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美的大閘蟹就成為饕客們爭鮮的目標,因為對他們來說,品嘗蟹肥膏滿的大閘蟹算是一種季節性的享受,連詩人李白都曾讚嘆過:「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大家又怎能錯過這大快朵頤吮指回味大閘蟹呢?
究竟如何吃大閘蟹呢?大閘蟹哪部分味道最好呢?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哦!
螃蟹的每個部位不是都可以吃的。飲食大咖說,吃蟹的時候要做到四個清除:蟹胃,就是蟹蓋裡三角形的骨質小包,先吃蟹蓋部分,用小勺把中間的蟹胃部分舀出,輕輕將外面包裹著的蟹黃吮乾淨。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吮破中間那個呈三角錐狀的蟹胃,裡面有汙沙應將其丟棄。
人們吃螃蟹,主要是吃母蟹體內的黃和公蟹體內的膏。母蟹的黃是母蟹的卵巢、卵、消化腺以及脂肪集合體,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公蟹的膏則是公蟹精囊、精液和消化腺,以及脂肪的集合體,也是公蟹強壯與成熟的標誌。
母蟹吃黃,雄蟹吃膏;蟹殼掀開後,先去掉蟹蓋中的蟹胃,然後用勺子取蟹蓋中的蟹黃/膏,蘸醋、薑絲食之。當然如果你吃功比較好的話,可以吸食包在蟹胃外面的一層蟹黃/膏。
但是不要吃死的螃蟹,因為如果飲食不當,死河蟹就很像武俠小說中煨了毒藥的暗器,即便吃著可能依舊不失鮮美,但卻害人於無形。人若吃了這樣的螃蟹,很容易引發食物中毒,常見的表現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的還可發生脫水、電解質紊亂、抽搐,甚至發生休克、昏迷、敗血症等。這便是河蟹只能鮮活著吃的原因。
普通人一般一周吃一兩次,每次1-2隻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是胃腸功能不太好的市民,剛好碰到大閘蟹上桌,嘗嘗鮮也可以,儘量少吃一點,不要主動去找來吃。河蟹為水產珍品,風味獨特,鮮美可口,吃螃蟹就要吃出健康、吃出美味,否則,浪費了資源,花了錢,搭了工夫,引來了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