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中國:深圳南山多業融合千帆勁,全域旅遊萬象新

2020-12-12 騰訊網

採菊青青世界

悠然見深圳南山

山河湖海、水城相依

南山美矣!

深圳市南山區是中國主題公園誕生地。上世紀九十年代,但凡來深圳旅遊的人,必以去錦繡中華、世界之窗為榮,其微縮景觀創意引領改革開放風氣之先,讓世人津津樂道。如今,南山的旅遊業已從傳統的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從企業單打獨享向社會共建共享轉變,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的「旅遊+」轉變,在從部門行為向政府統籌推進轉變過程中,南山在全域旅遊道路上邁出了融合共享的鏗鏘步伐。

激發全域活力,開啟美好旅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南山區委、區政府按照中央及省、市決策部署,積極探索先行示範區文旅發展道路,通過示範引領、城旅融合,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以「旅遊+」多業融合模式,開創全域旅遊新格局,讓南山成為百姓宜居宜業宜遊的樂土。

加強頂層設計 拓寬「旅遊+」融合渠道

全域旅遊基本內涵之一,是引入「旅遊+」概念,將旅遊產業與其他產業有機結合,因此產業融合成為了全域旅遊發展的重要抓手。

南山區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加快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和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建設步伐,將旅遊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產業,堅持產業發展實現融合化,大力推進「旅遊+」,促進產業融合、產城融合,發揮旅遊「一業興百業」的帶動作用,實現旅遊效益最大化、經濟社會效益最優化,逐漸形成全域旅遊共建共享新格局——「旅遊+文化」。南山區深入挖掘轄區歷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打造南頭古城、蛇口海上世界、赤灣海防史跡遊徑等文化聚集區,結合保護歷史文化古蹟、傳承傳統文化和發展特色文化產業,與旅遊業融合開展文化體驗旅遊。鼓勵華僑城集團、華強文化等一批文旅骨幹企業不斷創新發展,實現從單一到混合形式的演變,在旅遊中賦予文化科技內涵,通過文化再造展現旅遊新魅力,推動「旅遊+文化」發展。

「旅遊+城市生態」。南山區是城市生態的優秀踐行者,大沙河生態走廊構建的濱水生態旅遊帶,聯通了塘朗山、陽臺山、大南山、小南山、燕晗山等為骨架的山嶽生態休閒旅遊帶與濱海生態旅遊帶,加上其間星羅棋布的150餘個市政公園,構成了南山區城市生態旅遊的廣闊圖卷。

「旅遊+科技」。南山區逐步探索將科技第一城的眾多科技企業形成南山區的地標景觀,充分利用科技工程、科普場館、科研設施等發展科技旅遊,讓外來遊客及本地市民能夠一睹科技風貌。

「旅遊+工業」。南山區扶持了環球數碼、達實智能、南海油脂等一批科技工業旅遊景點,打造南山科技工業旅遊示範工程,實現了「旅遊+工業」創新發展。

「旅遊+教育」。在南山北部,以大學城為代表,目前已入駐有清華、北大深圳研究生院、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知名高校和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享有「旅遊+教育」聲譽。這裡還有南山文體中心等一批極具南山文化魅力的文化場館,有全國最大的孫中山先生石雕頭像、解放內伶仃島紀念碑等歷史景點,南山以民主革命策源地、改革開放先行地為主題,拓展愛國主義教育,實現了「旅遊+教育」融合發展。

在南山區委、區政府大力推動下,2019國際籃聯男籃世界盃在南山舉辦,WTA世界女子網球總決賽等諸多國際化、高品質的體育賽事紛紛落戶南山,成為與外國友人溝通交流、娛樂休閒的重要平臺,不斷拓寬渠道,實現「旅遊+體育」「旅遊+國際交往」等「旅遊+」新業態快速發展。

此外,在南山中心區,還有海岸城、來福士、華潤萬象城等20餘個充分展現南山特色「旅遊+消費」「旅遊+商貿」的商業綜合體,與綠道、公園緊密銜接,購物、休閒、健身一站式實現。

「旅遊+」多業融合新業態如百花齊綻,讓南山旅遊業充滿魅力、活力、創新力。多年來,南山區堅持融合發展,突出共建共享,依託人文地理、科技創新和多元產業等優勢,構建文化歷史、科技工業、休閒度假、生態環保、濱海觀光等多元旅遊產品體系,推動了各融合產業的資源整合與高效配置,讓發展成果惠及多方,讓遊客能滿意、居民得實惠、企業有發展、百業添效益。

「旅遊+」效應凸顯,主題景區經久不衰

「旅遊+」業態融合產生的效應,可以在南山主題景區節慶活動歡呼如潮的火爆現場,「旅遊+表演」「旅遊+文化」的業態融合效應中感知一二。

近年來,南山區全力打造國際化文化演藝活動,打造具有濱海特色的演藝區,提升錦繡中華、世界之窗等旅遊景區諸如龍鳳舞中華、潑水節、盛世紀等主題演藝、歡樂節慶活動,引入民俗風情表演專業團隊,植入VR、AR及聲光電等技術,提升文化演藝娛樂水平,不斷滿足遊客高層次精神文化需求。

自1988年建園起,錦繡中華景區就堅持「高尚品質、民族特色、創新發展」為特色,將代表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和錦繡河山縮影的82個景點與園區內實際地形地貌相結合,深入挖掘歷史、地域、民俗文化,先後推出四大精彩演藝活動——龍鳳舞中華、大漠傳奇、新東方霓裳、冰秀,不斷把「旅遊+表演」「旅遊+文化」業態推向高潮,吸引遊客紛紛而至。

與錦繡中華隔著深南大道相呼應的歡樂谷,開業二十多年來,將娛樂元素與遊樂項目有機結合,百餘個老少皆宜、豐富多彩的遊樂項目在全國乃至亞洲可謂首屈一指。精彩紛呈的娛樂表演,融參與性、觀賞性、娛樂性、趣味性於一體,集海陸空三棲遊樂體驗於一身,成為一個「動感、時尚、激情」的繁華都市歡樂之地。

緊鄰錦繡中華的世界之窗,一直追求創新,深度挖掘景區文化內涵,常年舉辦多項異國風情濃鬱的主題文化活動,其中春季荷蘭國王節、夏季深圳國際啤酒節、秋季萬聖節、北歐聖誕季成為深圳旅遊市場極為知名、成功的節慶活動,為中外遊客營造了一個美妙歡樂的世界。

作為中國主題公園的誕生之地,南山區匯聚了諸如華僑城、招商集團、華強方特、海岸集團、芒果網、青青世界、雅昌文化等一大批優秀文旅企業,在南山做出了優質的旅遊項目。這一批文旅企業強有力引領、推動「旅遊+」業態融合在南山向縱深發展,不斷打造「活力南山」全域旅遊活動品牌,融合效應日益凸顯,這也是錦繡中華、世界之窗、歡樂谷等景區長盛不衰、每天遊客絡繹不絕的原因。

同時,南山區不斷推動自身的市民文化與旅遊休閒緊密結合,如普及到每個社區的南山社區文化節、普及到每一個公園的公園文化節,「旅遊+群眾文化活動」的融合效應正吸引市民和遊客的目光和腳步。

南山流行音樂節、深圳馬拉松、南山「半馬」、南山荔枝文化旅遊節、深圳灣公共藝術季、藝穗節、南山醒獅舞、大沙河生態長廊龍舟賽、「辭沙」祭媽祖大典、向南侯王誕祭典、南山開丁節等具有國際級、灣區級影響力的大型文化活動,吸引市民與遊客廣泛參與,拓寬了轄區節慶活動普惠面。

多年來,南山區委、區政府深入推進旅遊業改革創新、融合發展,高質量籌辦南山特色節慶活動,通過拓市場、求創新、夯基礎、重品質、抓監管、謀合作,滿足遊客高品質、多樣化、多層次的旅遊消費需求。

持續推進「旅遊+」,增創全域旅遊新優勢

自改革開放至今,南山區一直是中國文旅深化探索的前沿地區,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格局日臻完善,已成為深圳市重要的旅遊基地。「雙區疊加」的歷史性機遇,為南山區發展注入新活力,也為南山區旅遊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今年,面對新冠疫情的挑戰,南山開創了「主客共享、互通互促;有序預約、無接觸參觀;強企引領,市場導向;城旅融合,協調發展」的城市旅遊新模式,走出一條示範引領、城旅融合新路徑。

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當前,南山區正深入實施「科技創新+總部經濟」雙輪驅動戰略,全力以赴推進「三大戰略工程」「三大示範工程」,構建「一廊一城一大道」發展總體格局,在加快建成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的同時,繼續按照國家和省市文化和旅遊部門的決策部署,健全全域旅遊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不斷促進旅遊與文化、體育、時尚等產業的深度融合,持續推動全域旅遊深入發展。

「目前,南山區正在打造蛇口國際海洋城,我們計劃將帆船運動打造為一項普及運動,以這項水上運動作為文體惠民的一項主要舉措。我們已跟轄區10所學校籤訂了基地協議,不久的將來,我們將看到更多的孩子們在大海上歡快地自由翱翔。」日前,在深圳灣水域舉辦的2020中國俱樂部杯帆船挑戰賽青少年組暨深圳市南山區第五屆運動會青少年帆船比賽上,南山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周保民對該賽事進行了介紹。這場高端賽事是旅遊與體育的完美結合,從中展現了南山以「旅遊+體育」為代表的「旅遊+」全域旅遊美好圖景。

燦爛的陽光下,深圳灣水域上白帆點點,意氣風發的青少年乘風破浪、奮勇爭先。多業融合後的南山風光,將像「旅遊+體育」進行深度融合後的精彩盛況一樣,更加絢爛、更有激情、更富魅力。

來源:文旅中國

轉載請註明以上信息

護助少年兒童健康成長

抵制有害出版物和信息

相關焦點

  • 文旅中國:深圳南山多業融合千帆勁,全域旅遊萬象新
    上世紀九十年代,但凡來深圳旅遊的人,必以去錦繡中華、世界之窗為榮,其微縮景觀創意引領改革開放風氣之先,讓世人津津樂道。如今,南山的旅遊業已從傳統的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從企業單打獨享向社會共建共享轉變,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的「旅遊+」轉變,在從部門行為向政府統籌推進轉變過程中,南山在全域旅遊道路上邁出了融合共享的鏗鏘步伐。
  • 深圳南山:多業融合千帆勁 全域旅遊萬象新
    採菊青青世界,悠然見深圳南山。山河湖海、水城相依,南山美矣!深圳市南山區是中國主題公園誕生地。上世紀九十年代,但凡來深圳旅遊的人,必以去錦繡中華、世界之窗為榮,其微縮景觀創意引領改革開放風氣之先,讓世人津津樂道。
  • 第四屆中國文旅產業巔峰大會共商文旅融合新作為|文化旅遊|鄉村...
    ,為新時代文旅融合發展、科技賦能與創新升級提供了經驗借鑑與分享。  三大權威報告,研判引領行業發展新時代文旅融合發展踏上新徵程,為更好助力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促進文化旅遊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聯繫,更好發揮資本能、科技、文化教育等的賦能作用,本屆巔峰大會,巔峰智業與焦作中旅銀行聯合發布《2019中國文旅十大趨勢報告》,獨家發布《2019夜遊經濟發展報告》,三大報告權威解讀,賦能新時代文旅融合發展,服務文旅產業創新升級
  • 民樂縣文旅深度融合促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民樂縣文旅深度融合促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0-11-26 1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濱州惠民:創建全域旅遊新格局 引領多業融合發展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通訊員 範海英 樊帝君 溫明華 記者董麗霞近年來,濱州市惠民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的,以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為契機,大力推動文旅融合,提出並實施了「旅遊富縣」戰略,圍繞「1234」旅遊發展目標,傾力培植「孫子故裡
  • 宜業宜居宜遊沂南全域旅遊引領多業融合發展
    原標題:宜業宜居宜遊沂南全域旅遊引領多業融合發展   1月3日早8點,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村民劉存運來到離家不到500米的沂蒙紅色影視基地,打卡上班。
  • 茶旅融合助推武夷山開啟全域旅遊發展新模式
    這是11月15日晚武夷山度假區隨處可見的一景,也是由武夷山市旅遊工作委員會主辦、武夷山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等承辦的「『民宿+名茶+茗人』分享會」現場。武夷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也是世界紅茶和烏龍茶發源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優秀美麗。
  • 和平區加快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 深化全域旅遊實踐
    津雲新聞訊:12月9日,天津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工作新聞發布會,和平區副區長孟冬梅表示,和平區將以鞏固提升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重點,在實施「十四五」規劃中開好局,進一步探索加快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深化全域旅遊實踐,助力和平區在實現高質量發展方面做
  • 深圳南山:滿城綠色關不住 全域旅遊待君來
    尤其是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以來,南山區堅持綠色發展,合理有序開發,守住生態底線,防止破壞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共同提升,開闢出全域旅遊可持續發展新境界。南山荔枝聞名遐邇,帶著滿山滿野綠色氣息,甜香可口穿透了歲月。自1999年以來,每年丹荔飄香之時舉行的南山荔枝文化旅遊節,迄今已舉辦22屆,通過旅遊狂歡、文化惠民、交流推廣等系列活動,充分展現南山「吃、住、遊、娛、購」等「旅遊+」融合發展的全域旅遊亮點,展示了南山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和美麗的濱海城區形象。
  • 徐州賈汪打造全域旅遊 文旅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賈汪文旅產業正處在加速發展的關鍵階段,看好賈汪,就是看好機遇;投資賈汪,就會贏得未來。」11月26日,在2020中國徐州賈汪招商旅遊推介會上,徐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劍鋒充滿激情地說。  徐州賈汪素有「百年煤城」之稱,作為江蘇省唯一一座國家資源枯竭城市,近年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探索出了資源枯竭城市發展全域旅遊的「賈汪模式」。
  • 河南盧氏:把握文旅融合新機遇 構建全域旅遊新格局
    『十四五』文化旅遊新藍圖、提升旅遊發展新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必將為我們實現新一輪發展奠定基礎。」,今年,盧氏縣文旅事業克服了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取得了較好進展。」文旅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相繼舉辦了盧氏·企鵝山水音樂節、越野精英挑戰賽、雙胞胎漂流大賽等文旅宣傳促銷活動;實行門票優惠政策,一系列的宣傳促銷活動推動了盧氏縣旅遊市場人氣漸旺。
  • 東臺舉行首屆全域旅遊發展峰會,助推文旅融合發展新跨越
    近年來,東臺大力踐行「兩海兩綠」路徑,堅持「大旅遊、大市場、大產業」定位,緊盯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創建目標,高水平推進「全域旅遊全景東臺」建設,積極創塑「休閒度假」品牌,在「旅遊+」中融入健康養生、休閒文化等多業態,鋪陳出一幅品質高端、業態多元的新旅遊秀美畫卷。
  • 「全球旅遊投資高峰論壇」聚焦文旅投資新方向
    北京山海文旅集團董事長王高超表示,旅遊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旅遊+」也成為產業體系升級擴容的新動力,希望可以通過本次論壇的舉辦,誠邀各界大咖為旅遊+產業融合新時代發展需求及共鑄文旅產業新未來發聲,為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做出貢獻
  • 天津市和平區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徑
    建成「全域集散中心+景區遊客中心+街道諮詢中心」三級旅遊服務體系,實現文旅場所免費Wi-Fi覆蓋、主要景區智能導遊,開通「津遊1號」觀光環線,完成小白樓歐式風情區等6個歷史文化街區提升改造,推出「近代中國看天津」小洋樓精品遊、「紅星耀津門、革命遺址遊」等20餘條旅遊精品線路,五大道小洋樓遊入選全國100條旅遊精品線路。
  • 宜興創成無錫首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打造全域旅遊新樣板
    破立並舉 繪就「陶式生活」新圖景宜興旅遊在上世紀80年代曾經品牌很響,但如今卻逐漸走入瓶頸期,產品過於傳統,除此以外,還存在資源「多小散」、力量「不聚合」等問題。破立並舉,補短板,便是宜興打造全域旅遊示範的重點。綠色優先,夯實生態基底。
  • 圍繞「全域旅遊」和「文旅融合」 河南這樣激發文旅產業新活力
    隨著今年5月全省文化旅遊大會的召開,河南各地在文旅融合的基礎上,積極倡導推進「旅遊+」理念,實現了多業融合模式的全域旅遊新格局。作家王劍冰在《老街不老朝歌常新》一文中對淇縣朝歌老街如是描述。如今,這條承載著當地群眾記憶的街區重現往日風貌。
  • 淇縣:文旅融合展新顏全域旅遊譜新篇
    作為河南省首批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淇縣歷史文化厚重,自然山水秀美,是中國鬼谷子文化聖地、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遍布全縣的240餘處歷史文化遺存,95處國家、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18項各級非物質遺產項目,還有淇縣博物館裡珍藏的13000餘件珍貴文物等,為該縣做好文旅融合發展文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 全域旅遊看江蘇 | 蘇州工業園區 商文旅融合打造時尚園區
    中國和新加坡兩國國際合作混血園區   過去的26個年頭裡   從養殖塘上建立起來的城區   拿著政策與地方特點相扶   先行先試的發展白皮書   使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古今氣質融合   商務、旅遊、學習、生活   共同促成了園區的全域發展   園區即景區,全域旅遊資源突出
  • 第四屆中國文旅產業巔峰大會共商文旅融合新作為|文化旅遊|鄉村...
    本屆大會以「新融合·新科技·新賦能」為主題,聚集全行業、全產業、全領域的文旅產業優質資源夥伴,特邀政府相關主管部門、文旅企業及金融、科技、演藝、文創等相關領域的千餘名領導等嘉賓,圍繞文旅融合發展、創新科技體驗、產業賦能升級等主題進行了精彩的發言與對話,打破壁壘,直擊痛點,融合賦能,以政策解惑、產業實踐、資本聚合、科技創新助力文旅企業把握趨勢、明晰本質、精磨產品、共創巔峰!
  • 多業融合,釋放山西全域旅遊發展新動能
    本報記者 慄美霞乘著我省文化和旅遊業大發展的東風,各地市依託「全域旅遊」發展思路,積極倡導推進「旅遊+」理念,在做好「旅遊+體育」「旅遊+交通」「旅遊+康養」等大融合文章的基礎上,實現多業融合模式的全域旅遊新格局,為我省各地脫貧攻堅注入「新鮮血液」,旅遊業在促進地方經濟轉型發展中的作用愈來愈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