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於眼前的苟且,不如在詩詞中流連心靈的遠方!
唐代詩人劉禹錫遭貶謫二十三年,命運多舛(小編曾在《劉禹錫寫了一首詩,被貶謫十四年,你說冤不冤?》等文章中分享了他的坎坷經歷),卻始終保持著積極樂觀。
悽苦的貶謫生活中,他寫下「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垂暮之年疾病纏身,他吟出「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他的詩作總是充滿了正能量。今天,我們分享劉禹錫最經典的、也是罕見的表達哀愁的一首詞——《憶江南》。這位樂觀的詩人,寫「愁」也是別具一格,僅用1個字,就將哀愁寫得如此唯美,動人心弦!
憶江南
唐 · 劉禹錫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浥露似沾巾,獨坐亦含顰。
開成三年(838),劉禹錫66歲,擔任閒職,疾病纏身,寫下了這首傷春詞,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春去也」,這白話般的三個字中,我們仿佛聽到了劉禹錫的嘆息,詩人21歲進士及第,仕途一片光明。他胸懷大志,滿腔熱忱,「欲為聖明除弊事」,卻因為政治鬥爭屢遭貶謫。「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詩人有心留住春天,但是卻無力挽回春天的腳步。
「多謝洛陽人」,一句自出機杼,讓人聯想到《始聞秋風》中,詩人化身秋風的驚人之語。這次,詩人化身春天,向深情的「洛城人」致謝告別,春天竟然如此多情,她不忍離開,卻身不由己。
「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浥露似沾巾」,描繪了送別春天的動人畫面,纖弱的柳條在風中輕輕擺動,如同妙齡女子舉起衣袖和春天告別,蘭花嬌嫩的花瓣上露珠晶瑩,好像她和春天惜別,淚水沾溼了羅帕。「弱柳」、「叢蘭」都因為春天的離開黯然神傷,更何況熱愛春天的「洛城人」!
詩人筆鋒從景到人,「獨坐亦含顰」,引出了傷春的女子。「顰」是皺眉的意思,在古詩文中幾乎被用爛了,然而,詩人通過景物描寫的鋪陳,一個「顰」字將女子「含愁獨坐」的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沒有女子容貌的描寫,我們卻仿佛看到了一位眉尖若蹙、淚光點點、兩靨生愁的嬌弱女子。
這首詞將景物描寫與人物情態描寫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文字清麗,感情細膩,哀而不傷,動人心弦。清代詞人況周頤在《餐櫻廡隨筆》中稱讚這首詞「流麗之筆、流而不靡」、「風流高格調」。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