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開放30年來,上海市浦東新區堅持「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一系列重要改革舉措在浦東誕生並複製推廣,「一業一證」便是浦東敢闖敢試、先行先試的又一改革創新成果。日前,國務院印發《關於上海市浦東新區開展「一業一證」改革試點大幅降低行業準入成本總體方案的批覆》,同意在浦東新區開展「一業一證」改革試點,試點期為自批覆之日起至2022年底。
作為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2019年7月,浦東在全國率先推出「一業一證」改革以來,堅持以企業便捷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目標,優化再造行業準入業務流程,將一個行業準入涉及的多張許可證整合為一張「行業綜合許可證」,大幅壓減審批環節和時限,簡化審批手續,有效提升行政效能和辦事效率,更大地激發了市場主體發展活力。
流程再造:突破「準入不準營」難點
前一陣,上海便利蜂商貿有限公司準備在張江新開一家便利店。「得益於『一業一證』改革,現在只要5個工作日就可以辦結開業需要的許可證,新店開業的速度比以前要快。目前我們已經拿到13張行業綜合許可證。」公司綜合服務部負責人孫琦說。這一切得益於浦東為了提升企業市場準入便利度一直在改革。
營業執照和許可證是企業進入市場必須的兩把「鑰匙」。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多年來,浦東一直先行先試,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在「先證後照」「先照後證」改革基礎上,2015年,浦東率先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對一批市場能夠有效調節、行業能夠自律管理的事項取消審批,對一批政府需要獲得信息、開展行業引導、制定產業政策、維護公共利益的事項改為備案管理。
「證照分離」改革雖然在激發市場活力、助推產業發展、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但企業進入市場仍需要多張證,辦證手續煩瑣、時間長,改革還沒有徹底回答「照後減證」和「準入不準營」這個企業經營的痛點、政府管理的難點問題。如何從企業角度去幫助他們更好地打開市場準入這扇門?去年7月,浦東率先探索、先行先試,創新性地推出「一業一證」改革試點。這一改革,把過去一個行業多個審批事項整合為一張行業綜合許可證,從「以部門為中心」的單個事項改革,轉向「以企業為中心」辦成「一件事」的業務流程革命性再造。
浦東通過再造行業管理架構,實現「一帽牽頭」。針對過去一個行業由多個部門分頭管理、企業辦理準入需「多頭跑」的情況,探索實施由一個部門牽頭、各相關部門參與的協同審批、監管、服務機制。比如,開辦旅館需要辦理特種行業(旅館業)、食品經營、公共衛生、高危體育(遊泳)等多個許可事項,涉及文旅、公安、衛健、市場監管等多個部門。根據「一帽牽頭」機制,明確由區文旅局牽頭,通過上海「一網通辦」平臺統一受理申請,並統籌推進旅館業綜合監管執法。
再造審批指引方式,實現「一鍵導航」。圍繞使企業申報程序更加簡捷明了,創新審批事項指引方式,採取以行業小類為基礎的「百度」式模糊查詢導引。
再造行業審批條件,實現「一單告知」。對一個行業涉及的多個許可證審批條件進行標準化集成,提煉一個行業準入涉及的場所、設備、資金、人員和制度等審批要素,形成一張準確、清晰、易懂的告知單。
再造審批申報方式,實現「一表申請」。將一個行業涉及的多個審批申請表合併集成為一張申請表,系統從申請材料中抓取數據自動填寫。
再造許可審核程序,實現「一標核准」。梳理一個行業涉及的多個審批程序,按照提前服務、材料審核、現場檢查等環節整合再造,實現一個行業一套統一的審核程序。
再造行業準入方式,實現「一證準營」。在行業綜合許可證上標明經營者名稱、法定代表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標準信息以及行業類別、許可項目、二維碼等特有信息,通過掃描二維碼可查看該證集成的所有電子證照,讓企業獲得一證即可開展經營。
一張證:打開企業經營「旋轉門」
全新的改革舉措,引發行業的極大關注。去年7月,浦東選取便利店、體育健身場館、賓館、飯店等10個行業進行首批「一業一證」改革試點。
上海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浦東「一業一證」超市業態的第一個試點。盒馬政府事務負責人陳雯君說:「改革前開一家便利店需要辦5張許可證,每張單項許可證都要單獨申報,環節複雜、材料多、耗時長。當時我們有兩家盒馬鮮生門店計劃開業,在得知浦東有『一業一證』改革試點時,我們很想參與到第一批的行業試點中去。」得知企業需求,浦東審批部門主動和企業對接,予以溝通指導。「經過指導,我們從『一網通辦』平臺上的『一業一證』專窗,找到了便利店行業,按照設計的填寫步驟一步步在網上申請,最後到企業服務中心提交材料,一周左右就拿到了行業綜合許可證。」陳雯君說。
「一業一證」改革,不是對若干許可證簡單的歸併,而是聚焦企業開門營業這「一件事」,將改革的著眼點從「部門為中心」的政府側,轉向以「行業為中心」的企業側,以一張證來提升一個行業的準入便利度。「『一業一證』改革的特點,就在於它從企業辦事的角度來考慮。比如我是一個註冊小白,要申請開 一家便利店,『一網通辦』的『一業一證』專屬頁面設置了一系列問題,根據我的回答會自動生成『量身定製』的辦事指南,我再去窗口直接遞交相關材料即可。」上海便利蜂商貿有限公司的孫琦說。
改革的背後,是政府各部門打通壁壘、高效集成。比如浦東將行業準入涉及的多張許可申請表集成為一張綜合許可申請表,申請人根據系統提示一次填報即可。對於企業此前已在系統中確認過的信息和提交過的材料,系統將自動抓取填寫,免去重複填報;整合一個行業包含的所有審批環節,按照多個主管部門同時受理、分別審批、限時辦結的原則,使許可審批變「串聯」為「並聯」。
作為全國首創性改革,「一業一證」改革涉及審批流程再造和監管機制創新,試點之初尚無直接的法律依據予以支撐。2019年7月29日,浦東新區人大常委會作出《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探索「一業一證」改革的決定》,對「一業一證」改革的意義和目標宗旨、行業綜合許可證的性質和法律關係、改革試點部門的責任分工等作了明確規定,充分發揮法治對改革的引領和保障作用,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為改革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浦東新區企業服務中心主任蔣紅軍說:「『一業一證』改革,通過政府制度創新、流程改革和數據共享,實現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間、減跑動。改革後,市場主體從辦多個證轉變為辦一個證申領所有許可,審批流程從過去的串聯式『闖關拜訪』到並聯式『一次性辦理』,實現了從『人工跑腿』到『數據跑路』的轉變。」
統計顯示,自「一業一證」改革推行以來,浦東新區審批事項的43個行業實現全覆蓋,總體實現審批事項壓減76%,審批時限壓減88%,申請材料壓減67%,填表要素壓減60%。在此基礎上,浦東持續探索「一業一證」變更流程,優化辦件信息復用、辦件查詢功能,實現移動端辦件進度實時查詢。
率先探索: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加強改革系統集成,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力。時隔數日,國務院印發《關於上海市浦東新區開展「一業一證」改革試點大幅降低行業準入成本總體方案的批覆》,這無疑是對浦東改革試點探索的又一次認可,也是國家交給浦東的又一重要改革任務。
「一業一證」改革實行以來,取得良好社會反響。2020年4月10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公布《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明確支持浦東新區「一業一證」審批模式改革。4月20日,上海市政府發布《關於下放浦東新區一批行政審批的決定》,將61項市級行政審批下放浦東實施,支持浦東新區「一業一證」改革範圍向市級權限行業拓展。7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探索推進『一業一證』改革,將一個行業準入涉及的多張許可證整合為一張許可證,實現『一證準營』、跨地互認通用」,這意味著浦東新區「一業一證」改革獲得國務院認可。
此次國務院的《批覆》,進一步明確了「一業一證」行業綜合許可證的效力,擴大了「一業一證」改革試點的審批事項,行業綜合許可證可以在全國「通用」。在此前召開的浦東新區六屆人大常委會第32次會議上,區政府部門提出,「一業一證」改革作為探索「照後減證+流程再造」的制度創新,把進入一個行業涉及的多張許可證,整合為一張行業綜合許可證。在制度設計上,企業只需申請「一張證」,就可以開門經營。但在現行行政許可體制機制下,企業往往必須申領「一張證」整合的所有或部分許可證,以備不時之需。比如在浦東新區以外使用,按規定應在營業場所懸掛,作為證明材料出示等。此次《批覆》明確,將市場主體進入特定行業經營涉及的多張許可證整合為一張行業綜合許可證,實現「一證準營」,明確在全國範圍有效,突破「一張證」使用限制,消除企業後顧之憂。
此前由於國家、市級審批事項超出浦東新區改革範圍和權限,「一業一證」改革試點僅限於區級審批事項的行業。但從企業側來看,進入一個行業的辦證門檻,不在於審批層級高低這類抽象概念,而在於跑動次數、辦事路途、程序繁雜等導致辦證所需時間、財力、精力的增加上。此次《批覆》明確,首批選擇電商、便利店、超市、飯店、賓館等31個行業納入「一業一證」改革試點,配套將國務院部門負責實施的25項行政許可等事項委託上海市浦東新區承擔受理和發證工作。除便利店、烘焙店、麵包房、咖啡店、茶館這些去年已經列入的試點外,網際網路電商、網際網路醫院、會計師事務所等多個行業首次進入「一業一證」改革。
對於國務院的此次《批覆》,孫琦十分憧憬:「千變萬化的改革,對企業來說最實在的就是節省時間、人力成本。目前我們在全國20個城市都有布局,如果行業綜合許可證在全國範圍有效,勢必會幫助企業實現更好發展。」
企業的需求就是改革的動力。此次的《批覆》,既是對浦東的認可,也為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增添了發展新動能,必將推動浦東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為在全國範圍持續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更好克服「準入不準營」現象,積累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
□蔡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