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到這裡來,請到這裡來 ,這裡有一個青青的世界。青青從哪裡來、青青從哪裡來,青青從這裡的每一片草上來、青青從早晨的鳥語聲中來、青青從您的眼波中來、從您的夢境中來……如果您覺得心情太浮躁,這裡將為您蕩滌一切塵埃;如果您覺得身邊有煩惱,這裡將還您一個清清淨淨的世界。」
曾經一首《青青世界》風靡大江南北,早在1997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歌手那英就深情地唱出深圳南山綠色之美。1996年夏天,著名詞作家喬羽先生參觀位於深圳大南山下的青青世界後,有感而發,遂寫下了名為《青青世界》的歌。臺灣詞壇泰鬥莊奴先生,也為青青世界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打竹板詞,和關於讚美青青世界的歌詞。
青青世界有多美,南山有多美?打開南山地圖,滿目蒼翠撲面而來。
坐擁深圳灣、前海灣藍天碧海;轄區內有大小南山、大沙河、西麗湖交相輝映;154個公園如大小翡翠鑲玉盤,平均每萬名常住人口可擁有一個公園,成為享譽全國的「公園之區」……這,就是在2019年獲評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深圳南山。
一直以來,南山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勇於改革創新、先行示範,始終堅持對標世界一流,著力推動建立科學合理、運轉高效的體制機制,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高質量生活需求。尤其是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以來,南山區堅持綠色發展,合理有序開發,守住生態底線,防止破壞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共同提升,開闢出全域旅遊可持續發展新境界。
引入水上文體活動 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幸福圖景
青青世界位於南山區大南山山麓,是「鵬城十景」之一,獲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環保局和廣東省教育廳授予的「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稱號,深圳市環保局和深圳市教育局授予的「深圳市環境教育基地」稱號。其境之美,在詩人和詞人筆下,滿山都是詩情畫意。
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作為改革開放策源地的南山就因地制宜,把人文和綠色的種子植入荒山野地,以青青世界、世界之窗、錦繡中華、野生動物園為代表的公園綠地、人文景觀相繼誕生,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時至今日,在各大景區經久不衰的同時,以大沙河治理為例,南山步履穩健如何走好生態優先的綠色發展之路可見一斑。大沙河自北向南貫穿南山區,見證了深圳經濟特區40年滄桑巨變,記錄了南山區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波瀾壯闊。
「過去大沙河兩岸道路狹窄,河水臭味難聞,颳大風時不敢開窗,這幾年河水清澈了,道路寬敞了,大家爭相來遊玩。」市民表示,沒想到十多年後家門口竟成了南山區一張靚麗名片。
曾經的大沙河汙染嚴重。自改造工程開始以來,南山區嚴格按照「打造世界著名花城」超一流、精品工程標準建設,除了景觀方面亮點突出外,也儘可能多地容納便民服務設施。如監控、路燈、WiFi、音箱等多杆合一的路樁設計,既美觀又安全;每隔一公裡設置的公共衛生間同時包含母嬰室和殘疾人衛生間等設施。經過幾年堅持不懈的水環境綜合治理,精心打造的大沙河生態長廊和濱水慢行系統脫穎而出,是南山打贏「治水提質攻堅戰」的生動實踐,也是提升南山城區品質、打造「美麗南山」點睛之筆。
白天,漫遊其間,只見鳥雀跳躍白鷺翻飛,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悅耳。微風過處,倒映水中的兩岸景觀與高樓,隨著漾起的波光粼粼而動,竟讓人怦然心動;夜幕降臨,隱入綠植叢中的燈光悄然亮起,與周邊建築燈光交相輝映,水面五光十色更顯沙河婀娜嫵媚。
更喜人的是,水清岸綠、景色怡人的大沙河不僅美不勝收,而且「動」態十足!
陽光明媚的8月,由南山區人民政府主辦、南山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承辦的2020年大沙河生態長廊龍舟邀請賽在美麗的大沙河舉行。
來自南山區各街道、各企業代表隊組成的15支代表隊、近400名選手過招競技,盡展青春活力,讓龍舟賽這項傳統運動在開放不到一年的大沙河上光芒四射。據悉,除了現場觀眾外,有近58萬人在線觀看了比賽直播,賽場火熱場面振奮人心,兩岸秀美景觀引人心馳神往。
自2019年11月開放以來,大沙河生態長廊不僅成為市民和遊客日常休閒打卡地,在示範段還設有行道、書吧和賽艇中心等功能設施,今後還將引入更多國際專業級別賽艇賽事讓大沙河「動」起來,不斷散發活力與魅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至此,市民休閒空間也從公園綠地拓展到湖畔河邊,甚至拓展到了水上,隨時可享山水相依、水城共融的城區美麗景觀。大沙河生態長廊的華麗蝶變,是南山區堅持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南山區始終以保護生態環境為主線,在充分保護現有山、林、河、湖、海等自然資源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互促進、共同提升,推動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
以全域旅遊發展為契機 竭力提供一流營商環境
荔枝,是大自然對人類豐厚的饋贈。南山荔枝聞名遐邇,帶著滿山滿野綠色氣息,甜香可口穿透了歲月。自1999年以來,每年丹荔飄香之時舉行的南山荔枝文化旅遊節,迄今已舉辦22屆,通過旅遊狂歡、文化惠民、交流推廣等系列活動,充分展現南山「吃、住、遊、娛、購」等「旅遊+」融合發展的全域旅遊亮點,展示了南山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和美麗的濱海城區形象。
在荔枝文化旅遊節上推出的「南山新八景」——「大南山」「大沙河」「西麗湖」「深圳灣濱海休閒帶」「深圳人才公園」「深圳灣廣場」「海上世界」「歡樂海岸」,代表了南山獨特的人文特色,同時也成為展示南山全域旅遊城區形象的靚麗名片及堅持綠色發展的亮眼風貌。
南山以推動全域旅遊深入發展為契機,結合獨特的地理優勢,深入挖掘城市內涵,構建起城市風貌、濱海特色、自然生態、休閒度假等多元化文化旅遊產品體系,充分展現了綠廊纏繞、環山擁湖、人文薈萃的濱海城區風貌,讓南山更加宜業宜遊宜居,極大增強了市民對新南山的認同感、自豪感。
近年來,南山全力打造具有山河湖海特色的濱海旅遊帶,充分保護和開發「三山一河、兩湖一灣」即大小南山、羊臺山、塘朗山和大沙河,西麗湖、大嶺陂湖和深圳灣的自然景觀和文化旅遊資源。依託自然條件,南山規劃建設南山看海、海上看深圳、郵輪出海、水上運動中心、沙河沿岸景觀帶、深圳灣海岸景觀帶等特色項目,大力發展歡樂海岸時尚文化區、後海都市文化消費區、海上世界文化休閒區、太子灣——赤灣郵輪母港與國際文化休閒區,打造「船、港、城、遊、購、娛」聯動發展的濱海國際旅遊勝地。
「我們將一如既往聚焦文體旅遊產業發展,竭盡全力提供一流營商環境,期待更多優秀企業來南山落戶,更多優秀人才在南山安居,南山將以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新擔當,開啟南山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建設新篇章。」南山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以「兩山」理念為指引 推動全域旅遊與生態環境融合發展
南山區將發展全域旅遊作為旅遊業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主要途徑,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斷推動旅遊與生態環境融合局面,堅持綠色發展,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勇當尖兵。
如:實施全域織「綠」,持續提高城市「含綠量」。南山公園總量達154個,綠化覆蓋率達53%,全面增進市民綠色福址;建設「三大精品」工程:在風光旖旎的深圳灣畔建設了深圳最美海岸帶——16.2公裡深圳灣濱海休閒帶,在後海金融商務總部基地,建設了全國首個以人才為主題的公園——深圳人才公園,建設了13.7公裡的大沙河生態長廊,形成一帶、一園、一廊空間串聯格局,構建了城市最美景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促進了全域旅遊綠色、可持續發展。
尤其是,南山區在近年來向水汙染髮起總攻,堅決落實廣東省總河長1號令,全面開展江河湖庫「五清」專項行動,嚴格按照深圳市「水汙染治理決戰年」部署,完成塘朗河等小微水體兜底工程,全面消除黑臭水體。同時,積極推進燕清溪、麗水河二期建設;加快白芒河、麻磡河、大磡河綜合治理;啟動西麗水庫一級水源保護區巡邏環道規劃建設;查漏補缺汙水管網,實現汙水全收集、全處理。
藉助「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創建機遇,南山以區內公園體系、綠地系統為基礎,推動南山區生態成果與旅遊休閒相融合,促進生態旅遊的發展。以陽臺山、塘朗山、大南山、小南山為依託推進山嶽型生態旅遊發展;以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紅樹林濱海公園、華僑城溼地公園、深圳灣公園為依託推進濱海生態旅遊發展;以大沙河生態走廊為依託推進濱河生態旅遊發展,構建起山、海、河、城一體的生態旅遊體系。
開窗有美景、出門可進園。在種種舉措之下,南山區大手筆提升城區顏值,為全域旅遊推波助瀾。建設大沙河生態長廊串聯起西麗湖、大學城、高新區、深圳灣;加快大、小南山公園改造前期工作,打造深圳西部高地景觀;融入生態理念、文化元素,建成南山黨建公園、西麗生態公園;推進蛇口山公園建設,完善大學城、廣深高速同樂段等重要門戶景觀;加強道路動態保潔,提高環衛保潔質量,確保投入見到成效。
常憶南山風景媚,山河湖海起相思。改革開放40年來,南山一路高歌猛進、精彩嬗變。從灘涂蠔田、山丘野林,快速蝶變為高樓林立的中心城區,全域旅遊加速發展,天際線不斷刷新。面對高強度開發,南山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之路;在全域旅遊前進道路上,南山堅持綠色發展,守住綠水青山、留住藍天白雲,持續描繪人民美好生活圖景。
責編:賈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