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一生 一人一窟:擇一事、終一生

2020-12-16 新華社客戶端

趙聲良與61窟,張元林與285窟,蘇伯民與85窟……《一事一生 一人一窟》七集系列視頻近期播出,講述了敦煌人與莫高窟的故事,讓觀眾感受到「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的內涵。

一人一窟,每個研究者都有最鍾情的一個洞窟,也是人生的標誌性研究成果;一事一生,莫高窟的研究者在黃沙漫漫的敦煌,擇一事、終一生,而這正是敦煌研究院的傳統。趙聲良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在莫高窟61窟裡,一點點將壁畫《五臺山圖》每一寸的內容手繪出來並做了翔實標記;張元林潛心研究建於西魏的285窟,專注於洞窟壁畫、雕塑中佛教、印度教、中國神話、古希臘文明、中亞文明等多元文化的碰撞,發表多篇論文;蘇伯民從事「壁畫醫生」30年,研發了一整套壁畫分析檢測裝備,探索出古代壁畫保護修復成套技術。

擇一事、終一生,敦煌守護者們與時間賽跑,把研究保護工作當作終身事業和無悔追求。有的把敦煌當作精神上的生命,有的堅定表示如果再選擇一次仍然會選擇莫高窟,有的認為能夠一輩子守護莫高窟無怨無悔。許多研究者從青年時代就紮根那裡,條件艱苦,依然志向堅定。他們深知,敦煌文物保護和敦煌學研究博大精深,需要畢生精力才能見成效、出成果;他們板凳坐得十年冷,把青春和熱血奉獻給黃沙漫漫的敦煌、奉獻給充滿無窮奧秘的莫高窟。

從過去「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國外」的局面到如今中國的敦煌學研究成果卓著,從過去文物保護幾乎為零到今天文物科技保護設備、方法、理念全面更新,從敦煌研究院初建時的18人到如今上千人……新中國成立後,一代又一代敦煌人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賡續「做新時代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創新者、傳播者」的使命,在敦煌石窟資料整理和保護修復、敦煌文化藝術研究弘揚、文化旅遊開發和遺址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執著和專注、毅力和恆心,是擇一事、終一生所必需的品質,也是令人欽佩的魅力所在。63歲的阿木爺爺,僅憑一雙巧手就能把尋常木頭打造成各種精巧工藝品;故宮的文物修復師耗時幾年甚至幾十年臨摹一幅畫,把碎成100多片的青銅器拼接完整……他們用一輩子詮釋「因為熱愛所以堅持」「擇一事、終一生」的深刻內涵,這種匠心精神和堅定信仰值得每個人學習。把自己的事業當作長期的堅守,用一生的時間奮鬥不息,就能在前進的道路上收穫豐碩的果實。(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鵑)

相關焦點

  • 一事,一人,一地,一生
    很多年前,那時候還很年輕,看到了一句話:擇一事,終一生。擇一人,終一生。擇一地,終一生。 一生至此,所謂意難平,所謂心難安,所謂糾結不甘,所謂輾轉難定,都無非在尋找這個一,都無非在這個一之後,我們走得太遠,以至於看不到也回不到這個坐標。 擇一事,終一生。
  • 擇一事、終一生——「敦煌女兒」樊錦詩先生做客新生見面會
    擇一事、終一生——「敦煌女兒」樊錦詩先生做客新生見面會 2020-10-13 2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敦煌的女兒」樊錦詩:一生擇一事,一事終一生
    一生擇一事,一事終一生,這就是樊錦詩的真實寫照。2004年8月,樊錦詩在莫高窟第272窟考察現場。敦煌研究院供圖實習的小姑娘:敦煌我看夠了,也不想再來敦煌定若遠,一信動經年。「人一進去,我們用儀器測的,整個的二氧化碳、溼度、溫度全變了。」樊錦詩用手比劃著洞窟的大小,「就算是中等洞,還有這麼小的洞。博物館是把文物從庫房請出來展示,實際上我們開放的是文物庫房,大家明白不明白?我當然著急啊。」她四處奔走,提出要「限流」。
  • 擇一事 終一生——快來認識2020年度北疆工匠!
    擇一事 終一生——快來認識2020年度北疆工匠!
  • 擇一事,終一生!丸莊醬油以匠心釀造百年至味
    當是有「擇一事,終一生」的初心,也有「終一生,愛一事」的耐心。把匠心詮釋得淋漓盡致的是為丸莊釀造了一輩子醬油的老師傅——陳永振,從十幾歲開始一直做到退休,醬人老師傅這份對醬油事業的熱愛,值得稱讚!在陳師傅看來,光照著標準化手冊還是無法釀出好醬油的,他認為,技術只是基礎,還需要時間磨練。即使是基本的壓力鍋蒸煮黑豆,別人煮和他煮的還是不一樣!
  • 製造院大型光電系統研發團隊:擇一事而終一生
    「只是感覺熱得人要虛脫了,可是全身看不到一絲汗,因為全都蒸發了。」團隊成員如是說。由於光電技術與製造院傳統的製造技術分屬不同的技術領域,導致借力既有的相關資源較難。但團隊成員並沒有氣餒,而是更加看重航空工業雷射技術中心這個發展平臺,力爭將光電技術專業打造成為製造院新的產業版圖。
  • 一生一世,一生一事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法國一位警察為了緝捕一個漏網的殺人強姦犯,從而立之年到垂垂老矣,共花了30多年的時間終把犯人捕獲。期間他失去了多次的晉升機會, 老婆也理解不了而離他遠去了,當被抓的同樣垂老的犯人不解地問他為何如此執著時,他回答道,我的一生中只要辦好這一件事,那我的人生將不會遺憾。多令人敬佩的偏執狂,相信英特爾的創始人郜魯夫引他為知己,這位劃時代企業的偉人也曾說過「想成功必須偏執狂」的金句。
  • 一人 一生 一事
    所謂匠心,不過是一場時間的旅行——窮極一生為一件事而痴迷,簡單執拗地生活,並於不覺之間慢慢老去。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匠人匠心,就是一種最好的生活方式。從茅臺鎮成義燒坊學徒到副酒師(即副總工程師),從「茅臺酒廠六大創始級酒師」到茅臺酒易地試驗先驅,張支雲老先生的一生都在釀酒中度過,他見證了茅臺的輝煌,體驗了珍酒誕生的喜悅,奠定了新中國醬香白酒發展的裡程碑。
  • 「幹部作風大改進」劉俊麗:擇一事,終一生,平凡亦不凡
    進入乳山市檢察院已經13個年頭,剛踏進檢察院時的情形還歷歷在目,從檢13年,劉俊麗始終認為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也正是這份對檢察事業的熱忱,讓她的檢察青春熠熠生輝。
  • 擇一事忠一生,昂揚「新藥精神」
    可自從踏入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大門,宣利江就始終昂揚「為民、執著、融合、自強」的「新藥精神」,「擇一事忠一生」,在新藥研發一線不斷前行著。新藥研發之路走了整整13個年頭一粒藥見效需要多久?而10到15年時間在宣利江看來,可能還是不夠:「要知道,有時耗費一生也許只能做成一種新藥,新藥研發時長可以說是久到『可怖』的。」
  • 詩情木意 | 擇一物,終一生
    擇一物,終一生這是手藝人內心的堅守立體的畫,無聲的詩這是軟木畫獨有的美我們願傾盡一切只為留住你的美「叢山數百裡,盡在一框中」軟木畫是福建省福州市七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與壽山石雕和脫胎漆器並稱為福州工藝美術「三寶」
  • 推薦給設計師看的20部電影,擇一事終一生!
    今天給大家安利20個業界公認的優秀紀錄片&電影,可在業餘時間一閱,涵蓋工業、動畫、建築、字體等領域,無論你是不是設計師,看完都會有一種無形的力量鼓舞著我們前進~ 我在故宮修文物
  • 楊絳|一生只愛一人,一生只做一事,淡然優雅、知性從容
    《楊絳 淡定從容,便是優雅》劉穎所著的《楊絳 淡定從容,便是優雅》,它用優美的筆觸,講述著楊絳淡定從容的一生,這位百歲老人,她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珍視一生。她曾說: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楊絳是有著讀書人的清高的,她的不爭,也是她一生的寫照。
  • 夏夭夭《一生只夠愛一人》:一本情感故事書
    傳說,有一種花,一生只開一次,開過,就是一生。聽說,有一些人,一生只愛一人,愛過,就是一世。一人一命,雖命不同,但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的「情」,人生有「情」才有色彩,才有詩意,才有溫度!本書,記錄了作者夏夭夭所見所聞的愛情故事。
  • 莫奈一生,行一事,愛一人
    這位奇葩的畫家,就是鼎鼎有名的克勞德·莫奈,作為「印象派領導者」,他留下了500件素描、2000多幅油畫,終其一生都對光影世界充滿了執著。「社會我莫奈,人狠話不多」,每當別人攻擊他的畫作時,他所做的就是不停地畫,以超強實力打了敵人的耳光。
  • 全國先進工作者 |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宣利江:擇一事忠一生,昂揚...
    可自從踏入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大門,宣利江就始終昂揚著「為民、執著、融合、自強」的「新藥精神」,「擇一事忠一生」,在新藥研發一線不斷前行著。新藥研發之路走了整整13個年頭一粒藥見效需要多久?沒有標準:也許幾分鐘,也許幾小時;一種新藥研發成功需要多久?業界公認:篩選10000個先導化合物+10到15年時間。
  • 擇一業,終一生!當兵,值
    擇一業,終一生!這才是軍人本色!
  •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只愛一個人
    艾菲爾印記認為:「一」的含義是從始入終。一生只愛一個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唐婉是陸遊一生所愛,那麼寫詩,便是陸遊一生所痴。他「六十年間萬首詩」,平均每隔三天就寫一首。就這樣為愛妻煮飯一煮就是50年。艾菲爾印記願我們都能有情人終成眷屬!一生只愛一人!
  • 法國畫家莫奈:一生只夠行一事,愛一人
    正是因為這樣性格特點,莫奈在人群中顯得落寞孤獨,顧身一人在印象派的探索中前進。真正的大師,都是孤獨的,他們不盲從,不妥協,只願意靠自己的研究獲得珍寶。莫奈說:「我要像鳥兒歌唱那樣作畫。」1865年,那一年是莫奈的劫,也是他的緣,他在塞納河遇到了一生摯愛,18歲的卡米爾,從此他的眼裡,愛裡,畫裡,生命裡都只有這樣一個女人了。
  • 清平樂:趙楨的寵妃張妼晗 終其一生都沒有參透分寸這件事
    清平樂:趙楨的寵妃張妼晗 終其一生都沒有參透分寸這件事時間:2020-04-20 10:3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平樂:趙楨的寵妃張妼晗 終其一生都沒有參透分寸這件事 最近,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熱播,這部劇展現了宋仁宗趙楨的帝王人生,既有朝堂之上的風起雲湧,又有普通夫妻的兒女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