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登上紐約時報,全球粉絲過億
在國內眾多網紅中,李子柒風格獨樹一幟。因堅持發布自給自足的農村生活視頻而吸粉無數,疫情下她在Youtube上的粉絲只增不減,甚至吸引到大洋彼岸的眾多目光!4月29日,李子柒在Youtube上的粉絲突破1000萬,成為首個在該平臺粉絲破千萬的中文創作者。
這個成績是非常厲害的,要知道除去國內平臺,單從YouTube來說,全球最大影響力媒體CNN的粉絲也才792W粉。英國廣播公司BBC,也才500多萬粉絲而已。
再加上微博2451萬粉絲,抖音4100萬粉絲,b站540萬粉絲,臉書223萬粉絲,ins 36萬粉絲,全球粉絲總量超過1個億。
這一個億的粉絲中包含了來自各國粉絲,有伊朗的,美國的,俄羅斯的,巴西的、越南的,義大利的,馬來西亞的……這些海外粉絲都愛上了李子柒這個中國農村姑娘拍的視頻,甚至出現了國外好評率比國內還高的情況。
外國人為什麼喜歡李子柒
數千萬的外國粉絲在視頻的評論區毫不掩飾的表達他們對李子柒的喜愛。
「中國的文化和這個國家的美好,是她視頻的一大亮點。」
「這個女人讓我愛上了中國。」
"看了李子柒的視頻,我感覺自己的靈魂都得到了淨化。"
甚至還有網友說,看李子柒的視頻,連後面附帶的廣告都要看完,因為網友心甘情願讓李子柒賺這個錢。
這些評論來自世界各國,用幾十種語言寫下,他們紛紛對李子柒的這種中國田園生活方式表示嚮往,同時也因為她的視頻愛上了中國文化。
論起中國文化和美食觀點的傳播,李子柒是受到央視點名表揚的: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
三月釀桃花酒,四月釀枇杷酒,五月櫻桃青檸飲,七月七做七巧餅,八月做蘇式鮮肉月餅,九月釀桂花酒,十月柿子餅,入冬醃臘肉。李子柒在她自己的視頻裡,自己自足,食物全部來自自家後院或者附近山裡,這是一種讓人神往的生活,自己種植和烹調食物,親近自然,不浪費任何東西,也不需要再追求身外之物,悠然自得。每個視頻都是從最初原始的樣子開始製作:做衣服從羊身上刮毛,製作染布料顏料開始;做跟蒜有關的菜則是從種子播種開始。視頻拍攝跨越的周期很長,這樣真實的拍攝著她的初心。
美國紐約時報的TEJAL RAO寫道:「她總是默默地工作,沒有使用任何現代廚房設備。我一邊看著筆記本電腦上的李子柒,一邊吃著一碗黃油爆米花當晚餐,我想也許我也可以像那樣快樂地生活,沉浸在純粹的鄉村自然美景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極其傳統的烹飪方式中」。
這就是李子柒,一個不但在中國出名,也在國外實力圈粉的姑娘。
知乎上有個話題,叫「如何評價李子柒」,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
李子柒的海外文化影響力,可以抵得上1000個CGTN(中國國際電視臺)。無數人在她的視頻裡看到了中國式的田園牧歌,也在紛雜的世界裡找到了一絲清涼。
作為一個武漢人,我一直在關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到今天為止,武漢這邊已經恢復了往日的繁華,車水馬龍,人們戴著口罩復工復產,新增確診人數一直是0。而大洋彼岸的美國卻變成新冠肺炎的重災區,新冠肺炎累計確診人數截止到2020年5月7日,已經超過了126萬人,數字多到駭人。有許多美國人選擇宅在家工作,預防新冠肺炎感染,甚至更關注起了中國的美食博主李子柒。
中式食材很多美國人聞所未聞
談起美食,中美還是有很多差異的,這邊李子柒做著大蒜為食材的炒蒜苗,泡蒜頭,大蒜炒肉,那邊美國人只是把黃油爆米花當成晚餐。甚至有些出現在視頻裡的蔬菜,美國人完全都不知道,別談吃了,見都沒見過,對於他們是超綱的新奇菜。
原來還有這種事,我們中國人天天吃的家常菜,美國人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那麼今天,美食小偵探袖袖來給大家講講這些菜吧:
以下截圖來源於騰訊視頻張逗張花的《老美你怎麼看》2016年-09-27期
1、韭菜
美國人沒見過韭菜,他們認為韭菜有一股洋蔥味,他們拿起韭菜觀察了半天,決定只吃韭菜的頭部,不吃尾部。
由於不了解韭菜的烹飪方法,美國人淺淺的咬了一口韭菜頭就噁心的放下了。他們認為韭菜就是一種草,而韭菜就是Garlic Chives,尾端切碎加在味增湯裡的草。(在中國,我們很少用韭菜打湯),當吃到韭菜炒蛋後,美國人覺得韭菜吃起來還不錯。
2、山藥
美國人第一次見到山藥驚呆了,這是啥?長了毛的白蘿蔔??還是某種巨型黃瓜?他們還猜了也許是芋頭或者土豆。
當他們拿雙筷子插進山藥裡再拔出來發現筷子上居然還帶著山藥特有的黏黏糊糊的汁液,他們的表情複雜了起來,驚呆的嘴巴都圓了,又一臉的厭惡覺得噁心的表情。
他們只敢稍微舔一下生山藥,並還非常勉強的評價水潤多汁。當他們知道這是一種Chinese Yam的時候,表情就恢復了探究的正常。當吃到蒸製好的山藥以後,美國人表示還挺好吃的,像土豆。
3、絲瓜
美國人第一次見到絲瓜,又誤以為是某種黃瓜,隨後他們聰明的說這個是山藥,然後還掰成兩段進行體驗,最後上了一盤絲瓜炒蛋,美國人表示他們不愛吃絲瓜。
4、苦瓜
苦瓜美國人直接一上來咬了一口,嘔……好苦,沒錯這就是苦瓜,他們沒想到這麼苦還有人吃,甚至連嘗都不想嘗"誰會想吃這玩意?",他們覺得苦瓜太難吃了。
5、蓮藕
美國人見到一節生蓮藕的時候都驚呆了,以為又是什麼瓜或者是個石頭。後來看到蓮藕節的地方有位美國人猜到了是蓮的一部分。
這些食物蔬菜在美國都是沒有見過的。基本上沒有美國人會愛吃苦瓜,他們更喜歡藕和韭菜烹製後的口感和滋味。
美國人的一日三餐
這麼多菜都沒見過,是美國人見識少嗎? 當然不是,美國人在吃方面也是有一些特點的。
相較於中國美食的精細,傳統的美國食物比較粗獷,注重食物原料的新鮮,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無論煎、炸、烤,還是燉,都沒有很複雜的做工方法,中國很多蔬菜在美國一開始都是被浪費掉的,直到楊步偉寫了《中華食譜》才改變了美國人對中餐的看法。美國人對食物的擺盤也沒有過高的要求,不喜歡用重口的調料掩蓋食物本身的味道,能填飽肚子就行。我們先來看大部分美國人每天一日三餐吃些什麼?
美國人一日三餐:
1.早餐一般在家中吃,比較簡單,有果汁、麥片、咖啡、香腸、雞蛋等。
2.午餐一般食用快餐,像三明治、漢堡包、熱狗等,加上一些蔬菜和飲料。
3.晚餐是一天中最豐盛的,如在家中吃飯,通常的主菜有牛排、豬排、烤肉、炸雞等,再配以青菜、麵包、黃油等。
比起蔬菜,美國人更喜歡果醬,沙拉醬,我們可以從美國人的一日三餐中都找到醬的蹤影。
看到美國人吃的這些之後,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啥有些蔬菜他們見都沒見過了,他們並不常吃中餐,也沒見過這種中式菜。熟的都沒見過,何況生的呢?
美食從來都是存在於生活和文化中
我有一些在美國工作生活的朋友一談到中國家鄉,念念不忘的就是家鄉的美食。感慨還是中國好,八大菜系,好吃的吃不完,一個月都不會重樣。
其實文化的傳承和飲食有著莫大的聯繫。譬如火鍋就跟碼頭文化有關係,武漢的熱乾麵也是因為武漢位於三江交匯的地方,那時候輪渡多,受碼頭工作的影響,人們愛吃熱量高,快速煮好又方便端手上的熱乾麵。再比如江南那邊吃的都是精細的小吃,小籠包就跟姑蘇一帶一向書香重教的文化有關。
我們中國地大物博,民族多樣,五千年的歷史了造就了多種多樣的飲食文化,它是中華文化的縮影。每道中華名菜的背後都能延伸到一個歷史文化故事。這就是老傳統的魅力,李子柒只是用她的角度去表達農村的傳統,經過沉澱的中華的精華文化就自然吸引了大批的粉絲。
我是愛折騰的美食小偵探袖袖,一個正在進階的廚娘。希望通過傳播飲食的文化讓大家獲得更多美食相關的知識。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