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斜塔斜而不倒,「蔚藍色海岸」地中海,聖彼得廣場寬闊宏大
說到義大利的城市比薩,相信大家腦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比薩斜塔,外表看起來,塔是傾斜的,雖然看來有點誇張,但人們總希望這塔不倒。斜塔本屬於比薩大教堂的鐘樓,公元1174年動工興建,建至第三層時發現塔身傾斜,被迫停建一個世紀之久。後繼續施工,塔建成之後,當時的塔頂中心點已偏離垂直中心線2.1米,斜塔建成至今有650年的歷史,其間風風雨雨,一直被人擔心會隨時倒塌下來。從前兩年的一次測量看來,塔身已向南傾斜了8度,塔頂中心點已偏離垂直中心線4.86米,確實到了危乎其危的地步。
面對日漸傾斜的斜塔,義大利當局已傷透了腦筋,曾經採用過不少援救的方法,包括在塔基四周灌漿以穩固其基礎,並重金懸賞向全世界徵求救塔方案,也沒有一個好的結果。但對比薩人來講,他們既不願意斜塔「改斜歸正」,也不希望斜塔有朝一日譁啦一聲倒塌下來,因為只有維持現狀,斜而不倒,才會吸引大批遊客接踵而來,給他們帶來賺錢的機會,舍此奇觀,比薩將被人遺忘,古城將遭到冷落,斜塔奇觀,不僅在斜,其建造本身也很出色。
眺望塔身,高54.4米,為8層圓柱形建築,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樣子比較獨特,尤其是塔身不見砌上堅厚的外牆,而是圍攏著一根又一根的圓柱,每兩根圓柱之間形成了一個美麗的拱形券洞。整個塔身由213個券洞組成,望之玲瓏剔透,輕巧多姿。塔內有道294級螺旋式的步梯從地向上直登塔頂。在最高114的那一層,面積稍小一些,四周突出來的是一個望臺。在未禁止登臨之前,可以讓人佇立其中,觀看比薩古城風光。從斜塔出來離開比薩,車子向東南羅馬方向行使。
再向西北走不足十公裡,就到地中海邊,可以飽覽蔚藍色海岸風光和摩納哥公國風情。因時間不夠,無法抓住這擦肩而過的機遇。不過,嚮導對這片風光作了細細的描述,我津津有味地聽著。地中海是全球最大的一個內海,橫跨於亞、非、歐三大洲之間,有18個國家和地區分布於周圍,海岸線全長25000多公裡,但真正成為最美麗的「蔚藍色海岸」,是從與義大利接壤的法國境內東端的摩納哥公國起,向西經過法國沿海岸線的尼斯、坎城到馬賽為止二百多公裡這段,只佔海岸線全長的百分之一左右。
由於阿爾卑斯山作為天然屏障,冬季不受寒風侵襲,這裡一年四季陽光明媚、和風麗日、綠樹鮮花、豔麗蔥蘢,碧水藍天、五彩沙灘、濃蔭別墅、楚楚動人。這段亮點在馬賽、坎城、尼斯幾處尤為亮麗精典,它吸引著無數遊客蜂擁而至。摩納哥在全球九個袖珍國中倒數第二,是「袖珍國中的袖珍國」,面積不足兩平方公裡,人口不足3萬,沒有軍隊、外交、海關,這一切都由法國代理。就連1.7公裡的鐵路也由法國管理,每天有幾幹名法國人到摩納哥上班。摩納哥公國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京城摩納哥,一部分是賭城蒙特卡羅。法律規定,本國公民不能參與賭博,只能在賭場任職。旅遊業是該國收入的主要來源。
聽完嚮導的介紹,我無不遺憾地想著,下次途經此地,一定到摩納哥領略藍色海岸迷人的風光。這時,車子已到羅馬。進入羅馬市區,映入眼帘的羅馬街景,有些使人不敢恭維,與前面我們所見到的巴黎、布魯塞爾、科隆、維也納等城市判若兩樣。雖然房子建得相當體面,但陳舊而灰黑,顯得有些「老氣橫秋」。當然也不能以偏概全,據說,假如你是春日融融的4、5月來,一座座建築之間有綠化帶相隔,四季常青的松柏和盛開的花卉相互映襯,一片春色曠神怡。車過臺伯河,看見一塊用圍牆圍住的高地,乳白色大理石建築的圓形屋頂高入雲端,巍然壯觀,這就是梵蒂岡的標誌性建築物聖彼得大教堂。
梵蒂岡歷史上是個教皇國,1870年義大利統一後,教皇紀的世俗權利結束。1929年,義大利承認梵蒂岡是主權國家,它位於羅馬城西南端,隨羅馬城靠臺伯河畔。該國的範圍像一個不規則的四方形,除了有一個缺口之外,四周都有中世紀遺留下來的城牆圍繞,這個缺口就是聖彼得廣場。下車後,我們沿著一條寬闊的大街向前行進,聖彼得廣場出現在眼前。這裡是梵蒂岡的東南面,進入聖彼得廣場,就算進入梵蒂岡國內了。走進梵蒂岡時我在想,若說它是一個國家,但面積太小,不足半平方公裡,還沒有北京故宮的三分之二大,人口不足一千,不及一個普通村落。
若說不是一個國家,但它又擁有國家主權,有政府各部門的基本制度和應有的設施,有監獄、電臺、報紙、通信等,仍然是一個國家實體。只是沒有軍隊,它的保衛僅僅是瑞士衛隊。這裡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是基督教的聖地和大本營。進入聖彼得廣場一看,無比寬闊宏大、莊嚴肅靜。前來參觀的各國遊人圍著偌大的廣場排成了長長的隊伍。儘管陽光強烈,照得人拾手遮面,但遊人全然不顧,仍興趣十足地排隊等待。趁著排隊時間,我出列對廣場細心打量起來,廣場中央,有一根高25米多目高的方尖碑直入雲霄。
碑的座基上,有四頭威猛的銅獅,眈眈而視於四方,狀若守護;碑尖上,神聖的十字架凌駕於碑頂,直叩蒼穹。據資料記載,這座方尖碑在1000年之前從遙遠的埃及運來羅馬,用作宮廷廣場的華表,直到公元1586年教皇西斯汀五世才把它移到聖彼得廣場上。和方尖碑左右輝映的是兩個噴泉,高14米,青銅鑄造,渾身刻有精細的浮雕,異常典雅。泉水從頂端中央的小口噴出,形成十餘根水柱,猶如一樹銀花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宏大的廣場呈橢圓形,南北長340米,東西長240米,可容納50萬人,是羅馬最大的廣場。進廣場的正前方,是聖彼得大教堂,兩側是迴廊。廣場的南緣是一條有148米長的迴廊,彎彎地呈弧狀,正與北面的迴廊遙遙相對,活像張開兩臂把整個廣場擁抱著,氣勢磅礴而宏偉。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互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