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蔚藍色中的黎巴嫩

2020-08-05 流浪狗貓

地中海蔚藍色中的黎巴嫩

文·圖/葉孝忠

地中海蔚藍色中的黎巴嫩

黎巴嫩是一個容易旅行的小國家。 這個國家全長約200千米,由海岸線到內陸也不超過50千米,不少著名的旅遊目的地都在離貝魯特兩個小時的車程內。在羅馬時代,黎巴嫩已經是東地中海的商貿重鎮,因此全國布滿了羅馬時期的歷史遺址。

貝魯特和想像的不一樣

一些地方的譯名令人垂涎欲滴,比如黎巴嫩,聽起來就像是當地著名的烤羊肉料理,香嫩可口。黎巴嫩菜餚算是世界聞名的菜系,我在很多城市都嘗過,這和越南菜的命運極其相似。戰亂讓人背棄家園,但美食是永遠丟不掉的行李。黎巴嫩發生過可怕的內戰,也曾經和以色列交戰多時,現在歐美各地都居住著不少離散的黎巴嫩人,黎巴嫩菜從此在世界各地開枝散葉。

戰亂之前,貝魯特在上世紀60年代曾經有過輝煌,老外口中的「中東巴黎」,紙醉金迷。如果你看過貝魯特的老照片,林立的歐式樓房、整齊筆直的街道、露天咖啡館、海邊的棕櫚樹,那會讓你想起地中海多過中東。當時除了幾個富有的石油國之外,黎巴嫩的人均所得為中東之冠。由1975年開始,長達30年的戰亂幾乎摧毀了貝魯特。過去十幾年局勢算是穩定,貝魯特擺脫了戰亂,慢慢恢復到上世紀60年代的風華絕代,但它的鄰國以色列、敘利亞都是多事之地,動蕩也經常波及到黎巴嫩,以致這個美麗的國度不會輕易出現在旅人的行程當中。

貝魯特人的生活十分歐化,雖然位於中東地區,但黎巴嫩基督徒人口比例很高,佔了總人口的4成,所以城市中幾個最顯著的地標是高聳的教堂。夜晚的貝魯特更是不輕易睡覺,很多餐館過了9點鐘才開始迎來人潮,一直營業至子夜時分。貝魯特比我想像中國際化多了,隨著黎巴嫩的局勢稍微穩定(雖然近年來又受到動蕩影響),流亡海外的黎巴嫩人開始回流,帶來了歐美各地最時髦的想法。

地中海蔚藍色中的黎巴嫩

1貝魯特不缺令人感覺愜意的餐廳。

地中海蔚藍色中的黎巴嫩

2 Byblos宛若迷宮一樣的格局,是適合迷路的小鎮。

地中海蔚藍色中的黎巴嫩

3貝魯特不缺華麗的清真寺。

我在城市中著名的Liza餐館用餐,餐館設計時尚而自信,完全有資格登上各種設計雜誌的封面。女老闆就是先在巴黎設點,然後再把分店開到家鄉貝魯特來。在街上你也經常能看見豪華跑車,這完全顛覆了我先前對黎巴嫩的想像。臨靠地中海的貝魯特,陽光十分充足,海岸設有不少沙灘俱樂部,城中的俊男美女原來都聚集到這裡,躺在躺椅上曬太陽品嘗著雞尾酒,DJ播放著目前歐美最流行的音樂,一時間我還以為自己正在Ibiza島呢。在局勢較為安穩的日子,貝魯特瘋狂的夜生活和地中海的陽光與蔚藍,吸引了不少歐洲人來這裡度假。當地人覺得自己更像是熱情奔放的地中海人,而不是拘謹保守的中東人。

在貝魯特的市區內亂逛,日常的喧鬧中依舊能感受到緊張的氣氛。由於市中心布滿了不少政府辦公的大樓,因此戒備頗為森嚴,到處設有站崗的士兵,以銳利的眼神注視著路人。市中心有不少現成的戰爭「紀念碑」,著名的假日度假酒店,早已經失去了所有的玻璃和趾高氣揚的遊客,鋼骨水泥到處是炮彈的痕跡,更像是一棟爛尾樓。這算是一件荒謬的裝置藝術吧,矗立在市中心,活生生地提醒著貝魯特人那些不堪回首的記憶。我忍不住拍了照片,就被士兵叫住,說這裡不能拍照,必須馬上把照片刪掉,但士兵的態度是友善的 。

貝魯特人愛玩的性格,或許和多年來的戰亂有關。今朝有酒今朝醉,誰也不知道明天是否還會醒來,所以貝魯特的夜生活十分瘋狂,大家玩得醉生夢死。最有名的一家夜店名為Bo18,設計呼應了貝魯特的當代歷史。夜店的選址就富有象徵意義,這原是一個巴勒斯坦人的難民營。設計師把貝魯特人最不願意記得的歷史融入設計當中,位於底層的夜店象徵墳墓,桌椅都形似棺材,夜店屋頂能開啟,封閉時從鳥瞰的角度看就像是直升機降落坪。人們玩得最瘋狂的清晨時分,屋頂就會開啟,陽光落在等待著「救贖」的人們的身上,他們瘋狂地扭擺著身體,似乎是在等待著救援的無助人兒。因此不少人形容Bo18為戰爭建築,Wallpaper還連續幾年將它選為全球最佳夜店呢。

地中海蔚藍色中的黎巴嫩

4貝魯特的小書店。

地中海蔚藍色中的黎巴嫩

5當地酒吧的現場表演。

地中海蔚藍色中的黎巴嫩

6貝魯特其實是一座開放的中東城市。

地中海蔚藍色中的黎巴嫩

1未經破壞的老房子改造成了美術館。

創意建築靈感的碰撞

市中心的建築風格十分混搭凌亂,也正是這樣的風格提醒了一場場可怕的戰爭曾經在此輪番上演。各種造型、設計新穎的公寓由廢墟中升起,向貝魯特人預示了一個可靠的未來,其中不少還是名家的設計,比如赫佐和德梅隆設計的貝魯特陽臺是目前全市最貴的公寓,層層疊疊富有層次的樓房,風格十分前衛,也成了貝魯特一抹令人賞心悅目的風景。一些仿古風格的樓房及街道,看起來太新,旨在復原這裡曾經有過的歐式地中海情調。一些廢墟依舊還是廢墟,一面破牆裡有破爛的沙發,牆上留下了一家人的生活照。

由於個人興趣的關係,來到黎巴嫩我也開始尋找一些當代設計的蹤影。貝魯特常年會舉辦設計周,既然有條件舉辦設計周,自然也能找到不少有趣新鮮的設計。

著名已故女建築師Zaha Hadid雖然是伊拉克裔,但她曾經在黎巴嫩頂尖的貝魯特美國大學就讀,並為大學設計了The Issam Fares Institute。招牌式流線條的建築在山丘的陵線上蜿蜒,不規則的窗口和幾何形狀的建築,與周圍古老的百年樓房相映成趣。我在寧靜的學校裡慢慢閒晃,被眼前蔚藍的地中海和身後的山林所包圍,能在這樣的地方學習,或許能激發更多的創作靈感吧。

地中海蔚藍色中的黎巴嫩

2貝魯特陽臺是城市最貴的公寓樓。

地中海蔚藍色中的黎巴嫩

3美術館前的雕像。

黎巴嫩有不少的當代設計師,大部分的設計精品店都位於市中心。Nada Debs是當地著名的女設計師,也是長居日本的黎巴嫩人,因此作品中帶有濃厚的日本色彩,比如竹蓆中東凳子和木屐帆布鞋等,混搭了寧靜的日式和喧鬧的中東風格,兩種風格碰撞成一種當代的黎巴嫩風。附近還有一家名為Homesick的設計店,設計師的作品採用了不少黎巴嫩的二手布料和壓縮的汽水鋁罐,設計出富有Shabby Chic風格的家具,這種融合新舊的風格,或許正是貝魯特的當前寫照。

Byblos漁港小城的慢生活

地中海蔚藍色中的黎巴嫩

4重建後的貝魯特。

租了車,由當地司機帶著,我們開始沿著蔚藍的地中海海岸線走。司機竟然開來一輛敞篷跑車,把音樂開得震耳欲聾,掩蓋了路上瘋狂的汽笛聲,當然也引來了不少人的注目眼光。

地中海蔚藍色中的黎巴嫩

5當地人都喜歡在海岸線上釣魚遊泳。

地中海蔚藍色中的黎巴嫩

6海岸線上的怪石是貝魯特獨特的風景。

地中海蔚藍色中的黎巴嫩

7沿著海岸線而建造的貝魯特有濃厚的地中海風情。

地中海蔚藍色中的黎巴嫩

8 Sursock美術館展出不少黎巴嫩當代藝術家的作品。

司機多次超速,還不斷超車。我是來旅行的,不是來拍《速度與激情》。看我有點惶惶不安,司機才識趣地慢下來,但不一會就受不了其他車輛的超越,兇猛地踩著油門超車。或許速度給黎巴嫩人的刺激遠遠不及肆虐這個國家多年的戰火。在炮火聲中長大的貝魯特人,還會怕些什麼?

黎巴嫩是一個容易旅行的小國家, 這個國家全長約200千米,由海岸線到內陸也不超過50千米。不少著名的旅遊目的地都在離貝魯特兩個小時的車程內,同日來回也很方便,因此不少人以貝魯特為據點,然後包車或坐公共汽車到周邊遊覽。

經常看到有人站在嶙峋的巖石上,面對著蔚藍垂釣,一動也不動,宛若那些站了幾千年的羅馬雕像。天氣開始轉暖,貝魯特人也湧到沙灘,曬太陽遊泳看海。我特別喜歡地中海獨有的蔚藍,一直看都不會厭倦,那種難以形容的藍,剔透如流動的藍寶石。

地中海蔚藍色中的黎巴嫩

1聖母像慈悲地眺望著這塊多災多難的土地。

臨海的Byblos在貝魯特以北約30千米,是黎巴嫩最漂亮的漁港小鎮。小巧的港口,穩妥地停靠著不少漁船,狹長的石堤,像一雙手守護著小鎮的寧靜。沿海地段的老房子都已經讓位給供應海鮮的館子。古城內不通車,人們生活不匆忙,街道蜿蜒曲折,腳步自然就會放慢,一叢叢妖嬈的夾竹桃為餐館的露天位置提供了斑斕的遮陰。

城小並非無故事,從那些厚重的石頭中,也能讀出各種滄桑。根據考古發現,7000年前就有人定居於此。約5000年前,由腓尼基人管理的Byblos,已經是地中海最繁忙的港口,和古埃及人、美索比亞人做生意。據說現在的拉丁字母就是在此經商的腓尼基人,為了貿易而設計的記錄文字。之後,希臘人、羅馬人都曾經先後在Byblos活動,建造了無數的神廟、澡堂和劇場等,由此挖掘出來的文物目前都展示在貝魯特的國家博物館內。

離開了古鎮,我們開始往回走。抵達貝魯特前有個名為Jounieh的濱海度假勝地,背山面海的小鎮,讓我有種身處裡約熱內盧的感覺。車停在山腳下,買了纜車票,就開始登上山上的教堂,山頂上有一尊聖母瑪利亞(Our Lady of Lebanon)的雕像,她俯視著地中海,這是當地基督徒重要的朝聖地之一。在這樣的高度,自然會有風景,眼下的城市變得輕巧可愛,海潮輕輕湧動著,似乎在舔著大地上的傷口。

巴勒貝克聽2000年前的故事

在羅馬時代,黎巴嫩已經是東地中海的商貿重鎮,因此全國布滿了羅馬時期的歷史遺址,到處都有斷柱殘壁的「樂園"。

黎巴嫩北部有個著名的歷史遺址巴勒貝克(Baalbek),據說是中東地區保留得最為完好的羅馬帝國的遺址。這一地區離敘利亞只有10千米,局勢一直不穩定,偶爾會發生綁架外國人的事件,不少國家對此處也發出旅遊警告。但我在網上閱讀了不少旅行者的安全歷險記,又問了問酒店櫃檯,熱情的黎巴嫩女孩說:找個當地司機帶你,應該沒問題。於是隔天我就和酒店派來的司機阿里一起上路。

一路上有不少檢查站,但黎巴嫩士兵只瞧了一眼,見我是遊客,也就放行通過,約兩個小時的車程就抵達巴勒貝克。黎巴嫩安全嗎?這事情我也說不準,局勢每天都在改變,前一天原本想去黎巴嫩的第二大城黎坡裡,結果車開到半途就得折返,路被封了。問司機發生了什麼事,司機輕描淡寫地說:前方發生激戰。似乎是平常事一樣。黎巴嫩司機開車十分瘋狂,經常把兩條車道當成三條來開,超車超速是司機必須學會的技術,也才能在路上馳騁。現在回想起,坐在黎巴嫩司機開的車上,算是我在黎巴嫩做過的最危險的事情。

巴勒貝克,也稱為太陽城。羅馬人建城後,就開始為天神們建造大量的神廟。過去,這裡曾經是著名的朝聖地,繁盛一時無兩。買了門票後,就有導遊在入口處拉客,想不想聽古城超過2000年的故事。我搖搖頭,自己走進了廢墟裡,眼前就是垮塌的斷牆裂柱。

地中海蔚藍色中的黎巴嫩

2貝魯特國家博物館裡羅馬時期的展品。

地中海蔚藍色中的黎巴嫩

3羅馬時代的遺址訴說著黎巴嫩古老的輝煌。

現存的遺址範圍不算大,但這組由羅馬人建造的建築群,據說用了兩萬名奴隸來打造,保留得算是完好。其中的宙斯神廟現在只剩下6根高23米直徑2.3米的巨大石柱(原本應該有54根),但由這6根大柱子和隨地散落的斷柱,可以想像出2000年前有過的雄偉。不遠的巴庫斯神廟,供奉著希臘酒神,經常被譽為最漂亮的羅馬時期建築,以46根巨大的柱子撐起已經坍塌的屋頂。站在這些2000歲的石柱前,依舊能讓人感到震撼。屋梁上的石雕紋路清晰,刻畫著各種故事情節,牆上還雕刻著葡萄和酒壺的圖案。我沒看明白一切,也無需逼自己去看懂。

站在高聳的神廟上,眺望著整個遺址,繁華如煙。那些對旅人反覆訴說的故事,往往肯定了古代人們的智慧以及他們和時間對抗所付出的努力,並用最奢華的方式向永恆宣戰。當然在這場遊戲裡,人類永遠是輸家。華美的廢墟,不過是失敗的紀念碑,提醒著世人,再大的努力也是徒然,喧鬧的繁華總會凋零,認清了這些,也就讀懂了廢墟。

地中海蔚藍色中的黎巴嫩

4古蹟到處有華麗的石雕。

地中海蔚藍色中的黎巴嫩

5風流早被風吹雨打散的巴勒貝克。

吃:黎巴嫩菜是中東較為知名的菜系,由於位於地中海的東海岸,因此這裡的菜餚頗具地中海特色。主菜包括燒烤、海鮮及肉類,也大量使用橄欖油。上主菜前的小吃Mezze也十分豐富,一般是色拉、茄子泥、鷹嘴豆泥等,能用麵包蘸著吃。貝魯特是十分國際化的城市,這裡除了能品嘗到中東各地的菜餚之外,還有中餐和日餐等可供選擇。

行:由亞洲飛往黎巴嫩,大部分的旅行者都會選擇搭乘中東各國的航空公司,比如阿聯航空、卡達航空等,都分別得在杜拜和多哈轉機。貝魯特市內的交通以計程車和小巴為主。由於黎巴嫩很小,國內並沒有鐵路或內陸班機,到其他地區可選擇包車,或搭乘小巴。

酒店:相對其他周邊的國家,黎巴嫩不算是熱門的目的地,因此酒店選擇也較為單一,而且價格較貴。三星級酒店一般每晚約80美元左右。6月至9月、聖誕節至元旦期間是旅遊的旺季,因此價格較貴,房源吃緊,因此記得預先訂好房間。

注意事項:黎巴嫩經常被捲入周邊國家的紛爭當中,敘利亞、以色列的局勢稍微不穩定就會影響到黎巴嫩,出發前可多了解中東的局勢。我個人感覺在主要的景點和城市旅行,還是蠻安全的,北部地區比較亂一點,不需要去的話就繞開吧。當地人十分熱情和友善,經常會樂意協助旅行者。在貝魯特經常能看見站崗的士兵,一些敏感的建築,比如政府大樓等是禁止攝影的,如果你有任何這方面的疑問,建議問問附近的士兵。

貨幣及消費:黎巴嫩的貨幣為黎巴嫩裡拉,但美金也頗為通行,不少地方也直接收取美金。當地人用餐也習慣付小費,約帳單的10-15%。

相關焦點

  • 地中海東岸的黎巴嫩,到底是什麼樣的國家?
    最近,大家都在關注黎巴嫩發生的不幸事件,很讓人痛心。提起黎巴嫩,很多人應該不太熟悉,作為地中海東岸的一個國家,卻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和文化,來看一下黎巴嫩到底是什麼樣的國家。黎巴嫩,處於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是一個具有中東特色的沿海國家,這裡的每一個城市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歷史古蹟,多元文化,黎巴嫩的領土面積不大,僅有1.04萬平方公裡,但卻孕育了不一樣的文明。回到歷史線上,黎巴嫩的歷史相當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腓尼基人就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由此開創了別具特色的城市和生活空間。
  • 位於亞洲西亞地中海沿岸的「黎巴嫩」,有著怎樣的自然地理環境?
    在當今世界近200個國家中,黎巴嫩應該是一個標準的「小國」,黎巴嫩的總面積約為1.045萬平方千米,比我國的直轄市天津市還小一些,人口數量約為600多萬人。黎巴嫩雖然是一個小國,但是其歷史也十分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以航海而著名的腓尼基人就生活在這裡。
  • 解讀「地中海建築風格」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陸間海,地中海宛如一個巨大的水槽深陷在亞、非、歐三大洲之間,西部經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通,東北面以達達尼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和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黑海相連,東南得以經蘇伊士運河與紅海相通,經紅海出印度洋,伊奧尼亞海、亞得裡亞海、愛琴海等都是她的屬海。
  • 黎巴嫩的城,地中海的深,一望無際的藍,綿綿無期的海灘
    第一次聽說黎巴嫩這個國家,就非常對這個國家的歷史感興趣,也對他們國家槍林彈雨的建築感興趣,黎巴嫩2009年才算結束內戰,目前最大的支撐產業就是旅遊業,黎巴嫩雖然屬於亞洲,但是離我們非常遠,相比其他東南亞海島國家,我們對黎巴嫩還是非常陌生的,但是黎巴嫩的海是我見過最美最藍最好看的。
  • 享譽世界的地中海建築風格
    除了馬爾他和賽普勒斯兩個島國和其他一些島嶼外,地中海的四周被大陸包圍,那都是一些充滿神奇魅力的國度:西班牙、法國、摩納哥、義大利、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希臘、土耳其、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這些國家簇擁著地中海那一片廣闊的蔚藍色水域,各自濃鬱的地域特色深深影響著地中海風格的形成,使地中海建築風格出現了多種多樣的形式。
  • 黎巴嫩,地中海沿岸的繁華與貧窮,值得一看
    在歷史上 黎巴嫩 是一個非常悠久的地區,早在2000多年前,腓尼基人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腓尼基人是第一個環非洲航行的民族,發明了腓尼基文字。經濟發展迅速的另外一個原因是, 黎巴嫩 有宜人的氣候和很多歷史上著名的地標建築以及世界遺產的景點,不斷吸引著大批旅遊者來此觀光,拉動了經濟發展。著名景點「鴿子巖」,位於 貝魯特 城市邊緣 地中海 上凸立的兩座石頭,像小島一樣,巖石有著波浪狀的條紋,其中一塊上面有洞,如同一座石拱門一般。每當夕陽西 下時分,很多當地人和遊客來到這裡欣賞日落。
  • 黎巴嫩,在夾縫中尋找嘉年華
    因其悠久的歷史與宗教多樣性的典範,黎巴嫩成為他全球計劃探訪的國度中,一處必去之地。2020年,是黎巴嫩內戰結束後的第30周年。他覺得,啟程的時機到了。今年7月中下旬,他在黎巴嫩進行了為期15天的旅行與拍攝。先是抵達首都貝魯特,然後駕車沿著海岸線北上,依次遊歷朱尼耶、朱拜勒、的黎波裡,再折向西南至艾登、巴勒貝克,最後拜訪南部西頓和蒂羅等城市。
  • 黎巴嫩是哪個國家?黎巴嫩富裕嗎?黎巴嫩內戰介紹
    黎巴嫩是亞洲國bai家,黎巴du嫩共和國,簡稱黎巴嫩。位於亞洲西zhi南部地中海東岸,東部和北部與dao敘利亞接壤,南部與以色列(邊界未劃定)為鄰,西瀕地中海,習慣上稱為中東國家。
  • 比薩斜塔斜而不倒,「蔚藍色海岸」地中海,聖彼得廣場寬闊宏大
    比薩斜塔斜而不倒,「蔚藍色海岸」地中海,聖彼得廣場寬闊宏大說到義大利的城市比薩,相信大家腦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比薩斜塔,外表看起來,塔是傾斜的,雖然看來有點誇張,但人們總希望這塔不倒。再向西北走不足十公裡,就到地中海邊,可以飽覽蔚藍色海岸風光和摩納哥公國風情。因時間不夠,無法抓住這擦肩而過的機遇。不過,嚮導對這片風光作了細細的描述,我津津有味地聽著。
  • 黎巴嫩對歐洲意味著什麼?
    由於在地中海岸邊,黎巴嫩去往地中海的歐洲與非洲國家,走海路都非常方便。在古典時代,地處地中海西部正中位置的黎巴嫩,是兵家必爭之地。黎巴嫩與歐洲之間,有什麼歷史淵源呢?黎巴嫩,位於地中海東岸,面積約1.05萬平方公裡。如果放在我國,面積正好在四個直轄市居中,比重慶和北京小,比上海和天津大。黎巴嫩東部是前黎巴嫩山脈,這是黎巴嫩與敘利亞的界山,最高峰謝赫峰海拔2814米。黎巴嫩境內有黎巴嫩山,最高峰索達山海拔3083米,位於黎巴嫩山北部。
  • 神秘黎巴嫩,流連忘返
    神秘黎巴嫩,流連忘返在地中海東岸,有一個美麗而神秘的國家,那就是黎巴嫩共和國。其現代濃厚的阿拉伯文化和保存完好的歷史遺蹟,正在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慕名而去。如果您要去黎巴嫩旅行,下面的這些美景千萬不能錯過。
  • 走進鮮為人知的黎巴嫩
    8月4日,貝魯特港口的一聲爆炸,讓世界再次聚焦這個地中海邊的小國。提及黎巴嫩,對於許多不熟悉這裡的人來說,首先想到的或許是「戰亂」與「動蕩」。但當你踏上這片土地時,她的美將從歷史的斷壁殘垣與現代氣息中不自覺地呈現:豐厚的歷史沉澱和深厚的文明印記,別樣的奢華與韻味,傳統與現代,古老與摩登……被誤解的黎巴嫩,比你想像的更美……中近東門戶黎巴嫩位於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東、北部鄰敘利亞,南界巴勒斯坦、以色列(邊界未劃定),西瀕地中海。海岸線長220公裡,全境長193公裡,寬56公裡。國土面積僅1.4萬平方公裡。
  • 美軍稱未對敘實施空襲,黎巴嫩媒體:飛彈自地中海方向飛來
    儘管美國此前剛剛表示要與法國一道對敘利亞疑似化武攻擊行為「聯合作出強烈回應」,但美國政府否認報導中的襲擊是美方所為。美國國防部對路透社發表聲明稱,目前美國並未對敘利亞實施空襲,但正在繼續密切關注情況。美國國防部還表示,將支持向使用化學武器者(無論是敘利亞還是其他方面)問責的一切外交努力。
  • 了解、欣賞整個黎巴嫩
    黎巴嫩 - 亞洲國家位於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東部和北部與敘利亞接壤,南部與以色列為鄰,西瀕地中海,習慣上稱為中東國家。黎巴嫩是中東地區最西化的國家之一,這與它和基督教有著十分密切的歷史有關,境內更有人類最早一批城市與世界遺產,這些文明古蹟最古老的具有長達5000多年的歷史,因而在旅遊業中相當著名,
  • 黎巴嫩還沒有放棄,老奶奶在廢墟彈鋼琴,這裡是黎巴嫩最後的淨土
    廢墟中彈奏鋼琴的老奶奶我們雖然不能進去一線救援,但還是可以做點什麼的。黎巴嫩被稱為「東方的瑞士」,以其豐富的文化、古老的遺址以及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而聞名。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地中海小國也是一個滑雪勝地。這些滑雪場在這次爆炸中沒有受到波及,喜歡滑雪的朋友可以去玩玩,也算為黎巴嫩重建家園盡一份力。地中海附近高聳的山峰
  • 真實的黎巴嫩:地中海岸邊的奢華與貧窮
    其實,在歷史上黎巴嫩是一個非常悠久的地區,早在2000多年前,腓尼基人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腓尼基人是第一個環非洲航行的民族,發明了腓尼基文字。公元前64年,古羅馬佔領了黎巴嫩,並修建了舉世聞名的巴爾貝克神廟,該神廟是世界上保存最為完整的最大的羅馬古建築之一。
  • 黎巴嫩首都爆炸已致70餘人死亡 黎巴嫩首都是哪個城市貝魯特人口多少
    黎巴嫩首都爆炸原因是什麼?當地時間8月4日晚間,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兩起大爆炸,截止目前統計爆炸已經造成至少73人死亡,3000多人受傷,據悉黎巴嫩總理哈桑·迪亞卜的妻子和女兒在爆炸中受傷。倖存者目擊者稱堪比日本廣島核爆!黎巴嫩首都為何會發生爆炸呢?據報導稱,爆炸是由於化學物質的自燃而導致的,目前伊拉克將向黎巴嫩派遣救援醫療隊,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將向其提供幫助。
  • 黎巴嫩習俗禮儀
    位於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東部和北部與敘利亞接壤,南部與以色列(邊界未劃定)為鄰,西瀕地中海,習慣上稱為中東國家。首都為貝魯特(Beirut)。阿拉伯黎巴嫩方言為母語和官方語言,通用法語、英語。總面積10452平方公裡。總人口約450萬(2013年),絕大多數為阿拉伯族,其他還有亞美尼亞人、庫德人、土耳其人和希臘人等。
  • 被誤解的黎巴嫩,比想像中的驚豔,首次來旅行這5條貼士提前了解
    在地中海東岸藏著一個小國,東部和北部毗鄰敘利亞,南部毗鄰以色列,這就是黎巴嫩。或許對於眾多沒有來過這裡的旅行者來說,這裡幾乎都是充斥著「不安全」與「內戰」等詞彙,然而真實的黎巴嫩到底是如何?和伊朗相比,黎巴嫩不但擁有歷史悠久的古蹟,也有濃濃的地中海風情,因此看起來更好玩,以下就是小馬比較推薦的路線。
  • 實地探訪黎巴嫩爆炸前:這樣的黎巴嫩你知道多少?
    「小義大利」從德黑蘭大學畢業後,我來到在伊中企工作,終於在2019年冬季的年假,下了決心去貝魯特看看那傳說中比米蘭還美好的生活。出發之前,我聯繫了達赫尼。他很開心,說會專門安排兩天時間帶我轉轉。貝魯特機場跑道的盡頭就是蔚藍地中海,飛機降落的一剎那,我嚇得以為自己要掉進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