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東北都習慣把帶魚叫做「刀魚」,東北人都特別愛吃刀魚,幹煎刀魚經常是家餚上一道必不可少的下酒菜。我印象中快過年的時候家人單位發福利也都會有一箱刀魚,放在家裡的陽臺可以吃一冬天,特別過癮!但是我最愛吃的是小時候媽媽總做的糖醋帶魚,吃起來骨頭都酥軟掉了,入口酸酸甜甜的,特別開胃。記得高中時候都是中午帶飯的,如果打開飯盒發現裡面有兩塊又大又寬的糖醋帶魚,這頓飯就會吃得特別特別香。
後來,我就嘗試著做記憶中的那個味道。大學東北室友閨蜜有一次來北京,在我家裡吃了一次糖醋帶魚之後就上癮了,回天津後按照我的方法做了不知多少頓帶魚了,每次都在公眾號留言「上帶魚」,哈哈。有一次同事按照我的方子做了糖醋帶魚,一次成功,大獲好評,第二天興奮地告訴我這是唯一一次帶魚做得一丁點兒腥味兒都沒有。好了好了,不賣關子了,馬上「上帶魚」!
材料:
帶魚(新鮮冰凍均可)、蔥、姜、蒜、大料
醋、醬油(生抽)、白酒、糖、鹽、雞精
重點說說幾個關鍵調料:
醋(我做魚一直用哈爾濱的正陽河醋,總覺得那個味道說不出哪裡好,可就是什麼牌子都替代不了,哈哈,有點兒臘八醋的味道,所以每次我回哈爾濱都背回來好幾袋醋。如果替代的話,米醋和香醋應該都可以的。)
紅燒醬油(生抽也可,但是我做魚一般都用六月鮮紅燒醬油,味道和上色都特別到位,推薦!)
白酒(關鍵!不是料酒,一定要白酒!我一般用白牛二,哈~)
做法:
1.帶魚洗淨切段,用廚房紙巾吸乾表面水分。
2.鍋入油,煎帶魚。這是關鍵一步,中高火,煎帶魚的時候千萬別動它,這時候動魚會粘鍋,輕微搖搖鍋是可以的。如果怕濺油可以用鍋蓋擋著點兒,我每次都這樣,哈哈。煎好一面後(要煎得焦黃色),翻面。翻面的時候我一般都先關火,等油溫降下來後再從容地翻面,把魚都擺好位置,再開火煎另一面。煎好後關火。帶魚煎好其實就已經成功一大半了!
3.把煎好的帶魚先盛出來。如果煎魚的油比較多就倒出來點兒,留一小鍋底兒油就可以了。
4.調一碗料汁:醋3大勺(吃飯勺)、糖1勺、醬油4大勺、鹽小半勺、雞精少許(整個料汁兒調完大概就是吃飯小碗的小半碗左右)
TIP:凡是調糖醋口兒的料汁兒,都是先倒醋,再倒糖,嘗嘗糖醋味道正不正,如果不合適再調整比例。調好糖醋口兒再放其他調料。
5.鍋起小火,放大料(1個半)炒兩下,放大蔥段(6段)、薑片(3大片)、蒜(拍5瓣),炒兩下,倒點兒白酒,把之前煎好的帶魚入鍋,稍微顛顛鍋,別用鏟子去撥弄帶魚,容易碎。把之前調好的料汁兒倒進鍋裡,加水,和帶魚齊平。開大火。
6.大火燉帶魚,這個時候滿廚房都會飄著濃鬱的糖醋帶魚香味兒,先咽個口水吧~ 別蓋鍋蓋兒,一直燉到收汁兒,出鍋!
如果你做的糖醋帶魚是和我的圖片一樣的效果,我只能說,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