一家。本來沒有名的山灣,被叫成了田家灣。田戶本住河灣的,因一日上山打柴,發現了這裡有一口好泉水氹,能讓自家做麵條的手藝發揮到極致,便舉家搬遷,來到了山灣。俗話說:泉水和面,爽到心點。
田家的兒子一天天長大,成田家做面的主角了,並長得又帥氣,還非常討人喜歡。
十裡之外的覓家,養有一位水靈的姑娘,長到十六,春心波動。有一次,跟母親來到田家用麥子換麵條。而姑娘看見做面的小夥長得高大威武、帥氣可人,口齒伶俐,發跳靈泛。就從心底裡愛慕上了他。此後,自家要是要換麵條,總是主動請纓,而且還勸人不要跟隨,成一人獨往。每次來到田家,總是找話題主動與田家小夥搭訕,還幫他做這做那,藉此機會多接觸他。說來幫去,總要挨好長一段時間才肯回去。久而久之,覓家姑娘覺得熟之又熟了,自己又主動地,乘人不備地約他出去玩。這一次約到河灣裡玩;下一次就約到山頂上看。上一次約了到林子裡走;本次就開口約到山巖上坐。每次來,覓家姑娘最後都是要約田家小夥出去聊。約來約去,田家小夥總是微笑著說:「在田家見是的。」不同意出門約會。在田家見,說悄悄話,覓家姑娘心裡總覺不妥,羞澀難齒。久而久之,田家小夥回答得也乾脆了,為防止旁邊人聽見,就只回答了四個字「田家見面!」
有一次,正當田家小夥悄悄地、甜甜地回答覓家姑娘說「田家見面」時,「田家見面」的話語聲卻被一位旁邊人聽見了,這人不顧情面,大聲戲笑地複述田家小夥的話,說:「田家見面」。在場的幾個外人聽到這人的一聲「田家見面」,驚異地都把眼神一齊朝這邊看來,只見覓家姑娘羞答答地,提起自己裝有麵條的篾籃,不聲不響地走了。從此後,這「田家見面」被當笑話,傳開了。首先,來換麵條的人們見覓家姑娘在場,就會說一聲「田家見面」而樂之。繼而,人們只見田家小夥在也要說一聲「田家見面」而樂之。隨著時間的推移,來換麵條的人們,都要說一聲:「來兩斤『田家見面』」。就這樣,「田家見面」成了去田家換麵條的代名詞。田家見面的故事,還有人添油加醋地傳得十裡八鄉,遠親近鄰都知道了,而且越傳越有趣了。「田家見面」的故事傳著傳著,最後還是由媒婆撮合,小夥和姑娘結婚了,田家和覓家成了親家。
姑娘嫁給小夥的第二天,姑娘就提出來要在攪和麵粉時,加入蜂蜜,使麵條具有甜味,讓自家的麵條在行業裡獨具特色,成新的風味食品。姑娘和小夥經過反覆試驗,終於製作出了一種田家獨有的蜂蜜麵條,更增添了麵條的營養價值。
具有蜜糖味的麵條,在田家從此誕生了,近鄰的一位教書先生根據「田家見面」的故事內容,集寫出了一幅字聯,曰:「吃甜蜜麵條,來田家見面」。不幾日,教書先生又把他改成了「過甜蜜生活,來田家見面」。從此,「田家見面」成了姑娘小夥做出來的麵條的品牌。繼而「過甜蜜生活,來田家見面」成了其麵條的廣告詞。
2020/12/6
本文作者簡介:
田漢文:生於湖南益陽,祖籍湖南新化,曾下放湖南寧鄉。系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現任益陽市作家協會理事,益陽市赫山區文聯兼職副主席,赫山區作家協會主席。1980年發表處女作,個人小傳被編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湖南當代作家大辭典》等人物辭典。已出版有散文詩集《生命的感悟》,詩歌集《城市的早晨》,民間故事集《梓山村傳說》,散文集《情瀾》、民間故事集《麗都益陽·美景拾掇》等專集。寫有評論:《他站在時間的邊界履歷過往》、《語言的高處有多高》等,歌曲(作詞):《我的麗都益陽》、《夜在資江大堤上》、《媽媽的月亮》、《田家山野茶》、《渠江女》、《桃花源裡桃花緣》、《我的故鄉桃花江》、《竹海情緣》、《我故鄉的路》等廣經傳唱的作品。有作品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央廣中國交通廣播、湖南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綜合頻道等電臺播放,並製成MV,在電視臺播放,還搬到政府大型活動現場演唱。散文詩《生命的顏色(二章)》,榮登《2015中國年度作品·散文詩》一書。詩歌《山霧》被YOUNG KINGDOM翻譯成英文,編入《Poem Eyes》出版,典藏於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New York Public Library,NYPL)。一些作品在國外公開發表。曾擔任《益陽城市報》副刊編輯。曾主筆《益陽旅遊導遊詞》一書。曾聘當評委暨參與編輯《校園文學大賽優秀作品選》、《中國夢·赫山情——全國「葉紫杯」詩歌大賽作品集》。作品被一些大學編進考卷、指定學生閱讀和做成教學教案。
策劃 李崢濤
文字 田漢文
後期 樊磊
監製 叢繹學
監製 徐盛亮
主播 曹易
蛋殼兒傳媒工作室|原創出品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