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海洋塑料垃圾都去哪了?原來海底有個垃圾場

2020-12-10 金融界

來源:虎嗅網

本文作者:學術頭條,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人們通常認為,海洋表面的微塑料顆粒會直接沉降到下面的海底,失蹤的99%海洋塑料可能抵達深海,但仍不清楚其具體位置。近期《科學》雜誌上,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德國不萊梅大學、法國IFREMER大學和英國杜倫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從第勒尼安海(義大利西海岸外)取樣的高解析度沉積物數據以及數字模型,終於弄清了失蹤的99%海洋塑料(微小的塑料碎片和纖維)的位置和含量。

本研究的主要作者,曼徹斯特大學伊恩·凱恩博士說:「幾乎每個人都聽說過臭名昭著的海洋垃圾帶漂浮塑料,但我們對在深海海底發現的高濃度微塑料感到震驚,這些微塑料並不是均勻分布在海洋區域,相反,它們隨著強大的海底洋流分布,這些洋流把它們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地區。」

微塑料:海中PM2.5

早在2004年,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湯普森等人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關於海洋水體和沉積物中塑料碎片的論文,首次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

據悉「微塑料」是指直徑小於5mm的塑料碎片和顆粒,又被稱為「海中PM2.5」。由於「微塑料」顆粒直徑微小,體積小,就意味著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積(比表面積指多孔固體物質單位質量所具有的表面積),比表面積越大,吸附的汙染物的能力越強。因此與不可降解的「白色汙染」塑料相比,「微塑料」對環境的危害程度更大。

眾所周知,攜帶工業和生活廢水的「微塑料」可從河流進入海洋,洋流控制著全球海洋表麵塑料的分布,從而在海洋表面形成了一片片漂浮的垃圾。然而,海洋表麵塑料濃度僅佔全球海洋塑料的1%。大部分塑料都沉入了深海。目前,這些塑料在深海底部的位置仍不清楚。

終於,來自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德國不萊梅大學、法國IFREMER大學和英國杜倫大學的研究小組通過收集來自第勒尼安海(地中海的一部分)海底的沉積物樣本,並將這些樣本與經過校準的深海洋流模型和詳細的海底測繪相結合。在實驗室裡,微塑料從沉積物中分離出來,在顯微鏡下計數,然後用紅外光譜進一步分析以確定塑料的類型。利用這些信息,研究小組能夠展示洋流是如何控制海底塑料微粒的分布的。

結果發現海底洋流可控制這些「微塑料」的流動,它們可將微塑料攜帶至海底峽谷,隨後通過「底層水流」在海底運輸,最終將這些細顆粒沉積下來從而堆積大量沉積物。研究人員將這些沉積物稱之為「微塑料熱點地區」。這些熱點地區似乎是深海的「垃圾帶」。

此外,這些深海洋流還攜帶著含氧水和營養物質,這意味著海底「微塑料熱點地區」也可以容納重要的生態系統,這些生態系統可以消耗或吸收這些微塑料。

每平方米190萬個微塑料

原來,微塑料主要集中在海洋600至900米的深處,這個地方的洋流與海底的相互作用最大。它們要麼緩慢沉降,要麼被偶爾出現的渾濁洋流——強大的水下雪崩——迅速輸送到海底峽谷深處。微塑料一旦進入深海,靠近海洋底部的緩慢流動的洋流會推動微塑料的流動,這些洋流可以優先將纖維和碎片集中在大量的沉積物中,進而在深海的沉積物中形成微塑料熱點地區。

目前發現,幾乎所有的海底樣品都含有微塑料,其中大部分是纖維。這些海底微塑料主要由來自紡織品和服裝的纖維組成。這些汙染物在生活汙水處理廠得不到有效的過濾,很容易進入河流和海洋,而濃度最高的微塑料可堆積在輪廓巖上。重要的是,鑑於海底洋流可為深海生物提供氧氣和營養,同樣地,這些有毒微塑料可能會進入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進而增加深海生物攝入的機會。

微塑料通過載有工業和生活廢水的河流輸送到海洋,再由強大的沉積物(濁流)帶到海底峽谷,然後通過「底流」在海底運輸,並沉積在泥沙中(來源:Dr Ian Kane)

此外,研究人員發現海底洋流產生的微塑料熱點地帶的微塑料含量也高的可怕,最多可達每平方米190萬個微塑料,達到有史以來全球海底環境中報告的最高水平。

本研究的作者,國家海洋學中心的邁克·克萊爾博士說:「我們的研究表明,對海底洋流的詳細研究可以幫助我們發現深海中的微塑料運輸途徑,從而幫助我們找到丟失的微塑料。這樣一個結果強調了使用政策幹預來限制未來塑料流入自然環境,並儘量減少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的必要性。」

海洋底流控制著微塑料的深海命運(來源:Science)

英國杜倫大學地球科學系的弗洛裡安·波爾博士說:「很不幸,微塑料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沉積物顆粒,它與沙子、泥土和營養物質一起分布在海底。因此,我們的研究表明,諸如海底洋流之類的沉積物運輸過程會將塑料顆粒集中在海底的某些位置。」

參考資料: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4/29/science.aba5899https://www.manchester.ac.uk/discover/news/scientists-find-highest-ever-level-of-microplastics-on-seafloor/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4/aaft-scm042720.php

本文作者:學術頭條,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相關焦點

  • 海洋塑料垃圾都去哪了?
    近幾年來,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開始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努力恢復曾經的生態環境,使我們重新擁有碧水藍天。01海洋塑料垃圾最後都去往何方了?環境之所以變得如此糟糕,一方面是因為工廠等生產不規範造成的汙染,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人類產生的龐大垃圾。尤其是垃圾方面,許多人更是會亂丟亂棄,導致生態環境越來越差,其中海洋生態環境就是被汙染最為嚴重的生態環境之一,而汙染海洋生態環境的垃圾中又以塑料垃圾為最。那麼有人可能會問,這些海洋塑料垃圾最後會去往何方呢?
  • 延伸閱讀 海洋垃圾
    海洋垃圾是指海洋和海岸環境中具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經加工的固體廢棄物。海洋垃圾影響海洋景觀,威脅航行安全,並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產生影響,進而對海洋經濟產生負面效應。這些海洋垃圾一部分停留在海灘上,一部分可漂浮在海面或沉入海底。僅是太平洋上的海洋垃圾就已達300多萬平方公裡,甚至超過了印度的國土面積。在太平洋上形成了一個面積有德克薩斯州那麼大的以塑料為主的「海洋垃圾帶」。如果不採取措施,海洋將無法負荷,而人類也將無法生存。
  • 塑料海洋:全球海岸線發現的海洋垃圾90%與塑料製品有關
    當廢棄的捕魚設備,如工作服、手套、受損的龍蝦鍋和漁網沿著海底拖曳時,珊瑚就會被摧毀,棲息在珊瑚裡的許多物種也會受影響。全球海岸線上發現的海洋垃圾中有90%與一次性塑料製品有關:瓶子,吸管,食品包裝和普通包裝。塑料無法生物降解,至多分解成較小的碎片。
  • 海底巨型垃圾場被發現,三文魚等深海魚類,還可以放心吃嗎?
    但出於對環境汙染及食材安全性的考慮,我們往往都有這樣的一個常識性認知:海水魚比淡化養殖海水魚安全,淡化養殖海水魚比淡水魚安全。在海水魚中,深海魚又比淺海魚安全。這是基於海洋比陸地汙染少,深海比淺海汙染少的感性認知。換個角度看,魚的生長環境同樣決定著魚的身價。
  • 海洋那麼大,扔個垃圾算什麼?但太平洋垃圾帶比預估大了16倍!
    聯合國環境署此前估計,每年有超過 640 萬噸垃圾進入海洋。海洋垃圾的最大來源是陸上活動。其中包括:從沿海或河岸附近的垃圾場釋放出來的廢物;對海岸的旅遊和休閒使用;漁業活動;海灘垃圾;拆船廠。垃圾的主要海基來源包括:丟失或丟棄的漁具;航運活動;合法和非法傾倒。
  • 【海洋垃圾調查】塑料垃圾佔海洋垃圾七成 超800海洋生物種群受影響
    陽江市生態環境海陵分局 鄧局長「對於海邊的垃圾,我們也督促管理公司對海邊垃圾要實行動態管理,因為海水漲潮有不確定性,有時海洋垃圾被衝上來,不加強動態管理,就很難把這些垃圾清理乾淨。」國家生態環境部發布海洋環境狀況顯示,自2012年以來,全球受到海洋垃圾影響的海洋生物種群數量,已從663種增加到817種。其中有519種物種被發現有塑料垃圾纏繞或吸入體內的情況,約40%的鯨類動物和44%的海鳥類物種,體內發現微塑料。
  • 地球上面積最大的垃圾場,已經朝中國襲來,被稱作為「第八大陸」
    人們一直都在提倡保護環境、保護地球,但能做到這一點的人並不多,有很多人已經開始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了,卻一直沒有付諸於行動。這些年,因為人類的大肆破壞,地球環境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地球的生態氣候已經遭受到嚴重的破壞了。人類實在是太會產生垃圾了。
  • 海底大掃除!半島記者體驗潛水撿垃圾,揭秘海洋保護志願者群體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鍾聞廷 如今,垃圾問題已經成為影響環境的大問題,垃圾分類也正在全國穩步推開。與人人可見可感的陸地垃圾不同,海洋雖然覆蓋了地球的71%,但海洋垃圾多數在人們視線之外隱秘地存在。我們在海灘上常看到被海浪衝上岸的塑料製品,只是冰山一角,至少70%的垃圾都沉到了海底。
  • 拒做發達國家垃圾場,馬來西亞宣布退回3000噸塑料垃圾
    記者 | 田思奇5月28日(周二),馬來西亞政府表示將退回共計3000噸塑料垃圾,因為這些來自日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至少7個國家的塑料垃圾涉嫌非法進口。馬來西亞政府介紹,退回的垃圾包括進口商未取得許可證、以及已被弄髒而無法循環利用的牛奶容器和食品袋等種類。這60個貨櫃垃圾的退回費用將讓進口商負擔。馬來西亞環境部部長楊美盈在記者會上指出,塑料垃圾的非法處理導致該國空氣和水汙染日益嚴重。她強調「馬來西亞不會成為世界的垃圾場」,並且將強化對進口商的查處。
  • 海洋垃圾能否變廢為寶-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人們的觀念中,海洋有著世界上最博大的「胸懷」,對人類丟給它的那點物品完全可以「笑納」,於是海洋被當成了天然的大垃圾場。時間證明人類會因為這個錯誤的觀念和行為而付出巨大的代價。隨著海洋垃圾的與日俱增,海洋生態景觀受到破壞,對航行安全、海上作業、海上搜救也造成了極大的幹擾。
  • 英男子潛水記錄峇里島海洋汙染 塑料垃圾觸目驚心
    昔日風景如畫的峇里島如今海洋汙染如此嚴重,這讓他十分震驚。因此,理察記錄了這些引人注目的景象。他說:「我已經在峇里島生活並且潛了5年水了,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比峇里島大陸安靜得多。但我最近遊泳時,發現水裡儘是包裝紙和垃圾袋。我以前從未見過如此大規模的海洋汙染。」
  • 海底大掃除!半島全媒體記者體驗潛水撿垃圾 揭秘海洋保護志願者群體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鍾聞廷 如今,垃圾問題已經成為影響環境的大問題,垃圾分類也正在全國穩步推開。與人人可見可感的陸地垃圾不同,海洋雖然覆蓋了地球的71%,但海洋垃圾多數在人們視線之外隱秘地存在。我們在海灘上常看到被海浪衝上岸的塑料製品,只是冰山一角,至少70%的垃圾都沉到了海底。
  • 海底萬米深處發現塑料垃圾,科學家找到解決辦法,資金是個問題!
    中國「奮鬥者號」已經潛入了海底深處,進入海底深處後,大家才知道原來海底是這般景象,同時科學家意外發現,海底1萬米深處,竟然發現了人類生活垃圾,原來在海底也有人類的生活垃圾,可是這些魚類為了生存下去,仍然在垃圾堆裡生活,同時在提醒著人類,今年科學家們在人類體內發現了塑料微顆粒,並且在短時間內難以從人類的體內排出。
  • 地球上最大的垃圾場,面積有10個韓國那麼大,容納了400多噸垃圾
    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會產生垃圾,這也是日常生活中必定會發生的現象。所以在每一座城市當中,我們都能在一些角落當中看到垃圾場,城市當中的垃圾場也是有大有小的,一般來說也只有一間房子的大小。但是大家能想像得到嗎?
  • 太平洋以下1萬米最深的垃圾場:世界海洋塑料汙染令人恐怖
    科學家們記錄了過去三十年來世界深海碎片的詳細情況,他們找到的碎片中有三分之一是塑料,大部分來自一次性使用的產品,塑料垃圾比33層艾菲爾鐵塔還高,對深海生物產生巨大的影響環境專家警告說,這項發現揭示了世界海洋塑料汙染的恐怖現實。塑料垃圾有可能比艾菲爾鐵塔33層還要深。
  • 垃圾已經遍布海陸空,海底11000米有垃圾,30萬米空中也有
    海洋垃圾無處不在,危害海洋生物,惡果回到人類自身馬裡亞納海溝是世界第四級,深達11000米,水壓為1100個地球表面大氣壓,由於極端的壓強,至今為止,極少數人會去挑戰這「令人窒息」的深淵。除了壓強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海洋深處有著很多未知的生物,所以人類在沒有足夠把握的情況下,是不敢輕易去碰觸它的。
  • 還有多少動物在為人類生產的海洋垃圾買單?
    我們所生存的地球是一個百分之七十都是水的一個地方,海洋對我們人類面前仍然是一片神秘的領域,根據科學研究,人類的起源很可能就在海洋,海洋是一個孕育了地球生命的地方,那我們的海洋現在在面臨著一些什麼問題尼?
  • 海洋垃圾汙染問題日趨嚴重 海洋塑料認證OPB有效改善海洋生態健康
    近年來,海洋垃圾汙染問題日趨嚴重,已經成為「一個影響到世界各大洋的全球性環境問題」。海洋垃圾不僅破壞海洋生態景觀,造成視覺汙染,還可能威脅航行安全,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甚至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健康及人類健康安全。
  • 九州對馬群島的塑料垃圾問題
    據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的一項報告,在全世界的海洋上漂浮著的海洋垃圾還在不斷增多,預計到2025年,海洋垃圾總數會超過海洋中生物的總數。   海洋垃圾包括在海上漂流的海綿漂浮垃圾,堆在海底的海底垃圾,被浪拍打至海岸的海灘垃圾。距如今的科學研究表明,大部分以塑料為代表的海洋垃圾並不能被分解成生物圈裡的有機物,於是它們便經江河流入海洋,漂浮於海上,飄到海岸邊。
  • 專家解讀 | 關於「禁/限塑令」助力解決海洋塑料垃圾問題的思考與...
    據UNEP估計,1997年有超過640萬噸垃圾進入海洋,2005年每平方千米的海洋表面有超過13000件的塑料垃圾[11],2006年這一數據則增至18000件[12]。國際海洋環保組織初次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地球上所有海洋中總共有14285萬噸的塑料垃圾[13]。2010年北太平洋海域每平方千米的塑料垃圾數量已達1.3萬個,比20世紀70年代初增加了100倍[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