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流傳了很久的關於中超再次降薪的說法,現在得到了越來越多媒體人的確認,繼之前的頂薪1000萬(國腳1200萬)之後,中超球員之後要減到500萬(稅後300萬)。這應該是足協主席陳戍源上任之後燒得最大的「一把火」,如果這次的降薪方案真的可以執行下去,那麼將會對哪些方面產生影響呢?今天我們就大概來說一下吧。
球員:
中超降薪首當其衝的「受害者」肯定是球員無疑,近些年以來,中超球員從普遍欠薪的情況下解脫了出來,過上了幾年富足的生活,現在又得面對降薪的困擾。得益於中超球市的火爆,很多球員都已經過上了別墅豪車的生活。不過按照當前國足的水平來說,他們動輒上千萬的年薪確實有點「礙眼」,如果國足的成績能夠成為亞洲一流,相信誰都不會有意見,但是他們的水平偏偏是亞洲三流。
足協:
足協要給球員降薪,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常言道斷人錢財,如同「殺人放火」,足協這麼做肯定會得罪球員這個群體。但是沒辦法,足協才是中超規則的制定者,球員們想繼續留在中超這個平臺踢球,那就得遵守足協制定的規則,哪怕心裡有千萬個不願意。足協的想法其實也很簡單,在中超踢球只能拿這麼多工資,想拿高工資那就憑本事去留洋,國外聯賽不限薪。
俱樂部:
俱樂部絕對是中超降薪的最直接受益人,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就算是對廣州恆大與上海上港來說同樣如此。球員的工資哪裡來的,不是足協發的,也不是球迷發的,而是俱樂部的真金白銀,所以球員降薪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俱樂部,他們才是最大贏家。現在看來,足協其實就是為了儘可能地減少俱樂部的壓力,才適當地站出來喊降薪,不然真的沒有幾支俱樂部可以撐下去了。
球迷:
中超降薪對於我們普通球迷有什麼影響嗎?影響應該還是有的,不可能沒有,比如有的球迷家長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再去從事足球運動,收入變化太明顯;又比如中超降薪,有水平的外援(包括國腳)都離開了,會直接影響到比賽的質量。但我個人覺得我們球迷還是應該從中看到更積極的意義才對,太高的薪水確實阻礙了中國足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俱樂部生存不下去,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列出了以上幾點,降薪可以說已經成為了中國足壇的共識(除了球員之外),已經勢在必行了。當然了,其實高薪也只是存在於少數幾支豪門球隊之中,更多的中超球員還是處於100萬元以下的。我更希望足協在降薪的同時,可以保障更多普通球員的待遇,給他們看到希望,讓更多的年輕球員願意投身中國足球,這才是足協的主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